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辞达而已矣”中“达”的维度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晓焘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49-51,共3页
"辞达而已矣"是孔子讲究语言修辞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孔子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对"辞达"的阐述的切入点多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出发,这并没有错,但还远远不够。因为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关文艺方面的... "辞达而已矣"是孔子讲究语言修辞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孔子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对"辞达"的阐述的切入点多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出发,这并没有错,但还远远不够。因为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关文艺方面的表述多和其伦理、道德、政治、哲学等多重思想相互交织,难分彼此,"辞达"也不例外。而这些,自然就构成了"辞达"的多个维度,对"辞达"进行着规范、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达而已矣 多重思想 多个维度
下载PDF
“辞达而已矣”──《论语》语言特色之一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冠湘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9-93,共5页
“辞达而已矣”──《论语》语言特色之一张冠湘在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当首推《论语》。其语醒豁、警策,有的成为格言,成为信条,甚至成为不敢或改的处世真缔。在语言修辞上,孔子可谓是开山一祖。他在《论语... “辞达而已矣”──《论语》语言特色之一张冠湘在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当首推《论语》。其语醒豁、警策,有的成为格言,成为信条,甚至成为不敢或改的处世真缔。在语言修辞上,孔子可谓是开山一祖。他在《论语》最早提出“辞达而已矣”(见《卫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语言特色 孔子 《春秋》 思想品德修养 “言” 卫灵公 子曰 《公羊传》
下载PDF
孔子“辞达而已矣”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3
作者 廖婷婷 《中学语文》 2018年第34期31-33,共3页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大多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作文常常出现大篇幅堆砌材料、空洞浮华的文风。学生普遍缺乏对普通人生活和现实的关注,缺乏对社会热点的思考。作文教学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绩效,甚至出现了不少作文教学上的“套路”“绝...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大多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作文常常出现大篇幅堆砌材料、空洞浮华的文风。学生普遍缺乏对普通人生活和现实的关注,缺乏对社会热点的思考。作文教学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绩效,甚至出现了不少作文教学上的“套路”“绝招”或“妙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孔子 社会热点 教学绩效 普通人 学生
下载PDF
“辞达而已矣”辩证——也谈写作基础
4
作者 申元初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22-25,29,共5页
近来写作之谈,趋于“现代”。而称谓现代,即以西方文学为楷模,从心理、思维、结构、传播、接受诸学入手去论写作,这是好事。但中国人毕竟是用汉语写作,因此,要使写作研究不脱离实际,写作理论家们似乎还应用现代思维方法去研究研究中国... 近来写作之谈,趋于“现代”。而称谓现代,即以西方文学为楷模,从心理、思维、结构、传播、接受诸学入手去论写作,这是好事。但中国人毕竟是用汉语写作,因此,要使写作研究不脱离实际,写作理论家们似乎还应用现代思维方法去研究研究中国的传统写作理论,使之系统化现代化,才对于汉语写作者们实有裨益。 中国的传统写作理论,似乎可用孔子的话作为中心,那就是“辞达而已矣”,也就是《尚书》里面说的“辞尚体要”。事实上,“辞达而已”四个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而已矣 尚体要 写作理论 汉语写作 写作研究 中国的传统 写作基础 言以足志 文以足言
下载PDF
辞达而已矣
5
作者 廖弟方 《秘书》 1999年第1期48-48,共1页
最近因工作关系接触了50年代初的一些档案,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机关干部所写的公文。归纳起来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文章开门见山,行文绝少拖泥带水;二是语言平白如话,绝少诘屈聱牙之感。读着那一页页泛黄的历史,感到一阵阵清新的文风扑面而... 最近因工作关系接触了50年代初的一些档案,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机关干部所写的公文。归纳起来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文章开门见山,行文绝少拖泥带水;二是语言平白如话,绝少诘屈聱牙之感。读着那一页页泛黄的历史,感到一阵阵清新的文风扑面而来。这和时下在公文写作中司空见惯的一些弊病相比,不能不使人十分感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文写作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已矣 机关干部 工作效率 工作关系 公务员 领导者观念 50年代初
下载PDF
辞达观下的写作教学——基于课标“表达得体”的思考
6
作者 武彦儒 《中学语文》 2024年第11期83-85,共3页
“辞达论”是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辞达”即在认知清晰的前提下立意,再通过精练的语言“表意”,强调表达的“准确”性,讲究表达中的技巧与必要修辞,但要避免过度修辞而导致“表意不明”。“辞达论”对于中学生写作具有一定启示,将这一... “辞达论”是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辞达”即在认知清晰的前提下立意,再通过精练的语言“表意”,强调表达的“准确”性,讲究表达中的技巧与必要修辞,但要避免过度修辞而导致“表意不明”。“辞达论”对于中学生写作具有一定启示,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让学生领悟其义理,学会“表达得体”,不失为写作教学的一次创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得体
下载PDF
“辞达而已矣”——语言教育杂谈(十)
7
作者 张志公 《语文建设》 1962年第12期14-15,共2页
中国有两句老话,一句说,“辞达而已矣”,一句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两句话,一眼看上去,像是有点矛盾。前一句的意思是说,写文章只要把意思说清楚就行。言外之意就是不必太挑剔,不必太讲究。后一句的意思是说,文章如果写得不好,... 中国有两句老话,一句说,“辞达而已矣”,一句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两句话,一眼看上去,像是有点矛盾。前一句的意思是说,写文章只要把意思说清楚就行。言外之意就是不必太挑剔,不必太讲究。后一句的意思是说,文章如果写得不好,就不容易广泛流传,发生比较大的影响。言外之意就是应当写得考究点。讨论语言问题的时候,有人拿前一句话作根据,不赞成多所推敲,细致琢磨,谁要是在文章里挑挑毛病,就说人家是吹毛求疵。其甚焉者干脆就是为粗糙作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而已矣 语言教育 语言问题 言之无文 进学解 稀松平常 方法技巧 上允 写作方法
下载PDF
孔子“辞达而已”的语言学解读 被引量:5
8
作者 丁秀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4-160,共7页
孔子言语简约,一句“辞达而已矣”曾引起后人的极大关注。后世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辞达”,见仁见智。就语言的运用而言,“达”指表达、传达,也可指畅达、通达,还可指理解上的通晓、明白;它不刻意求“工”,但也不反对文饰。孔子的言... 孔子言语简约,一句“辞达而已矣”曾引起后人的极大关注。后世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辞达”,见仁见智。就语言的运用而言,“达”指表达、传达,也可指畅达、通达,还可指理解上的通晓、明白;它不刻意求“工”,但也不反对文饰。孔子的言语理论和言语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孔子的“辞达”,绝非单一的传达、表达或通达、明白之意,而是“达其所欲达以期于达”的简略表述;它涵盖了言语动机、方式方法、目的效果等多个层面,蕴含了传情达意、表达流畅、兼求修饰、通晓易懂等多个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文采
下载PDF
苏轼论“辞达”的审美表现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世德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4-68,16,共6页
一 苏轼对于美学的杰出贡献,不仅在于他提出在创作前必须有触于中,自然产生感兴,随物赋形,首先要了然于心,即在脑中形成完整的审美意象,而且还在于他提出了然于心不等于了然于口和手,要转化为艺术形象,在审美表现上还必须作到“辞达”。... 一 苏轼对于美学的杰出贡献,不仅在于他提出在创作前必须有触于中,自然产生感兴,随物赋形,首先要了然于心,即在脑中形成完整的审美意象,而且还在于他提出了然于心不等于了然于口和手,要转化为艺术形象,在审美表现上还必须作到“辞达”。 他有三处谈到“辞达”。 他在《答王庠书》中说:“孔子曰:‘辞达而已矣。’辞止于达,止矣,不可以有加矣。”在《答虔倅俞括奉议书》中说:“孔子曰:‘辞达而已矣。’物固有是理,患不知,知之患不能达之于口与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 苏轼论 审美表现 达而已 成竹 孔子 艺术技巧 审美意象 文学独立
下载PDF
“辞达”说的里程碑——苏轼“辞达”说论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维林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2-165,共4页
自从孔子提出"辞达"说之后,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这一命题的关注就始终没有停止过。在对"辞达"说纷然的阐释中,苏轼的观点全面而又深刻,显得非常突出,堪称整个"辞达"说解读历程上的里程碑。苏轼所标举的&qu... 自从孔子提出"辞达"说之后,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这一命题的关注就始终没有停止过。在对"辞达"说纷然的阐释中,苏轼的观点全面而又深刻,显得非常突出,堪称整个"辞达"说解读历程上的里程碑。苏轼所标举的"辞达"说,包括标准、内容、基础、形态等几个方面,其地位和作用是历史性的、承前启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说 里程碑
下载PDF
“简而有法”与“辞达而已”:对比鲜明的两种文法论范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德海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69,共4页
欧阳修与苏轼虽然同为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交谊甚厚,但二人文章学思想并不相同。欧阳修"简而有法"说植根于其儒学思想,与其史家身份相符,是对经学命题的文章学转化;苏轼则对"辞达而已"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赋予"... 欧阳修与苏轼虽然同为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交谊甚厚,但二人文章学思想并不相同。欧阳修"简而有法"说植根于其儒学思想,与其史家身份相符,是对经学命题的文章学转化;苏轼则对"辞达而已"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赋予"辞达而已"以"随物赋形"、"以无为法"等新内涵,将文章写作导向纯艺术化。前者深受"立言不朽"观念影响,力求以文立制,文法上精益求精,后者则追求文章写作中物我两忘的自由境界以审美为旨归。因此,"简而有法"与"辞达而已"实为对比鲜明的两种文法论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苏轼 简而有法 达而已
下载PDF
“辞达”新解-论金圣叹的诗学理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祥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8,共5页
金圣叹的《唱经堂古诗解》标举"辞达"理论,提炼并刷新了"辞达"说,表现出一种理论分析的自觉意识。"辞达"说以"严整与神变"作为其结构理论的最高端,从诗歌分体整观和连锁圆通的综合结构上擘画,... 金圣叹的《唱经堂古诗解》标举"辞达"理论,提炼并刷新了"辞达"说,表现出一种理论分析的自觉意识。"辞达"说以"严整与神变"作为其结构理论的最高端,从诗歌分体整观和连锁圆通的综合结构上擘画,是金氏以"分解"致"辞达"的方法特点。"辞达"理论表达了金圣叹关于诗歌文本结构的整体意识和审美理解,构筑了一个颇具创意的诗学思想,标志着金氏诗歌结构理论的建立。这种大气而别致的诗学研究,开启了清代诗歌鉴赏批评的新思路与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诗学理论
下载PDF
略谈苏轼“辞达”说的学术背景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外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70-73,56,共5页
苏轼"辞达"说是在宋初关于"言"与"文"之关系大讨论背景下提出来的。当时围绕对扬雄的评价,形成了两个对比鲜明的文学阵营。苏轼与司马光、王安石甚至乃父苏洵推崇扬雄的观点不同,他继承王禹偁、欧阳修的... 苏轼"辞达"说是在宋初关于"言"与"文"之关系大讨论背景下提出来的。当时围绕对扬雄的评价,形成了两个对比鲜明的文学阵营。苏轼与司马光、王安石甚至乃父苏洵推崇扬雄的观点不同,他继承王禹偁、欧阳修的观点,批判了扬雄式的艰涩险怪文风,弘扬了平易质朴的文风。苏轼的"辞达"说的政治背景是策论考试,文化背景是蜀学,其美学指归是质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北宋 苏轼
下载PDF
从“简而有法”到“辞达而已”——论欧阳修与苏轼文章学的差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德海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1-25,共5页
欧阳修放苏轼"出一头地"之语,反映了欧阳修清醒的认知:意识到苏轼文章思想与自己截然不同,预感这个年轻后生的文学事业将是超越自己的别样存在。正当欧阳修引经据典为自己一生文章实践的理论总结"简而有法"说进行... 欧阳修放苏轼"出一头地"之语,反映了欧阳修清醒的认知:意识到苏轼文章思想与自己截然不同,预感这个年轻后生的文学事业将是超越自己的别样存在。正当欧阳修引经据典为自己一生文章实践的理论总结"简而有法"说进行辩护时,苏轼也恰好在文坛初露峥嵘,别开生面,倡导"随物赋形",将"无为法"引入"辞达而已"说,使得"辞达而已"成为完全不同于欧阳修"简而有法"说的别一种文法论思想,彻底摆脱了经学对于文章学的掌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苏轼 简而有法 达而已
下载PDF
“辞,达而已矣”——孔子“仁”本言意论探微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庆丽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5-59,共5页
先秦儒家的代表孔子,处于"礼坏乐崩"的社会变革时期,他以救世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充分地信任和使用语言来推行自己的仁学主张,将语言在表意、在社会政治生活及修身中的作用提高和发挥到无以复加的地位。在言对于仁的功能方... 先秦儒家的代表孔子,处于"礼坏乐崩"的社会变革时期,他以救世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充分地信任和使用语言来推行自己的仁学主张,将语言在表意、在社会政治生活及修身中的作用提高和发挥到无以复加的地位。在言对于仁的功能方面,阐述了言为仁之表、言为礼之教、言为行所依的主张;在仁对言的要求上,则表露了言之专对性、明确性、信实性、慎重性和修饰性的观点,与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的语用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达而已矣 儒家言意论
下载PDF
论苏轼的“辞达”创作理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启鹏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7-51,共5页
苏轼的"辞达"是他对孔子"辞达"说的创新和发展,是他一生从事文艺创作的经验总结.他认为,只有细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用心体验和反复构思,才能写出辞达意畅的文章来.
关键词 文艺创作 苏轼 ”创作理论
下载PDF
《论语》“辞达”观产生的伦理基础及其影响
17
作者 李生信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7-129,共3页
《论语》中首先提出了"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一儒家运用语言的基本原则,对传统语言学的建立,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为了达到"辞达"的目的,《论语》中并不排斥"文饰"。"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 《论语》中首先提出了"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一儒家运用语言的基本原则,对传统语言学的建立,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为了达到"辞达"的目的,《论语》中并不排斥"文饰"。"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相应,华实相符。《论语》的"辞达"观,和儒家的道德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道德观
下载PDF
孔子“辞达”观新论
18
作者 刘金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5,共5页
"辞达而已矣",是孔子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后世学者对其进行了多种阐释,歧见迭出。其实,孔子的这一命题不仅仅是对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更是包含着丰富的修辞学思想。"辞",在先秦时期,是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话语言说... "辞达而已矣",是孔子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后世学者对其进行了多种阐释,歧见迭出。其实,孔子的这一命题不仅仅是对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更是包含着丰富的修辞学思想。"辞",在先秦时期,是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话语言说单位。"辞"是"积词成辞"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言说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包含复杂多变的语境和言说对象,因此,要达到"达"的标准并不容易。孔子的"辞达"观体现了先秦时期儒家传统的修辞理念,即修辞不只是语言文字的技巧性言说,还承载着道德的伦理精神和现实的人文关怀以及深刻的哲学体悟。这也表明中国古人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且富有汉语特色的修辞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 “言”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活法”之“辞达而已”发微
19
作者 马振宏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孔子提出的"辞达而已"是后世文学创作"活法"说的最早源头,但它给后人带来了理解上的两个困惑:一是"辞"的所指和"达"的含义,二是"辞达而已"的句读问题。后世很多人提出或认同、或反... 孔子提出的"辞达而已"是后世文学创作"活法"说的最早源头,但它给后人带来了理解上的两个困惑:一是"辞"的所指和"达"的含义,二是"辞达而已"的句读问题。后世很多人提出或认同、或反对、或修正的观点,对这句话的表面含义及内在蕴含进行了多方面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法 达而已 藻饰
下载PDF
苏轼对《文心雕龙·定势》的继承和发展——以“随物赋形”说与“辞达”说为中心
20
作者 李轶婷 《衡水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2-44,70,共4页
《文心雕龙·定势》提出的"定势"理论对古代文论的发展影响深远。苏轼提出的"随物赋形"说与"辞达"说就贯彻了"定势",即情之"势"、体之"势"与言之"势"的理论... 《文心雕龙·定势》提出的"定势"理论对古代文论的发展影响深远。苏轼提出的"随物赋形"说与"辞达"说就贯彻了"定势",即情之"势"、体之"势"与言之"势"的理论,并予情之"势"一个完美的注脚、为体之"势"注入新的内容、使言之"势"达到一个新高度,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随物赋形 《文心雕龙·定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