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辟斯顿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下的非三度结构和声语言——以五部《弦乐四重奏》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宝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文章以辟斯顿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下的非三度结构和声语言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论述了五部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四度(五度)、二度(七度)叠置和弦及其"平行和声"手法和"混合和弦"及其连接手法。其中,重点论述了四度叠置与五... 文章以辟斯顿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下的非三度结构和声语言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论述了五部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四度(五度)、二度(七度)叠置和弦及其"平行和声"手法和"混合和弦"及其连接手法。其中,重点论述了四度叠置与五度叠置和弦的本质区别、综合调式复合四度结构和弦;二度和音、二度与七度叠置和音的置换;混合和弦的穿插、层叠及插入手法等内容。最后,文章强调并总结了综合调式理论研究中,纵向音高结构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特·辟斯顿 综合调式半音体系 三度结构 和声语言 弦乐四重奏
下载PDF
论辟斯顿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下的三度结构和声语言——以三部《弦乐四重奏》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宝华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78,共13页
五部《弦乐四重奏》是辟斯顿重要的代表作,跨越了其三个创作时期。文章选择其早期两部和中期的一部作为分析对象,以“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为前提,重点论述其三度和声语言的个性化运用特征。文章首先从传统音阶基础上的综合调式角度,对辟... 五部《弦乐四重奏》是辟斯顿重要的代表作,跨越了其三个创作时期。文章选择其早期两部和中期的一部作为分析对象,以“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为前提,重点论述其三度和声语言的个性化运用特征。文章首先从传统音阶基础上的综合调式角度,对辟斯顿三度和声语言与古典时期功能和声语言的相似性及个性化运用特点加以论述;其次,对三度和弦在五声音阶、七声音阶与人工音阶相互综合的“半音化体系”中,以何种“身份”出现进行解读;最后,重点论述了辟斯顿在处理多调性、泛调性和无调性片段中如何运用三度和弦,并赋予它们以新的使命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斯顿 综合调式 三度结构和声 人工音阶 和声半音体系
下载PDF
简论辟斯顿的三个创作时期及其五部弦乐四重奏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宝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9-49,共11页
沃尔特·辟斯顿(Walter Piston,1894—1976)是美国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新古典主义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五部弦乐四重奏是除了其八部交响乐之外最引人注目的作品,这五部作品横跨了辟斯顿创作的三个时期,几乎浓缩并概括了辟... 沃尔特·辟斯顿(Walter Piston,1894—1976)是美国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新古典主义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五部弦乐四重奏是除了其八部交响乐之外最引人注目的作品,这五部作品横跨了辟斯顿创作的三个时期,几乎浓缩并概括了辟斯顿各个时期的主要创作特征。本文以五部弦乐四重奏的创作时间为主线,从这五部作品所分属于作曲家的三个创作时期为着眼点,简要梳理了辟斯顿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五部弦乐四重奏创作的历史背景、作曲家三个创作时期的主要特征、以及辟斯顿与"新古典主义"若即若离的创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斯顿 弦乐四重奏 新古典主义 创作风格
下载PDF
论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线性声部展衍手法及和声内涵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宝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2期98-107,共10页
辟斯顿在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对于线性声部的发展手法及其本身所蕴藏的调性和声内涵,是与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相对立的;这些不同调式材料所构成的线性声部,以及这些线性声部再相互结合所产生的和弦或“和音”,是与勋伯格“不协和和弦”与... 辟斯顿在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对于线性声部的发展手法及其本身所蕴藏的调性和声内涵,是与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相对立的;这些不同调式材料所构成的线性声部,以及这些线性声部再相互结合所产生的和弦或“和音”,是与勋伯格“不协和和弦”与“不协和和音”相对立的。如果说辟斯顿对位化和声的推动力主要是基于多个线性声部的共同驱动下完成,那么对于线性声部的发展手法及和声内涵的多角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单音平衡、特征音程、主题-动机的层次化推进过程以及半音形态与调暗示等几个方面,探索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线性声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平衡、展衍及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下的音高材料合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斯顿 弦乐四重奏 线性声部 展衍 平衡 和声内涵
下载PDF
论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音高结构的对称形态
5
作者 张宝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81,166,共16页
“音高结构的对称形态”是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综合调式半音和声体系”研究的一个分支,亦是“人工音阶运用”方面研究的进一步延伸。文中线性声部的对称形态从垂直镜像、水平镜像、错位镜像、平移对称、旋转对称以及对称和弦的横向... “音高结构的对称形态”是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综合调式半音和声体系”研究的一个分支,亦是“人工音阶运用”方面研究的进一步延伸。文中线性声部的对称形态从垂直镜像、水平镜像、错位镜像、平移对称、旋转对称以及对称和弦的横向铺陈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纵向对称和弦部分从多声部的倒影形态、穿插式对称和弦、四声部严格与非严格倒影下的对称和弦、平移对称音阶下的对称和弦五个方面进行了分类研究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斯顿 弦乐四重奏 对称形态 线性声部 对称和弦
下载PDF
论沃尔特·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人工合成音阶
6
作者 张宝华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8-73,共6页
作为20世纪新古典主义作曲家的代表,辟斯顿五部弦乐四重奏作品中运用了大量人工合成音阶,它们对于“新调性”音乐创作的人工调式拓展,以及丰富综合调性半音体系下的和声语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针对六声至八声人工音阶研究的基础上... 作为20世纪新古典主义作曲家的代表,辟斯顿五部弦乐四重奏作品中运用了大量人工合成音阶,它们对于“新调性”音乐创作的人工调式拓展,以及丰富综合调性半音体系下的和声语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针对六声至八声人工音阶研究的基础上,文中对平移对称九声音阶、镜像对称十声音阶、三全音框架内的非八度周期人工音阶,以及双八度十声人工音阶等七种超八度范畴建构的人工合成音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人工合成音阶的分类梳理,不仅可以对西方作品中的纵向和声语言探究做好进一步的材料积累和经验总结,对于中国作曲家当代音乐创作中的人工合成音阶的运用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斯顿 弦乐四重奏 人工合成音阶
下载PDF
辟斯顿《第一弦乐四重奏》的“对位化和声”思维
7
作者 张宝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0-45,5,共6页
辟斯顿是20世纪美国重要的"新古典主义"作曲家,其作品数量和质量在同时期的美国作曲家中都首屈一指。目前在国内,辟斯顿作品的演出和理论性研究都相对匮乏,本文是笔者博士论文的一部分。全文分为课题选择的缘起;与《第一弦乐... 辟斯顿是20世纪美国重要的"新古典主义"作曲家,其作品数量和质量在同时期的美国作曲家中都首屈一指。目前在国内,辟斯顿作品的演出和理论性研究都相对匮乏,本文是笔者博士论文的一部分。全文分为课题选择的缘起;与《第一弦乐四重奏》相关的部分早期作品简介;《第一弦乐四重奏》的对位化和声思维三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重点对"横向水平运动的旋律特征"进行了"音高水平"(pitch level)分布形态及特点、临界音(outside limits)的处理、横向旋律的"补偿运动"(compensatory motion)、横向旋律的音程特征、横向旋律所构成的"自然音综合音阶"、旋律半音体系下的多声部音程对位、多声部的"斜向"音程"映射"等方面论述了辟斯顿《第一弦乐四重奏》的"对位化和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斯顿 第一弦乐四重奏 对位化和声
下载PDF
论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综合调式”及十二音扩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宝华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30-48,共19页
辟斯顿的五部弦乐四重奏中,横向旋律写作运用的调式和音阶材料相当繁杂,这其中包括五声音阶——“无半音五声音阶”和“有半音的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全音阶;人工音阶——包括六声—九声以及多于九声的人工音阶;七声调式音阶及其综... 辟斯顿的五部弦乐四重奏中,横向旋律写作运用的调式和音阶材料相当繁杂,这其中包括五声音阶——“无半音五声音阶”和“有半音的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全音阶;人工音阶——包括六声—九声以及多于九声的人工音阶;七声调式音阶及其综合体系下的“九—十七声”音阶等等。如果要想深入分析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多声部音高组织关系,是无法绕过“横向旋律调式音阶研究”这一部分内容的。所以,本文将从综合调式九声音阶入手,对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涉及到的“综合调式”及其十二音扩展等内容进行分类梳理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斯顿 弦乐四重奏 综合调式 十二音扩展
下载PDF
论辟斯顿《第五弦乐四重奏》第Ⅱ乐章的调性序列和声手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宝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52-62,共11页
沃尔特·辟斯顿(Walter Piston,1894-1976)在20世纪美国学院派作曲家中享有极高声誉。他的创作继承了巴赫的传统,延续了鲁赛尔、勃拉姆斯、福雷等作曲家的精神,并推动了美国专业音乐和世界音乐的发展,对当代的音乐创作具有极其重要... 沃尔特·辟斯顿(Walter Piston,1894-1976)在20世纪美国学院派作曲家中享有极高声誉。他的创作继承了巴赫的传统,延续了鲁赛尔、勃拉姆斯、福雷等作曲家的精神,并推动了美国专业音乐和世界音乐的发展,对当代的音乐创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辟斯顿如同一条纽带,联系了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很多人认为辟斯顿的作品过于墨守成规,他既不像许多20世纪的"先锋派"作曲家那样引人注目,也不像斯特拉文斯基、兴德米特的新古典主义风格那样独树一帜。但是在辟斯顿的晚期作品中可以发现,辟斯顿一改早期和中期相对保守的创作技法,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了无调性、多调性、泛调性和调性12音序列等现代作曲技法。本文以辟斯顿晚期代表作《第五弦乐四重奏》第Ⅱ乐章为分析对象,对该乐章的12音调性序列的设计原则、和声特征及线性对位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斯顿 《第五弦乐四重奏》第Ⅱ乐章 调性序列 音高结构 线性对位
下载PDF
沃尔特·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五声与七声音阶形态
10
作者 张宝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6-56,共11页
沃尔特·辟斯顿是美国20世纪最为重要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之一,在他创作的众多作品中,五部弦乐四重奏横跨了他的三个创作时期,选择其五部弦乐四重奏作为切入点,进一步观察辟斯顿对于五声与七声音阶的使用状况是有必要的。这些调式... 沃尔特·辟斯顿是美国20世纪最为重要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之一,在他创作的众多作品中,五部弦乐四重奏横跨了他的三个创作时期,选择其五部弦乐四重奏作为切入点,进一步观察辟斯顿对于五声与七声音阶的使用状况是有必要的。这些调式音阶的运用有时是单独陈述、有时又是在在相互拼接、综合的前提下加以杂糅陈述。而进一步分析这些调式材料的"综合"手法,可以看到它们有时是"拼接"式的,有时是截断音列的相互交替,有时又杂糅在一起难以辨识。本文重点论述了五部弦乐四重奏作品中横向声部所运用的五声与七声音阶现象,其中包括五半音五声音阶、去四七小音阶、中世纪七声调式音阶和大小调音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斯顿 弦乐四重奏 五声音阶 七声音阶
下载PDF
辟斯顿《和声学》教程的特点和学术价值
11
作者 苏菲菲 《黄河之声》 2008年第19期66-68,共3页
美国作曲家、理论家瓦尔特·辟斯顿所著的《和声学》以功能和声理论体系为基点,重视对创作实践的经验和规律的总结,注重和声音响的色彩性和风格性,在和声学理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习者不拘泥于各种条条框框的限... 美国作曲家、理论家瓦尔特·辟斯顿所著的《和声学》以功能和声理论体系为基点,重视对创作实践的经验和规律的总结,注重和声音响的色彩性和风格性,在和声学理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习者不拘泥于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与同时代的和声学教程相比,特点鲜明,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斯顿《和声学》 特点 学术价值
下载PDF
辟斯顿及其两首乐曲简介
12
作者 尹伟奇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1年第1期56-57,共2页
美国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瓦尔特·辟斯顿(WALTER PISTON,1894—1976)所著《辟斯顿和声学》早在1956年由丰陈宝同志中译出版。在近几年我国出版这一类书不多的情况下,《辟斯顿和声学》仍然修订再版了。可见这本书在我国... 美国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瓦尔特·辟斯顿(WALTER PISTON,1894—1976)所著《辟斯顿和声学》早在1956年由丰陈宝同志中译出版。在近几年我国出版这一类书不多的情况下,《辟斯顿和声学》仍然修订再版了。可见这本书在我国音乐学者中是有一定影响的。相信许多读者曾经想过,如果辟斯顿有音乐作品的话,能欣赏一下多好啊.可是直到现在,据我所知,才有机会接触到他的两首乐曲的音响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斯顿 音乐学者 音乐作品 瓦尔特 音乐理论家 音乐教育家 歌唱性 断奏 室内乐作品 卡农
下载PDF
沃尔特·辟斯顿《第二交响曲》的音乐风格简析
13
作者 张欢 《北方音乐》 2017年第24期14-14,25,共2页
众所周知,往昔的音乐学者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和样板无不是从乐曲的题材特征、作品简介、曲式分析等来进行解读。然而通过对杨燕迪老师的文章《音乐作品的诠释学分析和文化性解读》的仔细研读,我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层次的... 众所周知,往昔的音乐学者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和样板无不是从乐曲的题材特征、作品简介、曲式分析等来进行解读。然而通过对杨燕迪老师的文章《音乐作品的诠释学分析和文化性解读》的仔细研读,我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本文试图从音响听觉所带来的意境对沃尔特·辟斯顿的《第二交响曲》的音乐风格进行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特辟斯顿 《第二交响曲》 音响听觉 音乐风格
下载PDF
辟斯顿与他的《神奇的笛手》
14
作者 周炜娟 《音乐爱好者》 1992年第1期31-32,共2页
作为作曲家的辟斯顿,大概一般音乐爱好者还不太熟悉,但作为音乐理论家的辟斯顿,在中国音乐工作者中可说是闻名久矣!早在斯波索宾的和声书之前,我国就有丰陈宝翻译的沃尔特·辟斯顿的《和声学》,此书在我国盛行三十多年,影响非凡。... 作为作曲家的辟斯顿,大概一般音乐爱好者还不太熟悉,但作为音乐理论家的辟斯顿,在中国音乐工作者中可说是闻名久矣!早在斯波索宾的和声书之前,我国就有丰陈宝翻译的沃尔特·辟斯顿的《和声学》,此书在我国盛行三十多年,影响非凡。辟斯顿还著有《和声分析原理》(1933),《对位法》(1947),《管弦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斯顿 音乐爱好者 音乐工作者 对位法 管弦乐法 音乐理论家 器乐作品 纯音乐 琶音 赋格
下载PDF
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人工音阶类属及运用方式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宝华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34,共10页
本文以辟斯顿早期和中期的四部弦乐四重奏入手,从人工音阶的类属及其具体运用方式两个角度展开,以不同例证进一步说明,辟斯顿在坚守调性因素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创新"。仅从人工音阶的创造性运用角度来看,辟斯顿始终在... 本文以辟斯顿早期和中期的四部弦乐四重奏入手,从人工音阶的类属及其具体运用方式两个角度展开,以不同例证进一步说明,辟斯顿在坚守调性因素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创新"。仅从人工音阶的创造性运用角度来看,辟斯顿始终在遵循着独具个人特色的"创新之路"。他在作品中坚守调性的决心不亚于拉赫玛尼诺夫,而他在努力突破功能和声藩篱的脚步也丝毫不逊色于同时期的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文章分三个部分先后论述了六声、七声和八声人工音阶的构成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辟斯顿将其融合在传统调性观念下的个性化运用手法。在"六声音阶"中,探讨了对称六声音阶、全音阶和增音阶;在"七声音阶"中,分析了"八度内全音为轴的1∶3∶1对称音阶"和泛音音阶;在"八声音阶"中,重点分析了"半—全音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特·辟斯顿 弦乐四重奏 人工音阶 类属 运用
原文传递
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对位化段落的和音形态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宝华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87,共11页
辟斯顿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在美国专业音乐发展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独具个人特色的音乐语言。本文针对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对位化段落,从卡农主题的扩大与裁截、横向主题声部的音程张力、主题声部叠加引起的... 辟斯顿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在美国专业音乐发展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独具个人特色的音乐语言。本文针对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对位化段落,从卡农主题的扩大与裁截、横向主题声部的音程张力、主题声部叠加引起的和音复杂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卡农主题变化形式。进而论证了人工音阶在对位化段落中的和音形态,以及卡农与自由声部所形成的和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斯顿 弦乐四重奏 对位化段落 人工音阶 和音
原文传递
辟斯顿《和声学》学术价值探析
17
作者 张涛 《音乐生活》 2022年第2期38-41,共4页
瓦尔特·辟斯顿(Walter Piston)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作曲家与音乐理论家,他撰写的音乐理论著作《和声学》《对位法》《配器法》等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成为广受赞誉的经典教材。其中,《和声学》更被认为是"开启了音乐理论的现代时... 瓦尔特·辟斯顿(Walter Piston)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作曲家与音乐理论家,他撰写的音乐理论著作《和声学》《对位法》《配器法》等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成为广受赞誉的经典教材。其中,《和声学》更被认为是"开启了音乐理论的现代时期,就像David Thompson所指出的--其理论原则均来自‘音乐实践的观察’。"辟斯顿把各种复杂的和声理论问题化繁为简,以流畅生动的笔触写出了这本兼具学术深度与实用性的教科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声学》 音乐理论家 配器法 对位法 辟斯顿 瓦尔特 音乐实践 理论著作
原文传递
不言春作苦 常恐负所怀——为张宝华的专著《辟斯顿弦乐四重奏和声技法研究》所作的序言
18
作者 李吉提 《音乐生活》 2021年第4期55-56,共2页
张宝华先生是我所看重的一位青年学者,也是我在学术界的一位朋友。《辟斯顿弦乐四重奏和声技法研究》是他在中央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完成的一份学位论文。张宝华先生在沈阳音乐学院教书,虽然有一份很稳定的工作,但之后他还是在不中... 张宝华先生是我所看重的一位青年学者,也是我在学术界的一位朋友。《辟斯顿弦乐四重奏和声技法研究》是他在中央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完成的一份学位论文。张宝华先生在沈阳音乐学院教书,虽然有一份很稳定的工作,但之后他还是在不中断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继续攻读上海音乐学院的博士后,以获取国内这两所顶尖音乐院校教育的栽培。如此锲而不舍的学习和研究精神都使我这耄耋之人不可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沈阳音乐学院 辟斯顿 和声技法 音乐院校 弦乐四重奏 博士学位
原文传递
美国第二个格什文——伯恩斯坦其人和他的第二交响曲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学武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87年第Z1期79-84,共6页
(一) 1961年在东京召开的“东西方音乐家会议”上,当与会者向美国代表著名音乐家汤姆森问及美国作曲界倾向及其现状如何时,汤姆森推开双臂耸起两肩,无可奈何地说:“和百货商店的仓库一样,什么都有。”的确是这样,美国作曲界囊括了:一,... (一) 1961年在东京召开的“东西方音乐家会议”上,当与会者向美国代表著名音乐家汤姆森问及美国作曲界倾向及其现状如何时,汤姆森推开双臂耸起两肩,无可奈何地说:“和百货商店的仓库一样,什么都有。”的确是这样,美国作曲界囊括了:一,以伊斯特曼音乐院、柯蒂斯音乐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派著名教授为领袖,诸如巴伯等一些浪漫主义倾向的保守派。二,国际派,以辟斯顿等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中的一些人又转向以十二音技法为主要倾向。三,新美国主义,它的代表者应是最著名的作曲家科普兰和哈里斯等名流。四,实验主义者,以艾夫斯为开端,和瓦莱斯等为主要的代表。五,通俗音乐派,即格什文所开创的使爵士交响化的作曲道路。六,以凯奇为中心人物,并影响到战后欧洲作曲界的偶然音乐。七,电子音乐集团,即以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电子研究中心为据点的作曲家,巴比特、鲁宁格和乌萨切夫斯基等应属代表者。据此等等的多元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什文 科普兰 曲界 十二音技法 凯奇 辟斯顿 艾夫 巴伯 伯恩 汤姆森
下载PDF
关于离调、副属和弦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桑桐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0-63,共14页
本文介绍自拉莫以来十余部和声著作中对离调—副属和弦这种和声现象的阐述 ,并对这些理论加以评述与比较 ,提出了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离调 副属和弦 副下属和弦 暂转调 临时主和弦 主音化(主和弦化) 拉莫 杜朗 该丘 普劳特 李曼 许莱耶 P.中克 H.中克 勋伯格 克莱因 辟斯顿 波索宾 兴德米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