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木异硫氰酸酯改善C2C12肌管细胞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1
1
作者 毛家英 白玉英 +2 位作者 彭麟杰 解静 田洋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0,共9页
目的:建立C2C12肌管细胞胰岛素抵抗(C2C12-IR)模型,探讨辣木异硫氰酸酯(MIC-1)对C2C12肌管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利用棕榈酸(PA)诱导C2C12肌管细胞,建立稳定的C2C12-IR模型,并用不同浓度MIC-1(0,2,4,8,16μmol/L)处理细胞16 h。采... 目的:建立C2C12肌管细胞胰岛素抵抗(C2C12-IR)模型,探讨辣木异硫氰酸酯(MIC-1)对C2C12肌管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利用棕榈酸(PA)诱导C2C12肌管细胞,建立稳定的C2C12-IR模型,并用不同浓度MIC-1(0,2,4,8,16μmol/L)处理细胞16 h。采用MTT法检测C2C12-IR细胞存活率,并观察MIC-1对C2C12-IR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检测细胞氧化损伤情况,包括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确定了C2C12-IR模型最佳建模条件,即用0.5 mmol/L PA处理C2C12肌管细胞16 h;与C2C12-IR组相比,MIC-1呈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增加了C2C12-IR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和糖原含量;MIC-1显著降低了C2C12-IR细胞中MDA和NO水平,显著增加了GSH水平;此外,MIC-1显著增加了丙酮酸脱氢酶激酶同工酶1(PDK1)、磷酸化AKT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水平。结论:MIC-1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 C2C12细胞 胰岛素抵抗 氧化应激 胰岛素信号通路
下载PDF
从辣木籽中制备4-α-L-鼠李糖基-异硫氰酸苄酯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扬 贺水莲 +4 位作者 唐明霆 戴吴兰 史崇颖 田洋 盛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3-308,共6页
【目的】探索从辣木籽中酶解提取4-α-L-鼠李糖基-异硫氰酸苄酯(4-[(α-L-rhamnosyloxy) benzyl] isothiocyanate,GMG-ITC)的工艺条件及纯化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了对脱油辣木籽中硫代葡萄糖苷进行酶解提取,... 【目的】探索从辣木籽中酶解提取4-α-L-鼠李糖基-异硫氰酸苄酯(4-[(α-L-rhamnosyloxy) benzyl] isothiocyanate,GMG-ITC)的工艺条件及纯化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了对脱油辣木籽中硫代葡萄糖苷进行酶解提取,进而以二氯甲烷为溶剂进行萃取及重结晶可获得高纯度的GMG-ITC。【结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酶解提取液中GMG-ITC含量,筛选出制备辣木籽GMG-ITC的最佳酶解提取工艺为:时间9 h,料液比1∶60 (g∶mL),pH值为5.0,温度30℃。【结论】建立了简化且高效的辣木籽脱油、酶解提取、萃取、重结晶4步新工艺组合,制备得到产率为4.70%、纯度达98%的GMG-I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α-L-鼠李糖基-异硫氰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提纯工艺优化
下载PDF
辣木籽异硫氰酸酯抑制皮肤鳞状癌A431细胞的生长 被引量:4
3
作者 钱颖艳 杨茗茸 +2 位作者 罗凤仙 解静 田洋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4,共7页
研究辣木籽异硫氰酸酯(MITC)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MTT法、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经不同浓度MITC处理后的A431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采用异种移植瘤模型检测MITC对A431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研... 研究辣木籽异硫氰酸酯(MITC)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MTT法、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经不同浓度MITC处理后的A431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采用异种移植瘤模型检测MITC对A431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MITC浓度和处理时间增加,A431细胞活力逐渐降低,在12μM的MITC刺激72 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为10%(p<0.001);克隆形成实验表明,MITC(5和10μM)显著抑制A431细胞克隆形成,24 h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从100%降低到63.22%(p<0.001)和26.07%(p<0.001);细胞凋亡和周期检测结果表明,当MITC处理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从17.22%增加到31.73%(p<0.001)和44.77%(p<0.001),S期细胞从7.43%显著增加到14.44%(p<0.001)和17.43%(p<0.001)。体内实验结果表明,用MITC干预异种移植瘤小鼠20天后,小鼠肿瘤体积从1549.02 mm3降低到857.77 mm3(p<0.05);肿瘤重量从1.30 g降低到0.91 g(p<0.05)。以上结果表明,MITC在体外和体内均能够抑制A431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mitc) A431细胞 生长 体内实验
下载PDF
辣木籽异硫氰酸酯衍生物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的生长和迁移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茗茸 杨扬 +4 位作者 彭麟杰 毛家英 盛军 解静 田洋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6-54,共9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辣木籽异硫氰酸酯衍生物(MITC-21)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生长和迁移的作用。采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实验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经不同浓度MITC-21处理的HCT-116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相关蛋白表达... 该研究旨在探讨辣木籽异硫氰酸酯衍生物(MITC-21)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生长和迁移的作用。采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实验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经不同浓度MITC-21处理的HCT-116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MITC-21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显著降低HCT-116细胞的存活率,半致死剂量分别为6.79μmol/L(24 h)、3.71μmol/L(48 h)和1.13μmol/L(72 h);克隆形成实验表明,MITC-21(2和4μmol/L)显著抑制HCT-116细胞克隆形成,处理48 h后克隆形成率从100%降低到68.36%(p<0.05)和49.51%(p<0.01);当MITC-21浓度为4μmol/L时HCT-116发生明显的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得出,HCT-116细胞的凋亡率随着MITC-21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处理48 h后,细胞凋亡率从14.97%增加到21.60%(p<0.001)和22.78%(p<0.001);细胞划痕实验表明,MITC-21显著降低细胞迁移率,迁移率从61.53%降低到32.89%(p<0.01)和24.30%(p<0.001);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表明,MITC-21(4μmol/L)显著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比率(p<0.01),降低迁移相关蛋白MMP2表达水平(p<0.05)。MITC-21能够抑制HCT-116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衍生物 HCT-116细胞 细胞生长 细胞迁移
下载PDF
辣木籽异硫氰酸酯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5
作者 王艺瑾 欧阳茜茜 +1 位作者 盛军 田洋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01-108,共8页
为提高辣木籽异硫氰酸酯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使用薄膜分散法,以卵磷脂和胆固醇的质量比、卵磷脂和胆酸钠的质量比、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以包封率为评判标准,采用单因素和响应曲面法进行辣木籽异硫氰酸酯柔性脂质体的工艺优化。使用低... 为提高辣木籽异硫氰酸酯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使用薄膜分散法,以卵磷脂和胆固醇的质量比、卵磷脂和胆酸钠的质量比、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以包封率为评判标准,采用单因素和响应曲面法进行辣木籽异硫氰酸酯柔性脂质体的工艺优化。使用低温超速离心法分离柔性脂质体中游离的辣木籽异硫氰酸酯以计算其包封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异硫氰酸酯含量。结果表明,辣木籽异硫氰酸酯柔性脂质体优化后的工艺为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9.95∶1、卵磷脂与胆酸钠质量比10.32∶1、超声时间7.78 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辣木籽异硫氰酸酯柔性脂质体包封率为64.17%。通过表征,辣木籽异硫氰酸酯柔性脂质体的粒径为348 nm,多分散系数为0.251,Zeta电位为-24.7mV。透射电镜显示该柔性脂质体分散比较均匀,呈较规则圆形。经过24 h体外释放率检测后,发现该柔性脂质体体外释放率最后保持在80.105%,具有缓释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 柔性脂质体 制备工艺 表征
下载PDF
辣木异硫氰酸酯通过活化AMPK抑制3T3-L1脂肪细胞脂质积累 被引量:1
6
作者 毛家英 白玉英 +2 位作者 彭麟杰 解静 田洋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32,共6页
探究辣木异硫氰酸酯-4-[(α-L-rhamnosyloxy)benzyl]Isothiocyanates(MIC-1)抑制3T3-L1脂肪细胞脂质积累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体外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用MIC-1干预48 h后检测细胞脂质积累情况,甘油三酯(TG)、甘... 探究辣木异硫氰酸酯-4-[(α-L-rhamnosyloxy)benzyl]Isothiocyanates(MIC-1)抑制3T3-L1脂肪细胞脂质积累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体外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用MIC-1干预48 h后检测细胞脂质积累情况,甘油三酯(TG)、甘油(Gly)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qRT-PCR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和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IC-1对3T3-L1前脂肪细胞存活率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MIC-1可降低脂肪细胞内脂滴分布及细胞着色程度,降低细胞内TG含量,减少FFA及甘油的溢出。MIC-1处理浓度达4μmol/L时,TG和FFA浓度分别下降64.00%和75.00%。同时,显著下调细胞中PPARγ(46.00%)、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62.00%)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64.47%)和下调PPARγ(52.10%)蛋白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表明,MIC-1通过促进TG分解和抑制TG的合成,从而抑制脂质积累,其机制可能与AMPK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 3T3-L1脂肪细胞 脂质代谢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通路(AMPK通路)
下载PDF
辣木籽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及肝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宏 刘月 +5 位作者 饶露 蔡荣珊 宋婷婷 贺震旦 徐应淑 熊永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70,共5页
通过向高脂血症模型小鼠灌胃辣木籽提取物,研究辣木籽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及肝脏的影响。将60只KM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1 mg/kg),辣木籽提取物低(5 mg/kg)、中(10 mg/kg)、高(2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 通过向高脂血症模型小鼠灌胃辣木籽提取物,研究辣木籽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及肝脏的影响。将60只KM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1 mg/kg),辣木籽提取物低(5 mg/kg)、中(10 mg/kg)、高(2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饲喂基础饲料外,其余各组小鼠以高脂饲料连续喂养。实验第6周开始,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3周。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HDL-C、LDL-C、 TG、TC水平;剖取肝脏,测定肝脏指数并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法尼酯X受体(FX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辣木籽提取物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G、TC及LDL-C水平(p<0.05),极显著升高HDL-C水平(p<0.01),改善小鼠肝脏病理形态,极显著降低小鼠肝脏病理评分(p<0.01);低剂量辣木籽提取物可显著降低小鼠肝脏指数,低、中剂量辣木籽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肝脏FXR蛋白的表达(p<0.05)。因此,一定剂量的辣木籽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FXR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提取物 血脂 肝脏 法尼X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