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食渴求者抑制控制能力的行为和ERP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健美 刘永 +4 位作者 周一舟 张露露 尹明 杨润澜 陈红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0-157,共8页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一般线索Go/Nogo和辣食线索Go/Nogo任务过程中,辣食渴求者和非辣食渴求者的抑制控制能力。(1)行为结果显示,两组被试辣食线索的反应时和错误率无显著差异,均在任务类型上有差异,即对辣食线索的反应更慢;(...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一般线索Go/Nogo和辣食线索Go/Nogo任务过程中,辣食渴求者和非辣食渴求者的抑制控制能力。(1)行为结果显示,两组被试辣食线索的反应时和错误率无显著差异,均在任务类型上有差异,即对辣食线索的反应更慢;(2)ERP结果显示,在辣食相关线索Go/Nogo任务中辣食渴求者的N2b和P3波幅都显著小于非辣食渴求者,N2a没有差异;在一般线索Go/Nogo任务中,ERP成分没有发现显著差异。结果提示,辣食渴求者只在辣食相关线索的抑制控制能力弱于非辣食渴求者,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对辣食线索抑制反应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食渴求者 抑制控制 Go/Nogo任务 ERPS
下载PDF
辣食渴求者对辣食相关线索反应的ERPs研究
2
作者 王健美 张露露 尹明 《心理学进展》 2019年第1期57-63,共7页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辣食渴求者的辣食相关线索反应性。结果发现,辣食渴求者在辣食线索暴露后状态辣食渴求程度显著增加;相比较与非辣食线索,辣食相关线索诱发了辣食渴求者更大的P3波幅。这可能意味着辣食渴求者对辣食相关...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辣食渴求者的辣食相关线索反应性。结果发现,辣食渴求者在辣食线索暴露后状态辣食渴求程度显著增加;相比较与非辣食线索,辣食相关线索诱发了辣食渴求者更大的P3波幅。这可能意味着辣食渴求者对辣食相关线索有着更多的情绪效价评估和注意资源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食渴求者 线索反应 ERPS P3
下载PDF
辣食防病功效
3
作者 王琮 《健康向导》 2011年第4期48-48,共1页
生姜排汗降温 生姜性温味辣,能增强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进消化。生姜还能杀灭口腔和肠道的病菌,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在炎热的夏季,吃姜还可以起到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并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 生姜排汗降温 生姜性温味辣,能增强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进消化。生姜还能杀灭口腔和肠道的病菌,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在炎热的夏季,吃姜还可以起到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并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所以在我国民间流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的谚语。值得注意的是。生姜虽好,但阴虚内热以及痔疮患者要忌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效 防病 辣食 清洁口腔 血液循环 胃液分泌 痔疮患者 阴虚内热
下载PDF
辣食渴求者对辣食线索的注意偏向:一项fMRI研究
4
作者 周一舟 杨超 陈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1-507,共7页
目的:探究辣食渴求者对辣食线索注意偏向的大脑神经机制。方法:采用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选取25名辣食渴求者和23名非辣食渴求者完成图片Stroop任务。结果:(1)行为结果显示,辣食渴求者对辣食图片边框颜色判断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非辣食渴... 目的:探究辣食渴求者对辣食线索注意偏向的大脑神经机制。方法:采用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选取25名辣食渴求者和23名非辣食渴求者完成图片Stroop任务。结果:(1)行为结果显示,辣食渴求者对辣食图片边框颜色判断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非辣食渴求者,同时显著长于对非辣食图片和水的反应时;(2)f MRI结果显示,在“辣食-非辣食”条件下,辣食渴求者比非渴求者在右侧小脑、左侧眶额皮层有显著更多的激活。相关分析发现,在渴求者中,对辣食图片边框颜色判断的反应时与眶额皮层的百分信号变化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辣食渴求者对辣食线索存在一定程度的注意脱离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辣食线索有更强的自动编码和表征,对辣食线索的奖赏信息存在自下而上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食渴求 注意偏向 功能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味会越来越辣吗——地方菜传播力与外来地方菜多样性研究
5
作者 惠红 廖苓滟 +1 位作者 张仁军 唐兵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20-126,共7页
近年来口味偏辣的菜品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研究中国不同口味的地方菜的传播,揭示偏辣口味菜品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分析中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的餐饮服务POI数据,运用辛普森(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传播力指数分析每个省本地菜和... 近年来口味偏辣的菜品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研究中国不同口味的地方菜的传播,揭示偏辣口味菜品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分析中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的餐饮服务POI数据,运用辛普森(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传播力指数分析每个省本地菜和外来菜的数量关系,研究中国15类地方菜餐厅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传统口味越辣的省份菜品多样性越低,口味越甜的省份菜品多样性越高;偏辣口味的菜品传播力度更大,偏甜口味的菜品传播力度相对较小.该研究结果说明:辣味偏好会让一个地区对其他口味菜品的接受度降低;而偏辣口味的菜品更容易在传统上口味不辣的省份传播,特别是传统口味偏甜的地方更容易接受辣味菜.因此,可以认为,将来人们对辛辣食物的偏好将会持续存在,随着流动性加强,这种变化甚至会加快,更多的中国人的口味偏好将会越来越辣.本研究结果,对于餐馆菜品选择甚至辣椒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都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菜 传播力 多样性 甜度
下载PDF
明清时期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饮食文化影响
6
作者 张恺烺 孔泽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7期81-86,共6页
辣椒原产自秘鲁,15世纪末哥伦布于航海大发现中将其由南美洲传至欧洲,半世纪后经由海上贸易传入亚非沿海国家及商贸城镇,届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为人们熟知。辣椒自明末传入我国,呈“满天星斗”状向内陆地区传播,经历了观赏—... 辣椒原产自秘鲁,15世纪末哥伦布于航海大发现中将其由南美洲传至欧洲,半世纪后经由海上贸易传入亚非沿海国家及商贸城镇,届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为人们熟知。辣椒自明末传入我国,呈“满天星斗”状向内陆地区传播,经历了观赏—药用—食用三个认知阶段后,被我国民众逐渐容纳,在我国饮食结构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形成了以“长江中上游”地区为主的食辣文化群,最终影响了以“川、湘”菜系为首的辣味菜肴。在“哥伦布物种大交流”的全球化背景下,美洲辣椒的引种、传播对我国本土饮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打破了我国的传统饮食结构,催生出独特的食辣文化,最终实现了我国辣椒从“客体”向“主体”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交换 文化 明清时期 文化 中外交流史
下载PDF
四川省30~79岁人群辣食摄入特征及与肥胖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常晓宇 吴先萍 +7 位作者 陈晓芳 罗国金 陈小芳 张宁梅 郭彧 卞铮 李立明 陈铮鸣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彭州市成年人辣食摄入特征以及辣食与肥胖的关系,为慢性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项目四川省彭州市基线调查数据。于2004—2008年在四川省彭州... 目的分析四川省彭州市成年人辣食摄入特征以及辣食与肥胖的关系,为慢性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项目四川省彭州市基线调查数据。于2004—2008年在四川省彭州市15个乡镇共完成55687名30~79岁常住居民的基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血样样本检测等内容,描述人群中辣食摄入、肥胖患病情况等。采用SAS 9.4和Excel 2013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辣食因素与肥胖的关系。结果彭州市人群辣食摄入率为77.66%,随年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5)。开始摄入辣食年龄为9.2岁,摄入时间以30~49年最多(64.36%)。同时摄入2种及以上辣食人群占97.51%。辣食摄入组肥胖患病率(8.56%)高于辣食非摄入组(7.25%),患病率随着辣食摄入频率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与不摄入辣食相比,女性和全人群辣食摄入与患肥胖高风险相关(OR值分别为1.24和1.1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辣食摄入与患肥胖无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和全人群每天或几乎每天摄入辣食(OR值分别为1.29和1.23),吃辣强度为中、高(女性OR值分别为1.11和1.38,全人群OR值分别为1.10和1.26),同时摄入辣食种类为5种(女性和全人群OR值分别为1.56和1.28)与患肥胖高风险相关,随着辣食摄入时间增加,OR值上升,50~59年组OR值最大(女性和全人群OR值分别为1.48和1.32),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川省彭州市居民辣食摄入率较高,开始摄入辣食年龄小,摄入时间长,且以混合食用多种辣食为主。在总人群和女性中,辣食摄入频率、吃辣强度、摄入辣食种类与肥胖风险增加有关,在男性中未发现此种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 辣食 肥胖
原文传递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关注饮食和营养对人体健康影响2016年第1期刊文分析辣食摄入与健康关系
8
作者 雍伟哲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6年第4期5-5,共1页
饮食和营养是公认的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确定对健康有正向或负性影响的食物成分一直是科学研究探索的课题。《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16年第1期刊登了吕筠等的研究《辣食摄入与总死亡和死因别死亡:人群队列研究》,并且在“述评... 饮食和营养是公认的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确定对健康有正向或负性影响的食物成分一直是科学研究探索的课题。《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16年第1期刊登了吕筠等的研究《辣食摄入与总死亡和死因别死亡:人群队列研究》,并且在“述评”栏目评论了这项研究。述评文章指出,饮食和营养一直被认为是影响人体健康和寿命的重要因素。由于人类饮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确定对健康和病死率有直接效应的饮食成分一直面临很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健康影响 成分 医学杂志 营养 辣食 期刊 中文 英国
原文传递
中国成年人辣食摄入与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温俏睿 刘琪 +10 位作者 吕筠 郭彧 裴培 杨玲 杜怀东 陈怡平 陈君石 余灿清 陈铮鸣 李立明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探索我国成年人辣食摄入与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LOCPs)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主要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基线调查及随访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辣食摄入频率、辣度及开始每周摄入辣食的年龄与LOCPs发病风险之... 目的探索我国成年人辣食摄入与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LOCPs)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主要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基线调查及随访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辣食摄入频率、辣度及开始每周摄入辣食的年龄与LOCPs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10145名研究对象,其中每天摄入辣食者占30.1%。在平均随访10.8(2.0)年期间,共确诊767例LOCPs,发病率为0.15%。在调整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LOCPs的发病风险随着辣食摄入频率的增加而降低(趋势P=0.003),与从不或偶尔摄入辣食的人群相比,每天摄入辣食者风险比(HR)值(95%CI)为0.69(0.54~0.88)。偏好中等辣度的人群LOCPs风险最低,相比于从不或偶尔摄入辣食的人群降低了33%[0.67(95%CI:0.52~0.87)]。开始每周摄入辣食的年龄越晚,辣食摄入行为对LOCPs发病风险的保护作用越强(趋势P=0.004),18岁及以后开始摄入辣食者LOCPs发病的HR值(95%CI)为0.70(0.54~0.92)。结论辣食摄入可能与LOCPs发病风险降低有关,且独立于健康生活方式,提倡摄入中等辣度的辣食伴以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于LOCPs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食 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 常吃辣食或可降低死亡风险
10
《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 2017年第6期6-6,共1页
日前,国际权威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由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牛津大学学者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结果,即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发现常吃辣食与降低死亡风险存在关联。
关键词 中国医学科学院 死亡风险 辣食 《英国医学杂志》 北京大学 哈佛大学 牛津大学
原文传递
辣食摄入与死亡风险
11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6-66,共1页
医学论坛报2016年1月报道,在英国Altmetric公司最新发布的2015年最具社会影响力的百篇热点研究论文中,由北京大学李立明教授团队与哈佛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牛津大学学者共同完成,吕筠教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Consumption of sp... 医学论坛报2016年1月报道,在英国Altmetric公司最新发布的2015年最具社会影响力的百篇热点研究论文中,由北京大学李立明教授团队与哈佛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牛津大学学者共同完成,吕筠教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Consumption of spicy foods and total and cause specific mortality: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辣食摄入与总死亡和死因别死亡:人群队列研究》,排名第26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风险 辣食 中国医学科学院 研究论文 CAUSE 医学论坛 哈佛大学 北京大学
原文传递
六种“辣食”与健康
12
作者 严双红 金卫东(摘) 《健康文摘》 2008年第9期22-22,共1页
生姜、大蒜、洋葱、辣椒、胡椒、花椒等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佳品。在绝大多数菜肴中。都会出现它们的身影。有了它们.菜的味道会更加鲜美,颜色也更加好看。那么,除此之外,它们还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和功效,食用时有哪些... 生姜、大蒜、洋葱、辣椒、胡椒、花椒等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佳品。在绝大多数菜肴中。都会出现它们的身影。有了它们.菜的味道会更加鲜美,颜色也更加好看。那么,除此之外,它们还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和功效,食用时有哪些禁忌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 辣食 日常饮
原文传递
常吃辣食降低死亡风险
13
《医食参考》 2015年第11期57-57,共1页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BMJ)》在线发表了由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牛津大学学者共同完成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即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发现,常吃辣食与降低死亡风险存在关联。与不常吃辣食的个体相...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BMJ)》在线发表了由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牛津大学学者共同完成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即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发现,常吃辣食与降低死亡风险存在关联。与不常吃辣食的个体相比,常吃辣食者的总死亡风险降低了14%。研究同时发现,常吃辣食者死于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风险 辣食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医学杂志 北京大学 哈佛大学 牛津大学
原文传递
常吃辣食或可降低死亡风险
14
作者 卫文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15年第11期32-32,共1页
日前,国际权威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由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牛津大学学者共同完成的最新研究结果,研究者通过对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资料的分析,发现常吃辣食与降低死亡风险存在关联。 ... 日前,国际权威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由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牛津大学学者共同完成的最新研究结果,研究者通过对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资料的分析,发现常吃辣食与降低死亡风险存在关联。 论丈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吕筠教授介绍,CKB项目是迄今全球少有的几项建立有生物样本库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之一。项目目标长期随访至少20年,观察主要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率,探讨环境、个体生活方式、体格和生化指标、遗传等众多因素对复杂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风险 辣食 《英国医学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 前瞻性队列研究 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大学 卫生统计学
原文传递
浅谈食辣的生理机制和对心理层面的影响
15
作者 谈韵莹 《美化生活》 2021年第12期279-281,共3页
食有“酸甜苦辣”,人生亦有“酸甜苦辣咸”。相较于酸、甜、苦、咸四种味道来说,辣味带来的生理体验和感官刺激是复合型的,除单纯的味觉感知外,随之而来的还有灼热感和刺痛感。提到辣椒,墨西哥具有最悠久的食辣历史,而目前辣食的摄入主... 食有“酸甜苦辣”,人生亦有“酸甜苦辣咸”。相较于酸、甜、苦、咸四种味道来说,辣味带来的生理体验和感官刺激是复合型的,除单纯的味觉感知外,随之而来的还有灼热感和刺痛感。提到辣椒,墨西哥具有最悠久的食辣历史,而目前辣食的摄入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比如中国、印度、印尼、泰国、韩国等国家均有食辣的历史和习惯。自明代中期辣椒传入中国开始,辣食在中国饮食文化上添上了浓重的一笔。探究食辣背后的生理机制和文化内涵,对于了解为何辣食在中国饮食中占据重要位置,且食辣与性格也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性格
下载PDF
中国人限制性饮食和食物渴求的认知神经机制
16
作者 陈红 刘馨元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1-958,共8页
物质丰富的时代,如何抵御美味食物线索带来的食物渴求,并限制饮食从而保持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学者为了探讨节食成功的原因,创建中国食物图片库,考察限制性饮食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成功和失败限制性饮食者的脑... 物质丰富的时代,如何抵御美味食物线索带来的食物渴求,并限制饮食从而保持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学者为了探讨节食成功的原因,创建中国食物图片库,考察限制性饮食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成功和失败限制性饮食者的脑机制差异;开展了特质食物渴求及中国特色的辣食渴求的认知神经研究。对推进饮食行为研究的理论发展,也为肥胖、饮食失调等健康干预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饮 成功限制性饮 失败限制性饮 物渴求 辣食渴求
下载PDF
提高猪爱吃食三法(外一条)
17
作者 李国军 《专业户》 1999年第12期21-21,共1页
猪不爱吃食是养殖户最伤脑筋的事,实践证明,利用以下3种方法可提高猪的食量。1、喂点甜食:在猪的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糖,育肥猪爱吃,吃后膘肥体壮;哺乳母猪更爱食,吃后食量大增,可防止哺乳期掉膘;仔猪对甜味更喜欢,吃到甜味后,不仅成活率高... 猪不爱吃食是养殖户最伤脑筋的事,实践证明,利用以下3种方法可提高猪的食量。1、喂点甜食:在猪的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糖,育肥猪爱吃,吃后膘肥体壮;哺乳母猪更爱食,吃后食量大增,可防止哺乳期掉膘;仔猪对甜味更喜欢,吃到甜味后,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断奶早、增重快。2、喂点辣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喂技术 辣食
下载PDF
唾液流率与辣味强度分级的相关性分析及模型建立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鑫 丁璐 +2 位作者 谢定源 方妍 余永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38-346,共9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受试者食用不同浓度的辣椒碱溶液后的唾液流速,探讨辣度与唾液流速的相关性,建立快速测定食品辣度的方法。以人食辣后引起唾液分泌增加的生理变化作为辣味强度的影响指标,通过受试人员的唾液分泌量计算不同辣味强度... 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受试者食用不同浓度的辣椒碱溶液后的唾液流速,探讨辣度与唾液流速的相关性,建立快速测定食品辣度的方法。以人食辣后引起唾液分泌增加的生理变化作为辣味强度的影响指标,通过受试人员的唾液分泌量计算不同辣味强度下的唾液流率,对辣味强度和唾液流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基于拟合模型,构建快速、准确标定辣度的唾液流率分级体系,并用感官评定法验证模型定级结果。结果表明:辣味强度显著影响唾液流率(P<0.05),可以通过唾液流率对辣度进行准确快速的分级。根据唾液流率范围,将辣度分成了5级:1级微辣[斯科维尔指数(SHU)10~500(含)]:唾液流率(g/min)0.496~1.395(含);2级轻辣[SHU500~1000(含)]:唾液流率(g/min)1.395~2.153(含);3级中辣[SHU1000~1500(含)]:唾液流率(g/min)2.153~2.749(含);4级重辣[SHU1500~3000(含)]:唾液流率(g/min) 2.749~3.569(含);5级猛辣(SHU>3000):唾液流率(g/min)>3.569。通过收集5~10人食辣后唾液分泌量,结合辣味强度与唾液流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可快速对测试者所尝食物辣度进行定级;唾液流率辣度定级结果与感官评定结果处于同一辣味量度等级,能反映出人食辣后的真实辣度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强度 椒素 生理指标 唾液流率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中国食辣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基于美食团购的大数据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仁军 刘聪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3-148,共6页
选取中国大陆31个省会城市和9个经济规模较大的非省会城市为样本,抓取了这些城市在美食团购网上的35 797条消费记录,同时结合菜谱数据,挖掘出每个城市消费的菜品中的辣味菜品的比例;在ArcGIS、数据库软件支持下,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 选取中国大陆31个省会城市和9个经济规模较大的非省会城市为样本,抓取了这些城市在美食团购网上的35 797条消费记录,同时结合菜谱数据,挖掘出每个城市消费的菜品中的辣味菜品的比例;在ArcGIS、数据库软件支持下,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中国大陆食辣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食辣度与日照、湿度、地理位置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食辣存在较强的正自相关,在整体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聚集特征;在局部空间上存在3个明显的集聚区,分别是以重庆、成都和贵阳为中心的西部高辣集聚区,以武汉和长沙为中心的两湖高辣集聚区,以及以温州为中心的东南沿海低辣集聚区。日照和地理位置是造成中国食辣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人口大规模流动也可能影响了食辣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位置
原文传递
别把谬论当常识
20
《四川劳动保障》 2004年第5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习惯 喝啤 咖啡 辣食 油脂 肥胖 品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