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镇咳祛痰作用的“形”与药材品质关联的桔梗“辨状论质”研究
1
作者 王冰 孙艳涛 康廷国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6期49-52,共4页
目的:通过桔梗宏观性状(长、宽、厚、质量)、微观形状(乳汁管面积)以及桔梗总皂苷和镇咳祛痰作用的关联分析,探究基于桔梗“形”的“辨状论质”实质。方法:本研究对桔梗“状”中的“形”、桔梗总皂苷和镇咳祛痰的药效结果进行定量测定,... 目的:通过桔梗宏观性状(长、宽、厚、质量)、微观形状(乳汁管面积)以及桔梗总皂苷和镇咳祛痰作用的关联分析,探究基于桔梗“形”的“辨状论质”实质。方法:本研究对桔梗“状”中的“形”、桔梗总皂苷和镇咳祛痰的药效结果进行定量测定,分别进行“状-量-效”和“状-效”关联分析,讨论“形”与桔梗品质的关系。结果:不同来源桔梗“形”的量化值、总皂苷含量和镇咳祛痰量化结果均有一定差异。“状-量-效”关联结果显示桔梗质量可体现药材品质,“状-效”关联结果显示宽度、厚度和乳汁管面积均与咳嗽次数呈显著相关,桔梗质量与酚红排泄量呈显著相关。结论:桔梗总皂苷可体现桔梗药材品质。“状-效”和“状-量-效”关联分析均可体现“辨状论质”的实质,其中“状-效”分析更明确、针对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状论 -量-效”关联 -效”关联
下载PDF
基于“辨状论质”理论的前胡性状与内在质量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胡彩云 贺元 +3 位作者 任广喜 姜丹 白贞芳 刘春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9期1478-1484,共7页
目的:基于“辨状论质”理论研究前胡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测量前胡木质部占比;采用分光测色仪采集前胡色度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含量;分析性状指标与药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 目的:基于“辨状论质”理论研究前胡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测量前胡木质部占比;采用分光测色仪采集前胡色度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含量;分析性状指标与药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白花前胡甲素质量分数与红绿值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红绿值越低,白花前胡甲素含量越高;白花前胡甲素质量分数与白花前胡乙素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外观性状指标可作为前胡“辨状论质”的依据。研究结果为建立客观、科学的前胡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胡 状论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辨状论质”理论的龙胆性状与质量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刘佳怡 尹海波 +5 位作者 王丹 杜俊楠 刘师慧 骆佳熠 叶秋鞠 金炳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88-2101,2144,共15页
为了探寻评价龙胆质量的性状指标,探讨其与主要活性成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游标卡尺、硬度计、色差仪、电子舌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龙胆根长、顶端直径、中端直径、末端直径、须根数、硬度、表面断面色度值和苦味值及5种环烯醚萜... 为了探寻评价龙胆质量的性状指标,探讨其与主要活性成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游标卡尺、硬度计、色差仪、电子舌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龙胆根长、顶端直径、中端直径、末端直径、须根数、硬度、表面断面色度值和苦味值及5种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对性状指标与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聚类分析。SPSS 22.0相关性结果显示,龙胆根长、硬度、上端直径、中端直径、表面明度L^(*)_(1)、色差值E^(*)_(ab 1)和苦味值与龙胆中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和龙胆苦苷含量呈显著相关性,说明龙胆根越长,硬度越大,上端和中端直径越粗,表皮颜色越浅,味道越苦,则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和龙胆苦苷含量越高。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将32批龙胆划分为3个等级,并通过OPLS-DA模型实现有效鉴别,且各等级之间的龙胆在性状和成分含量上都有显著差异。龙胆的性状指标(根长、硬度、顶端直径、中端直径、表面明度L^(*)_(1)、色差值E^(*)_(ab 1)、苦味值)可作为评价龙胆质量的依据,且传统对龙胆记载的“根条粗长,黄色或棕黄色,断面黄白色,味极苦龙胆为佳”都有所证明。因此可以根据龙胆的性状判断其质量,为建立客观科学评价龙胆质量提供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 内在含量 状论 相关性
下载PDF
中药“辨状论质”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4
作者 肖玉洁 赵祥升 魏建和 《药学前沿》 CAS 2024年第9期155-169,共15页
“辨状论质”是对传统中药品质鉴别经验精髓的概括,是现行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中发挥着理论指南的作用。传统的“辨状”倚重经验,存在主观性强、量化难、重复性差等问题,现代测量工具及仿生技术可实现... “辨状论质”是对传统中药品质鉴别经验精髓的概括,是现行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中发挥着理论指南的作用。传统的“辨状”倚重经验,存在主观性强、量化难、重复性差等问题,现代测量工具及仿生技术可实现中药外观性状(形、色、气、味)数据化表达,将其量化结果与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或生物效应相关联,利用现代科学手段的可视化、可量化、便携化及可重复化的“四化”来“论质”,筛选可行可控的质控指标,应用于中药材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质量评价与控制。从“辨状论质”的起源与内涵、现代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价值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解决传统“辨状”方法的短板,扩大“辨状论质”的应用范围,促进中药品质评价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论 外观性 评价 相关性分析 电子感官技术 发展历程 应用意义
下载PDF
基于“辨状论质”综合评价指数的拳参药材规格等级标准研究
5
作者 郭超伟 徐文丽 +4 位作者 徐荣 陈乐 詹志来 刘大会 杜鸿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0-245,I0049,共7页
针对市场拳参只有统货规格,基于辩证论质法,建立拳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首先,对24批拳参外观性状和数量指标进行测定。同时,检测浸出物、总酚酸、没食子酸三个内在成分,并对拳参抗氧化药理活性进行评价。随后,为了探究可能作为拳参药材... 针对市场拳参只有统货规格,基于辩证论质法,建立拳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首先,对24批拳参外观性状和数量指标进行测定。同时,检测浸出物、总酚酸、没食子酸三个内在成分,并对拳参抗氧化药理活性进行评价。随后,为了探究可能作为拳参药材规格等级的参数,分析单个外观指标与内在质量指标相关性;并采用信息熵赋权法对内在质量指标整体进行综合评分,进一步地分析内在质量指标综合评分与外观性状的相关性。最后,运用描述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确定性状指标的重要度。内在指标综合评分、总酚酸含量与长度值1、最粗直径、单个质量、L*、b*呈极显著正相关;浸出物与长度值1、L*呈极显著正相关。抗氧化能力与长度值1、最粗直径、单个质量、L*、b*呈极显著正相关。筛选得到最粗直径、单个质量、百克个数三个重要性状指标,制定拳参商品规格等级分为统货、选货,统货断面颜色偏暗,呈棕褐色,直径在0.83.0 cm;选货断面颜色鲜亮,偏黄,分为2等,一等品拳参最粗直径在1.8 cm以上,单个质量6.9 g以上,百克个数16个以内,综合评分≥64.63;二等品拳参最粗直径1.5 cm以上,单个质量3.8 g以上,百克个数33个以内,综合评分≥35.74。研究证实了本草记载的科学性,即个大、断面浅棕色为佳,制定了拳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利于其市场环境和质量控制,确保临床用药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拳参 外观性 内在 信息熵赋权法 状论
下载PDF
基于“辨状论质”的白前商品规格等级研究
6
作者 柳佚雯 左金菊 +5 位作者 刘世红 陈诚 詹志来 刘大会 黄必胜 雷咪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38-46,共9页
目的:从白前市场分级的角度,揭示外观性状评定白前质量等级的科学内涵,为白前运用外观性状进行等级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相关性、主成分、四分位数法等统计方法对35批白前药材的内外指标进行分析,结合市场交易和实际的可... 目的:从白前市场分级的角度,揭示外观性状评定白前质量等级的科学内涵,为白前运用外观性状进行等级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相关性、主成分、四分位数法等统计方法对35批白前药材的内外指标进行分析,结合市场交易和实际的可操作性,制定其商品规格等级评价标准。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观性状类指标构成的第一典型变量与内在含量类指标构成的第一典型变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CR1=0.835,P<0.01)。6项外观性状类指标(长、宽、色度)与6项内在含量类指标(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总皂苷)间,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性。结论:外观性状的优劣可以有效地预测内在含量的高低,通过主要的性状特征对白前进行质量等级划分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初步制订了白前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即根据直径、颜色、须根占比将白前分为一级和二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前 商品规格 外观性 内在成分 状论
下载PDF
“辨状论质”发微 被引量:11
7
作者 杜丹 蒋淼 刘海 《中药与临床》 2012年第6期6-8,共3页
谢宗万先生受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启发,提出"辨状论质"观点,这是中药传统经验鉴别法的经典总结。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本草著作,从文献学角度论述了"辨状论质"的历史依据,证实这一理论对当今中药质量真伪优... 谢宗万先生受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启发,提出"辨状论质"观点,这是中药传统经验鉴别法的经典总结。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本草著作,从文献学角度论述了"辨状论质"的历史依据,证实这一理论对当今中药质量真伪优劣的鉴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论 经验鉴别 文献学研究
下载PDF
“辨状论质”鉴别青天葵药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文良 覃军 朱伟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22期52-53,共2页
阐明辨状论质在青天葵药材辩真伪和分优劣中的具体应用,为青天葵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认为"辨状论质"是中药材经验鉴别的精髓。
关键词 状论 青天葵 真伪
下载PDF
基于辨状论质法结合熵权法分析辛夷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6
9
作者 贾银芝 吴琦 +4 位作者 王鑫 王永香 章晨峰 王振中 肖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78-1182,共5页
目的基于辨状论质法结合熵权法,分析辛夷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为辛夷的等级划分提供依据。方法测定21批辛夷药材挥发油含量、木兰脂素含量、花蕾长度、直径、单个去梗质量、枝梗质量占比、脆碎度,并分析辛夷内在成分指标与外观... 目的基于辨状论质法结合熵权法,分析辛夷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为辛夷的等级划分提供依据。方法测定21批辛夷药材挥发油含量、木兰脂素含量、花蕾长度、直径、单个去梗质量、枝梗质量占比、脆碎度,并分析辛夷内在成分指标与外观性状指标的相关性;同时采用熵权法对内在成分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分析综合评分与外观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挥发油含量与花蕾长度、单个去梗质量、直径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木兰脂素含量与外观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综合评分与花蕾长度、单个去梗质量、直径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该研究证实了传统等级依据花蕾长度划分理念的科学性,同时发现挥发油含量及内在成分综合评分指标与单个去梗质量、直径呈非常显著正相关,即个大、饱满、质重者优,丰富了辛夷规格等级的划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夷 状论 熵权法 相关性 外观性 内在 等级划分
下载PDF
中药“辨状论质”的历史、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皓南 田滢琦 +4 位作者 刘大会 马晓晶 詹志来 黄璐琦 杜鸿志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3-519,共7页
“辨状论质”是中药材传统经验的总结,是鉴定中药品质真伪优劣的重要方法。“辨状论质”可以减少中药材“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乱象,有利于现代中药的发展应用。因此,该文将对“辨状论质”进行探索,剖析其本质与科学内涵,挖掘其历史发... “辨状论质”是中药材传统经验的总结,是鉴定中药品质真伪优劣的重要方法。“辨状论质”可以减少中药材“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乱象,有利于现代中药的发展应用。因此,该文将对“辨状论质”进行探索,剖析其本质与科学内涵,挖掘其历史发展进程,系统地梳理总结国内外这一理念最新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当前“辨状论质”理论发展的概况,深入阐述该理论的科学内涵。同时,介绍传统到现代之间的演变与互补,并对未来中药“辨状论质”的应用进行展望;针对性地选择中药进行性状和品质关联分析;传统方法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从而制定“辨状论质”标准的科学发展路线。以期将经验“辨状”转变为客观“辨状”,进一步促进并完善中药“辨状论质”的科学理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论 经验鉴别 中药品评价 量控制 鉴别
下载PDF
中药饮片白芍的辨状论质研究
11
作者 李玲 李茜 张砾岩 《新疆中医药》 2017年第5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白芍饮片的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4批不同性状的白芍药材的芍药苷成分的含量测定,推测白芍饮片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传统经验鉴别与HPLC结果,薄层鉴别一致。结论传统经验鉴别具有方便快捷、可靠的优点,可用... 目的探讨白芍饮片的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4批不同性状的白芍药材的芍药苷成分的含量测定,推测白芍饮片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传统经验鉴别与HPLC结果,薄层鉴别一致。结论传统经验鉴别具有方便快捷、可靠的优点,可用于白芍的质量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外观性 内在 状论
下载PDF
基于“辨状论质”理论对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进程 祁晓娟 +4 位作者 赵江怡 张媛 刘凤波 赵婷 魏胜利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9期1887-1894,共8页
目的:探索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之间的关联性,为唐古特大黄的“辨状论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构仪、分光测色仪和电子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唐古特大黄根和根状茎的4项外观性状指标,以及15个药效成分指标,并将外观... 目的:探索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之间的关联性,为唐古特大黄的“辨状论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构仪、分光测色仪和电子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唐古特大黄根和根状茎的4项外观性状指标,以及15个药效成分指标,并将外观性状指标与药效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外观性状与药效成分含量相关性趋势在根和根状茎中基本一致。整体来看,根和根状茎的粗度和硬度越大、颜色偏橙色且暗[明度值(L*)小,红色值(a*)、黄色值(b*)大]、苦味越小,药材中的没食子酸、番泻苷A、番泻苷B、大黄酸、大黄素及总蒽醌含量越高。不同的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均在颜色偏橙色(a*、b*大)的根中含量较高,大黄酚在颜色偏黄色(a*小、b*大)的根状茎中含量较高,大黄素甲醚在颜色偏褐色(a*、b*小)的根状茎中有较高含量。结论: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指标(粗度、硬度、颜色、苦味大小)可作为“辨状论质”判断大黄质量的依据,且传统认为的根茎粗大、质坚实、颜色棕红或黄色为佳可以在根和根状茎的内在质量中得到体现,但传统认为的“味苦为佳”未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状论 外观性 内在含量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牡丹皮微观性状与抗炎活性相关的“辨状论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依婷 王冰 +2 位作者 孙艳涛 王诗雨 吴俊英 《中医药信息》 2022年第10期39-43,共5页
目的:基于牡丹皮显微特征(簇晶)与药效的相关性,通过数据支持揭示“辨状论质”理论的科学性,为中药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代显微鉴别方法对牡丹皮中的簇晶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建立炎症小鼠模型,研究牡丹皮的抗炎活性;所得... 目的:基于牡丹皮显微特征(簇晶)与药效的相关性,通过数据支持揭示“辨状论质”理论的科学性,为中药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代显微鉴别方法对牡丹皮中的簇晶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建立炎症小鼠模型,研究牡丹皮的抗炎活性;所得实验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牡丹皮簇晶的显微特征指数与牡丹皮抗炎药效有显著的相关性,呈中、正相关;产自山东青岛的牡丹皮药材中簇晶的显微特征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来源药材,其抗炎活性也较其他来源的牡丹皮显著。结论:牡丹皮微观性状(簇晶)可作为评价牡丹皮药材品质优劣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状论 簇晶 足肿胀 抗炎
下载PDF
黄精的品质评价及其“辨状论质”考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睿 程铭恩 彭华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1-1245,共5页
黄精是常用补益类药食两用品种,历代中医药学家对其品质评价给予高度关注,本文对历代本草中黄精的品质评价与“辨状论质”观的沿革与变迁进行了梳理。关于黄精品质评价因素主要有种质来源、道地产区、采收年限及时间、加工方法,古代本... 黄精是常用补益类药食两用品种,历代中医药学家对其品质评价给予高度关注,本文对历代本草中黄精的品质评价与“辨状论质”观的沿革与变迁进行了梳理。关于黄精品质评价因素主要有种质来源、道地产区、采收年限及时间、加工方法,古代本草将黄精分为轮生叶类群和互生叶类群,并认为轮生叶类群品质优良;本草中记载黄精道地产区为茅山、嵩山,而20世纪30年代以来记载湖南、贵州等地所产多花黄精质量优良;清代以前以2、3月采收为佳,自清代以后多以秋季采收,经九蒸九晒;以块大肥润、断面透明、有“冰糖渣”、味甘者为佳。本文研究黄精的品质评价要素与辨状论质观,以期为其质量评价研究提供本草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评价 状论 本草考证
下载PDF
基于“辨状论质”的园参、移山参和野山参的外观性状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戴全宽 李林媛 +2 位作者 徐国兵 汤丹 马鸿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0-655,共6页
目的:探讨园参、移山参和野山参外观性状与内在化学成分的关系,为阐明人参"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园参、移山参和野山参3类人参共30批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1种单体皂苷(人参皂苷Rg1、Re、Rg2、F1... 目的:探讨园参、移山参和野山参外观性状与内在化学成分的关系,为阐明人参"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园参、移山参和野山参3类人参共30批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1种单体皂苷(人参皂苷Rg1、Re、Rg2、F1、Rb1、Rb2、Rb3、Rc、Rd、Ro、Rf)的含量,色谱柱为Acquity UPLC?BEH C18,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03 nm,进样量为5μL;采用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以0.5%碘-碘化钾试液为显色剂,在559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将30批人参样品的外观性状指标(芦碗数、芦头长度、质地)分别与11种人参皂苷含量、总皂苷含量、人参三醇型皂苷(PPT)/人参二醇型皂苷(PPD)的含量之比、淀粉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UPLC法和比色法的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17%~105.20%(RSD<5%,n=6)。除人参皂苷Rf外的其余10种单体皂苷含量与芦碗数、11种单体皂苷含量与芦头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P<0.05),与质地坚实程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P<0.05);人参中淀粉含量与其质地坚实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1);人参中PPT/PPD比值与其芦碗数、芦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r<0,P<0.05)。结论:人参芦碗数、芦头长度、质地松泡程度与其药效物质人参皂苷的含量呈正相关,且随着生长年限增加,人参中PPD含量的增长幅度高于PPT;传统的"辨状论质"以人参芦碗多、芦头长、质地松泡为优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外观 人参皂苷 淀粉 状论 相关性
下载PDF
关于中药黄芩“辨状论质”的本草考证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马栋 李小琴 +4 位作者 薛幸嫔 田怡 晋玲 崔治家 马毅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516-2521,共6页
作为传统的清热药,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医家对其给予高度关注。该文通过对黄芩在历代本草中“辨状论质”的记载进行梳理,分别从“形、色、气味”角度进行总结。古代本草习将黄芩分为枯芩与子芩两个等级,并认为枯芩质量较优;... 作为传统的清热药,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医家对其给予高度关注。该文通过对黄芩在历代本草中“辨状论质”的记载进行梳理,分别从“形、色、气味”角度进行总结。古代本草习将黄芩分为枯芩与子芩两个等级,并认为枯芩质量较优;在颜色上一般认为黄芩外黄内黝者为佳;滋味上以黄芩味苦为主要特征。该文通过研究黄芩的辨状论质观,并结合现代研究对其背后的科学内涵进行讨论,以期为黄芩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本草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本草 状论 形色气味
下载PDF
试述“辨状论质”是中药品种经验鉴别的精髓 被引量:10
17
作者 潘庆阳 许树相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状论 中药 品种 鉴别
下载PDF
基于现代仿生技术的中药辨状论质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傅颖 刘波 +1 位作者 杨勇 叶愈青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0期1819-1822,共4页
“辨状论质”是中药传统经验鉴别的精髓,传统上中药“状”的描述多依赖主观感受和经验判断,个体差异较大。现代仿生技术模拟人体感官,数字化表达药材颜色、气味、口感等特征,使得辨“状”更加客观,论“质”更加精准。本文分析中药“辨... “辨状论质”是中药传统经验鉴别的精髓,传统上中药“状”的描述多依赖主观感受和经验判断,个体差异较大。现代仿生技术模拟人体感官,数字化表达药材颜色、气味、口感等特征,使得辨“状”更加客观,论“质”更加精准。本文分析中药“辨状论质”理论的形成过程,阐述现代仿生技术在中药“辨状论质”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真伪鉴别、质量分等、炮制规范、仓储养护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以期丰富中药“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促进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论 仿生技术 传统经验鉴别 电子鼻 电子舌 电子眼
下载PDF
中药材内在品质和外在性状结合的研究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樊霞霞 孙涛 +4 位作者 何蓓蓓 钟燕梅 吴纯洁 温川飙 赵姝婷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14-2923,共10页
系统研究中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是完善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中医临床用药及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中药材内在品质评价方法从化学指纹图谱发展到中药质量标质物,从以化学成分为主要研究指标,发展为以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效价... 系统研究中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是完善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中医临床用药及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中药材内在品质评价方法从化学指纹图谱发展到中药质量标质物,从以化学成分为主要研究指标,发展为以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效价、化学成分与药效成分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历经了一元到多元的评价演变;中药材外在性状评价方法从“辨状论质”到智能感官的应用,历经从主观到客观的演变,弥补了客观数据缺失的评价不足。中药材“内外结合”评价的发展趋势符合中药整合质量观的创新发展思路。本文梳理了中药材内在品质与外在性状研究的发展沿革,系统阐述了“内外结合”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从信息化角度提出了一些问题及初步对策,以期推进建立一套符合中医理论的,具有标准化、信息化特色的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量评价 状论 指纹图谱 生物活性 药效物 数据归一化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感官技术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20
作者 江如蓝 雷结语 +1 位作者 陈文礼 徐新军 《药学前沿》 CAS 2024年第11期550-556,共7页
为深入推进和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建立一种既尊重中医理论又顺应时代发展的中药材质量控制体系尤为重要。自古以来,中药材的色、气、味等外观性状是用于辨别其真伪及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对中药外观性状的研究逐渐从主观的“辨状... 为深入推进和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建立一种既尊重中医理论又顺应时代发展的中药材质量控制体系尤为重要。自古以来,中药材的色、气、味等外观性状是用于辨别其真伪及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对中药外观性状的研究逐渐从主观的“辨状论质”转向了能够提供客观数据支持的人工智能感官技术,根据模拟感官的不同,智能感官技术又可以分为电子眼、电子鼻、电子舌、电子耳和电子皮肤等。本文梳理了5种人工智能感官技术的原理以及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介绍了基于智能感官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中药材质量控制体系的升级和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感官 外观性 状论 量控制 评价 中药识别 成分检测 深度学习 多源信息融合 图像识别技术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