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3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体合五脏辨证思维在中医骨伤教学的应用
1
作者 刘爱峰 杨晓琨 余伟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1期13-16,共4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骨伤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诊疗的关键环节。目前,五体辨证和五脏辨证均应用广泛,但骨伤研究生临床实践多进行单一辨证,难以灵活运用两种辨证思维。文章拟重点阐述“五体合五脏”辨证思维在中医骨伤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骨伤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诊疗的关键环节。目前,五体辨证和五脏辨证均应用广泛,但骨伤研究生临床实践多进行单一辨证,难以灵活运用两种辨证思维。文章拟重点阐述“五体合五脏”辨证思维在中医骨伤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基于“五体”(皮、肉、筋、骨、脉)和“五脏”(肺、脾、肝、肾、心)的关系,深入分析二者疾病传变规律和防治原则,培养学生司外揣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思维,提高其辨证能力和临床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体辨证 五脏辨证 五体合五脏 中医骨伤 临床教学
下载PDF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辨证中的应用概述
2
作者 张慧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2期1926-1931,共6页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临床辨证方面具有强大的应用潜能,具体体现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及证素辨证等方面,但目前的研究良莠不齐,仍存在以下问题:(1)红外热像仪操作规范性、图像分析方法、系统参数等尚无统一标准...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临床辨证方面具有强大的应用潜能,具体体现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及证素辨证等方面,但目前的研究良莠不齐,仍存在以下问题:(1)红外热像仪操作规范性、图像分析方法、系统参数等尚无统一标准,且缺乏图谱和数据库;(2)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辨证中的研究多集中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方面,而经络辨证、六经辨证、证素辨证等方面的研究甚少,且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中医辨证研究都是以鉴别要点的某一物理参数进行测量比对,缺乏多参量信息群研究;(3)目前的研究都以小样本量进行测量,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系统化临床研究。今后,应增加样本量,统一各项标准,拓宽研究深度,创新和完善研究方案,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以期阐明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辨证中应用的作用机理,加强中医药可视化、可量化及客观化,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 中医辨证 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经络辨证 六经辨证 证素辨证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概述 被引量:2
3
作者 钱琦 安晓飞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93-98,107,共7页
近年来临床上关于糖尿病肾病(DKD)中医辨证分型和治法方药的研究涌现了多种学术观点。辨证方式主要包括根据病因病机辨证及根据临床分期辨证两种。病因病机辨证主要包括病因辨证与脏腑辨证,脏腑辨证中主要涉及脾不散精理论和心肾一体论... 近年来临床上关于糖尿病肾病(DKD)中医辨证分型和治法方药的研究涌现了多种学术观点。辨证方式主要包括根据病因病机辨证及根据临床分期辨证两种。病因病机辨证主要包括病因辨证与脏腑辨证,脏腑辨证中主要涉及脾不散精理论和心肾一体论;分期辨证则多以DKD的各种西医分期为基础。随着检验检查技术的提高,检验指标和检查结果逐渐成为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和量化指标,DKD辨证分型涉及的检查指标主要有糖脂代谢指标、炎症因子、尿蛋白及肾功能相关指标、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等。参考文献82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辨证分型 病因辨证 脏腑辨证 分期辨证 脾不散精理论 心肾一体
下载PDF
张仲景辨证论治思维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维亮 李金田 《河南中医》 2011年第7期697-699,共3页
张仲景将阴阳五行学说的抽象思维、取类比象的形象思维、实践基础上形成直觉认识的"灵感"思维完美结合,形成了病证结合辨证法、排除式辨证法、假设辨证法、定量辨证法、定势辨证法、相似辨证法、体质辨证法等辨证论治思维方法。
关键词 辨证论治思维方法 病证结合辨证 排除式辨证 假设辨证 定量辨证 定势辨证 相似辨证 体质辨证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从辨病走向辨证——从黄疸分类的演变谈中医学诊疗模式的变迁
5
作者 付广威 桑希生 程伟 《中医药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中医对黄疸的分类经历了辨病分类、辨病与辨症分类并行、辨证分类兴起并成为主体三个历史阶段。金元以前,中医辨治黄疸主要有以病为纲下的辨证论治以及单纯辨症两种方式;金元以后,黄疸的辨治逐渐脱离了疾病的主体,走向单纯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黄疸的分类经历了辨病分类、辨病与辨症分类并行、辨证分类兴起并成为主体三个历史阶段。金元以前,中医辨治黄疸主要有以病为纲下的辨证论治以及单纯辨症两种方式;金元以后,黄疸的辨治逐渐脱离了疾病的主体,走向单纯的辨证论治。通过对黄疸辨治由辨病转向辨证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医学诊疗模式的变迁,更好地把握中医学的病证关系、明晰中医病名与病症概念混淆等问题的内在原因。回溯、挖掘中医辨病的理论与经验,结合现代研究进行深入解析,有助于中医学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分类 辨病论治 辨证论治 病证结合
下载PDF
针灸治疗头痛的辨证思路演变
6
作者 王雪飞 陈坤 +3 位作者 朱丽颖 尹雪娇 刘璐 郭静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7期823-826,共4页
对古今针灸治疗头痛的辨证观点进行梳理,可为完善辨证体系提供借鉴。先秦至明清时期针刺治疗头痛以经络辨证为主,如《黄帝内经》六经辨证治疗头痛,《针灸甲乙经》细化经络辨证取穴,《针灸大成》继承经络辨证思想,丰富针灸处方,《冷庐医... 对古今针灸治疗头痛的辨证观点进行梳理,可为完善辨证体系提供借鉴。先秦至明清时期针刺治疗头痛以经络辨证为主,如《黄帝内经》六经辨证治疗头痛,《针灸甲乙经》细化经络辨证取穴,《针灸大成》继承经络辨证思想,丰富针灸处方,《冷庐医话》分部位归经辨头痛;现代教材中针灸治疗头痛的辨证思路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经络辨证为主导,后受脏腑辨证的影响,近年回归经络辨证,以分部辨经为主,突出了经络辨证的主导地位;后世针灸名家治疗头痛以经络辨证为主。针灸治疗头痛辨证总结为反思体系,重视经络,指导临床;区分亚型,循证评价,细化病谱;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分期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头痛 辨证思路 经络辨证 脏腑辨证
下载PDF
基于不同辨证体系的眩晕现代中医病因病机概况
7
作者 饶凯华 黄春华 +2 位作者 饶旺福 郭玥 邱火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1830-1832,1804,共4页
眩晕既是一个病名,也是一种症状表现。关于眩晕的病因病机,古人早有丰富的论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饮食习惯、精神压力、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现代医家在古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对眩晕的病因病机有着更深入的探索。本文... 眩晕既是一个病名,也是一种症状表现。关于眩晕的病因病机,古人早有丰富的论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饮食习惯、精神压力、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现代医家在古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对眩晕的病因病机有着更深入的探索。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眩晕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方面的文献分析总结,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多个不同维度的辨证体系出发,归纳探讨眩晕中医病因病机,为中医药治疗眩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脏腑辨证理论 六经辨证理论 三焦辨证理论 中医病因病机
下载PDF
五脏阴阳辨证的学术包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家玮 关静 +1 位作者 王峰 王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7期1422-1424,共3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该思想的指导下,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辨证等。剖析上述众多辨证方法的精神实质,笔者认为,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可谓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该思想的指导下,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辨证等。剖析上述众多辨证方法的精神实质,笔者认为,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可谓中医治疗学的核心辨证纲领,二者可统合为五脏阴阳辨证,是中医辨证的"纲中之纲"。通过脏腑辨证,可以把握疾病的具体部位。通过八纲辨证,可以分辨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性质。而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辨证等,都可统一于五脏阴阳辨证之下,包容于五脏阴阳辨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辨证 八纲辨证 六经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曾晨 侯雷 +1 位作者 宁乔怡 马武开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年第10期70-73,共4页
对干燥综合征的辨证论治进行总结,包括脏腑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和六经辨证,并分析各种辨治方法的特点及指导干燥综合征临床辨证论治的作用。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辨证论治 脏腑辨证 三焦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八纲辨证 六经辨证 综述
下载PDF
从微观到“近”微观辨证:源流、争议及展望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俐芹 盛丹 +7 位作者 刘旺华 胡志希 彭清华 简维雄 吴莹洁 王妍杰 伏书玥 梁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8-12,共5页
微观辨证学作为一门将传统诊断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定争议。本文结合古今文献梳理微观辨证学研究源流,分别从病种适用、指导思想和微观指标方面总结微观辨证学研究过程中待... 微观辨证学作为一门将传统诊断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定争议。本文结合古今文献梳理微观辨证学研究源流,分别从病种适用、指导思想和微观指标方面总结微观辨证学研究过程中待完善之处。据此进一步从内涵、适用范围、与传统辨证和微观辨证的联系方面提出对“近”微观辨证理论的思考,认为在将现代医学检测依据纳入中医辨证领域的同时,应立足于中医学整体思维模式,为现代中医诊断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宏观辨证 微观辨证 微观指标
下载PDF
《伤寒论》特殊辨证思维方法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正华 杨轶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2-593,共2页
关键词 辨证思维方法 《伤寒论》 六经辨证 中医辨证 辨证论治 多种疾病 六经病证 经络辨证 辨证方法 指导意义 创造性 思维学 临床
下载PDF
寒热辨证研究述评
12
作者 张芳洲 马淬兰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第1期180-184,共5页
寒热辨证是八纲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寒热的相关理论、证候、体质,以及寒热辨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概述,探索寒热辨证研究的新方向。结果表明,寒热理论研究围绕寒热的含义(即寒热的本意和特性)进行;寒热证候从四诊角度的探讨... 寒热辨证是八纲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寒热的相关理论、证候、体质,以及寒热辨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概述,探索寒热辨证研究的新方向。结果表明,寒热理论研究围绕寒热的含义(即寒热的本意和特性)进行;寒热证候从四诊角度的探讨较为丰富,单独从舌脉角度探讨的文献相对较少;寒热体质与寒热证候均采用四诊方法进行判断,但二者的部分证候相似、诊断模糊,须进一步明确中医体质和疾病诊断的含义;属于象思维的寒热不可能采用检测指标予以定量化、客观化;准确的寒热辨证是保证疗效的基础和前提。目前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依据。探究寒热辨证思维的认知特征和神经机制,进行寒热辨证与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结合研究也为寒热辨证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 证候 寒热辨证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辨证归类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婷婷 赵耀东 +3 位作者 蒋梅霞 刘娟娟 陈梓瑜 韩聪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29-32,共4页
目的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特征、临床症状及遭遇的外在气候特点的相关论述,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以其病因病机、脏腑等基本特点,综合分析及辨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证候,以期为本病的诊疗提供科学的思路。方法通过分析各医... 目的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特征、临床症状及遭遇的外在气候特点的相关论述,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以其病因病机、脏腑等基本特点,综合分析及辨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证候,以期为本病的诊疗提供科学的思路。方法通过分析各医家诊治新型冠状病毒的经验及认识并结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诊疗方案,结合自己的感悟,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方面进行初步的论述分析。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隶属于"疫病"范围,肺与脾为主要病位,外感六淫主要为湿邪和燥邪。八纲辨证方面涉及表里、寒热、虚实方面;气血津液辨证可能存在着气虚、气血两虚、气逆,津液亏损;脏腑辨证方面五脏均有涉及;就六经辨证而言,初期病邪侵袭太阳或直中太阴,继而发展入侵阳明或少阳,疾病再进一步发展,终致少阴;从卫气营血辨证方面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进展会依照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发展;根据三焦辨证而言,当上焦肺卫表证不解,则顺传入中焦,中焦失于救治,病邪侵入下焦,就会导致真阴亏耗。结论从八纲辨证、六淫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分析本病,以期扩展中医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路,为中医药防治新型新冠肺炎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因病机 八纲辨证 六淫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脏腑辨证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下载PDF
多种中医辨证思维法在痤疮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李玲 林燕 +1 位作者 杨瑾 伍迪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2期97-100,104,共5页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丹溪心法》云:“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从中医病因病机的角度分析,该病与体内气血、阴阳、脏腑及经络运行失衡密切相关。笔者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及...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丹溪心法》云:“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从中医病因病机的角度分析,该病与体内气血、阴阳、脏腑及经络运行失衡密切相关。笔者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及三焦辨证4个方面,整理中医治疗痤疮的思路及进展,以期扩展辨证思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六经辨证 三焦辨证
下载PDF
耿建国教授运用上下辨证治疗妇科疾病经验介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杨帆 陈玉静 +1 位作者 宋明 姜楠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37-1340,共4页
妇人独具“经、带、胎、产”的生理特征,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可发生特有疾病。耿建国教授学术思想之一即是上下辨证结合脏腑辨证,以上下来确定病机的寒热虚实,即临床最常见上热下寒、上实下虚;以脏腑来确定疾病的病位和病所,即临床最常见... 妇人独具“经、带、胎、产”的生理特征,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可发生特有疾病。耿建国教授学术思想之一即是上下辨证结合脏腑辨证,以上下来确定病机的寒热虚实,即临床最常见上热下寒、上实下虚;以脏腑来确定疾病的病位和病所,即临床最常见心肾不交、肝胃不和、胃热脾寒、脾肾阳虚等。在此辨证基础上再辅以针对性用药,疗效确切。本文选取痛经、妊娠呕血、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瘤及多发结节、宫颈癌淋巴水肿等既往验案五例以分析其辨证施治的特色经验。其中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合真武汤以上清肝火、下暖胞宫来治疗痛经伴耳鸣急躁;用半夏泻心汤调脾胃以恢复上下气机升降来治疗妊娠呕血;用柴胡疏肝散合二仙汤以上平肝阳、下滋肾水来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用小柴胡汤合消瘰丸以上下同调来治疗子宫肌瘤及周身多发结节;用理中丸合桂枝茯苓丸以温上清下来治疗宫颈癌术后淋巴水肿伴心前区不适。临床秉持上下辨证结合脏腑辨证思路,将执简驭繁,提纲挈领,且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辨证 脏腑辨证 痛经 妊娠呕血 更年期综合征 子宫肌瘤 宫颈癌 名医经验 耿建国
下载PDF
从中医脉学的发展谈“系统辨证脉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滕晶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系统辨证脉学是现代创新脉学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中医脉学溯源,梳理从传统脉学到现代脉学的发展脉络,总结系统辨证脉学的理论体系。系统辨证脉学具有系统性和辨证性两大基本特点。从脉体、脉壁、脉搏波和血流四个方面,将25对脉象要素进行... 系统辨证脉学是现代创新脉学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中医脉学溯源,梳理从传统脉学到现代脉学的发展脉络,总结系统辨证脉学的理论体系。系统辨证脉学具有系统性和辨证性两大基本特点。从脉体、脉壁、脉搏波和血流四个方面,将25对脉象要素进行归类,形成系统辨证脉学的整体架构。手指感觉系统开发和诊查区域是其特色技术要点。从脉象要素到层次到系统形成明晰的思维过程,进而构建出脉治相应的辨证诊疗模式。系统辨证脉学丰富了中医脉学的体系内涵,为实现多学科汇通及中医药现代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学 系统辨证脉学 理论溯源 系统性 辨证 脉体 脉壁 脉搏波 血流 脉治相应
下载PDF
肾脏病中医三焦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玉宁 方敬爱 陈以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5期377-380,共4页
三焦辨证为清代吴鞠通所创立,其与中医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等共同构成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辨证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氏的三焦辨证以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病... 三焦辨证为清代吴鞠通所创立,其与中医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等共同构成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辨证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氏的三焦辨证以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特点及其传变规律进行分析和概括,确立治疗原则并藉以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肾脏病的三焦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病 证候特点 气血津液辨证 辨证治疗 传变规律 八纲辨证 吴鞠通 卫气营血辨证 辨证方法 宣肺利水
下载PDF
中医临床辨证模式演绎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琳 阎英杰 +1 位作者 朱建贵 王映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27-29,41,共4页
关键词 中医 临床辨证模式 气血津液辨证 络病辨证 方剂辨证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论《伤寒论》的辨证施治体系
19
作者 王宗柱 郑君和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6,共4页
张仲景著《伤寒论》以阐述辨证施治之法 ,具体地创立了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等 ,并孕育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之雏形 ,为中医临床诊疗确立了千古规范 ,形成和完善了中医药理论体系 。
关键词 《伤寒论》 辨证施治 六经辨证 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病因辨证
下载PDF
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Kappa一致性分析
20
作者 何德英 陈勇 +1 位作者 南瑞雪 任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96-99,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纳入门诊患者共747例,医生通过四诊的采集得出治疗处方,再以手机终端录入采集的相关症状、体征后得到系统推荐处方。利用Kappa一致性检验来... 目的分析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纳入门诊患者共747例,医生通过四诊的采集得出治疗处方,再以手机终端录入采集的相关症状、体征后得到系统推荐处方。利用Kappa一致性检验来评价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的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1,P<0.001)。结论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具有一致性,可辅助临床医生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体系 中医辨证模型 一致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