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辩名析理: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
1
作者 曾昭式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辩名析理"是中国古代解释经典的方法之一。如果从"辩名析理"角度看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其所辩之"名"包括:集百家之言提供"辩名"的基础;在文本里开展田野工作,寻求《墨辩》逻辑学之意义。... "辩名析理"是中国古代解释经典的方法之一。如果从"辩名析理"角度看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其所辩之"名"包括:集百家之言提供"辩名"的基础;在文本里开展田野工作,寻求《墨辩》逻辑学之意义。其所析之"理",引入两个"新学",即西方逻辑和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出西方逻辑框架下的墨家逻辑和先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逻辑。这两点是建国17年研究中国逻辑史学者的共同特征。我们认为逻辑观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开展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芾荪 墨家逻辑学 辩名析理
下载PDF
辩名析理:文化研究与学术规范——兼论殷海光文化研究的方法与模式
2
作者 江宁康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2-35,共4页
当代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方法论,为了避免不着边际的空谈,辩名析理的逻辑实证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文化史家殷海光融合了中西学术研究的方法,其中在概念界定、文本分析和模式建构等方面对当代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关键词 辩名析理 文化研究 学术规范
下载PDF
“辩名析理”:冯友兰对郭象《庄子注》的解读方法
3
作者 程海霞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9-42,共4页
"辩名析理"是冯友兰解读郭象《庄子注》的哲学方法,其提出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冯友兰认为郭象的"辩名析理"的方法具有提高精神境界的功能。此与郭象本人的思想相对照存在疑问。冯友兰本人在对郭象思想... "辩名析理"是冯友兰解读郭象《庄子注》的哲学方法,其提出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冯友兰认为郭象的"辩名析理"的方法具有提高精神境界的功能。此与郭象本人的思想相对照存在疑问。冯友兰本人在对郭象思想的解读中较为重视"辩名析理"方法的运用,但实际上此种方法又具有其自身不可或缺的两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名析理 冯友兰 郭象 《庄子注》
下载PDF
辩名析理:郭象注《庄子》的方法 被引量:20
4
作者 汤一介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5-51,共7页
辩名析理是郭象注《庄子》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魏晋玄学通用的方法。本文从辩名析理与魏晋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着手,分析了辩名析理这一方法的基本内容、产生的学术背景、时代特色及郭象的具体运用和这一方法在郭象构筑其“崇有”... 辩名析理是郭象注《庄子》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魏晋玄学通用的方法。本文从辩名析理与魏晋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着手,分析了辩名析理这一方法的基本内容、产生的学术背景、时代特色及郭象的具体运用和这一方法在郭象构筑其“崇有”“独化”思想体系中的意义。作者提出,通过对中国传统注释经典方法的研究和梳理,总结发展出可与西方现代解释学对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名析理 《庄子》 “天” 郭象注 “无” 《庄子注》 寄言出意 魏晋玄学 “有” “实”
原文传递
魏晋名理学与辨体批评 被引量:2
5
作者 贾奋然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7,共7页
中国古代辨析文体名理、关注创作主体个性与文体关联性的做法与魏晋综核名实、考辩才性的名理学思潮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关系。古代辨体批评经历了从识人向识文的转化,沿着辨文体名理和辨才性风格两个方向纵深发展,大体遵循着从“辨实”... 中国古代辨析文体名理、关注创作主体个性与文体关联性的做法与魏晋综核名实、考辩才性的名理学思潮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关系。古代辨体批评经历了从识人向识文的转化,沿着辨文体名理和辨才性风格两个方向纵深发展,大体遵循着从“辨实”到“辨名”,“辨名”到“辨理”的思维路径,且延伸发展了辨析文体风格、辨析才性与文类的关系等独特批评方式。一方面,魏晋“辩名析理”的名辩之学极大地刺激了文体类型学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名理学中的“才性之辩”则有利地促进了创作主体的自觉和文学风格学的形成。探究魏晋名理学与辨体批评的渗透流衍关系有利于我们阐释古代辨体批评生成演化的内在机制,从而更深入地把握古代文体思想的精神气质与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名析理 才性 文类学 风格学
下载PDF
加强概念分析,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永灿 杨柳 黄东亚 《知识经济》 2011年第6期154-155,共2页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等方面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使学生难以接受。要改变这一现...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等方面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使学生难以接受。要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就必须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通过对概念的"辩名析理",达到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简易化、通俗化,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从而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概念 辩名析理
下载PDF
传统名辩的视域分殊及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晓芒 郎需瑞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9,共11页
中国古代的名辩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视域重点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其自身的发展演变来看,中国古代名辩思想大体可以分殊为"命名辨物"的名实视域、"名分大义"的刑名视域、"才性物理"的名理视域、&q... 中国古代的名辩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视域重点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其自身的发展演变来看,中国古代名辩思想大体可以分殊为"命名辨物"的名实视域、"名分大义"的刑名视域、"才性物理"的名理视域、"言意之辨"的言意视域等。在这些不同的名辩视域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辩名析理"的名辩方法。这种方法也影响到宋代,理学家运用这种方法,重视剖析"名义界分",强调名与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以此作为推理方法的依据。近代学者曾将"辩名析理"与"逻辑分析法"相联系,并试图运用这种方法改造中国传统思想。如何评价这种改造并反思传统名辩方法的特殊性,是时代赋予的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视域分殊 辩名析理
原文传递
冯友兰论魏晋玄学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抗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33-37,共5页
冯友兰论魏晋玄学许抗生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和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冯友兰先生对魏晋玄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冯氏之学是儒道兼综的。冯友兰先生早在1927年就对魏晋玄学有了兴趣,曾著有《郭象的哲... 冯友兰论魏晋玄学许抗生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和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冯友兰先生对魏晋玄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冯氏之学是儒道兼综的。冯友兰先生早在1927年就对魏晋玄学有了兴趣,曾著有《郭象的哲学》一文(载《哲学评论》1卷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辩名析理 冯友兰先生 《世说新语》 竹林玄学 “有” 郭象 中国哲学史新编 贵无论 正始玄学
下载PDF
简论魏晋玄学的方法论及其意义
9
作者 郜林涛 许海意 《晋阳学刊》 2001年第4期55-59,共5页
“辩名析理”与“得意忘言”作为哲学方法 ,有其起源和发展过程。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关键词 辩名析理 得意忘言 人物鉴识
下载PDF
概念分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0
作者 王永灿 《学园》 2010年第5期40-41,共2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等方面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其又具有基础性、理论性和抽象性,使学生难以接受。要改变这一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等方面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其又具有基础性、理论性和抽象性,使学生难以接受。要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就必须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通过对概念的“辩名析理”,达到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简易化、通俗化,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从而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概念 辩名析理
原文传递
冯友兰的逻辑分析法思想
11
作者 楚明锟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9年第2期88-92,共5页
逻辑分析法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又是构建理论体系的方法。冯友兰在其哲学巨著中,不仅运用逻辑分析法,阐释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些艰涩的概念和命题,创立了有别于宋明理学的“新理学”体系,而且提出了独到的逻辑分析法的思想。笔... 逻辑分析法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又是构建理论体系的方法。冯友兰在其哲学巨著中,不仅运用逻辑分析法,阐释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些艰涩的概念和命题,创立了有别于宋明理学的“新理学”体系,而且提出了独到的逻辑分析法的思想。笔者试图相对地撇开其哲学方面的崇论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分 冯友兰 论思维 中国哲学史新编 辩名析理 西方哲学 形上学 类事物 逻辑学
原文传递
论张斐的法律思想——兼及魏晋律学与玄学的关系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笃才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50-158,共9页
张斐是西晋初期的律学家,曾任明法掾,并为晋《泰始律》作注。《晋书·刑法志》所载其《注律表》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关于张斐的法律思想,法史界已有专文论述,并予以高度评价。笔者认为,对张斐提出的法学理论及其历史意... 张斐是西晋初期的律学家,曾任明法掾,并为晋《泰始律》作注。《晋书·刑法志》所载其《注律表》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关于张斐的法律思想,法史界已有专文论述,并予以高度评价。笔者认为,对张斐提出的法学理论及其历史意义尚有深入探讨的必要。他在研究方法上深受魏晋玄学的影响,为我们认识魏晋律学与玄学的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也值得我们注意。故撰此文予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思想 魏晋玄学 张斐 律学研究 汉代经学 辩名析理 大陆法系 研究方法 注律表 中国法律史
原文传递
王弼的《老子》解释方法论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光庆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5-87,共13页
本文认为,王弼通过重新解释《老子》,成功地融合儒道两家思想,从中阐发出新的本体论哲学。文章从三个方面具体地论述了王弼创建的新的解释方法论的内涵、性质与功用:一、辩名析理与得意忘言——相辅相成的语言解释方法;二、崇本息... 本文认为,王弼通过重新解释《老子》,成功地融合儒道两家思想,从中阐发出新的本体论哲学。文章从三个方面具体地论述了王弼创建的新的解释方法论的内涵、性质与功用:一、辩名析理与得意忘言——相辅相成的语言解释方法;二、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自上而下的解读模式;三、触类而思与复守其母——相互依存的心理解释途径。三者各有分工、各有所宜,而且相互贯通,相互发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解释方法论 王弼 得意忘言 辩名析理 本体论 崇本息末 崇本举末 经典解释 解释者
原文传递
《脉经》的玄学渊源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雅君 赵怡然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8-54,共7页
《脉经》的哲学,主要渊源于《周易》及魏晋玄学,是"三玄"(《老子》《庄子》及《周易》)在中医脉学上的运用。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周易》"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郭象"辩名析理"的方法论,王弼"言... 《脉经》的哲学,主要渊源于《周易》及魏晋玄学,是"三玄"(《老子》《庄子》及《周易》)在中医脉学上的运用。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周易》"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郭象"辩名析理"的方法论,王弼"言意之辨"的认识论。这三个方面都带着玄学的深刻烙印。魏晋玄学一方面充实、提升了中医思辨、抽象思维,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医脉学在一定程度上陷入神秘、玄虚的误区。《脉经》是中医脉学乃至中医诊断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也有其时代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经 周易 玄学 辩名析理 言意之辨
原文传递
重视哲学史方法论的研究——读《郭象与魏晋玄学》
15
作者 金春峰 《哲学研究》 1984年第9期71-76,共6页
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经历两汉经学神学几百年的迷信、荒诞、烦琐、干枯、死气沉沉的统治之后,进入魏晋,人们的思想骤然为之得一解放。清新、潇洒、自由,驰骋于玄远、超脱、辩名析理的玄思之境,迅速把中国哲学推进... 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经历两汉经学神学几百年的迷信、荒诞、烦琐、干枯、死气沉沉的统治之后,进入魏晋,人们的思想骤然为之得一解放。清新、潇洒、自由,驰骋于玄远、超脱、辩名析理的玄思之境,迅速把中国哲学推进到以本体论为特征的新阶段,留下了丰富的哲学遗产,深刻的思维经验教训,众多的研究课题,吸引人们发掘、思考、剖析、总结。解放以前汤用彤先生著《魏晋玄学论稿》,前驱先路,提纲挈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哲学史方法论 中国哲学 郭象 辩名析理 两汉经学 本体论 哲学遗产 经验教训 研究课题
原文传递
论郭象注《庄子》的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汤一介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8年第1期5-9,共5页
论郭象注《庄子》的方法汤一介西方解释学(Hermeneutics)是近十多年才为我国学术界所重视。在西方,解释学是从解释《圣经》开始的,它经过了好几个世纪漫长的酝酿过程到德国哲学家兼神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 论郭象注《庄子》的方法汤一介西方解释学(Hermeneutics)是近十多年才为我国学术界所重视。在西方,解释学是从解释《圣经》开始的,它经过了好几个世纪漫长的酝酿过程到德国哲学家兼神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schleirmacher,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郭象注 辩名析理 寄言出意 “实” 解释学 魏晋玄学 “言” 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
原文传递
裴頠《崇有论》校释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友兰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8-13,22,共7页
裴頠字逸民,是晋朝的“名士”,也是一个政治上的重要人物。在当时各政治派别争夺政权的斗争中,为赵王司马伦所杀。他的著作有《崇有论》和《辩才论》。《辩才论》大概是讨论当时所谓才性问题的,还没有写成,他就被害了。现在流传下来的... 裴頠字逸民,是晋朝的“名士”,也是一个政治上的重要人物。在当时各政治派别争夺政权的斗争中,为赵王司马伦所杀。他的著作有《崇有论》和《辩才论》。《辩才论》大概是讨论当时所谓才性问题的,还没有写成,他就被害了。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崇有论》,《晋书》把它完全载入裴頠的传中。《晋诸公赞》说:“頠疾世俗尚虚无之理,故著崇有二论以折之。才博喻广,学者不能究。”(《世说新语·文学》注引)照这个说法,《崇有论》共有两篇。《惠帝起居注》说:“頠著二论以规虚诞之弊,文词精富,为世名论。”(《世说新语·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有论 贵无论 《世说新语》 唯物主义 “有” 辩名析理 玄学 校释 《晋书》 起居注
原文传递
读郭象《庄子注》札记 被引量:1
18
作者 汤一介 《文献》 1981年第2期175-183,共9页
查郭象《庄子注》批评前人注《庄子》(或解《庄子》)之误,明言者有八处,兹录于下,并略加分析,以明郭象用意所在。 (一) 《逍遥游》"尧让天下于许由"一段,郭象注说:
关键词 郭象 庄子注 批评 思想体系 任自然 魏晋玄学 许由 旧注 辩名析理 无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