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是实践辩证法 被引量:2
1
作者 熊哲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1-6,共6页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本体论辩证法,还是认识论辩证法?是自然辩证法,还是历史辩证法?这在国内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历来是素有争议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辩证法发展史上所实现的变革的角度,...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本体论辩证法,还是认识论辩证法?是自然辩证法,还是历史辩证法?这在国内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历来是素有争议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辩证法发展史上所实现的变革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一点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辩证法 实践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本体论辩证法 历史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自然界 实践活动 认识论辩证法
下载PDF
论列宁《唯批》中的辩证法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0-14,84,共6页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是列宁研究认识论问题的主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列宁阶段形成的标志之一。过去,我们对《唯批》中包含的认识论唯物主义思想的研究较为注重,但是对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却不够重视,研...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是列宁研究认识论问题的主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列宁阶段形成的标志之一。过去,我们对《唯批》中包含的认识论唯物主义思想的研究较为注重,但是对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却不够重视,研究不多。我认为,深入学习和研究《唯批》的有关辩证法思想,对于我们把握《唯批》的哲学思想全貌,深刻理解《唯批》在整个列宁辩证法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具体领会《唯批》何以成为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列宁阶段的标志的深刻含义,对于批判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唯批》的贬低和攻击,无疑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本文拟从这一角度作些初步探讨。一、《唯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赫主义 认识论辩证法 唯心主义 列宁 一致性 发展倾向 认识论根源 辩证法思想 自然科学 辩证唯物主义
下载PDF
从《傲慢与偏见》中解读认识论的辩证蕴涵
3
作者 韩宝民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2X期87-88,共2页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名著《傲慢与偏见》自1813年发表以来,深受读者的喜爱,仅在中国大陆就有十几种中译本。为了真正领会奥斯丁小说的本意,我们应从启蒙时期认识论的层面探讨这本经典著作的辩证蕴涵。只有深入分析和解读小说中...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名著《傲慢与偏见》自1813年发表以来,深受读者的喜爱,仅在中国大陆就有十几种中译本。为了真正领会奥斯丁小说的本意,我们应从启蒙时期认识论的层面探讨这本经典著作的辩证蕴涵。只有深入分析和解读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辩证认识过程,我们才能充分欣赏奥斯丁的反讽艺术,才能清晰地了解这部小说在人物刻画和叙事技巧方面的骄人成就,进而对奥斯丁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成就做出客观和准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 认识论辩证法
原文传递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4
作者 陈友放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4-5,共2页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唯物论 辩证法认识论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傲慢与偏见》中的伦理思想认知解读
5
作者 肖本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6Z期33-34,共2页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自从出版便深受好评。深入分析小说的写作手法和解读人物思想特征,不仅能深刻理解奥斯汀的反讽艺术,更能对奥斯汀的创作手法和艺术成就做出准确而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伦理思想 唯物辩证法思想认识论
下载PDF
对“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观点的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吉富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0-73,87,共5页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的中心观点。柯林武德看到了历史存在与历史思维的相互依存及转化关系,但在具体阐述二者相互转化时,却陷入逻辑矛盾及以观点剪裁史实的错误。作者在澄清柯林武德的错误观点时,阐述了马克思...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的中心观点。柯林武德看到了历史存在与历史思维的相互依存及转化关系,但在具体阐述二者相互转化时,却陷入逻辑矛盾及以观点剪裁史实的错误。作者在澄清柯林武德的错误观点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林武德 历史思维 历史存在 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三者同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