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陕甘宁边区教育——中国特色和哲学价值 被引量:14
1
作者 白均堂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9-125,共7页
陕甘宁边区教育的中国特色是在浓郁的政治化色彩和普及性的平民化色彩。陕甘宁边区教育的哲学价值体现为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教育 创新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的建设与成就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耀萍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4-88,共5页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的建设与成就李耀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所辖区域地处黄土高原,是个贫困地区。在国民党封建军阀和地主豪绅的统治压迫下,政治腐败,捐税繁重,加上自然环境恶劣,耕作粗放,农民终年难得温饱。文化教育...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的建设与成就李耀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所辖区域地处黄土高原,是个贫困地区。在国民党封建军阀和地主豪绅的统治压迫下,政治腐败,捐税繁重,加上自然环境恶劣,耕作粗放,农民终年难得温饱。文化教育就更为落后,除绥德、米脂有两所中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教育 抗战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小学教育 新民主主义教育 教育方针 干部学校 边区政府 国防教育 师范学校
下载PDF
习仲勋对陕甘宁边区教育发展的贡献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传恩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7期12-13,34,共3页
习仲勋是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十分重视边区的教育发展,采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并举、国民教育与干部教育并行等措施,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为边区的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习仲勋 陕甘宁边区教育 贡献
下载PDF
论李之钦的边区教育思想
4
作者 何喜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6-39,共4页
李之钦同志在1935—1949年间,历任陕甘工委教育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科长、延安大学副校长。在贯彻党在老解放区的教育方针和指导思想、并结合边区的客观实践中,形成了其丰富的边区教育思想:边区教育旨在提高边区人民... 李之钦同志在1935—1949年间,历任陕甘工委教育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科长、延安大学副校长。在贯彻党在老解放区的教育方针和指导思想、并结合边区的客观实践中,形成了其丰富的边区教育思想:边区教育旨在提高边区人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边区教育必须与边区生产劳动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之钦 边区教育 教育思想
下载PDF
从晋察冀边区教育到晋察冀精神
5
作者 毕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教育 精神 师范大学 科学规划 组成部分 历史价值 河北 可替代 中国 项目 《晋察冀边区教育史稿》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思想浅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曹雪峰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11-112,共2页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建设作为边区整个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在认真贯彻执行由边区教育思想指导下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但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也为发展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奠定了的基础。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教育思想 教育 人才观 教学观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方针研讨 被引量:4
7
作者 郑涵慧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90-100,共11页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毛泽东同志曾在陕甘宁边区战斗生活十三年。这十三年,...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毛泽东同志曾在陕甘宁边区战斗生活十三年。这十三年,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领导中心,成为全国模范的根据地。研究和总结陕甘宁边区的历史,对于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牢固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研讨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意义非常重大。陕甘宁边区的历史经验内容是丰富的、广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方针 民众教育 小学教育 干部学校 边区教育 具体实践 社会教育 相结合 陕甘宁边区 教育内容
下载PDF
抗日烽火中的苏皖边区教育 被引量:1
8
作者 邓泽民 《江淮文史》 2003年第2期112-118,1,共7页
坚决贯彻党关于加强国民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政治、文化教育并重;多渠道解决场地、教材、经费……短短四年中,《抗日烽火中的苏皖边区教育》输送了2万多名毕业生参加革命,写下了教育史上光辉一页,一些经验至今... 坚决贯彻党关于加强国民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政治、文化教育并重;多渠道解决场地、教材、经费……短短四年中,《抗日烽火中的苏皖边区教育》输送了2万多名毕业生参加革命,写下了教育史上光辉一页,一些经验至今仍不乏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发展时期 淮北地区 苏皖边区教育
下载PDF
栗洪武教授与《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通览》
9
作者 杜成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栗洪武现为陕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学博士,教育史专业学科带头人,兼任第九届国家督学、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常务理事等。
关键词 学科带头人 教育学会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 博士研究生导师 教育学博士 陕甘宁边区教育 洪武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教育史》出版
10
作者 栗洪武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132-132,共1页
《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是“七五”期间国家重点教育科研项目,刘宪曾等陕西教育界的知名教育家笔耕十余年,近日巳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件大事。陕甘宁边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发展成熟的光辉典范,在... 《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是“七五”期间国家重点教育科研项目,刘宪曾等陕西教育界的知名教育家笔耕十余年,近日巳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件大事。陕甘宁边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发展成熟的光辉典范,在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总结、继承陕甘宁边区教育这份宝贵遗产,对于发扬延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创造性地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编写《陕甘宁边区教育史》,从一开始就受到中央及陕西省领导的支持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教育 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新民主主义 延安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 教育发展 革命根据地 社会主义教育 科研项目
下载PDF
边区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11
作者 江隆基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72-80,共9页
一、边区教育的社会基础与历史任务一定的文化教育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边区的社会经济是进步的,但也有其落后的因素。作为其观念形态之反映的文化教育也是进步的,但也有其落后的因素。边区人民早就推翻了封建半封建的统治,建立并... 一、边区教育的社会基础与历史任务一定的文化教育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边区的社会经济是进步的,但也有其落后的因素。作为其观念形态之反映的文化教育也是进步的,但也有其落后的因素。边区人民早就推翻了封建半封建的统治,建立并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这就是民主政权、统一战线、抗日战争、反蒋反美、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各式各样的变工队与合作社、各种规模的工厂与作坊等等。以这种社会形态为基础,发生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教育 中等学校 边区教育 正规化 学校教育 国民教育 民办公助 政治思想教育 课堂教学 教育工作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的国民教育方针 被引量:3
12
作者 雷小倩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11期106-111,共6页
1940年,陕甘宁边区教育方针实现了由抗战工具到服务抗战与尊重科学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无疑是对列宁教育服务政治这一认知范式的超越。在延安整风运动的积极影响下,1943年,边区教育方针摒弃了形式主义等弊病,坚持把服务抗战与服务边区... 1940年,陕甘宁边区教育方针实现了由抗战工具到服务抗战与尊重科学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无疑是对列宁教育服务政治这一认知范式的超越。在延安整风运动的积极影响下,1943年,边区教育方针摒弃了形式主义等弊病,坚持把服务抗战与服务边区群众生活相结合,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边区教育方针由理想和原则走向科学与实际,既是我们党对教育规律不断探索的结果,也是实践与政策互动的结晶,更是一个以求实精神指导实际工作的成功范例。剖析这一过程、总结其中的经验,对于当前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边区教育方针 边区教育规律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干校教育模式”的基本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栗洪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3-128,共6页
陕甘宁边区高等学校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之后,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新型的、能够适应革命战争与边区建设需要的“干校教育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教育干部第一、办学形式多样、为战争服务与建设服务并重、教学原则与方法灵活以及... 陕甘宁边区高等学校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之后,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新型的、能够适应革命战争与边区建设需要的“干校教育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教育干部第一、办学形式多样、为战争服务与建设服务并重、教学原则与方法灵活以及重视提高教育效益等。这些基本特点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许多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教育 边区高等学校 干校教育模式 执政能力建设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特点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秦英 刘汉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33-37,共5页
社会教育是直接面对社会大众的教育,其主要对象是不脱离生产的成人。这是一种社会的大学校,也是一种长期的大学校。它对整个社会大众的思想、政治、知识、技能、风俗、习惯,以至整个精神面貌的提高与改变都起重要作用。抗日战争和解放... 社会教育是直接面对社会大众的教育,其主要对象是不脱离生产的成人。这是一种社会的大学校,也是一种长期的大学校。它对整个社会大众的思想、政治、知识、技能、风俗、习惯,以至整个精神面貌的提高与改变都起重要作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规模空前地开展了社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它对保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教育 社会大众 冬学 学校教育 教育需要 边区教育 陕甘宁边区 精神面貌 组织形式 主要对象
下载PDF
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两次教育改革 被引量:4
15
作者 任钟印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84-92,共9页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937年春边区政府的成立,终于1938年8月小学法的颁布;第二阶段始于1938年八月,终于1942年底;第三阶段始于1942年底,终于1945年战日战争胜利结束。在这三个阶段中进行...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937年春边区政府的成立,终于1938年8月小学法的颁布;第二阶段始于1938年八月,终于1942年底;第三阶段始于1942年底,终于1945年战日战争胜利结束。在这三个阶段中进行了两次教育改革,第一阶段进行了第一次教育改革,第三阶段进行了第二次教育改革。两次改革的性质、深度不同。经过这两次改革,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成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有力地配合了革命战争的进行和根据地的建设,并为革命胜利以后新中国的建设准备了大批人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陕甘宁边区 抗日战争时期 三个阶段 二阶段 教育工作 正规化 边区教育 教育制度 边区政府
下载PDF
晋察冀边区中小学教育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居寅 《河北学刊》 1985年第1期101-103,共3页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非常重视新文化、新教育的建设和实施。1937年8月中共中央将实施“抗日的教育政策”列为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之一,提出:“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1940年党中央再...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非常重视新文化、新教育的建设和实施。1937年8月中共中央将实施“抗日的教育政策”列为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之一,提出:“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1940年党中央再次提出,实行抗日的文化教育政策,“应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的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应与一切抗日的教育家、文化人、记者、学者、技术家建立文化统一战线,合作办学、办报,做事。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党的这一文化教育政策的贯彻实施,因而,边区的中小学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一、边区中小学教育方针及主要政策。根据1938年1月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文化教育决议案》和1943年1月边区参议会《政府工作报告》,边区党和政府确立了明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方针:1.把教育当做民族革命战争中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战线。是发挥民族精神,加强抗战力量,“对敌进行思想战的有力工具”。既是关系到民族国家前途的百年大计,又是关系到当前抗战胜败的迫切措施。因此边区党要求“各地党的领导机关,各地宣传教育部门,必须把这个工作当作中心任务之一”,并决心“动员一批党员和知识分子,终身从事于国民教育事业,把这种事业’,当做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任务”。2、边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察冀边区 中小学教育 边区政府 小学教师 抗日 边区教育 1943年 教员 中学 正教
下载PDF
中共中央与陕甘宁边区若干教育资料略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桂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71-74,70,共5页
近几年来,为了编撰地方教育史志,各地在辑录、整理解放区教育资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不过,由于对若干资料缺乏考证,或考释不精,也不免出现许多差错,又经辗转抄引,以讹传讹。兹就中共中央与陕甘宁边区若干教育资料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初... 近几年来,为了编撰地方教育史志,各地在辑录、整理解放区教育资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不过,由于对若干资料缺乏考证,或考释不精,也不免出现许多差错,又经辗转抄引,以讹传讹。兹就中共中央与陕甘宁边区若干教育资料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初步的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教育 教育资料 中共中央 毛泽东 成文时间 边区政府 解放区 上册 中等教育 地方教育
下载PDF
毛泽东的学生主体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启示——纪念《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发表70周年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代波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5,共5页
毛泽东在70年前发表的《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对教育问题有着相当系统的讨论,涉及范围包括学校的办学形式、学制安排、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强烈的学生主体思想,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办... 毛泽东在70年前发表的《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对教育问题有着相当系统的讨论,涉及范围包括学校的办学形式、学制安排、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强烈的学生主体思想,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办学形式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二是在师生关系上要以学生为本,三是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需求,四是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这些思想与现代教学和期待视野理论完全一致,对于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 学生主体 思政课
下载PDF
徐特立与陕甘宁边区的小学教育
19
作者 拓毅 《榆林学院学报》 1994年第Z1期78-80,共3页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曾在陕甘宁边区度过近十个春秋,在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他以一个人民教育家的远见卓识与胆略,身体力行,积极倡导与推动边区的教育事业,为发展边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历史上,...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曾在陕甘宁边区度过近十个春秋,在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他以一个人民教育家的远见卓识与胆略,身体力行,积极倡导与推动边区的教育事业,为发展边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历史上,陕甘宁境临边陲,战事频仍,地瘠民贪,人文调蔽.在中央红军到来之前,“除几个地主、官僚和商人以外,几乎没有人能读书写字;文盲大概高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这里“在文化上是地球上最黑暗的地方”(〔美)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第189页).对此,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1940年所做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报告》中讲述得更为具体:,“这是一块文化教育的荒地——陕北在革命前,除开榆林、米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教育 徐特立 小学教师 人民教育 文化教育 教育事业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 小学教育 政府工作报告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文化教育兴起原因探析
20
作者 张效忠 高小梅 《榆林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45-47,共3页
陕甘宁边区座落在北中国最闭塞的地域,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水土流失异常严重,这险恶的地理环境与当时村庄破败,人烟稀少、迷信盛行构成了一幅愚昧、落后的荒凉景象。特别是历代统治者的残酷掠夺,终于导致了这一地区成为中国本部文化教育... 陕甘宁边区座落在北中国最闭塞的地域,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水土流失异常严重,这险恶的地理环境与当时村庄破败,人烟稀少、迷信盛行构成了一幅愚昧、落后的荒凉景象。特别是历代统治者的残酷掠夺,终于导致了这一地区成为中国本部文化教育最落后的一个区域。陕甘宁边区未建立之前,确堪称文化教育的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一般县份每百人中难得找到两个识字的人,有些县份如华池,盐池等两百人中才能找到一个识字的。”(《解放日报》1941年6月5日版),全区仅有小学120所,文盲率竟高达总人口的98%,能够上学的也只是地主阶级的子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文化教育 兴起原因 小学教育 《解放日报》 干部教育 陕甘宁边区教育 探析 《新民主主义论》 教育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