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越边境村寨治理困境及发展路径研究
1
作者 李锦华 《山西农经》 2024年第17期108-112,共5页
中越边境作为我国通向东南亚的门户枢纽,具有优化区域合作和稳定西南边疆的重要战略地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推进,中越边境地区的整体面貌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然而,边境村寨仍面临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 中越边境作为我国通向东南亚的门户枢纽,具有优化区域合作和稳定西南边疆的重要战略地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推进,中越边境地区的整体面貌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然而,边境村寨仍面临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等多重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入探讨中越边境村寨的治理现状、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既是新时代增强边境村寨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越边境 边境村寨 乡村治理
下载PDF
技术植入:“外生型国家”的认同构建路径——以西南地区边境村寨调查为据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军亚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91-97,105,共8页
国家认同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任务。但国家认同的建构根植于特定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不仅存在核心区域的国家形态,也存在边缘地带游离于国家权力体系之外的部落社会形态。这意味着无论在时间上还是... 国家认同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任务。但国家认同的建构根植于特定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不仅存在核心区域的国家形态,也存在边缘地带游离于国家权力体系之外的部落社会形态。这意味着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中国国家认同的建构都不是一个同步的过程。调查发现:与内地核心区域通过土地改革和阶级斗争的强制性国家认同的建构路径不同,西南边境地区国家认同的建构具有"外在国家"的植入性特征,即国家通过橡胶树种植及技术推广,改变传统村寨的生产生活方式,瓦解传统权威的治理基础,将"植入型"的国家意识"植根于"寨民的内心体认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选择之中,实现国家认同的有效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植入国家 外生型国家 国家认同 西南地区边境村寨
下载PDF
耿马县耿马镇边境少数民族村寨HIV检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庆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2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前后耿马县耿马镇边境少数民族村寨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以及HIV检测结果,为降低该区域居民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200例居民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并在宣传教育干预前、后分别...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前后耿马县耿马镇边境少数民族村寨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以及HIV检测结果,为降低该区域居民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200例居民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并在宣传教育干预前、后分别随机抽取200例居民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记录并对比调查结果;对2125例居民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结果阳性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其可能传播途径。结果耿马县耿马镇弄巴村200例居民干预前问卷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仅为38.50%,经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后,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达85.00%,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25例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人群中,阳性32例(原阳10例、新报告22例),阳性率为1.51%,阴性2093例,阴性率为98.49%,阳性与阴性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艾滋病病毒检测结果阳性居民大多传播途径为性接触,占患者总数65.62%。结论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咨询检测,了解少数民族艾滋病感染情况,提高村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降低HIV传播率,值得艾滋病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耿马县耿马镇 边境少数民族村寨 HIV 检测结果
下载PDF
提升边境民族村寨科普效果的路径探究——基于对云南省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曼滩村的调查
4
作者 周建稳 陈晓 路遥 《科普研究》 2020年第6期53-58,90,102,103,共9页
边境民族村寨的科普工作是农村科普工作中的难点,探究适合边境民族村寨的科普模式以提高科普效果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以云南省江城县曼滩村为例,对村寨科普服务的特点进行分析,基于村寨民族和地域的复杂性探讨当前村寨科普服务方式、宣... 边境民族村寨的科普工作是农村科普工作中的难点,探究适合边境民族村寨的科普模式以提高科普效果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以云南省江城县曼滩村为例,对村寨科普服务的特点进行分析,基于村寨民族和地域的复杂性探讨当前村寨科普服务方式、宣传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细化科普对象、创新科普宣传形式、开展参与性科普培训是提升边境民族村寨科普效果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科普 边境民族村寨 科普效果 提升路径
原文传递
边境民族聚居村应急语言服务需求及模式探析——以云南田蓬镇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亚杰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3年第10期94-105,共12页
边境地区的日常安全管理及服务本身具有复杂性,尤其对少数民族聚居村而言,语言的应急服务功能更加凸显。文章以云南田蓬镇为调查点,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入户访谈法,对该地应急语言服务需求及模式展开了定量和定性研究,厘清了应急语言服务... 边境地区的日常安全管理及服务本身具有复杂性,尤其对少数民族聚居村而言,语言的应急服务功能更加凸显。文章以云南田蓬镇为调查点,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入户访谈法,对该地应急语言服务需求及模式展开了定量和定性研究,厘清了应急语言服务需求的四种类型,即语言翻译与宣传、宣传用语与文字、应急管理团队与医护人员的语言使用、语言抚慰;探讨了如何将语言的功能属性发挥到最大价值,为社会和人民服务;拟定了调查点适宜的发展策略;概括出应急语言服务模式构建的四大核心要素,即政府社会群众机制三级联动、人才智库动态建设、服务云端大数据分类管理、后勤服务保障,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整个边境少数民族的应急语言服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村寨 应急语言服务需求 模式构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