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在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1
作者 黄小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8期18-20,共3页
目的探究在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的效果。方法 6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均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单导丝保护技术治疗)和实验组30例(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治疗)。均随访一年,对比两... 目的探究在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的效果。方法 6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均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单导丝保护技术治疗)和实验组30例(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治疗)。均随访一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X射线曝光时间、病变冠脉狭窄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X射线曝光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实验组手术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63.33%),P<0.05;且随访1年发现,实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3.33%)较对照组(23.33%)更低(P<0.05);实验组主支血管狭窄情况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更小(P<0.05)。结论在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的效果更优,手术成功率更高,具有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及X射线曝光时间少等优点,且更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减小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单导丝保护技术 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
下载PDF
改良预埋球囊技术对分叉病变分支小血管保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芳 张伟 +4 位作者 丁小云 吕果 刘振国 李红军 党群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5期352-356,共5页
目的:评估改良预埋球囊技术在真性分叉病变中对分支血管保护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真性分叉病变,随机分为改良预埋球囊组(MJBT)32例和预埋导丝组(JWT)28例,均采用Provisional策略处理分叉节段靶病变。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后,比较两... 目的:评估改良预埋球囊技术在真性分叉病变中对分支血管保护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真性分叉病变,随机分为改良预埋球囊组(MJBT)32例和预埋导丝组(JWT)28例,均采用Provisional策略处理分叉节段靶病变。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后,比较两组分支血管狭窄加重程度、严重夹层形成、急性闭塞、前向血流速度及需要分支补救性技术处理(球囊对吻和双支架技术),术后定量肌钙蛋白测定住院和随访期间的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主支支架置入后,分支血管严重夹层形成JWT组7例、MJBT组2例(χ^2=4.12,P〈0.05);血管急性闭塞JWT组4例,MJBT组无血管闭塞发生(χ^2=3.99,P〈0.05);MJBT组无术中胸痛发生、JWT组4例(χ^2=3.99,P〈0.05);JWT组3例围术期c Tn I3倍以上升高,MJBT组无c Tn I明显升高(χ^2=3.61,P〉0.05)。两组比较,JWT组在分支血管狭窄加重、前向血流减慢0.05)、最大狭窄程度(t=1.19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术后即刻分支最小管腔直径(t=3.012,P〈0.01)和分支最大狭窄程度(t=2.226,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随访分支最小管腔直径(t=2.781,P〈0.01)和分支最大狭窄程度(t=2.109,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JWT组有4例分支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分叉病变 改良技术 分支血管保护
下载PDF
主支支架联合边支预埋球囊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研究
3
作者 双莲 白斯日古楞 +1 位作者 苏日娜 白相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8期70-72,94,共4页
目的 分析主支支架联合边支预埋球囊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5例急性心肌梗死分叉病变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54例(予主支支架联合边支预埋球囊介入治疗)... 目的 分析主支支架联合边支预埋球囊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5例急性心肌梗死分叉病变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54例(予主支支架联合边支预埋球囊介入治疗)及对照组51例(予单导丝边支保护介入治疗)。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成功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而LVEF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主支支架联合边支预埋球囊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能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改善心功能,且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分叉病变 主支支架 边支介入治疗 手术成功率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主支支架联合边支预埋球囊术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4
作者 秦新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2期6032-6034,共3页
目的分析主支支架联合边支预埋球囊术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民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参照组接受单... 目的分析主支支架联合边支预埋球囊术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民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参照组接受单导丝边支保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主支支架联合边支预埋球囊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预后指标[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血流分级]以及随访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随访6个月,研究组MACE发生率[7.89%(3/38)]低于参照组[26.32%(1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LVEDD小于参照组,LVEF大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TIMI血流分级、TMP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TIMI血流分级、TMP血流分级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支支架联合边支预埋球囊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能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提高心功能,改善心肌血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主支支架 边支
下载PDF
主支支架+边支预埋球囊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介入术后MACE发生率及心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彭旭晖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第3期96-97,共2页
目的:研究主支支架+边支预埋球囊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介入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2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两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目的:研究主支支架+边支预埋球囊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介入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2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两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对照组采用单导丝边支保护术,研究组采用主支支架+边支预埋球囊术。对比两组PCI手术成功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E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6个月内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LVEED、LVESD、LVEF均优于术前,且研究组LVEED、LVES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ACE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23.91%(P<0.05)。结论:采用主支支架+边支预埋球囊术能显著降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且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PCI 主支支架+边支 心功能 MA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