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低纬高原暖区暴雨对流系统演变及边界层触发 被引量:6
1
作者 梁红丽 许美玲 +2 位作者 何钰 段玮 连钰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4-112,共9页
利用高空和地面区域站、FY2G卫星TBB、昆明C波段多普勒雷达、闪电观测资料和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7月12-13日云南副高外围暖区暴雨对流系统演变特征及边界层触发成因。结果表明,滇东中部和滇中中部暴雨... 利用高空和地面区域站、FY2G卫星TBB、昆明C波段多普勒雷达、闪电观测资料和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7月12-13日云南副高外围暖区暴雨对流系统演变特征及边界层触发成因。结果表明,滇东中部和滇中中部暴雨,12日08:00以锋面降水为主,14:00后以暖区降水为主;环境场具有弱垂直风切变,湿层深厚,暖云厚度大,抬升凝结高度低等特征,利于降水持续及强降水触发,但昆明对流有效位能111.6~217.3 J/kg,暴雨对流性较弱;降水具有低质心对流结构,属于暖云性质,降水粒子以液态为主,伴有稀疏负闪;暴雨中心降水有3次波动,其中白邑初始对流的产生,是由于其西北侧山脉附近对流降水形成冷池,山脚地形性辐合线加强南移,此后在深厚偏南气流引导下,不断有25~30 dbz回波以1~5.1 m/s的速度经过白邑,形成列车效应,加之冷池作用下,地面辐合线再次加强影响白邑,形成午后降水峰值,夜间降水峰值的形成仅与偏南气流脉动有关,而格里三次降水波动,均是偏南气流脉动下形成列车效应,加之地面伴有中尺度气旋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高原 暖区暴雨 边界层触发 列车效应 冷池 云南
下载PDF
“8·31”广东极端强降水过程边界层触发条件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陈芳丽 李明华 +4 位作者 曾丹丹 姜帅 甘泉 李娇娇 黄潮 《广东气象》 2018年第5期1-5,共5页
利用CFSR再分析资料、Micaps实况以及区域自动站等资料,对2018年8月30—31日广东惠州惠东-汕尾陆河附近出现的一次极端强降水过程进行边界层触发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在具备华南暴雨发生发展必要条件的背景下,强盛西南季风脉冲,季风低压... 利用CFSR再分析资料、Micaps实况以及区域自动站等资料,对2018年8月30—31日广东惠州惠东-汕尾陆河附近出现的一次极端强降水过程进行边界层触发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在具备华南暴雨发生发展必要条件的背景下,强盛西南季风脉冲,季风低压缓慢移动造成西南-偏南气流长时间维持;边界层中尺度能量锋和辐合区的演变激发了季风气流中不稳定能量释放,以及向西南开口的"U"型山谷和迎风坡产生的气流抬升辐合,暴雨雨团遇到莲花山主峰时发生移速减慢停滞,雨强加大,在沿山脉-高潭附近的低地峡谷一带形成明显的"列车效应",致使惠东高潭过程累积和24 h降水量均刷新历史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极端强降水 边界层触发 地形 惠东高潭镇
下载PDF
2017年广西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环境条件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远盼 廖铭燕 陈华忠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8年第2期14-19,共6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自动站降雨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1日至2日出现在广西的区域性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境条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高层南压高压稳定维持为本次强降雨过程提供了稳定的环流背景,南压高压东北...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自动站降雨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1日至2日出现在广西的区域性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境条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高层南压高压稳定维持为本次强降雨过程提供了稳定的环流背景,南压高压东北部辐散气流和高空急流为暴雨提供了良好的高空辐散条件,高空槽、西南风急流、低空切变线是本次降雨过程的低层辐合上升条件;边界层辐合作用对中尺度暴雨云团具有重要的触发作用,强降雨云团主要是在辐合线附近发展起来的;强烈的中低层水汽辐合上升,深厚的不稳定层结,为本次暴雨天气提供了良好的水汽和能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环流背景 边界层触发 环境条件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