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滇块体东边界断裂带应力演化特征及地震危险性数值
1
作者 李彦欣 董培育 赵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1-349,共9页
建立川滇块体东边界及龙门山断裂带区域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以GNSS速度场为约束,计算区域内主要断裂带长期平均构造应力积累速率;并根据历史地震破裂滑动模型,计算其对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等造成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从... 建立川滇块体东边界及龙门山断裂带区域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以GNSS速度场为约束,计算区域内主要断裂带长期平均构造应力积累速率;并根据历史地震破裂滑动模型,计算其对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等造成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从而得到研究区域主要断裂带总应力演化结果。研究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大凉山断裂带南段以及理塘断裂带的构造应力积累速率较高,达到1.0~1.5 kPa/a。2022年泸定MS6.8地震破裂区在一个地震复发周期内的构造应力积累量约为0.177 MPa,而历史强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加载量为0.07 MPa,二者共同导致了泸定地震的发生。此外,安宁河断裂带地震空区在前次地震离逝时间(约487 a)内的总应力积累量约为0.3 MPa,大凉山断裂带南段以及理塘断裂带历史地震离逝时间均为千年左右,总应力积累量>1.0 MPa,可能有较大的地震活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块体东边界断裂 数值模拟 构造应力加载 库仑应力变化
下载PDF
川滇菱形块体西南边界断裂运动特征
2
作者 张雨梅 刘文龙 钟婷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00-306,共7页
基于地震震源机制断层面解,对处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南缘的红河断裂北段和维西—乔后断裂南段的运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北段运动性质表现出南北差别,越靠近北端其正倾向滑动特征越明显,维西—乔后断裂南段的运动性质总体... 基于地震震源机制断层面解,对处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南缘的红河断裂北段和维西—乔后断裂南段的运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北段运动性质表现出南北差别,越靠近北端其正倾向滑动特征越明显,维西—乔后断裂南段的运动性质总体具有走向滑动特征,在靠近洱源段落兼有正倾滑运动现象.红河断裂北段和维西—乔后断裂南段具有共同的整体走向滑动、局部正倾滑运动的特征,但维西—乔后断裂南段的走滑运动特征相对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边界断裂 红河断裂北段 维西—乔后断裂南段 震源机制解 断裂运动特征
下载PDF
依舒地堑汤原、方正断陷古近纪边界断裂活动特征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孔伟 张帆 +1 位作者 刘志宏 张兴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5-454,共10页
依舒地堑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为一新生代断陷盆地,汤原断陷和方正断陷为其两个面积较大的二级构造单元。通过对汤原断陷和方正断陷边界断裂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依舒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发现,在始新世-渐新世依舒地堑边界断裂... 依舒地堑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为一新生代断陷盆地,汤原断陷和方正断陷为其两个面积较大的二级构造单元。通过对汤原断陷和方正断陷边界断裂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依舒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发现,在始新世-渐新世依舒地堑边界断裂的活动整体上具有多中心、不均衡的特征,汤原断陷东部的边界断裂为控盆断裂,方正断陷东、西两侧的边界断裂对盆地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西部边界断裂为主要控盆断裂。断层的生长指数分析表明,依舒地堑内部的北西向断裂与边界断裂的活动具有一致的规律性,都起到协调边界断裂演化发展的作用。依舒地堑边界断裂转换引张方向是由莫霍面梯度带的倾斜方向所决定,梯度带的倾向与地堑的整体伸展方向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舒地堑 断陷盆地 边界断裂 传递断层
下载PDF
藏北红脊山构造混杂岩带南缘猫耳山边界断裂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白艳萍 刘苏桥 +2 位作者 唐专红 张能 陆济璞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猫耳山边界断裂是红脊山构造混杂岩带的南缘边界,具韧性变形特征,发育以糜棱岩为代表的塑性变形岩石序列。断裂活动复杂,至少可以识别出逆冲、走滑、逆冲3期构造活动。对其变形环境初步分析表明,在挤压体制下,断裂形成半韧性—韧性变形... 猫耳山边界断裂是红脊山构造混杂岩带的南缘边界,具韧性变形特征,发育以糜棱岩为代表的塑性变形岩石序列。断裂活动复杂,至少可以识别出逆冲、走滑、逆冲3期构造活动。对其变形环境初步分析表明,在挤压体制下,断裂形成半韧性—韧性变形构造域;红脊山构造混杂岩带内蓝闪片岩中蓝闪石40Ar-39Ar年龄为213.2±3 Ma,为断裂形成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混杂岩 边界断裂 成因 时代 红脊山 猫耳山 西藏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对边界断裂、古气候和物源的响应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香华 孙永传 孙家振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76-684,共9页
根据详细的相分析、地震地质解释及区域地质方面的研究,把泌阳凹陷内的下第三系划分为3个层序,依次代表湖盆的3个演化阶段.层序Ⅱ_1和层序Ⅱ_3分别是湖盆初陷阶段和萎缩阶段的产物,均为由冲积平原体系域和硫酸盐湖体系域构成的半旋回式... 根据详细的相分析、地震地质解释及区域地质方面的研究,把泌阳凹陷内的下第三系划分为3个层序,依次代表湖盆的3个演化阶段.层序Ⅱ_1和层序Ⅱ_3分别是湖盆初陷阶段和萎缩阶段的产物,均为由冲积平原体系域和硫酸盐湖体系域构成的半旋回式二元结构,体现了干旱气候条件下湖盆的冲积-充填特征,但湖盆初陷阶段的边界断裂活动强度比湖盆萎缩阶段要大.层序Ⅱ_2为湖盆主陷阶段的产物,由湖进体系域、碳酸盐湖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在湖盆主陷阶段,气候较潮湿,边界断裂活动强度大,但因物源及边界断裂活动强度的差异,湖盆不同部位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及规模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边界断裂 下第三纪
下载PDF
南阳凹陷边界断裂带砂体反演及预测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国良 蔡佳 +1 位作者 甘华军 廖计华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2期99-102,共4页
南阳凹陷边界断裂带是油田勘探的薄弱地区,也是油田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通过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在南阳凹陷边界断裂上利用地震资料及测井约束反演寻找小型砂体并刻画其特征,为下一步的勘探指明了方向。该地质与地球物理紧密结... 南阳凹陷边界断裂带是油田勘探的薄弱地区,也是油田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通过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在南阳凹陷边界断裂上利用地震资料及测井约束反演寻找小型砂体并刻画其特征,为下一步的勘探指明了方向。该地质与地球物理紧密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指导南阳凹陷以及中国东部其它相似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断裂 砂体预测 地震反演 南阳凹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缘边界断裂带中北段尼尔基L型构造岩构造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韩国卿 刘永江 +4 位作者 Franz NEUBAUER Johann GENSER 梁琛岳 温泉波 赵英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922-1934,共13页
松辽盆地西缘与大兴安岭东缘的边界断裂带,又称嫩江-八里罕断裂带,位于东北地区中部,中亚造山带东段。断裂带呈NNE走向,沿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的交界,一直向南延伸至河北省境内与平场-桑园大断裂相接,全长1200km。该断裂带... 松辽盆地西缘与大兴安岭东缘的边界断裂带,又称嫩江-八里罕断裂带,位于东北地区中部,中亚造山带东段。断裂带呈NNE走向,沿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的交界,一直向南延伸至河北省境内与平场-桑园大断裂相接,全长1200km。该断裂带传统认识上被认为是一条NNE向的大型正断层或拆离断层。目前对于断裂带性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北段的嫩江断裂,但侧重区域地球物理方面,通过布格重力异常、航磁异常、深反射剖面研究确定了断裂带的走向、展布位置,及伸展拆离断层或大型低角度正断层的性质;其南段断裂带(红山-八里罕断裂)的研究,主要与喀喇沁隆起的形成时间、性质、演化阶段等方面相联系;然而对断裂带中段的嫩江-八里罕断裂的研究少有报道。近期,我们报导了嫩江-白令海断裂带岭下及白城地区发现的具有左旋走滑性质的韧性剪切带,并同断裂带南段的红山-八里罕断裂带楼子店地区进行系统的对比。通过对岭下地区韧性剪切带详细的野外调查、构造要素测量、显微构造研究、同构造变形岩石的有限应变分析、石英EBSD组构分析以及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研究,我们认为岭下韧性剪切带与楼子店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一致,证实了红山-八里罕断裂带至少可以向北延伸至中段岭下地区,其性质同为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并具有相同的早期走滑时限(~130Ma)。本次,我们进一步对嫩江-白令海断裂带中北段尼尔基地区韧性剪切带进行研究,通过对带内韧性变形岩石构造要素系统测量和统计、显微构造观察、有限应变测量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其岩石类型属L型构造岩,具左行剪切特征。综合分析发现除构造岩的类型(岭下与楼子店地区发育S-L型构造岩),其余与岭下与楼子店地区韧性剪切带性质相同。另外,年代学表明L型花岗质岩石中发育的锆石,1)呈自形具有致密的韵律环带,且Th/U比值介于0.06至1.25之间,显示了岩浆成因特点;2)年龄大体分为两个区间258~403Ma(n=5)和207~174Ma(n=15,加权平均年龄为190.0±6.1Ma);3)较老年龄258~403Ma的锆石普遍具有"核-边"结构,证实了该区域存在多期古生代岩浆事件。207~174Ma的锆石中,两粒锆石呈现~190Ma核部年龄,反映了区域内曾经历了早侏罗世的一次强烈的岩浆侵入事件,此后尼尔基地区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中侏罗世(~170Ma),而并非是前人认为的二叠纪。白云母激光40Ar/39Ar年代学显示了一个稳定的年龄坪为158.99±0.61Ma。通过显微构造的观测发现长石残斑与S-C组构指示了左行韧性剪切特征,其动态重结晶主要为膨凸式特点(BLG)。而石英颗粒边界相嵌现象明显,为亚晶粒旋转(SR)向颗粒边界迁移(GBM)重结晶过渡阶段。综合长石和石英的重结晶特征指示,其变质条件为高绿片岩相,变形温度在500℃左右,显然高于白云母的封闭温度(300~400℃),故此我们认为尼尔基左行韧性剪切带的快速隆升时间应为中晚侏罗世(158.99±0.61Ma)。结合最新发表的东北地区黑龙江蓝片岩(前人称之"黑龙江群")与郯庐断裂带北段两个分支(佳依断裂与敦密断裂)的年代学数据,以及西太平洋板块的俯冲速度和方向的相关证据,我们认为1)嫩江-八里罕断裂可能经历了三期变形演化阶段,包括中-晚侏罗世左行伸展走滑阶段(~160Ma),早白垩世中期左行走滑/斜滑剪切阶段(~130Ma)及早白垩世晚期的伸展阶段;2)两期走滑剪切阶段与郯庐断裂带及其北段两个分支具有相似性,其中早期~160Ma的走滑剪切事件相对于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的拼合时间(~170Ma)晚近10Myr;3)松辽盆地形成早期受到中-晚侏罗世的左行走滑断裂的控制,该左行走滑断裂的成因应归功于侏罗纪时西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快速的斜向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构造岩 左行剪切 尼尔基地区 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西缘边界断裂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边界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9
8
作者 王玺 陈清华 +3 位作者 朱文斌 马婷婷 王晓蕾 刘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8,共9页
真武、吴堡断裂带是高邮凹陷的边界断裂带,具有复杂的结构和演化特征。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以及断层平均活动速率的计算,分析了两断裂带在晚白垩世-新生代时期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将两断裂带作为一个整体,建立了凹陷边界主断裂发育... 真武、吴堡断裂带是高邮凹陷的边界断裂带,具有复杂的结构和演化特征。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以及断层平均活动速率的计算,分析了两断裂带在晚白垩世-新生代时期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将两断裂带作为一个整体,建立了凹陷边界主断裂发育的时空关系,对比探讨了两断裂带内各级断层的发育顺序和模式,并探讨了断层发育的成因。研究表明:一级断裂真①、吴①断层形成于泰州组沉积时期,阜四段沉积时期达到活动顶峰。二级断裂真②、吴②断层形成于阜四段沉积时期,戴南组沉积时期达到活动的顶峰。二级断裂主要形成于一级断裂沿走向的转折处,其延伸方向受控于区域早期NW-SE向伸展应力以及曲折边界条件;两断裂带内部断层发育模式有很大不同,认为其分别形成于伸展机制与斜滑机制下,与区域后期EW向挤压导致的郯庐断裂带右旋走滑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边界断裂 晚白垩世-新生代 平均活动速率 伸展与斜滑机制
下载PDF
伊通地堑边界断裂的性质与演化 被引量:41
9
作者 童亨茂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35-42,共8页
与走滑有关的盆地一般比较复杂 ,其形成和演化主要取决于边界断裂的性质和活动演化历史。本文主要运用构造解析方法 ,综合地质、三维地震、遥感、重力和钻井资料 ,对伊通地堑边界断裂的性质和演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 ,伊通地堑... 与走滑有关的盆地一般比较复杂 ,其形成和演化主要取决于边界断裂的性质和活动演化历史。本文主要运用构造解析方法 ,综合地质、三维地震、遥感、重力和钻井资料 ,对伊通地堑边界断裂的性质和演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 ,伊通地堑两边界断裂的性质和对盆地形成和演化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差异 ,西北缘边界断裂是一走滑性质的断裂 ,始新世和渐新世分别表现为右旋张扭和右旋压扭作用 ,并对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起控制作用 ;东南缘边界断裂不同断段落性质存在差异 ,在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协调沉降的作用。新近纪都经受了WNW ESE方向的挤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通地堑 边界断裂 走滑 构造解析方法 钻井资料 遥感 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边界断裂几何学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单宝忠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9-21,33,共4页
在区域构造、地层等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的边界断裂样式、发育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其对盆地构造、地层发育、沉积体系、油藏分布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坳陷边界基底断裂演化程度的提高伸展量增大,相... 在区域构造、地层等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的边界断裂样式、发育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其对盆地构造、地层发育、沉积体系、油藏分布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坳陷边界基底断裂演化程度的提高伸展量增大,相应的沉积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及其所决定的各项油气地质指标也随之优化。对于东部新生代伸展盆地,这可能是一个普遍规律,对盆地先期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断裂 伸展构造 旋转平面式 铲式 坡坪式 油气成藏 济阳坳陷
下载PDF
南宫凹陷边界断裂滑脱深度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大建 何淼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61-364,共4页
根据冀南地区南宫凹陷构造发展演化历史特征,确定了南宫凹陷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即南宫凹陷是在裂陷动力学变形机制背景下形成的断陷盆地.特定的伸展构造背景决定了边界断裂滑脱深度的计算方法,由南宫凹陷边界断裂——明化镇断裂几何学和... 根据冀南地区南宫凹陷构造发展演化历史特征,确定了南宫凹陷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即南宫凹陷是在裂陷动力学变形机制背景下形成的断陷盆地.特定的伸展构造背景决定了边界断裂滑脱深度的计算方法,由南宫凹陷边界断裂——明化镇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点,属典型的铲形正断层,结合I.Moretti关于铲形正断层控边盆地的滑脱深度和伸展量估算公式,估算出明化镇断裂的滑脱深度平均在8km以上,其数值与前人对华北地区深地震剖面所揭示的滑脱深度数据基本一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所取得数据的可靠性,这对该区油气勘探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滑脱深度 边界断裂 南宫凹陷
下载PDF
南沙超壳层块边界断裂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海龄 《热带海洋》 CSCD 1999年第4期8-16,共9页
南沙超壳层块被性质不同的超壳断裂所围限,北张南压,东西剪切,共同以南沙软流圈顶面为拆离面而系统运动。其新生代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K2—E12,北界伸展,古南海向南俯冲,西布增生楔形成;E22—E13,西南海盆扩张,西布增生楔碰撞造山... 南沙超壳层块被性质不同的超壳断裂所围限,北张南压,东西剪切,共同以南沙软流圈顶面为拆离面而系统运动。其新生代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K2—E12,北界伸展,古南海向南俯冲,西布增生楔形成;E22—E13,西南海盆扩张,西布增生楔碰撞造山;E23—N11,中央海盆扩张,米里增生楔形成,北巴拉望南缘“A型”俯冲;N21—现在,南部边界大规模逆冲推覆造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壳层块 边界断裂 走滑断裂 动力学 南沙群岛
下载PDF
福建省紫金山矿集区西北边界断裂地质特征探讨
13
作者 周建厚 邱小平 +3 位作者 王翠芝 张锦章 时明河 丰成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29-830,共2页
福建省紫金山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钼等多金属矿集区,紫金山西北边界断裂是产于紫金山复式岩体与西缘楼子坝群浅变质岩接触界面的断裂,前人对其做了一定研究工作(陶建平等,1992;邱小平等,2010),但... 福建省紫金山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钼等多金属矿集区,紫金山西北边界断裂是产于紫金山复式岩体与西缘楼子坝群浅变质岩接触界面的断裂,前人对其做了一定研究工作(陶建平等,1992;邱小平等,2010),但许多重要问题仍未解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山 复式岩体 楼子坝群 边界断裂 浅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 矿集区 特征探讨 地质 福建省
下载PDF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现今运动和应力分布 被引量:9
14
作者 万永魁 沈小七 +5 位作者 刘瑞丰 刘峡 郑智江 李媛 张扬 王雷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14-1637,共24页
基于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及断裂构造现有认知,文中构建了包含块体主要边界断裂的二维有限元接触模型,利用1991—2015年长期GPS观测结果,采用"块体加载"方法模拟块体边界带现今的运动,得到了断裂滑动速率和应力分布。结合震... 基于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及断裂构造现有认知,文中构建了包含块体主要边界断裂的二维有限元接触模型,利用1991—2015年长期GPS观测结果,采用"块体加载"方法模拟块体边界带现今的运动,得到了断裂滑动速率和应力分布。结合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对川滇地区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滑动速率分配、传递与应力转换的关联,局部区域正断型震源机制解的构造机制以及红河断裂南、北段地震活动性差异的可能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结论包括:1)东昆仑断裂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左旋走滑由NW向转变为近SN向,断裂强烈转折区吸收了部分走滑分量并转化为应变积累,呈高应力分布特征。2)受小江断裂左旋剪切的影响,红河断裂中南段以右旋走滑兼微弱挤压运动为主,并牵引断裂北段右旋走滑,与金沙江和德钦-中甸断裂共同构成右阶斜列右旋剪切变形带,正断型震源机制解多分布于该变形带的构造拉分区内。3)红河断裂中南段为弱压性,北段呈弱张性,更易破裂,地震活动明显强于中南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活动块体边界断裂 滑动速率 应力分布
下载PDF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边界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肖阳 张少华 +3 位作者 魏岩 杨明慧 陈玉婷 潘娟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50,共7页
为了研究赛汉塔拉凹陷的形成、演化及油气成藏规律,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对边界断层锡林断裂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边界断裂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锡林断裂具有明显的分段性,不同段其断面形态存在差异,表现... 为了研究赛汉塔拉凹陷的形成、演化及油气成藏规律,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对边界断层锡林断裂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边界断裂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锡林断裂具有明显的分段性,不同段其断面形态存在差异,表现为中段断面相对陡倾,南、北段则相对平缓。由平均断裂活动速率可知,阿尔善组和腾格尔组沉积期是锡林断裂的强烈活动期。锡林断裂的形成与演化对油气成藏具有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①断裂活动控制生烃洼槽及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并促进烃源岩的热演化;②断裂活动控制砂体展布,并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③断裂、砂体和不整合面共同构成了油气运移的输导格架。因此,生烃洼槽周边受锡林断裂控制而形成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断裂 构造特征 油气成藏 赛汉塔拉凹陷 二连盆地
下载PDF
山东汶西凹陷边界断裂演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砂体的控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新桂 孙宝珊 +1 位作者 邵兆刚 张林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235-244,共10页
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资料处理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鲁西地区汶西凹陷边界主干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探讨了盆地边界主干断裂与旁侧低级构造的形变关系和形变规律,划分了构造形变期次,恢复了盆地自中生代以来的古构造应力场。分析了... 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资料处理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鲁西地区汶西凹陷边界主干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探讨了盆地边界主干断裂与旁侧低级构造的形变关系和形变规律,划分了构造形变期次,恢复了盆地自中生代以来的古构造应力场。分析了弧形边界主干断裂的控盆作用,认为不同地史时期边界断裂活动的不均衡性导致了盆内沉积砂体的发育在时间和空间上随沉降中心的迁移而发生变化,指出了边界弧形断裂与其横张断裂交汇部位为盆内古、今物源入口处,是砂体发育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西凹陷 边界弧形断裂 形变规律 应力场演化 砂体充填样式
下载PDF
宁芜盆地边界断裂带及邻区玄武岩特征和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玉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25-228,共4页
宁芜火山岩盆地边缘主要由北东和北西向边界断裂构成。西界为长江破碎带,发育早,属张扭性,切割较浅;东界为方山—小丹阳断裂,属压扭性,切割较深;南、北边界均属扭性,发育最晚。新生代玄武岩喷发受边界断裂性质及其构造演化控制,分三期:... 宁芜火山岩盆地边缘主要由北东和北西向边界断裂构成。西界为长江破碎带,发育早,属张扭性,切割较浅;东界为方山—小丹阳断裂,属压扭性,切割较深;南、北边界均属扭性,发育最晚。新生代玄武岩喷发受边界断裂性质及其构造演化控制,分三期:早期始于早第三纪,沿长江破碎带分布,属高铝拉斑玄武岩,生成较浅;中期喷发于晚第三纪,主要沿方山—小丹阳断裂分布,先后为响碧玄岩—碱性橄榄玄武岩,多幔源二辉橄榄岩包体、捕虏晶及下伏岩层碎块,生成很深;晚期喷发属早更新世,以富钛响碧空岩为主,受北西及东西向断裂交叉点控制。经计算比较,本区玄武岩不具备找金刚石矿产的前景,但从一些岩筒中深部地层碎块看,盆缘地带仍可能是寻找宁芜盆地本身深部铁矿的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芜盆地 边界断裂 玄武岩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南边界断裂发育方式分析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桂华 《海洋石油》 CAS 2002年第3期33-38,共6页
利用断距展开图 ,借用构造研究中的回剥法 ,即断距展开回剥 ,判断各期半地堑的连接方式及发育级次 ,从而得到物源输入的位置 ,结合构造脊分析及地球化学分析判断油气运聚通道 ,指导油气勘探。分析认为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南边界断裂发育... 利用断距展开图 ,借用构造研究中的回剥法 ,即断距展开回剥 ,判断各期半地堑的连接方式及发育级次 ,从而得到物源输入的位置 ,结合构造脊分析及地球化学分析判断油气运聚通道 ,指导油气勘探。分析认为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南边界断裂发育方式可分为四种 :即基本单元式、串连式、传递式、雁列式。根据各沉积物源输入处与神狐隆起上构造脊相配合研究及珠三坳陷文昌A、B生油凹陷的烃源岩演化特征 ,认为神狐隆起上存在三种相态烃运移通道 ,即文昌B凹陷—QH36 - 2通道 ,文昌A、B凹陷—WC15 - 1、CC2 - 1通道 ,文昌A凹陷—KP1- 1通道。同时 ,综合分析盖层条件 ,提出QH36 - 2、WC15 - 1、CC2 - 1及WC2 0 - 1是神狐隆起上的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珠三坳陷 断距展开回剥法 边界断裂发育方式 物源输入 构造脊 盖层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下载PDF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东、西边界断裂对比及其构造演化过程 被引量:17
19
作者 董汉文 许志琴 +7 位作者 曹汇 李源 刘钊 李化启 易治宇 陈希节 马绪宣 吴婵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3-951,共19页
为了查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东、西边界断裂的关系,及其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以来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构造演化过程.在综合野外填图、构造观察、代表性岩石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分析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东构造结两条边界断裂的几何学... 为了查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东、西边界断裂的关系,及其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以来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构造演化过程.在综合野外填图、构造观察、代表性岩石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分析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东构造结两条边界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进行对比,讨论了两条断裂的多期次、多阶段的变形特征,还探讨了在东构造结地区自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以来的演化历史.结果显示,东构造结两条边界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非常相似,构造变形具有明显的同时代、同期次特点,共同经历从碰撞、持续俯冲-折返、直到后期垮塌-隆升等一系列重要的地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边界断裂 锆石LA-ICP-MS U-PB测年 构造
原文传递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北部边界断裂复合联接和转换 被引量:18
20
作者 田巍 何敏 +5 位作者 杨亚娟 刘海伦 袁勋 吴森 朱定伟 梅廉夫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37-2051,共15页
边界断裂控制断陷盆地的形成和构造格局,不同边界断裂联接模式对不同类型盆地演化具有差异性.基于井控高精度3D地震资料,通过对边界断裂几何学特征描述和"四级小层"刻画,结合裂陷I幕边界断裂不同区段的活动差异性以及与沉积... 边界断裂控制断陷盆地的形成和构造格局,不同边界断裂联接模式对不同类型盆地演化具有差异性.基于井控高精度3D地震资料,通过对边界断裂几何学特征描述和"四级小层"刻画,结合裂陷I幕边界断裂不同区段的活动差异性以及与沉积中心迁移的空间匹配关系,剖析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北部边界断裂的形成和演化.惠州凹陷北部边界断裂始新世早期分段孤立发育,逐渐以纵向和横向双向联接的模式发展.纵向联接为断层软联接和硬联接复合联接和转换,形成转换斜坡和横向背斜,控制凹(洼)陷的结构与演化,制约沉积中心及层序的迁移.横向联接表现为转换斜坡内横向断层的多阶段联接,联接过程可划分为孤立正断层、同向叠置及硬联接3个阶段,控制转换斜坡带内沉积体系的发育和展布.研究给出了一个裂陷盆地边界断裂时空演化、复合联接和转换模式的独特案例,对丰富裂陷盆地边界断裂及其与沉积层序、凹陷演化和区域动力学机制的响应关系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联接 断裂转换 边界断裂 惠州凹陷 珠江口盆地 构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