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人关于西南边疆认识的嬗变 被引量:2
1
作者 马俊恩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5-160,共6页
西南边疆僻处中国疆域一隅,与内地交流甚少,兼以少数民族错落其间,社会、文化形态各异,长期以来,国人将西南地区视为"异域"。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国人渐次前往西南,因接触日多,遂对西南的认识发生深刻转变。抗战时期,随着国... 西南边疆僻处中国疆域一隅,与内地交流甚少,兼以少数民族错落其间,社会、文化形态各异,长期以来,国人将西南地区视为"异域"。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国人渐次前往西南,因接触日多,遂对西南的认识发生深刻转变。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被迫内迁,西南地区一跃成为抗战建国的民族复兴根据地。因此,国人眼中的西南不仅地理距离大幅拉近,并且心理隔膜逐渐消除,真正成为抗战"腹地",西南大规模开发的序幕就此拉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边疆认识 抗战建国 中华一体
下载PDF
发现“最后的”边疆——1732—1932年间呼伦贝尔的地区认识史
2
作者 孔源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4-160,共7页
1732—1932年间呼伦贝尔是中国边疆民族地区中文化形态相对独特的一个地区。它的行政体制和归属长期属于黑龙江,而它在地理环境方面属于蒙古高原的一部分。这种二元特征使得从清代到民国,朝廷、地方和知识分子对其的叙述策略与重点都不... 1732—1932年间呼伦贝尔是中国边疆民族地区中文化形态相对独特的一个地区。它的行政体制和归属长期属于黑龙江,而它在地理环境方面属于蒙古高原的一部分。这种二元特征使得从清代到民国,朝廷、地方和知识分子对其的叙述策略与重点都不同。呼伦贝尔叙述中的形象经历了"防准固边前哨""八旗驻防新城""元兴之地""控蒙咽喉"等转换。不同的转换,反映的则是在内外局势变化下,边疆方针的调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民国 呼伦贝尔 八旗满洲 元兴之地 边疆地区认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