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缘匹配度算法与变邻域搜索结合的矩形件下料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巍 马威 曹颖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08-115,共8页
研究了广泛存在于生产制造中的二维矩形件下料问题,提出一种边缘匹配度算法和变邻域搜索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进行求解。首先,分析了一般最低水平线相关算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边缘匹配度评价函数。下料时其可以对所有剩余的矩形件进行评... 研究了广泛存在于生产制造中的二维矩形件下料问题,提出一种边缘匹配度算法和变邻域搜索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进行求解。首先,分析了一般最低水平线相关算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边缘匹配度评价函数。下料时其可以对所有剩余的矩形件进行评价,从中选出与当前布局边缘重合最大的矩形件进行排放。其次,由于下料问题存在上位效应,提出一种与其相匹配的邻域结构,得到了一种适应下料问题的变邻域搜索算法,边缘匹配度算法通过与变邻域搜索算法结合来加强其搜索能力。最后,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多个案例进行试验。实例证明提出的算法可以得到较好的排样结果,相较于其它算法提高了板材利用率1.16%~12.03%,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矩形下料 布局优化 变邻域搜索算法 边缘匹配算法
下载PDF
基于边缘正则化小波描述的多传感器图像自动配准研究
2
作者 于秋则 田金文 柳健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40,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边缘的多传感器图像的自动配准方法,在本方法中,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则化小波描述子的边缘描述方法,这种正则化小波描述子具有平移、旋转、尺度不变性;其次,在边缘匹配算法上,根据最小距离分类器原则提出了边缘...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边缘的多传感器图像的自动配准方法,在本方法中,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则化小波描述子的边缘描述方法,这种正则化小波描述子具有平移、旋转、尺度不变性;其次,在边缘匹配算法上,根据最小距离分类器原则提出了边缘匹配判据,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系数域的快速边缘匹配算法,且进行算法复杂性分析;最后,从匹配成功的边缘中抽取匹配控制点并采用一致性检验方法来去除错误匹配点。讨论了图像变换模型与基于最小均方根误差准则的图像变换参数估计。该算法匹配精度高、运算速度快。实验结果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图像处理 边缘正则化 小波 传感器 边缘匹配算法 自动配准
下载PDF
错误掩盖算法在移动视频通讯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朋 《计算机时代》 2007年第2期8-10,共3页
在移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诸如视频电话、视频会议以及面向移动通信客户端的多媒体短信息等应用在2.5G、3G以及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些与视频通信相关的应用很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否取得成功的... 在移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诸如视频电话、视频会议以及面向移动通信客户端的多媒体短信息等应用在2.5G、3G以及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些与视频通信相关的应用很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否取得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文章介绍在移动视频通信系统解码器部分针对P帧中的受损视频信号通过相应算法设计进行错误掩盖,以达到提升受损视频信号的接受质量的效果。详细介绍错误掩盖策略、受损运动向量恢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掩盖算法 移动视频通讯 运动向量补偿 边缘匹配算法
下载PDF
区域航拍图像重构中的配准与相互校正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丁静 薛模根 戴宗友 《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 2003年第4期44-46,62,共4页
图像配准与相互校正是区域航拍后续图像处理中图像重构的关键点和难点。针对区域航拍图像 重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匹配与三角形校正相结合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环境、多变因素影响下的 航拍图像重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关键词 区域航拍 图象重构 图象配准 相互校正方法 连续帧图像 边缘匹配算法
下载PDF
Pfaffian graphs embedding on the torus 被引量:2
5
作者 ZHANG LianZhu WANG Yan LU FuLiang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13年第9期1957-1964,共8页
An orientation of a graph G with even number of vertices is Pfaffian if every even cycle C such that G-V(C) has a perfect matching has an odd number of edges directed in either direction of the cycle. The significance... An orientation of a graph G with even number of vertices is Pfaffian if every even cycle C such that G-V(C) has a perfect matching has an odd number of edges directed in either direction of the cycle. The significance of Pfaffian orientations stems from the fact that if a graph G has one, then the number of perfect matchings of G can be computed in polynomial time. There is a classical result of Kasteleyn that every planar graph has a Pfaffian orientation. Little proved an elegant characterization of bipartite graphs that admit a Pfaffian orientation. Robertson, Seymour and Thomas (1999) gave a polynomial-time recognition algorithm to test whether a bipartite graph is Pfaffian by a structural description of bipartite graphs.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Pfaffian property of graphs embedding on the orientable surface with genus one (i.e., the torus). Som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Pfaffian graphs on the torus are obtained. Furthermore, we show that all quadrilateral tilings on the torus are Pfaffian if and only if they are not bipartite grap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affian graph perfect matching crossing orient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