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稞根边缘细胞的发育特性及其对密花香薷挥发油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汐婕 肖云星 +1 位作者 谢雨思 马丹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93-1399,共7页
【目的】探讨农作物青稞(Hordeum vulgare L.)根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RBCs)对挥发油的防御响应机制,为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农作物的保产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纯琼脂悬空气培养法,在研究青稞RBCs发育特性基础上,探讨青... 【目的】探讨农作物青稞(Hordeum vulgare L.)根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RBCs)对挥发油的防御响应机制,为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农作物的保产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纯琼脂悬空气培养法,在研究青稞RBCs发育特性基础上,探讨青稞RBCs从细胞活性、粘胶层厚度、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变化以及细胞死亡类型等方面对不同浓度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挥发油的响应。【结果】青稞RBCs围绕根尖形成保护层,细胞形态呈圆形、弧形以及杆形,细胞长30~150μm,宽10~30μm;在5~40 mm根长范围内,青稞RBCs数量与根长呈正相关,在根长40 mm时达到峰值(1263个),此时RBCs数量为根长5 mm时的2.37倍;不同根长的RBCs存活率均维持在90%以上。经过密花香薷挥发油处理的青稞RBCs出现浅橘红色荧光,细胞核呈现橘红色荧光亮斑,RBCs活性丧失。随着挥发油处理浓度增加,青稞RBCs粘胶层厚度与细胞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变化;与对照相比,在最高浓度0.1μL/μL作用下,青稞RBCs粘胶层厚度增加1.64倍,细胞活性下降59.83%;同时,细胞内ROS水平呈上升趋势,在T3(0.06μL/μL)浓度处理下ROS相对荧光值达到最高(2.23);当挥发油和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共同作用时,由挥发油引起的细胞活性降低现象得以缓解,与未使用Z-VAD-FMK相比,细胞活性升高17.3%。【结论】青稞RBCs受到密花香薷挥发油胁迫后,通过增厚粘胶层抵御外界胁迫侵害,并产生ROS诱导细胞凋亡,从而缓解化感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边缘细胞发育 挥发油 化感胁迫响应
下载PDF
应用简单剪切模式研究墨西哥湾盆地被动边缘的发育
2
《海洋地质》 1996年第3期89-95,共7页
墨西哥湾盆地下面不同地壳类型的不对称分布和海湾北部与南部之间沉积记录的明显差异,是利用岩石圈简单剪切模式解释共轭被动边缘盆地发育的主要依据,在这种模式框架中,我们将海湾的南北边缘分别解释为近源和远源边缘。
关键词 海湾 墨西哥湾 盆地 边缘发育 剪切模式
下载PDF
从Delamerian造山带的碎锆年代看冈瓦纳早古生代太平洋边缘的发育
3
作者 T.R.Ireland 马建华 《海洋地质动态》 1998年第7期16-19,共4页
从Delamerian造山带的碎锆年代看冈瓦纳早古生代太平洋边缘的发育T.R.Ireland等大陆边缘板块的重组通常伴随着强烈侵蚀,继而发生源区不明的单一碎屑物的巨量沉积。然而,沉积物源区地壳要素的重要信息通常记载在... 从Delamerian造山带的碎锆年代看冈瓦纳早古生代太平洋边缘的发育T.R.Ireland等大陆边缘板块的重组通常伴随着强烈侵蚀,继而发生源区不明的单一碎屑物的巨量沉积。然而,沉积物源区地壳要素的重要信息通常记载在碎锆石的年代谱上。这些年代谱对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碎锆年代 早古生代 太平洋 边缘发育
下载PDF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沉积期湖岸线的变化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39
4
作者 纪友亮 冯建辉 +2 位作者 王声朗 张宏安 王德仁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东濮凹陷沙三段地层为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砂岩频繁互层及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盐膏岩频繁互层,这种砂体是东濮凹陷很重要的含油气储层。过去这种砂体往往按照静态的模式被解释为重力流成因,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砂体中... 东濮凹陷沙三段地层为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砂岩频繁互层及深水相暗色泥岩与盐膏岩频繁互层,这种砂体是东濮凹陷很重要的含油气储层。过去这种砂体往往按照静态的模式被解释为重力流成因,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砂体中存在着牵引流和暴露地表的标志,其成因和沉积模式需要重新认识。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变化频繁,有长周期,也有短周期。根据录井、电性及岩心等资料识别出湖平面变化的5级周期,其变化频率约为10 0 0次/Ma。根据计算,东濮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湖水最大深度为30m。高水位沉积期,湖岸线距盆地中心较远,盆地沉积中心发育暗色泥岩夹薄层碳酸盐岩,盆地边缘发育粗碎屑岩沉积;水位下降期,边缘相砂体不断向盆地中心进积;低水位沉积期湖岸线向盆地中心退缩了10~30km ,盆地沉积中心发育盐膏岩沉积,盐膏岩的周围发育低位域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滨湖滩坝相的粗碎屑岩体。正是由于湖平面变化引起的湖岸线迁移,导致高水位和低水位沉积期湖盆的岩相古地理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这种动态的模式来预测砂体的分布,在指导油气勘探中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沉积期 沙三段 古地理特征 湖岸 沙河街组 古近系 湖平面变化 暗色泥岩 沉积中心 碎屑岩沉积 岩相古地理 盐膏岩 油气储层 沉积模式 碳酸盐岩 边缘发育 水位下降 扇三角洲 油气勘探 深水相 高水位 低水位 盆地
下载PDF
Developmental Regulation and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Root Border Cells in Higher Plants 被引量:12
5
作者 潘建伟 朱睦元 +1 位作者 彭华正 王利琳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期1-8,共8页
Root border cells, previously referred to as sloughed root cap cells, is a special cell population which separates in large numbers from the periphery of the root cap and accumulates in the root tip. Recent evidence r... Root border cells, previously referred to as sloughed root cap cells, is a special cell population which separates in large numbers from the periphery of the root cap and accumulates in the root tip. Recent evidence reveals that border cells, whose development is regulated by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signals, are biologically viable in the majority of higher plant species. As soon as border cells detach from root cap periphery, their metabolic activity dramatically increases in accordance with a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from that in root cap cells. Recently, PsUGT1 and RCPME1, relevant to the early and late stage of border cell development, respectively, have been cloned and functionally identified. Border cells can synthesize specially and export a diverse array of chemicals including anthocyanins, antibiotics, special enzymes and other substances, that either inhibit or promote the growth of other entities in rhizosphere such as bacteria, fungi, viruses, and nematodes, and also antagonize some toxic chemicals around the root tip in soil such as aluminum toxicity. Therefore, there are multiple biological roles played by border cells during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der cells DEVELOPMENT FUNCTION PLANT STRESS
下载PDF
基于油田资料认识的澳大利亚近海珀斯盆地基底构造——盆地预测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Stephen JOHNSTON Lisa HALL Peter PETKOVIC 《海洋地质》 2013年第1期19-19,共1页
澳大利亚西南边缘发育中生代和古生代珀斯盆地。由于基底露头十分有限,仅少数几口井钻遇基底,并且地震资料中亦缺乏基底层,因此对本区深部基底构造和结构组成了解贫乏。
关键词 基底构造 澳大利亚 盆地 预测 近海 油田 边缘发育 地震资料
下载PDF
斜坡沉积层系碎屑贯入体的形态、分布和发育:挪威陆缘莫吕斜坡上白垩统凯里组的地震实例
7
作者 Christopher A.-L.Jackson +1 位作者 梁慧(译) 白振瑞(校) 《石油地质科技动态》 2008年第3期42-62,共21页
一项三维地震、井下和岩心的综合研究揭示了挪威陆缘莫吕(Malφy)斜坡的上白垩统层段有一系列斜坡水道和扇沉积层系发育。由于它们的含砂量很高且发育在以泥岩为主的层序内,这些斜坡沉积层系在地震反射剖面上表现为一组强振幅反射。... 一项三维地震、井下和岩心的综合研究揭示了挪威陆缘莫吕(Malφy)斜坡的上白垩统层段有一系列斜坡水道和扇沉积层系发育。由于它们的含砂量很高且发育在以泥岩为主的层序内,这些斜坡沉积层系在地震反射剖面上表现为一组强振幅反射。这些上白垩统沉积层系的侧翼及其上部发育有两类振幅异常,在横剖面和平面图上都呈现特殊的形态。第一类振幅异常与层面呈不整合接触,倾角10~20°,高度可达100ms,一般发育在斜坡沉积层系的边缘。第二类振幅异常是与层面整合的,在横剖面上长度可达400m,可以发育在不整合振幅异常的中段或其上端。在三维空间中,发育于斜坡沉积层系边缘的陡倾振幅异常形成了翼状构造,它们是沿着斜坡沉积层系的长轴方向延伸的。根据它们同上白垩统斜坡沉积层系的紧密空间联系和推测的含砂量,可以将与层面不整合和与层面整合的振幅异常分别解释为源自上白垩统斜坡沉积层系的碎屑岩墙和岩床。虽然这些砂体的最初超压机理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盆地流体运移进入这些封闭的沉积砂体以及砂体在低渗透率泥岩中的快速埋藏可能都发挥了作用。在沉积层系边缘发育有最大规模的碎屑岩墙,这表明是埋藏的沉积层系附近的差异压实作用和强制褶皱作用诱发了碎屑的重新活动和贯入作用,并决定了碎屑贯入体后来的几何形态和分布。本项研究论证的斜坡碎屑层系沉积后的再活动和贯入作用,对斜坡沉积层系的油气勘探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种作用明显改变了储层的初始形态,并最终形成了规模足够大、可以作为独立勘探目标的碎屑贯入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沉积 边缘发育 上白垩统 几何形态 三维地震 层系 碎屑 陆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