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融合背景下的城市边缘地区生态廊道设计研究——以三里河生态廊道设计为例
1
作者 邹家英 王锦淞 陈梓鑫 《上海包装》 2024年第3期98-100,共3页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与乡村的深入融合,建立健全城乡生态发展体系,是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关键。基于城乡融合的背景,概述了景观廊道相关内容,分析了三里河生态廊道体系构建的价值,探讨了三里河生态廊道设计优化路径,以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与乡村的深入融合,建立健全城乡生态发展体系,是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关键。基于城乡融合的背景,概述了景观廊道相关内容,分析了三里河生态廊道体系构建的价值,探讨了三里河生态廊道设计优化路径,以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生态廊道设计 城市边缘地区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史前遗址2009年调查试掘报告 被引量:43
2
作者 仪明洁 高星 +1 位作者 张晓凌 孙永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4-136,共13页
2009年6月—7月,在青藏高原边缘地区调查、试掘了6处遗址,获得一批石制品、动物骨骼残片、火塘等材料。石制品多数个体较小,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细石核、细石叶等。通过对比出土材料及部分遗址测年数据判断,6处遗址的年代... 2009年6月—7月,在青藏高原边缘地区调查、试掘了6处遗址,获得一批石制品、动物骨骼残片、火塘等材料。石制品多数个体较小,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细石核、细石叶等。通过对比出土材料及部分遗址测年数据判断,6处遗址的年代处于13ka BP左右的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此次调查试掘,丰富了该区域人类活动的证据,对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古人类的适应生存过程及技术交流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遗址 青藏高原边缘地区 调查试掘
下载PDF
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晚更新世人类遗存与生存模式 被引量:47
3
作者 高星 周振宇 关莹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9-977,共9页
自20世纪80年代在青海小柴旦发现旧石器遗存以来,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已经发现了1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年代属晚更新世晚期。这些遗存显示,古人类在距今30ka左右开始尝试向这些高海拔地区扩散,但直至距今15ka以后才有更多的人群迁徙至此。... 自20世纪80年代在青海小柴旦发现旧石器遗存以来,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已经发现了1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年代属晚更新世晚期。这些遗存显示,古人类在距今30ka左右开始尝试向这些高海拔地区扩散,但直至距今15ka以后才有更多的人群迁徙至此。通过对这些遗存分布位置、古环境特征、年代测定和石器技术、组合分析,得以管窥古人类对该地区的开发利用过程,并进而阐释史前人类技术发展、生存模式演变和古环境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边缘地区 晚更新世 旧石器遗存 生存模式
下载PDF
边缘地区的可持续设计方法研究——以雅安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何人可 曹媛 张军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4-227,共4页
通过对国内外边缘地区的可持续设计案例分析,提炼出地域性品牌以设计为导向的可持续创新方法,即构建以设计文化为主导的组织生态系统,运用设计思维整合地域性资源,再根据目标用户需求驱动产品创新。并以雅安灾后重建社会创新项目为例,... 通过对国内外边缘地区的可持续设计案例分析,提炼出地域性品牌以设计为导向的可持续创新方法,即构建以设计文化为主导的组织生态系统,运用设计思维整合地域性资源,再根据目标用户需求驱动产品创新。并以雅安灾后重建社会创新项目为例,对此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由此得出,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新型的战略工具,通过作用于品牌文化、产品生产、服务模式和用户体验等各个层面,可以帮助地方获得可持续的创新驱动力和盈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地区 社会创新 可持续设计
下载PDF
西藏东南部边缘地区昆虫多样性的特点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复生 宋志顺 +1 位作者 姜胜巧 王保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314-322,共9页
根据西藏东南部边缘地区:墨脱、察隅和米林三县的204科昆虫,分别统计了这三个地区昆虫属和种的数量,其中墨脱昆虫922属、1433种,大大超过西藏已知昆虫的1/3,察隅319属、446种,米林119属、152种;列出了每个地区的珍奇昆虫和特有物种;总... 根据西藏东南部边缘地区:墨脱、察隅和米林三县的204科昆虫,分别统计了这三个地区昆虫属和种的数量,其中墨脱昆虫922属、1433种,大大超过西藏已知昆虫的1/3,察隅319属、446种,米林119属、152种;列出了每个地区的珍奇昆虫和特有物种;总结了这些地区物种多样性的种种特点。首先,这些地区昆虫区系的主要组成属于亚热带、热带的区系性质,它们的起源和演化与东洋区的昆虫区系密切相关;第二,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复杂,昆虫种类非常丰富,物种的分化十分活跃;第三,这三个地区的特有物种都十分富庶,作为县级行政单位,这种现象在其它地区是非常少见的;第四,这里还保存了众多的古老类群和珍稀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多样性 昆虫区系 特点 西藏 边缘地区
下载PDF
川西少数民族边缘地区生态旅游模式与效益分析——以四川省若尔盖县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斌 董锁成 薛梅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4,共4页
四川西部少数民族边缘地区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低下,与"中心区"形成了鲜明的中心——边缘区域格局。"中心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而"边缘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充分发挥旅... 四川西部少数民族边缘地区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低下,与"中心区"形成了鲜明的中心——边缘区域格局。"中心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而"边缘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大旅游产业,符合川西少数民族边缘地区的客观现实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起以生态旅游业为先导,生态农业、绿色特产加工业、特色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大旅游产业体系,能够充分利用川西边缘地区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地区 大旅游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大都市边缘地区城市化与城市空间扩展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开宇 曹天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3-526,共4页
目的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研究大都市边缘地区城市化与城市空间扩展的特征以及大都市对其的影响。方法以1988—2004年5个时间段Landsat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来源,运用Er-das和Arcgi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番禺由一个小城镇向大都市新城区的... 目的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研究大都市边缘地区城市化与城市空间扩展的特征以及大都市对其的影响。方法以1988—2004年5个时间段Landsat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来源,运用Er-das和Arcgi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番禺由一个小城镇向大都市新城区的发展过程,是区域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快速发展和适当地行政区划调整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结论大都市边缘地区的城市化是自身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大都市对边缘地区城镇产生多方面影响,行政区划与调整束缚和强化了广州市对番禺城市化和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 边缘地区 城市化 城市空间扩展
下载PDF
城市边缘地区转移工业的绿色发展评价研究——以秦皇岛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卢银桃 甄峰 蒋跃庭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9-615,共7页
在回顾国内转移产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PSR模型,构建了工业绿色发展程度分析模型,继而提出了工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试图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转移工业的绿色发展程度.据此为边缘区科学选择承接工业提供相应依据.最... 在回顾国内转移产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PSR模型,构建了工业绿色发展程度分析模型,继而提出了工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试图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转移工业的绿色发展程度.据此为边缘区科学选择承接工业提供相应依据.最后以秦皇岛为例,对正在转移或可能发生转移的工业进行绿色发展评价,为秦皇岛边缘地区的工业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地区 绿色发展 工业产业评价
下载PDF
边缘地区CORS-RTK测量精度改进方法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熊忠招 赵春林 +1 位作者 曹源 邹世锋 《地理空间信息》 2017年第1期85-86,共2页
由于CORS基准站在山区或省级界线交界边缘布设不均匀,导致CORS系统下RTK测量精度受到较大影响,不能满足高精度工程测量的需要。基于此,提出了CORS RTK测量转换参数改正方法,以满足高精度工程测量的需要。
关键词 CORS 边缘地区 RTK参数 求解方法 精度
下载PDF
城市边缘地区绿色开敞空间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果树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涤湘 魏清泉 梁志伟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7-41,共5页
城市是一个以社会经济系统为主、自然生态系统为辅的高密度人类活动地域空间。由大面积的绿地所组成的绿色 开敞空间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一种类型,是城市空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受到了各 地政府的... 城市是一个以社会经济系统为主、自然生态系统为辅的高密度人类活动地域空间。由大面积的绿地所组成的绿色 开敞空间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一种类型,是城市空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受到了各 地政府的普遍重视,对城市边缘地带绿色开敞空间的保护和利用渐趋加强,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广 州市海珠区果树保护区为例,探讨了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边缘地带绿色开敞空间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 绿色开敞空间 保护区 城市边缘地区 广州市海珠区 利用研究 果树 自然生态系统 社会经济系统 自然生态环境
下载PDF
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旅游边缘地区开发创新研究——以彭德怀故里乌石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方世敏 廖珍杰 蒋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94-99,56,共7页
韶山、花明楼和乌石三地旅游资源相似,地域相邻。由于乌石的知名度不及韶山,区位条件不如花明楼,受到两者的"形象遮蔽",成为旅游发展的边缘地区。依据演化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旅游边缘地区应以"另辟蹊径,实施差异化战... 韶山、花明楼和乌石三地旅游资源相似,地域相邻。由于乌石的知名度不及韶山,区位条件不如花明楼,受到两者的"形象遮蔽",成为旅游发展的边缘地区。依据演化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旅游边缘地区应以"另辟蹊径,实施差异化战略"的新思维,在引资、开发、营销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寻求超越路径依赖的对策,跳出"低水平陷阱",实现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边缘地区 路径依赖 差异化战略
下载PDF
中心城市经济辐射机理与边缘地区接受辐射的实现条件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何龙斌 李强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7,26,共8页
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活动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强大的对外辐射作用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从中心城市与边缘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入手,构建了中心城市对边缘地区的经济辐射原理模型,揭示了中心城市对边缘地区的经济辐射原理。并按照这... 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活动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强大的对外辐射作用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从中心城市与边缘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入手,构建了中心城市对边缘地区的经济辐射原理模型,揭示了中心城市对边缘地区的经济辐射原理。并按照这一原理,从辐射源、辐射流、辐射通道、辐射动力几方面探讨了边缘地区接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建设良好的交通条件、建立合理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以及提供有效的区域发展促进政策是边缘地区接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的三大实现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边缘地区 经济辐射 利益协调机制 区域发展
下载PDF
大城市边缘地区“社会-空间”类型和策略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15
13
作者 万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44,共11页
文章通过对大城市边缘地区"社会-空间"主要类型的分析、描述,提出高端居住型群体与高端别墅型社区、主动改善型群体与中高档商品房社区、被动外迁型群体与拆迁配套社区、失地安置型群体与农民安置社区、外来借住型群体与边缘... 文章通过对大城市边缘地区"社会-空间"主要类型的分析、描述,提出高端居住型群体与高端别墅型社区、主动改善型群体与中高档商品房社区、被动外迁型群体与拆迁配套社区、失地安置型群体与农民安置社区、外来借住型群体与边缘自生社区、企业城镇定居型群体与企业城镇社区、原地务农型群体与农民聚居社区等七大"社会-空间"类型。与此同时,文章还结合类型分析,阐述了大城市边缘地区潜在的居住分异、社会侵入、社会隔离、社会排斥、社会结构刚性化、社会空间"马太效应"等"社会-空间"趋势,并最后提出有机混居的"社会-空间"策略,介绍了梯度空间模型、楔入介质模型和和谐共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边缘地区 社会-空间 类型 策略
下载PDF
陇南边缘地区区域过程耦合机理分析——以甘肃省宕昌县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侯晓丽 贾若祥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7,共7页
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边缘地区"、"区域过程"等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以典型边缘地区宕昌县作为案例,简要分析其区域过程,并总结出类似边缘地区区域过程中自然与人文因素作用的一般规律,为进一步... 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边缘地区"、"区域过程"等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以典型边缘地区宕昌县作为案例,简要分析其区域过程,并总结出类似边缘地区区域过程中自然与人文因素作用的一般规律,为进一步探索边缘地区发展途径提供理论基础与前提,这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地区 区域过程 机理 宕昌县
下载PDF
国家、民间权威、族群:清代民族边缘地区乡村社会的权力关系——以鄂西南土家族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雪梅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5,共5页
以国家、民间权威和族群作为三个能动的主体,以鄂西南土家族地区为中心,考察清代民族边缘地区乡村社会的权力关系。清初国家强化了对这一区域乡村社会的控制,清代中后期,随着民间权威和族群在社会秩序建构中力量的加强,国家权力日益被... 以国家、民间权威和族群作为三个能动的主体,以鄂西南土家族地区为中心,考察清代民族边缘地区乡村社会的权力关系。清初国家强化了对这一区域乡村社会的控制,清代中后期,随着民间权威和族群在社会秩序建构中力量的加强,国家权力日益被地方性知识所消蚀。三者在地方社会秩序的建构中,构成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矛盾的统一体,并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共同完成了这个区域的历史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民间权威 族群 民族边缘地区 权力关系
下载PDF
基于SD法的大都市边缘地区城市感知研究——以佛山市西樵镇为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渺希 林韵莹 徐露 《南方建筑》 2012年第1期43-45,共3页
对于大都市边缘地带的城乡辨识一直是学术界的关注议题,除了城市化水平或者建成环境以外,基于城市空间的意象感知的分析方法是识别边缘地区城市化程度的重要补充,为此,研究以语义差别法(SD)法为分析工具,通过对佛山市西樵镇的实证调查,... 对于大都市边缘地带的城乡辨识一直是学术界的关注议题,除了城市化水平或者建成环境以外,基于城市空间的意象感知的分析方法是识别边缘地区城市化程度的重要补充,为此,研究以语义差别法(SD)法为分析工具,通过对佛山市西樵镇的实证调查,分析了受访者对广佛边缘地区的城市感知,即西樵镇呈现出较高密度的社会经济活动、相对朴实的建成环境两大特征并存的空间感知表征,研究还通过建成环境分析对感知结果作了检验,在总结以SD法分析边缘地区城市感知的优劣后进一步提出了后续研究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法 边缘地区 城市感知 西樵镇
下载PDF
省域边缘地区经济特征及发展对策初探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亚平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07年第1期31-35,共5页
文章结合四川省实际,通过基本特征、经济引力强度模型和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盲区的内涵界定出省域中最具代表性的经济边缘地区,运用政府、中心城市、边缘地区的三方博弈和行政区划理论,重点分析了产生边缘地区的人为因素,并从改革行政区划... 文章结合四川省实际,通过基本特征、经济引力强度模型和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盲区的内涵界定出省域中最具代表性的经济边缘地区,运用政府、中心城市、边缘地区的三方博弈和行政区划理论,重点分析了产生边缘地区的人为因素,并从改革行政区划、构建合理省域城市体系、政策倾斜和减少政府在博弈中的侵权行为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边缘地区崛起、使之成为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的四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地区 特征 形成 发展 对策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的区域旅游“竞合”模式研究——以湘黔渝川边缘地区民俗生态旅游发展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国生 张瀚文 赵晓军 《荆楚学刊》 2013年第3期61-63,78,共4页
文章以湘黔渝川边缘地区民俗生态旅游发展为例,以提高区域旅游发展的整体吸引力为目标,分析了竞合模式的内涵及其基本实施条件,论证了湘黔渝川边缘地区实施民俗生态旅游开发竞合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湘黔渝川边缘... 文章以湘黔渝川边缘地区民俗生态旅游发展为例,以提高区域旅游发展的整体吸引力为目标,分析了竞合模式的内涵及其基本实施条件,论证了湘黔渝川边缘地区实施民俗生态旅游开发竞合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湘黔渝川边缘地区民俗生态旅游圈建设实施竞合模式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理论 湘黔渝川边缘地区 民俗生态旅游 竞争 合作
下载PDF
沙漠边缘地区果园幼树越冬技术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育昌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14-418,共5页
调控2年生苹果树灌水次数、时期和土壤管理试验,使7月下旬100cm上层含水量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0%左右,促进幼树根系向下生长、新梢适时停止生长、提早进入休眠准备;10月上旬冬灌,下旬耕翻土壤、提高地温和降低冻土厚度... 调控2年生苹果树灌水次数、时期和土壤管理试验,使7月下旬100cm上层含水量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50%左右,促进幼树根系向下生长、新梢适时停止生长、提早进入休眠准备;10月上旬冬灌,下旬耕翻土壤、提高地温和降低冻土厚度,下旬耕翻土壤、提高地温和降低冻土厚度,使苹果幼树正常越冬率由对照的52.4%提高到97.1%,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边缘地区 苹果 幼树 技术措施 果园 越冬
下载PDF
强势旅游核心边缘地区的发展——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外高桥功能区域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德刚 周裕红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34-137,共4页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旅游发展要素的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式,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区域规划的“核心—边缘”理论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地域发展情况来论述上海市浦东新区...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旅游发展要素的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式,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区域规划的“核心—边缘”理论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地域发展情况来论述上海市浦东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特点,初步探讨了位于强势旅游核心边缘的地区如何在旅游特色、旅游环境、实施策略方面有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势旅游核心 边缘地区 外高桥功能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