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社会致病因素研究进展
1
作者 吕婷婷 陈滔娜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4-159,共6页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常见的人格障碍,也是青少年重要的发展问题。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因十分复杂,大量的研究聚焦于对边缘型人格障碍心理社会致病因素的探讨。文章阐述了家庭养育环境、重大创伤经历及认知图式偏差等心理社会因素与青少年边...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常见的人格障碍,也是青少年重要的发展问题。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因十分复杂,大量的研究聚焦于对边缘型人格障碍心理社会致病因素的探讨。文章阐述了家庭养育环境、重大创伤经历及认知图式偏差等心理社会因素与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起病的关系,旨在为相关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知识参考和建议,为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防治提供依据,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家庭结构 家庭成员关系 创伤 认知图式
下载PDF
基于艺术治疗方法的护理干预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Ana Morales-Alonso Angela Iglesias-de-la-Iglesia Miriam Alonso-Maz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CSCD 2024年第2期205-213,共9页
目的ZentangleR艺术治疗方法被应用于心理健康相关领域,尚未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得到验证。本研究分析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接受ZentangleR艺术治疗方法的练习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解释方法,对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患者均已在西班牙某... 目的ZentangleR艺术治疗方法被应用于心理健康相关领域,尚未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得到验证。本研究分析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接受ZentangleR艺术治疗方法的练习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解释方法,对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患者均已在西班牙某医院的人格障碍治疗室接受了每个月1次,共6次ZentangleR艺术治疗。本研究中共访谈了15例患者。Smith、Flowers和Larkin方法用于资料分析中的评估。结果根据研究结果,共提炼出3个类别的主题:有耕耘即有收获(参与者报告了注意力、放松、人际关系、与环境互动方面的改善,以及接受和改变的积极体验);众擎易举(患者认可在团体中感觉更好,并建立了相互联系;他们也描述了团体环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画出自己的轨迹(通过绘画方式提供了自我表达和自我认识的媒介,通过情感表达提升了幸福感,提高了创造力,增强了自信心)。结论通过练习ZentangleR,患者可以作出灵活性和适应性等行为反应,通过焦虑管理、冲动控制改善情绪健康,学习应对问题,提高自尊或注意力。心理健康护理在边缘型人格的综合治疗及协同多样化补充性干预措施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治疗 边缘型人格障碍 心理健康 护理 Zentangle®
下载PDF
童年创伤对研究生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形成的影响: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3
作者 王嘉慧 杨莎 +3 位作者 龙家浩 董树平 成晓燕 褚成静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972-978,共7页
目的:探讨童年创伤与研究生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和人格障碍诊断问卷对1368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童年创伤... 目的:探讨童年创伤与研究生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和人格障碍诊断问卷对1368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童年创伤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r=0.18,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应对方式(r=-0.32,P<0.01)、心理弹性(r=-0.45,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r=0.43,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r=-0.32,P<0.01)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r=-0.24,P<0.01)呈显著负相关。②链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童年创伤通过3条路径间接影响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其中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46.67%、22.22%、6.67%。结论:童年创伤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的影响路径是间接的。童年创伤可以通过损害研究生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进而加剧其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 应对方式 心理弹性 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 研究生
下载PDF
共病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状况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朝敏 辛博 +4 位作者 李娜 张坤 薛华 王金成 安翠霞 《四川精神卫生》 2023年第5期416-421,共6页
背景双相情感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共病率高,共病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更严重。目的探讨是否共病BPD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治疗... 背景双相情感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共病率高,共病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更严重。目的探讨是否共病BPD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共病BPD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60例(共病组),其中双相抑郁患者33例,双相躁狂患者27例。同时选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60例(未共病组),其中双相抑郁35例,双相躁狂25例。采用中文版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和Stroop色词测验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共病组RBANS中的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和总评分均低于未共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56、-2.138、-3.306、-2.729,P<0.05或0.01),Stroop色词测验中的单字时间、单色时间、双字时间和双色时间均长于未共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08、3.341、5.249、5.167,P均<0.01)。共病BPD的双相抑郁患者RBANS中的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和总评分均低于未共病BPD的双相抑郁患者(t=-2.446、-2.407、-2.231、-2.078,P均<0.05),Stroop色词测验中的单字时间、单色时间、双字时间和双色时间均长于未共病组(t=3.652、3.035、4.406、5.016,P均<0.01)。共病组双相躁狂患者RBANS中的言语功能和总评分均高于未共病组(t=-2.777、-2.347,P<0.05或0.01),Stroop色词测验中的单字时间、单色时间、双字时间和双色时间均长于未共病组(t=3.600、2.658、2.943、4.337,P<0.05或0.01)。结论相较于未共病BPD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病BPD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 认知功能 共病
下载PDF
社会工作视角下中年群体边缘型人格障碍问题的介入路径
5
作者 陈晓东 李明唐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15期112-114,117,共4页
中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群体的人际关系、自我形象、情感的不稳定及显著冲动等特征在成年早期就已形成。社会工作秉持助人自助理念,对中年群体边缘型人格障碍问题的改善和帮助具有现实可行性。从边缘型人格障碍群体的主要表现出发,社会工作... 中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群体的人际关系、自我形象、情感的不稳定及显著冲动等特征在成年早期就已形成。社会工作秉持助人自助理念,对中年群体边缘型人格障碍问题的改善和帮助具有现实可行性。从边缘型人格障碍群体的主要表现出发,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心理动力性治疗、家庭生态系统聚焦、构建社区互助网络等层面介入,以改善中年群体的边缘型人格障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边缘型人格障碍 中年人
下载PDF
双相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
6
作者 陈豪 杨海晨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7-159,共3页
双相障碍(BD)和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障碍;然而这两种疾病常因症状的重叠而被混淆。本综述从遗传学、神经影像学、现象学、量表评估及治疗角度对BD与BPD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 遗传学 神经影像学
下载PDF
家庭干预对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综述
7
作者 何鑫源 陈梦 戴尊孝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18790-18795,共6页
边缘型人格障碍在青少年中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以情绪失调、冲动性、认同障碍、不良的人际关系以及自杀或自伤等暴力行为为表现形式。家庭问题,如父母的忽视或缺乏参与,可能会影响青少年心理过程和依恋类型。因此,家庭是了解青... 边缘型人格障碍在青少年中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以情绪失调、冲动性、认同障碍、不良的人际关系以及自杀或自伤等暴力行为为表现形式。家庭问题,如父母的忽视或缺乏参与,可能会影响青少年心理过程和依恋类型。因此,家庭是了解青少年BPD病因的关键。在目前的BPD治疗中,家庭干预主要作为心理治疗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药理学和心理疗法。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回顾以往关于家庭干预对青少年BPD治疗效果的研究。虽然目前数据较少,但本文的研究表明,家庭干预对青少年BPD的治疗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心理治疗 家庭干预 家庭治疗
下载PDF
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的早期家庭相关因素分析
8
作者 白云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9-21,共3页
分析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缩为BPD)倾向者的早期家庭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的均是在校青少年,一共100人,经各个问卷筛查,评价BPD倾向的早期家庭因素。结果 筛出存在BPD倾向的青少年有27人,阳性率为27.00%。对比阳性以及阴性组的各问卷评... 分析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缩为BPD)倾向者的早期家庭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的均是在校青少年,一共100人,经各个问卷筛查,评价BPD倾向的早期家庭因素。结果 筛出存在BPD倾向的青少年有27人,阳性率为27.00%。对比阳性以及阴性组的各问卷评分,除性虐待、躯体忽视和父亲角色倒置以外,各评分均有差异,示为P<0.05。且父亲控制因子、情感虐待、母亲角色倒置以及对母亲愤怒因子对于该倾向的预测价值显著。结论 青少年在童年期遭受情感虐待、父亲过严控制和亲子关系不良等教养行为会增加BPD倾向的发生危险,被认为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 早期家庭相关因素
下载PDF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初始沙盘的典型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江雪 项锦晶 申荷永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0-285,共6页
目的:以沙盘游戏为工具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患者独特的内心世界,并尝试总结其初始沙盘具有诊断意义的特点。方法:某师范大学新生经人格障碍诊断问卷(DQ-4+)筛查和DSM-Ⅲ-R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测(SCI... 目的:以沙盘游戏为工具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患者独特的内心世界,并尝试总结其初始沙盘具有诊断意义的特点。方法:某师范大学新生经人格障碍诊断问卷(DQ-4+)筛查和DSM-Ⅲ-R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测(SCID-II)确诊,且自愿参加沙盘治疗的BPD大学生56例,另招募愿意参与本研究的非BPD大学生30名,对他们的初始沙盘作品进行多维度的对照研究。结果:(1)BPD组和非BPD组在初始沙盘的整体特征上存在差异,其中BPD组分裂项目的例数多于非BPD组(35.7%vs.0.0%,P<0.01),在整合上少于非BPD组(26.8%vs.66.7%,P<0.01);(2)在细节主题上,BPD组的创伤主题得分高于非BPD组[(2.5±1.1)vs.(1.3±0.9),P<0.01],而治愈主题得分低于非BPD组[(0.9±0.9)vs.(1.8±1.0),P<0.01],其中创伤主题中主要是隔离、威胁和限制的例数BPD组多于非BPD组(40.1%vs.20.0%,25.0%vs.6.7%,28.6%vs.10.0%;Ps<0.05),而治愈主题中主要是联结、新生和对话的例数BPD组少于非BPD组(7.1%vs.26.7%,23.2%vs.33.3%,12.5%vs.40.0%;Ps<0.05);(3)在沙具的非常规使用或摆放上,奇异呈现和边界问题两项BPD组的例数多于非BPD组(25.0%vs.3.3%,12.5%vs.0.0%;Ps<0.05)。结论:BPD患者的初始沙盘中最典型的特征是分裂、奇异呈现和边界问题,经常出现的创伤性主题是隔离、限制和威胁;BPD的病理特点和防御机制可以在沙盘中很清晰地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沙盘游戏治疗 初始沙盘 对照研究
下载PDF
边缘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灿泽 宋东峰 +2 位作者 栾融融 温雅 傅文青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大学生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ersonality Diagnosis Questionnaire-4+,PDQ-4+)从3227名二、三年级本科生中筛选出边缘型阳性者293例,用个性...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大学生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ersonality Diagnosis Questionnaire-4+,PDQ-4+)从3227名二、三年级本科生中筛选出边缘型阳性者293例,用个性障碍晤谈手册第四版(Personality Disorder Interview,PDI-IV)半定式晤谈法进一步筛选出BPD患者(得分>5分)31例。从PDQ-4+划界分阴性的大学生中按年龄和性别比随机选取114例为对照组。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SF)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①在PDQ-4+筛查中,总体的边缘型分量表分为(2.62±1.70);31例BPD患者中女18例,男13例,女性CTQ-SF不良环境因子得分高于男性[(13.63±4.54)vs.(9.83±1.95),P<0.01]。②BPD组的CTQ-SF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如,情感虐待(2.11±0.77)vs.(1.66±0.49),P<0.01]。结论: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童年期创伤经历,而且这种创伤经历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童年期创伤经历 大学生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杀死亡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帆 王晓彦 童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13-518,共6页
目的:分析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杀死亡率数据,为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检索国内外权威数据库的基础上,筛选得到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11篇,并对其中的有效数据采用单组率meta分析,以人年自杀死亡率为效应量,软件Stata/SE12.0... 目的:分析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杀死亡率数据,为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检索国内外权威数据库的基础上,筛选得到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11篇,并对其中的有效数据采用单组率meta分析,以人年自杀死亡率为效应量,软件Stata/SE12.0进行统计。结果:边缘型人格障碍病例总数合计为1696例,自杀死亡例数合计为116例,所有研究均为队列研究,样本来源为初始治疗为住院而出院后继续随访者,随访时间约一半在10年以上。单组率meta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得到总的人年自杀死亡率为0.6%,95%可信区间0.5%~0.8%。以meta回归处理异质性,得随访年数可以解释81.34%的异质性。结合森林图、随访年数和异质性处理结果提示随访年数越短,自杀死亡率越高。以漏斗图法和剪补法检测发表偏倚,得出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但结果是稳定的。结论:边缘型人格障碍人年自杀死亡率高,对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杀风险需要尽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人年自杀死亡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情绪加工对边缘型人格障碍行为抑制控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东峰 傅文青 +2 位作者 孔明 郭玲玲 孙晓宇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7-1429,共3页
采用一般go no-go范式和BPD症状词为呈现内容的go no-go范式,以31名BPD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情绪加工对其行为抑制控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PD组的反应时在一般范式中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但在情绪范式中出现明显延长,且明显长于一... 采用一般go no-go范式和BPD症状词为呈现内容的go no-go范式,以31名BPD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情绪加工对其行为抑制控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PD组的反应时在一般范式中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但在情绪范式中出现明显延长,且明显长于一般范式中的反应时间;两个任务中,BPD组的错误执行个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且在情绪范式中有所增加。这揭示了BPD大学生的行为抑制控制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且在情绪干扰下,这种缺陷表现的相对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抑制控制 情绪加工 go—no go范式
下载PDF
精神科门诊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兰兰 张天宏 肖泽萍 《上海精神医学》 2007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调查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与轴Ⅰ、轴Ⅱ疾病的共病情况。方法2006年5月至2006年11月随机抽取符合入组标准的3402名就诊者进行调查。先由研究对象自行填写一般情况问卷及人格诊断问卷(PDQ-4+)进行筛... 目的调查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与轴Ⅰ、轴Ⅱ疾病的共病情况。方法2006年5月至2006年11月随机抽取符合入组标准的3402名就诊者进行调查。先由研究对象自行填写一般情况问卷及人格诊断问卷(PDQ-4+)进行筛查,再由精神科医生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人格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Ⅱ)对PDQ-4+筛查阳性者进行临床诊断。结果1、诊断为BPD者178人(5.8%);2、BPD常与多种人格障碍共病,抑郁型人格障碍共病率最高(35.4%);3、轴Ⅰ疾病中,BPD与心境障碍者共病率最高(46.1%)。结论边缘型人格障碍与轴Ⅰ、轴Ⅱ疾病存在广泛共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共病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边缘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潜在防御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项锦晶 李巍 申荷永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目的:通过防御机制评定系统(Defense Mechanism Manual for the TAT,DMM)探索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无意识内容的防御机制特点。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进行筛查,从边缘型得分≥7的254名大学生... 目的:通过防御机制评定系统(Defense Mechanism Manual for the TAT,DMM)探索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无意识内容的防御机制特点。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进行筛查,从边缘型得分≥7的254名大学生中,用人格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确诊边缘型人格障碍者(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62人,从中按边缘型得分由高到低选取30名为BPD组;从边缘型得分<2的学生中按边缘型得分选取30名为对照组。施测主题统觉测验,运用DMM系统评定两组被试的防御机制类型得分。结果:(1)BPD组不成熟集合得分高于对照组[(7.50±2.13)vs.(2.97±1.43),P<0.01];BPD组不成熟否认得分高于对照组[(2.47±1.54)vs.(1.03±0.91),P<0.01],BPD组不成熟投射得分高于对照组[(4.97±1.73)vs.(2.31±1.50),P<0.01];BPD组成熟否认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17±0.38)vs.(0.90±0.94),P<0.01]。(2)回归分析得到边缘得分与防御机制的逐步回归方程:边缘得分=-1.066+1.061×不成熟投射+0.851×不成熟否认。结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主要表现在不成熟否认和不成熟投射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主题统觉测验 防御机制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欲求-压力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项锦晶 申荷永 李江雪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运用主题统觉测验(TAT)探索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潜在的欲求-压力特点。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在3552名高校学生中筛出边缘型得分≥7者254人,由两名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人格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Ⅱ)面谈,最后确诊BPD62人,从... 目的:运用主题统觉测验(TAT)探索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潜在的欲求-压力特点。方法: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在3552名高校学生中筛出边缘型得分≥7者254人,由两名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人格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Ⅱ)面谈,最后确诊BPD62人,从中按边缘型得分由高到低选取30名愿意参与本研究的为BPD组,在边缘型得分<2的学生中由高到低选取30名为对照组,施测主题统觉测验,对照两组的欲求-压力得分。结果:(1)BPD组的欲求和、压力和均高于对照组[(32.6±5.1)vs.(29.8±5.0),(36.9±5.0)vs.(32.2±6.3);均P<0.05],且BPD组的压力和高于欲求和(P<0.05)。(2)边缘型得分与欲求-压力系统的逐步回归方程:边缘型得分=-0.315C成就欲求+0.36X情绪变化欲求+0.329X灾害压力+0.313X情感压力+0.234X联想压力+0.204X丧失支持压力,多元回归系数为0.817,方程拟合度为0.668。结论:运用主题统觉测验的欲求-压力系统可解释BPD患者的内心感受模式和临床行为的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主题统觉测验 欲求-压力系统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童年创伤与5-HTT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边缘型人格障碍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兰兰 王振 +5 位作者 禹顺英 仇剑崟 张燃 张敏 苑成梅 肖泽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68-1473,共6页
目的探索童年期创伤、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对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形成的影响。方法对107例BPD患者、91例非BPD患者(均排除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作为疾病对照组)、112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一... 目的探索童年期创伤、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对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形成的影响。方法对107例BPD患者、91例非BPD患者(均排除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作为疾病对照组)、112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一般情况问卷、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断访谈(DIB-R)及童年期创伤问卷调查其临床特征及童年期创伤暴露情况。采用PCR技术对3组受试者进行5-HTT基因多态性分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BPD组与疾病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的不良童年创伤暴露经历(P<0.05),而BPD组与疾病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及疾病对照组相比,BPD组的5-HTTLPR(S’)等位基因频率(92.5%)显著升高(P<0.05),且5-HTTLPR(S’/S’)基因型(85.0%)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P<0.05);疾病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的5-HTTLPR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于任意创伤、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时,5-HTTLPR(S’/S’)基因型携带者中BPD构成比显著高于5-HTTLPR(L’/L’)及5-HTTLPR(L’/S’)型携带者(P<0.05)。结论童年早期创伤及5-HTTLPR(S’)等位基因可能是BPD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童年期创伤 5-HTT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亲附类型及其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灿 施琪嘉 《上海精神医学》 2006年第6期327-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 isorder,BPD)的亲附类型及该人格障碍的父母养育方式。方法收集BPD病例30例,采用成人亲附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测量工具。结果BPD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安全和不安全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 isorder,BPD)的亲附类型及该人格障碍的父母养育方式。方法收集BPD病例30例,采用成人亲附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测量工具。结果BPD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安全和不安全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PD组男性与女性在安全型和不安全型的分布上没有显著差异。BPD组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2个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BPD亲附类型以不安全型为主,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可能是BPD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亲附类型 父母养育方式
下载PDF
边缘型人格障碍1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慧荣 肖泽萍 +1 位作者 陈珏 仇剑崟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DSM 双相情感障碍 精神病性症状
下载PDF
内观疗法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1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俊 徐鹤定 +1 位作者 方贻儒 王祖承 《上海精神医学》 2006年第5期294-294,共1页
内观治疗(Naikan Therapy)是一种源于日本的东方心理治疗方法,是由日本的吉本伊信(1916—1988)开创的,也被称为自我观察法。这是一种通过对自己人生经历中的基本人际关系进行验证,从而彻底洞察自己的人际关系,改变自我中心意识... 内观治疗(Naikan Therapy)是一种源于日本的东方心理治疗方法,是由日本的吉本伊信(1916—1988)开创的,也被称为自我观察法。这是一种通过对自己人生经历中的基本人际关系进行验证,从而彻底洞察自己的人际关系,改变自我中心意识的心理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治疗方法 边缘型人格障碍 内观疗法 人际关系 人生经历 心理疗法 观察法 日本
下载PDF
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断演进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兰兰 江开达 肖泽萍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11期196-200,共5页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是当今精神医学界及临床心理学界广为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同时也备受争议。该诊断单元是否应该确立?应该如何对其进行科学描述?为了进一步理解其病理实质、明确其诊断地位...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是当今精神医学界及临床心理学界广为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同时也备受争议。该诊断单元是否应该确立?应该如何对其进行科学描述?为了进一步理解其病理实质、明确其诊断地位,笔者将就边缘性人格概念的提出及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断单元的演进过程进行综述,从而对该诊断的确立及发展进行理性思考。为此,作者检索CNKI中文期刊库,分别以“边缘性人格障碍”及“边缘型人格障碍”为主题词;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183篇;设定筛选标准:边缘型/性人格障碍诊断或诊断意见;通过阅读题名及摘要,选取其中6篇;此外根据参考文献检索到相关文献11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型人格障碍 诊断单元 演进 边缘人格障碍 参考文献检索 作者检索 临床心理学 中文期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