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抗与隐忍——论严歌苓小说的边缘女性形象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彩萍 李青云 《鄂州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49-51,共3页
严歌苓的写作扬长避短,她避开了女作家不太擅长的宏大的主流的历史叙述,而采取了边缘化的叙事策略,边缘女性大多数生活在社会底层,身份卑微、命运坎坷,是社会的弱者、输者和“他者”,处在一种生活和精神上被双重边缘的境地。文章通过梳... 严歌苓的写作扬长避短,她避开了女作家不太擅长的宏大的主流的历史叙述,而采取了边缘化的叙事策略,边缘女性大多数生活在社会底层,身份卑微、命运坎坷,是社会的弱者、输者和“他者”,处在一种生活和精神上被双重边缘的境地。文章通过梳理,把严歌苓笔下的边缘女性分为两大类:反抗型(英雄式)边缘女性和隐忍型(被动式)边缘女性。严歌苓小说的边缘女性形象体现了作家对于底层边缘女性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女性关怀,凝聚了厚重的人性思考和历史反思,也展示了某种与主流审美相疏离的美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女性形象 叙事策略 输者 反抗 隐忍 女性关怀
下载PDF
毕飞宇比喻书写下“文革”时期乡村女性的边缘形象——以《玉米》为例
2
作者 陈晓倩 权继振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60-63,共4页
为探究毕飞宇笔下中国"文革"时期乡村女性的边缘形象,从比喻角度出发,通过对比分析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女性和男性形象在"恋爱关系"和"性"两方面喻体的差异以及"女性自我认知和对同性评价"... 为探究毕飞宇笔下中国"文革"时期乡村女性的边缘形象,从比喻角度出发,通过对比分析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女性和男性形象在"恋爱关系"和"性"两方面喻体的差异以及"女性自我认知和对同性评价"的比喻特点,发现毕飞宇习惯将"文革"时期的乡村女性比作无生命的物品,不仅为滥用私权的男性所霸占和摧残,更是权力追逐下的牺牲品;此外,男权阴影生活下的乡村女性,思想亦被男性为主导者的观念所奴役,匍匐于"文革"时期社会生活的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书写 《玉米》 “文革”时期 乡村女性边缘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