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挤压种植术对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远期疗效及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儒娜 符镇南 +2 位作者 张佩芬 黄锦洪 朱壮华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9年第2期59-62,共4页
目的:研究挤压种植术对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远期疗效及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接受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86例(共使用种植体120枚)作为观察对象。以种植体作为研究单位,按照其是否接受挤... 目的:研究挤压种植术对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远期疗效及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接受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86例(共使用种植体120枚)作为观察对象。以种植体作为研究单位,按照其是否接受挤压种植术分为研究组(67枚种植体)与对照组(53枚种植体),对照组予以常规种植术治疗,研究组则予以挤压种植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观察,计算并对比两组种植体5年成功率。此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边缘骨吸收量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5年种植体成功率分别为98.51%(66/67)、94.34%(50/53),两者相比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种植体植入后半年时的边缘骨吸收量为(0.38±0.23)mm,相比对照组的(0.54±0.38)mm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植入后1年、植入后2年、植入后3年时的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1.08±0.64)mm、(1.57±0.60)mm、(1.92±0.78)mm,相比对照组的(1.07±0.59)mm、(1.56±0.72)mm、(1.94±0.85)mm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上颌窦炎、手术部位肿胀、种植体松动脱落发生率分别为0.00%(0/67)、1.49%(1/67)、4.48%(3/67),相比对照组的1.89%(1/53)、3.77%(2/53)、7.55%(4/53)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挤压种植术对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的远期疗效较佳,且在短期内有效减少边缘骨吸收量,但在远期边缘骨吸收量方面与常规种植无显著差异,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后牙区 Ⅲ类种植 远期疗效 边缘骨吸收量 挤压种植术
下载PDF
不同密度颌骨早期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章润宇 张志宏 +2 位作者 刘红红 周航天 秦坤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9期535-538,共4页
目的:测量不同密度的颌骨类型在牙种植术后6个月未负载时,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8月1日~2018年8月1日于我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并接受牙种植术的单个后牙缺失患者70例。根据颌骨密度不同,将患者分为Ⅰ类骨组(23例,共2... 目的:测量不同密度的颌骨类型在牙种植术后6个月未负载时,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8月1日~2018年8月1日于我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并接受牙种植术的单个后牙缺失患者70例。根据颌骨密度不同,将患者分为Ⅰ类骨组(23例,共24枚种植体),Ⅱ/Ⅲ类骨组(28例,共30枚种植体,)Ⅳ类骨组(23例,共25枚)。测量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6个月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学资料,对比颌骨密度不同患者种植术后早期骨吸收量的差异。结果:种植术后6个月且未负载时,Ⅰ类骨组种植体边缘平均骨吸收量为(0.31±0.16)mm,Ⅱ/Ⅲ类骨组种植体边缘平均骨吸收量为(0.41±0.25)mm,Ⅳ类骨组种植体周围平均骨吸收量为(0.68±0.24)mm。Ⅱ/Ⅲ类骨组骨吸收量大于Ⅰ类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类骨组吸收量大于Ⅰ类骨组及Ⅱ/Ⅲ类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种植术前及时分辨缺牙区骨质类型,对密度较低的Ⅳ类骨在种植术中应采取同期骨增量术,以降低Ⅳ类骨种植手术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kholm和Zarb分类法 密度 早期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种植深度种植体修复单牙缺失的疗效对比研究
3
作者 吴雪 吴晓红 段少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57-160,共4页
目的:对比3种不同种植深度AnKylos系统种植体修复单牙缺失的边缘骨吸收量及其红色美学指数。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单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种植深度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A组种植深度... 目的:对比3种不同种植深度AnKylos系统种植体修复单牙缺失的边缘骨吸收量及其红色美学指数。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单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种植深度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A组种植深度为平齐骨缘(0 mm),B组种植深度为骨缘下1 mm,C组种植深度为骨缘下2 mm。对比三组种植体周围年均骨吸收量、种植体边缘骨水平稳定性、红色美学指数(Red aesthetic index,PES)、白色美学指数(White aesthetic index,WES)、主观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年均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种植体边缘骨水平稳定性高于A组及B组,B组种植体边缘骨水平稳定性高于A组(P<0.05)。三组PES、WES在组间、时间作用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组间、时间交互作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对色泽、咀嚼功能和整体美观的主观满意度均高于A组及B组,B组患者主观满意度均高于A组(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AnKylos种植系统修复单牙缺失时,植入深度控制在骨缘下2mm有利于提高周围骨组织的稳定性,美学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缺失 AnKylos种植系统 种植深度 边缘骨吸收量 边缘水平稳定性
下载PDF
微创环切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及修复效果 被引量:18
4
作者 来卫东 郝淑青 +2 位作者 杨娜娜 刘洁 左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517-3521,共5页
目的观察微创环切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及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种植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行微创环切术,联合组患者行微... 目的观察微创环切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及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种植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行微创环切术,联合组患者行微创环切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种植。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咀嚼效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唇侧骨厚度、美学效果、牙龈乳头高度、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作随访统计种植体成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疼痛、肿胀时间、咀嚼效率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 <0.05);两组患者牙槽嵴的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种植后两组患者咀嚼效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咀嚼效率高于常规组(P <0.05);联合组患者种植后固定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功能、美学效果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 <0.05)。联合组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低于常规组,种植体唇侧骨厚度高于常规组(P <0.05)。两组患者牙龈乳头增生高度0度、1度、2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患者牙龈乳头增生高度3度高于常规组,4度低于常规组(P <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 <0.05)。联合组患者种植体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环切术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口腔种植中,可有效促进患者种植体和周围骨组织的结合,促进患者咀嚼功能的快速恢复,固定效果较好,美观度高,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环切术 浓缩生长因子 口腔种植 修复 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 种植体唇侧厚度
下载PDF
“All-on-4”种植即刻修复技术在牙列缺失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邹桂克 何宝杰 谢艳婷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546-549,共4页
目的观察“All-on-4”种植即刻修复技术在牙列缺失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南大学赛思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All-on-4”种植即刻修复的42例牙列缺失患者(共224颗种植体)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种植体的成功率... 目的观察“All-on-4”种植即刻修复技术在牙列缺失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南大学赛思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All-on-4”种植即刻修复的42例牙列缺失患者(共224颗种植体)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种植体的成功率、修复后并发症,测量修复后0.5、1.0、2.0、5.0 a时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结果种植体成功率达98.7%(221/224)。种植体植入0.5 a时,垂直种植患者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显著小于倾斜种植患者(P<0.05);种植体植入后1.0、2.0、5.0 a时,垂直种植患者与倾斜种植患者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后0.5、1.0、2.0、5.0 a,上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均显著大于下颌种植体(P<0.05)。临时修复体戴用期间机械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基托折裂、裂纹、人工牙脱落。更换永久修复体后,在随访期内,基托折裂或裂纹发生率为30.4%(17/56),人工牙脱落发生率为12.5%(7/56),复合基台折裂率为0.9%(2/224),固位螺丝折断率为1.3%(3/224)。结论“All-on-4”种植即刻修复技术在牙列缺失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临时及永久修复体机械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相对易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on-4 种植 即刻修复 成功率 边缘骨吸收量 并发症
下载PDF
浓缩生长因子对慢性牙周炎即刻种植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海霞 兰玉燕 +3 位作者 付小明 伍宝琴 郭玲 刘敏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741-743,748,共4页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即刻种植修复的影响,以期为CGF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95例(101颗患牙)慢性牙周炎接受即刻种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在种植体-骨间隙内添加Bio-...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即刻种植修复的影响,以期为CGF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95例(101颗患牙)慢性牙周炎接受即刻种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在种植体-骨间隙内添加Bio-Oss骨粉引导骨再生的47例患者(49颗患牙)为对照组,以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CGF治疗(在种植体-骨间隙内添加Bio-Oss骨粉与CGF)的48例患者(52颗患牙)为观察组。对患者术后10 d内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对两组患者手术当天、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边缘骨吸收量进行比较,比较术后3、6个月改良菌斑指数(m PLI)和改良出血指数(mSBI)。结果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5.77%,稍低于对照组(16.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在术后当天[(0.30±0.09)mm vs(0.41±0.15)mm]、术后3个月[(0.41±0.18)mm vs(0.79±0.25)mm]、术后6个月[(0.46±0.21)mm vs(1.19±0.22)mm]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m PLI在术后3个月(0.62±0.10 vs 0.45±0.08)、术后6个月(0.87±0.12 vs 0.65±0.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SBI在术后3个月(0.70±0.11 vs 0.52±0.14)、术后6个月(0.95±0.14 vs 0.67±0.12)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在种植体-骨间隙内添加Bio-Oss骨粉的基础上加用CGF行即刻种植修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尚需重视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及加强口腔卫生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慢性牙周炎 种植 即刻 种植体-间隙 BIO-OSS 边缘骨吸收量 改良菌斑指数 改良出血指数
原文传递
窄直径种植体小间隙后牙缺失修复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信中 刘亦涵 陈建钢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9期532-534,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窄直径种植体用于小间隙后牙缺牙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种植手术患者32例,均为单颗牙缺失;其中实验组16例植入窄直径种植体,对照组16例植入常规直径种植体。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种植术后1、3、6个月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 目的:观察分析窄直径种植体用于小间隙后牙缺牙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种植手术患者32例,均为单颗牙缺失;其中实验组16例植入窄直径种植体,对照组16例植入常规直径种植体。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种植术后1、3、6个月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及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植体成功率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患者上部冠修复后6个月主观满意程度。结果:两组种植体平均周围骨吸收量在术后1、3、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种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种植体留存率无明显差异,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均满意。结论:精确的术前评估分析和熟练的手术技巧,可使窄直径种植体非翻瓣微创种植修复获得与常规种植体同样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窄直径种植体 种植体留存率 边缘骨吸收量
原文传递
非翻瓣上颌窦内提升微创种植术治疗上颌后牙区单牙缺失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经海永 何平 高健文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10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非翻瓣上颌窦内提升微创种植术治疗上颌后牙区单牙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上颌后牙区单牙缺失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经牙... 目的观察非翻瓣上颌窦内提升微创种植术治疗上颌后牙区单牙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上颌后牙区单牙缺失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经牙槽嵴顶入路冲顶法进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治疗,研究组采取非翻瓣上颌窦内提升微创种植术。观察术前与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口腔相关生活质量[主观口腔健康指数(SOHSI)]变化,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疼痛程度[视觉模拟法疼痛评分标准(VAS)]、术后1个月临床疗效、术后1年内上颌窦底提升高度、边缘骨吸收量、种植体情况(松动、脱落、完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SOH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术后3d,研究组患者VAS评分[(3.37±1.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种植体完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边缘骨吸收量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种植体松动及脱落率、鼻腔出血、上颌窦炎症及粘膜穿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翻瓣上颌窦内提升微创种植术可有效治疗上颌后牙区单牙缺失,提高患者口腔相关生活质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且不易松动脱落、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翻瓣上颌窦内提升微创种植术 上颌后牙区单牙缺失 上颌窦底提升高度 边缘骨吸收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