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上京城址附近佛寺遗址及火葬墓 被引量:4
1
作者 金永田 《内蒙古文物考古》 1984年第1期94-97,8,共5页
契丹建国之初,太祖耶律阿保机俘掠大量汉人迁徙契丹腹地,为其农耕织造、版筑城邑,同时,佛教亦传入辽地。太祖于天复二年(902年)城龙化州于潢河之南,始建开教寺。天显二年(927年)攻陷渤海国迁当地僧崇文等五十人,于辽上京建天雄寺,弘扬... 契丹建国之初,太祖耶律阿保机俘掠大量汉人迁徙契丹腹地,为其农耕织造、版筑城邑,同时,佛教亦传入辽地。太祖于天复二年(902年)城龙化州于潢河之南,始建开教寺。天显二年(927年)攻陷渤海国迁当地僧崇文等五十人,于辽上京建天雄寺,弘扬佛法。这是辽朝关于崇奉佛教较早的记载。辽上京负有盛名的佛寺有天雄、安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上京城址 耶律阿保机 开教寺 契丹人 火葬墓 弘扬佛法 潢河 弘福寺
下载PDF
内蒙古契丹考古工作的回顾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逸友 《内蒙古文物考古》 1984年第1期8-12,共5页
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早在北魏时期就已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创建了辽国,在金元两代还继续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直到元亡以后才完全融合在其它民族中。这个古老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草原上,过着以游... 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早在北魏时期就已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创建了辽国,在金元两代还继续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直到元亡以后才完全融合在其它民族中。这个古老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草原上,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经济生活,从兴起、发展、强盛到消亡的漫长过程中,曾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点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人 考古工作 北魏时期 祖州城 蒙古草原 北方民族 辽上京城址 中京
下载PDF
契丹考古学术会议纪要
3
作者 本刊记者 《内蒙古文物考古》 1984年第1期1-5,12,共6页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考古学会和昭乌达盟文化局联合主办的《契丹考古学术会议》,已于1983年7月7日至12日期间,在赤峰市顺利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关于契丹考古的专题学术会议,...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考古学会和昭乌达盟文化局联合主办的《契丹考古学术会议》,已于1983年7月7日至12日期间,在赤峰市顺利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关于契丹考古的专题学术会议,应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共八十余人,来自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河南等省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和有关盟市旗县,大都是从事契丹考古工作、教学和科研人员,其中有知名学者和专家,大家济聚一堂,就契丹考古工作情况和研究成果,广泛地进行了交流活动。提交大会的契丹考古报告和论文共52篇,分别在分组会议上进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人 考古工作 学术会议纪要 辽上京城址 专题学术会议 中京 考古学文化 耶律阿保机
下载PDF
辽上京真寂寺新发现石刻人物图像研究
4
作者 辛蔚 《暨南史学》 2015年第1期71-102,共32页
辽代真寂寺石窟是辽代上京城及其近畿地区保存最好的石窟寺遗址。新近发现的石刻人物图像由苏赫喇嘛和辛慧廷先生共同发现,图像位于联系石窟和山门之间古道沿线的一处岩石之上,整体呈一端坐的契丹人物形象,具有明显的契丹艺术风格。根... 辽代真寂寺石窟是辽代上京城及其近畿地区保存最好的石窟寺遗址。新近发现的石刻人物图像由苏赫喇嘛和辛慧廷先生共同发现,图像位于联系石窟和山门之间古道沿线的一处岩石之上,整体呈一端坐的契丹人物形象,具有明显的契丹艺术风格。根据图像的基本特征,其内容和性质尚有三种不同的释读方案,分别是:弥勒信仰中的布袋和尚图像系统,阿尔秦式摔跤运动中的摔跤手图像系统,金刚力士信仰中的新式赤裸形金刚力士图像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京城址 真寂寺石窟 人物图像 布袋和尚 摔跤手 金刚力士
原文传递
辽代“临潢府军器库之印”考 被引量:4
5
作者 辛蔚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本文从"临潢府军器库之印"入手,区分出辽金时期存在的南北两套官印系统。通过详细的对比分析,明确"临潢府军器库之印"为辽代官印无疑。并指出此印在历史地理学上的重要价值,及其对辽代文献记载的补充作用。
关键词 临潢府军器库之印 官印系统 上京城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