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汉建武年间辽东郡行政归属变迁考论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浩 王海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20-127,共8页
东汉建武年间,辽东郡曾“属青州”又“还属幽州”。民族、自然因素导致大凌河古道、傍海道通行不便,中原与东北陆路交通受限,环渤海航线发展为辽东郡“属青州”提供了便利条件。刘秀在“北边”采取收缩防御战略,西域、并州乃至幽州部分... 东汉建武年间,辽东郡曾“属青州”又“还属幽州”。民族、自然因素导致大凌河古道、傍海道通行不便,中原与东北陆路交通受限,环渤海航线发展为辽东郡“属青州”提供了便利条件。刘秀在“北边”采取收缩防御战略,西域、并州乃至幽州部分边郡参与其中,使辽东郡成为帝国制衡北方民族的核心,为此需与内地保持常态、高效的联系,“属青州”势在必行;此后,“连年旱蝗”导致匈奴分裂,东北民族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大凌河古道再度畅通,促使辽东郡“还属幽州”。汉之后,唐、明华夏大一统王朝重视辽东主权与行政归属,最终形成“辽为首疆,中夏既宁,斯必戍守”的战略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郡 青州 幽州 东汉
下载PDF
浅议燕秦时期辽东郡边民的构成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凌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0-62,共3页
战国时期燕国设置辽东郡,开始大规模迁入燕人,并且融合当地的东北古族,共同成为辽东郡的边民。这一时期辽东郡的设置、边塞的修筑以及边地的贸易往来促成了辽东郡边民数量的增加,进而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和辽东郡的社会发展。秦王朝接... 战国时期燕国设置辽东郡,开始大规模迁入燕人,并且融合当地的东北古族,共同成为辽东郡的边民。这一时期辽东郡的设置、边塞的修筑以及边地的贸易往来促成了辽东郡边民数量的增加,进而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和辽东郡的社会发展。秦王朝接管辽东郡,起用罪人修筑边塞,使边民的社会身份更趋复杂,而秦的苦役和秦末战乱所引发的秦人逃亡,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辽东郡边民数量的减少。燕秦时期辽东郡边民的构成反映出这一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与社会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郡 边民
下载PDF
秦辽东郡考述 被引量:2
3
作者 林世香 苗威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3-264,共2页
秦代辽东郡相比于战国辽东郡,具体辖区有所变迁,尤其是南界有较大变动。以辽东长城为主要参照物,通过文献史料与遗址遗存相互辅证,可明确秦辽东郡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辽东郡 考述
下载PDF
汉辽东郡安市、平郭、文三县地望再探——兼论汉代辽南的政区地理
4
作者 王俊铮 《中国边疆学》 2020年第2期99-114,共16页
辽东郡下辖安市、平郭、文三县,系汉代辽南重要的行政中心。汉代安市县西临大辽河,地近高句丽安市城故址大石桥市海龙川山城,位于大石桥汤池镇英守沟汉城。平郭县制盐、冶铁业发达,位于文县以南。汉代平郭县县治为熊岳温泉村汉城,东汉... 辽东郡下辖安市、平郭、文三县,系汉代辽南重要的行政中心。汉代安市县西临大辽河,地近高句丽安市城故址大石桥市海龙川山城,位于大石桥汤池镇英守沟汉城。平郭县制盐、冶铁业发达,位于文县以南。汉代平郭县县治为熊岳温泉村汉城,东汉末至魏晋三燕时期平郭城位于瓦房店陈屯汉城。文县(汶县)则连接海陆联运,是重要的港口枢纽,位于平郭县以北。文县设治于盖州城关汉城,县名因邻近“汶水”(今大清河)后易名为“汶县”。安市县、平郭县、文县与设治于大连旅顺牧羊城的沓氏等辽东郡诸县共同建构起汉代辽南的城镇体系和政区格局,承担着各自的城市职能,共同推动了东北地区南部这一边疆地区的“郡县化”进程,强化了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大一统的国家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市 平郭 文县 辽东郡 辽南
下载PDF
战国秦汉时期辽东郡东部边界考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子敏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32-139,共8页
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在最强盛的时候,其疆域南起徐水,北到张家口,西起太行山西麓,东达朝鲜半岛西北部.燕国的地域之所以如此辽阔,当与燕昭王时期向东北地区拓疆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史书记载,昭王曾派遣贤将秦开北击东胡,东胡却千里,回到... 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在最强盛的时候,其疆域南起徐水,北到张家口,西起太行山西麓,东达朝鲜半岛西北部.燕国的地域之所以如此辽阔,当与燕昭王时期向东北地区拓疆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史书记载,昭王曾派遣贤将秦开北击东胡,东胡却千里,回到西拉木伦河一带;此后,秦开又挥师东进,越过貊人的居住区辽东攻打古朝鲜,在征服古朝鲜及其南邻真番之后,将燕国的边界划定在“满潘汗”一带.燕昭王为了更好地开发和经营新开辟的土地,便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并在五郡的北部沿边地区修筑了长城.这条长城的走向是:西起今河北省的独石口北、滦河南的大滩一带,东经围场、赤峰、敖汉,由奈曼、库伦南部进入阜新,又经彰武、法库至开原一带,跨越辽河,然后折而东南走,经新宾、宽甸,然后过鸭绿江而进入朝鲜半岛”.燕长城在朝鲜半岛的一段,即是被朝鲜考古界发现并命名的“大宁江长城”,其走向是沿昌城江、大宁江而至清川江下游北岸的博川.辽东郡是五郡中最东边的一个郡,对该郡的南、北、西三边的所至,除了个别将古辽水比定为今滦河的学者外,学界并无异议,但对辽东郡的东部边界的具体情况,尤其对东部边界的沿革情况,至今并没有搞清楚.笔者撰写此文,欲对有关情况进行些比较细致的考察,以供学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郡 高句丽 战国秦汉时期 古朝鲜 满潘汗 朝鲜半岛 鸭绿江 辽东 乐浪 燕秦长城
原文传递
战国辽东郡考述 被引量:1
6
作者 苗威 韩亚男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1,共5页
根据文献学和考古学资料,对战国辽东郡的设郡时间、初期的管辖范围以及重要变迁等情况进行考述,考察了建郡前后的民族结构,尤其通过对燕国遗址遗物的列述,证明了燕在开发辽东郡的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对东北亚早期铁器时代到... 根据文献学和考古学资料,对战国辽东郡的设郡时间、初期的管辖范围以及重要变迁等情况进行考述,考察了建郡前后的民族结构,尤其通过对燕国遗址遗物的列述,证明了燕在开发辽东郡的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对东北亚早期铁器时代到来所产生的划时代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郡 战国
原文传递
试析秦代辽东郡的防务形势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凌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115,共4页
辽东郡是秦代边防重镇,从燕秦对决之际攻守形势的转化,到秦始皇统治时期开拓边疆所引发的高度戒备状态,再到秦二世统治之下防务体系的崩溃,辽东郡的防务形势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此反映出秦王朝对辽东郡防务的重视以及辽东郡在秦代防... 辽东郡是秦代边防重镇,从燕秦对决之际攻守形势的转化,到秦始皇统治时期开拓边疆所引发的高度戒备状态,再到秦二世统治之下防务体系的崩溃,辽东郡的防务形势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此反映出秦王朝对辽东郡防务的重视以及辽东郡在秦代防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郡 秦王朝 边疆防务
原文传递
浅论秦代辽东郡的防务建置及其作用
8
作者 于凌 《东北史地》 2013年第5期44-47,共4页
辽东郡是秦代的边防重镇。秦国统治者在军事攻取辽东郡的进程中,恢复并重建了防务建置。统一后,以郡县制为核心,构建了一套戍卫并举的防务体系,在北边和东北区域防务中作用显著。秦末辽东郡的防务建置在反秦战争中迅速崩溃,也反映出秦... 辽东郡是秦代的边防重镇。秦国统治者在军事攻取辽东郡的进程中,恢复并重建了防务建置。统一后,以郡县制为核心,构建了一套戍卫并举的防务体系,在北边和东北区域防务中作用显著。秦末辽东郡的防务建置在反秦战争中迅速崩溃,也反映出秦王朝统治基础薄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郡 防务
原文传递
沈抚交界处“青桩子”古城的新发现及考古学意义——兼论秦汉辽东郡“中部都尉”与“侯城县”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绵厚 《东北史地》 2014年第1期17-19,I0002,共4页
在沈抚地区燕秦汉魏时期,先后存在过时代互有交叉的辽东郡"中部都尉"、"侯城县"、"玄菟郡"等重要城市建置,其故址应分别在今东陵区上伯官屯东"青桩地"、沈河区"宫后里"和上伯官屯古... 在沈抚地区燕秦汉魏时期,先后存在过时代互有交叉的辽东郡"中部都尉"、"侯城县"、"玄菟郡"等重要城市建置,其故址应分别在今东陵区上伯官屯东"青桩地"、沈河区"宫后里"和上伯官屯古城。辽东郡"中部都尉城"(青桩子)在沈阳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先于侯城县的城市奠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郡“中部都尉”与“青桩地”古城 燕秦 考古
原文传递
秦汉东北史研究的新突破——评《秦汉辽东郡防务研究》
10
作者 杨雨舒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150-152,共3页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于凌博士独著的《秦汉辽东郡防务研究》一书,已于2017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关键词 辽东郡 秦汉时期 东北史
原文传递
战国秦汉辽东辽西郡县考略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钟翰 陈连开 《社会科学辑刊》 1979年第4期81-95,共15页
辽东、辽西两郡的设立,是我国古代史上东北地方行政建置的重大发展。两郡设立以前,无论从考古发现或文献记载的材料去考察,都可以把辽东辽西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追溯到非常古远的年代。辽河作为我国六大水系之一,医巫闾作为我国五大“... 辽东、辽西两郡的设立,是我国古代史上东北地方行政建置的重大发展。两郡设立以前,无论从考古发现或文献记载的材料去考察,都可以把辽东辽西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追溯到非常古远的年代。辽河作为我国六大水系之一,医巫闾作为我国五大“镇山”之一,均见于先秦记载。可见,在先秦的地理概念中,东北地区即已包括在统一的中国地理范围之中。所以,自郡县设立以后的两千多年间,其中虽几经历史的曲折,东北作为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却不断得到巩固,而东北地方行政建置也不断有所发展。对于辽东辽西史地的考订,从来为我国学者所重视。官修辽东志乘,盖以元朝所修《辽阳等处图志》为发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郡 辽西 东北地区 战国秦汉 行政建置 白狼水 辽阳 中原地区 水经注 地理志
下载PDF
第二玄菟郡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倪屹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82-85,共4页
学界对“玄菟”释义有不同的说法 ,而第二玄菟郡是在汉昭帝时将汉四郡合而为一之后 ,将玄菟郡又重置于原辽东郡长城之外辖区之内的 ,它同武帝所置 (第一 )
关键词 玄菟 沃沮 辽东郡 第二玄菟
下载PDF
当美术史遇到考古学——由辽东汉魏壁画墓发现与研究引起的文化交流讨论
13
作者 李林 《艺术学研究(辑刊)》 2013年第1期309-324,共16页
以辽东郡治襄平(今辽阳)为中心的地区,是两汉至魏晋时期东北边疆重镇,也是汉文化进入东北地区产生影响的文化枢纽。在这一区域内陆续发现了大量汉魏时期的石室壁画墓葬是考察汉魏时期中原墓葬文化对辽东地区辐射影响的重要资料。本文针... 以辽东郡治襄平(今辽阳)为中心的地区,是两汉至魏晋时期东北边疆重镇,也是汉文化进入东北地区产生影响的文化枢纽。在这一区域内陆续发现了大量汉魏时期的石室壁画墓葬是考察汉魏时期中原墓葬文化对辽东地区辐射影响的重要资料。本文针对汉魏时期辽东墓室壁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首先,回顾辽东地区汉魏壁画墓的发现与基础材料的整理工作。通过对已发表材料,并结合走访、调查部分尚未正式发表或被淹没于历史之中的资料碎片,试图重建其较为完整的基本面貌。其次,通过对中原地区、山东地区的相关墓葬考察与对比,结合本地政治势力的起伏,人口流动,文化选择等问题,梳理辽东汉魏壁画墓中主体的汉文化因素的传统来源、传入途径与传播模式等问题。提出在不同历史阶段中,辽东地区的汉文化传入通过不同渠道,体现出了被动接受辐射影响与主动吸取移植引进两种不同的模式。最后,通过结合历史进程的考察,对相邻的辽西、高句丽壁画墓中相关因素的考察与比对,揭示辽东地区形成的汉文化为主体的面貌的流变与对周边区域文化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郡 汉魏时期 墓室壁画 历史进程 传播模式
下载PDF
唐代辽东若干地名考释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连开 《社会科学辑刊》 1981年第3期118-123,共6页
唐代辽东地区属安东都护府管辖。对该都护府置废的原委,府治的迁徙等,国内外的前人都已有专论,其中金毓黻在《东北通史》卷四安东都护府一节作过系统叙述。安东都护府所属府州,《旧唐书·地理志》二载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 唐代辽东地区属安东都护府管辖。对该都护府置废的原委,府治的迁徙等,国内外的前人都已有专论,其中金毓黻在《东北通史》卷四安东都护府一节作过系统叙述。安东都护府所属府州,《旧唐书·地理志》二载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新唐书·地理志》三所载数目相同。所不同的,《新唐书·地理志》七除谱列九都督府名之外,另有十四州地名,虽于四十二州仅存少数,较旧书所载又稍为详明。这些府州大体都在鸭绿以北。另外,文献记载还有一些别的地名。为了研究唐代辽东历史地理,谨作若干新定地名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东都护府 地名考释 地理志 辽东郡 新唐书 都督府 辽东地区 历史地理 旧唐书 文献记载
下载PDF
“辽东外徼”考释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子敏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46-49,23,共5页
“辽东外徼”考释刘子敏“辽东外徼”之称仅见《史记》与《汉书》中的《朝鲜传》,史学界探讨战国秦汉这这东北史,多有涉及,但直到现在,对其具体所指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未得出一种符合历史实际的正确结论。笔者撰写此文,打算... “辽东外徼”考释刘子敏“辽东外徼”之称仅见《史记》与《汉书》中的《朝鲜传》,史学界探讨战国秦汉这这东北史,多有涉及,但直到现在,对其具体所指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未得出一种符合历史实际的正确结论。笔者撰写此文,打算从文献学和考古学两个方面入手,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朝鲜 辽东郡 辽东 战国时期 川江 燕长城 明刀钱 朝鲜半岛 满潘汗 高句丽
下载PDF
殷代辽东“房”邑地理考
16
作者 李瑾 曹毓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24-134,共11页
我国上古有三处以“房”命名的地区。本文通过对“房”的论说、“房”邑句例的征引和“房”字源流的诂解,将商代辽东“房”邑进行了详考,认为它的地望远在长城之北。
关键词 卜辞 殷代 辽东郡 辽宁省鞍山市 地理志 殷商时期 记事刻辞 武王克商 居住建筑 源流
下载PDF
关于汉代辽东、乐浪两郡地理位置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健才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19-224,共6页
汉武帝在公元前108年灭卫氏朝鲜,于其地置乐浪、真番、临屯、玄菟四郡。汉代的辽东郡与乐浪郡东、西相邻,推定乐浪郡的方位时,必然涉及到辽东郡的方位问题。过去,国内外学者关于辽东郡和乐浪郡的位置问题发表了许多论著,多数学者认为燕... 汉武帝在公元前108年灭卫氏朝鲜,于其地置乐浪、真番、临屯、玄菟四郡。汉代的辽东郡与乐浪郡东、西相邻,推定乐浪郡的方位时,必然涉及到辽东郡的方位问题。过去,国内外学者关于辽东郡和乐浪郡的位置问题发表了许多论著,多数学者认为燕、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郡 乐浪 山海关 滦河下游 汉代 辽东半岛 地理位置 褐石 高句丽 汉武帝
原文传递
古代高句丽同中原王朝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子敏 《东疆学刊》 1996年第3期32-35,共4页
高句丽族的先人“高夷”自西周时就居住于我国东北地区(今浑江流域),战国时期曾纳入燕辽东郡的辖区;秦汉时沿袭战国旧制,至元凤六年时,汉昭帝才将高句丽居地从辽东郡中划出,并在此重置玄菟郡——史称第二玄菟郡。
关键词 高句丽 辽东郡 中原王朝 古朝鲜 战国时期 卫氏朝鲜 浑江流域 高夷 《山海经》 辽东
下载PDF
“图像铭记”与祭奠空间——以辽阳壁画墓墓主画像与明器台(室)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林 《艺术探索》 2013年第4期29-36,4,共8页
对辽阳汉魏石室壁画墓葬主要题材中图像组合方式、空间使用分布、图像演变特征等情况的整理,可建构起一个相对准确的发展谱系和判断标准,为对墓葬分期工作奠定基础。本地独特的墓葬营建方式、葬俗特点,及图像内容、墓葬空间与特定图像... 对辽阳汉魏石室壁画墓葬主要题材中图像组合方式、空间使用分布、图像演变特征等情况的整理,可建构起一个相对准确的发展谱系和判断标准,为对墓葬分期工作奠定基础。本地独特的墓葬营建方式、葬俗特点,及图像内容、墓葬空间与特定图像组合使用情况,体现出汉文化进入过程中本地固有因素的延续面貌与结合转变。其中以墓主画像为中心的图像演变与空间使用,可成为贯穿辽东墓室壁画发展的一个重要考察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郡 壁画墓群 图像铭记 祭奠空间
下载PDF
古候城考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仲元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50-54,共5页
沈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作为古城 ,它的最初创建年代一直悬而未决。通过考析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 ,得出结论 :沈阳古城即是战国燕将秦开所设辽东郡属下之候城县 ,设置于公元前 2 99-前 2
关键词 辽东郡 候城 秦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