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契丹入汴与辽乐的崛起
1
作者 董希平 邸晓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2-37,共6页
契丹音乐原本是原始部落风格。石晋的进献、尤其是太宗耶律德光灭晋入汴的大规模掳掠,使得契丹乐内容空前充实、功能空前完备。契丹乐显示出强烈的国家属性,成为合格的国家音乐。辽乐的国家化增强了辽对汉人尤其是燕云十六州统治的礼乐... 契丹音乐原本是原始部落风格。石晋的进献、尤其是太宗耶律德光灭晋入汴的大规模掳掠,使得契丹乐内容空前充实、功能空前完备。契丹乐显示出强烈的国家属性,成为合格的国家音乐。辽乐的国家化增强了辽对汉人尤其是燕云十六州统治的礼乐力量,也强化了其兼治契丹与汉人的礼乐自信。辽乐兼并石晋音乐并凸显国家化色彩,也是其后来与北宋抗衡的文化力量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入汴 辽乐崛起
下载PDF
再谈《辽史·乐志》中的四旦七调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勇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82-83,108,共3页
作者在以前发表的文章中认为,《辽史·乐志》将《隋书·音乐志》中苏祗婆的五旦七调记作七旦,从而调换了"旦"与"调"两个概念的含义。这一失误导致后世学者将七宫四调的二十八调理解为四宫七调。某些学者认... 作者在以前发表的文章中认为,《辽史·乐志》将《隋书·音乐志》中苏祗婆的五旦七调记作七旦,从而调换了"旦"与"调"两个概念的含义。这一失误导致后世学者将七宫四调的二十八调理解为四宫七调。某些学者认为这并非《辽史·乐志》的失误,而是另有原因。文章以《辽史·乐志》中的其他材料为依据,辅以其他学者的见解,再次证明将五旦记作七旦是《辽史》的失误,而这一失误竟成为后世某些论点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志》 五旦 七旦 岸边成雄
下载PDF
契丹—辽细腰鼓与大鼓文图考辨
3
作者 原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4,I0002,共7页
契丹—辽政权雄踞北方二百余年,在大量接受中原汉文化的同时,保留和创造着独特的契丹文化。在其遗存的乐舞资料中,鼓类乐器多有出现,且种类各异,其中最常见的是细腰鼓与大鼓。依据《辽史·乐志》和陈旸《乐书》中的史料,对契丹—辽... 契丹—辽政权雄踞北方二百余年,在大量接受中原汉文化的同时,保留和创造着独特的契丹文化。在其遗存的乐舞资料中,鼓类乐器多有出现,且种类各异,其中最常见的是细腰鼓与大鼓。依据《辽史·乐志》和陈旸《乐书》中的史料,对契丹—辽时期的细腰鼓与大鼓的种类、形制进行文图考辨,并结合遗存的契丹—辽乐舞图像资料,再现这两种鼓的演奏场面。在此基础上,思考契丹细腰鼓与大鼓对中原鼓文化的吸收,及对后世北方民族鼓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 细腰鼓 大鼓 史·志》 书》
下载PDF
独乐寺塔门雕砖乐考 被引量:2
4
作者 梅鹏云 《文物春秋》 1997年第2期40-50,共11页
独乐寺塔门雕砖乐考梅鹏云独乐寺塔,又名观音寺塔,位于蓟县城关西南隅,在独乐寺正南380米处。其通体白色,故又有“白塔”之俗称,今此塔所处寺院又名“白塔寺”。此塔结构为八角亭式,由塔座、楼阁、堵波、相轮四部分构成,... 独乐寺塔门雕砖乐考梅鹏云独乐寺塔,又名观音寺塔,位于蓟县城关西南隅,在独乐寺正南380米处。其通体白色,故又有“白塔”之俗称,今此塔所处寺院又名“白塔寺”。此塔结构为八角亭式,由塔座、楼阁、堵波、相轮四部分构成,是一造型独特的砖结构塔,“其屹然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志》 《新唐书·礼志》 敦煌壁画 寺塔 壁画墓 羯鼓 宁朝阳
下载PDF
朔州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5
5
《文物世界》 1995年第2期19-26,共8页
朔州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平朔考古队1991年7月间,平朔考古队于朔州城区新修市府街工地,经过钻探,发现一批汉、唐、辽、金时期墓葬,并经过清理发掘。现将其中的一座砖室壁画墓(编号市府街M21),简报如下。... 朔州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平朔考古队1991年7月间,平朔考古队于朔州城区新修市府街工地,经过钻探,发现一批汉、唐、辽、金时期墓葬,并经过清理发掘。现将其中的一座砖室壁画墓(编号市府街M21),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墓室结构为砖砌单室墓,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墓 代墓葬 壁画内容 随葬器物 圆领 男子 朔州 史》 史·志》 中原文化
下载PDF
契丹乐考
6
作者 邢野 《内蒙古艺术》 1998年第2期44-47,共4页
一、综述后梁贞明二年(916),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今赤峰市敖汉旗教来河东)设坛即位,尊号大圣在明皇帝,国号辽(契丹)。其妻述律平称应天大明地皇后,立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契丹从916年建辽国至1125年被金国所灭的2... 一、综述后梁贞明二年(916),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今赤峰市敖汉旗教来河东)设坛即位,尊号大圣在明皇帝,国号辽(契丹)。其妻述律平称应天大明地皇后,立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契丹从916年建辽国至1125年被金国所灭的219年中,统辖着东到日本海,西至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档案 史·志》 契丹文化 四旦二十八调 社会效益 信息资源 横吹 鼓吹
下载PDF
《辽史·乐志》中的“四旦”是四宫吗?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勇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42,共2页
关于唐俗乐二十八调是七宫四调还是四宫七调的争论持续已久。有的学者举出《辽史》中的四旦二十八调为例 ,以说明二十八调是或可能是四宫七调。其实 ,将四旦看作四宫是错误的。这种错误首先出自文献本身 ,再由于今人不慎 ,没有觉察文献... 关于唐俗乐二十八调是七宫四调还是四宫七调的争论持续已久。有的学者举出《辽史》中的四旦二十八调为例 ,以说明二十八调是或可能是四宫七调。其实 ,将四旦看作四宫是错误的。这种错误首先出自文献本身 ,再由于今人不慎 ,没有觉察文献中的错误 ,认为《辽史》中的“旦”与苏祗婆龟兹乐调中的“旦”是同一个意思 ,就把它拿来支持四宫之说 ,结果告误。其实《辽史》中的旦就是声或调 ,四旦即四调 ,四旦二十八调应为七宫四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志》 四旦二十八调
原文传递
《辽史·乐志》中的“四旦”真是四宫吗
8
作者 刘勇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9-153,共5页
本文是对孙新财先生《〈辽史·乐志〉中的“四旦”不是四宫吗 ?》一文的回应。本文部分地接受孙先生的批评 ,但仍坚持《辽史·乐志》中的四旦二十八调是“旦”与“调”两个概念被颠倒所致。此外 ,还就几个基本概念问题和应用他... 本文是对孙新财先生《〈辽史·乐志〉中的“四旦”不是四宫吗 ?》一文的回应。本文部分地接受孙先生的批评 ,但仍坚持《辽史·乐志》中的四旦二十八调是“旦”与“调”两个概念被颠倒所致。此外 ,还就几个基本概念问题和应用他人观点的问题与孙先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志》 孙新财 二十八调 调法
原文传递
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一——早期东北戏曲史钩沉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世祥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0-53,共4页
一 从地域文化特征去考察,东北三省的文化,已然是一个无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才有关东文化之称。戏曲亦然。而东北戏曲的历史,究竟从何时算起,由于史料匮乏,一直模糊不清,直到清代,才逐渐明朗。那么,在清代以前,东北到底有没有戏曲?如果有... 一 从地域文化特征去考察,东北三省的文化,已然是一个无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才有关东文化之称。戏曲亦然。而东北戏曲的历史,究竟从何时算起,由于史料匮乏,一直模糊不清,直到清代,才逐渐明朗。那么,在清代以前,东北到底有没有戏曲?如果有的话,又是从哪朝开始的?这是治东北文化史的人亟需解答的课题。虽然就现有史料来解答这一问题,还显得很不充分。即便如此,经过对现有这些史料的综合分析判断,还是可以初步认定:东北戏曲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辽代。 中国戏曲的产生,以笔者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史 专题研究 元杂剧 史·志》 弋阳腔 教坊 中国戏曲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下载PDF
明代辽东海防城堡的调查与考证——以金州卫、复州卫为中心
10
作者 刘俊勇 《东北史地》 2015年第4期35-39,F0003,共6页
明代辽东海防城堡是以卫城为中心,辅之以其他沿海城堡和驿城,有效地对沿海烽火台实行管理,使沿海烽火台与城堡成为有机统一体,从而起到防御倭寇、保卫海疆的重要作用。明代辽东海防城堡建设始自洪武四年(1371),都指挥使马云、叶旺首先... 明代辽东海防城堡是以卫城为中心,辅之以其他沿海城堡和驿城,有效地对沿海烽火台实行管理,使沿海烽火台与城堡成为有机统一体,从而起到防御倭寇、保卫海疆的重要作用。明代辽东海防城堡建设始自洪武四年(1371),都指挥使马云、叶旺首先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旅顺树立木栅以资防守。同时,开始督修金州城。明代修筑、清代重修的金州卫城现已荡然无存,复州卫城仅残存清代重修的东门和一段残墙,其余的沿海海防城堡除个别的几座外,大多也已不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辽乐 海防 城堡
原文传递
辽代的茶叶与饮茶风俗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善国 《北方文物》 1998年第2期63-65,99,共4页
关键词 《续资治通鉴长编》 契丹 宋会要辑稿 墓壁画 壁画墓 史·志》 饮茶风俗 知不足斋 北宋
原文传递
燕乐“七宫四调”述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纪元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17,共5页
本文根据史书记载及唐宋学者的个人著述 ,论述了燕乐二十八调原本是七宫、每宫四调组成的。清人凌廷堪据《辽史》提出了燕乐的“四均七调”说 ,今人有附和此说的。本文指出了凌氏错误的原因 ,在于错误地理解了《辽史》中“旦”的概念所... 本文根据史书记载及唐宋学者的个人著述 ,论述了燕乐二十八调原本是七宫、每宫四调组成的。清人凌廷堪据《辽史》提出了燕乐的“四均七调”说 ,今人有附和此说的。本文指出了凌氏错误的原因 ,在于错误地理解了《辽史》中“旦”的概念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宫四调” 《宋史》 调式 《新唐书》 史·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