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代中期冠饰造型纹样分析研究——以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为例
1
作者 张阿茹罕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11期53-55,共3页
在“盛世收藏——新中国90大民间国宝”活动中,一顶辽代中期的高翅鎏金银冠受到广泛关注。该藏品设计精妙,做工精美,极具异域特征,其造型、纹饰等在冠饰发展史上均属巅峰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立足实际,先从藏品的历史背景入手... 在“盛世收藏——新中国90大民间国宝”活动中,一顶辽代中期的高翅鎏金银冠受到广泛关注。该藏品设计精妙,做工精美,极具异域特征,其造型、纹饰等在冠饰发展史上均属巅峰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立足实际,先从藏品的历史背景入手,了解冠饰相关信息后,再多角度分析冠饰造型纹样,进一步分析辽代别具一格的金银冠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中期 冠饰纹样 高翅鎏金银冠
下载PDF
辽代中期冠饰造型纹样分析研究--以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为例
2
作者 郑洁 《天工》 2022年第13期12-15,共4页
契丹民族在建立起辽代统治政权后,在“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辽代金银冠饰。对辽代中期的金银冠饰文化遗存进行了系统梳理,用图文形式对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的造型纹样等进行纵横对比,全方位展示了辽代中期金银... 契丹民族在建立起辽代统治政权后,在“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辽代金银冠饰。对辽代中期的金银冠饰文化遗存进行了系统梳理,用图文形式对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的造型纹样等进行纵横对比,全方位展示了辽代中期金银冠饰设计精妙、做工精美的艺术风采及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不可取代的异域特征,其数量、造型、纹饰、材质与工艺在北方冠饰发展史上达到了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中期 金银冠饰 冠饰纹样 高翅鎏金银冠
下载PDF
辽代前中期西拉木伦河流域以及毗邻地区农业人口探论 被引量:12
3
作者 韩茂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4-109,共6页
西拉木伦河流域是辽王朝的政治核心 ,也是生态敏感地带 ,探讨这一地区的农业人口规模是研究辽代经济以及环境诸问题的前提。辽前中期是历史上西拉木伦河流域以及毗邻地区农业人口最多的时期之一 ,主要包括编户人口、提辖司户人口以及迁... 西拉木伦河流域是辽王朝的政治核心 ,也是生态敏感地带 ,探讨这一地区的农业人口规模是研究辽代经济以及环境诸问题的前提。辽前中期是历史上西拉木伦河流域以及毗邻地区农业人口最多的时期之一 ,主要包括编户人口、提辖司户人口以及迁往中京地区的人口 ,三部分人口约 3 5万。在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中 ,主要将编户人口与提辖司户人口列入农业人口范畴之内 ,并未考虑迁移人口与迁出地之间的关系。其实 ,由西拉木伦河流域迁往辽中京地区的人口均属农业人口 ,同时也是辽前中期西拉木伦河流域农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其列入 ,即全面复原了这一地区的农业人口规模。农业人口规模与农田垦殖规模、生态环境直接相关 ,这 3 5万农业人口决定了辽代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开发规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 西拉木伦河流域 农业人口 生态敏感地带
下载PDF
俄罗斯阿穆尔州伊万诺夫卡区特罗伊茨基墓地古环境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汤卓炜 冯恩学 张淑芹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66-1174,共9页
采用孢粉分析方法对中俄合作发掘获得的探方10中第3层、第2层采集的孢粉土样进行分析鉴定,研究了位于俄罗斯阿穆尔州伊万诺夫卡区特罗伊茨基墓地的古代自然环境。孢粉检测结果显示,两个样均含有较多孢粉,但孢粉种类较少。出现的植物有23... 采用孢粉分析方法对中俄合作发掘获得的探方10中第3层、第2层采集的孢粉土样进行分析鉴定,研究了位于俄罗斯阿穆尔州伊万诺夫卡区特罗伊茨基墓地的古代自然环境。孢粉检测结果显示,两个样均含有较多孢粉,但孢粉种类较少。出现的植物有23科,31属,其中乔、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有松科(Pinaceae)、苋科(Amaranthaceae)、天南星科(Araceae)、桦木科(Betulaceae)、紫草科(Boraginaceae)、桔梗科(Campanul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菊科(Compositae)、莎草科(Cyperaceae)、壳斗科(Fagaceae)、龙胆科(Gentianaceae)、禾本科(Gramin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蔷薇科(Rosaceae)、杨柳科(Salicaceae)、茄科(Solanaceae)、瑞香科(Thymelaeaceae)、榆科(Ulmaceae)、荨麻科(Urtic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浮萍科(Lemnaceae)等21科的花粉;蕨类植物有石松科(Lycopod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等两个科的孢子出现。研究表明,本区在以往所谓的隋唐时期暖温气候阶段呈现的唐中期比较干旱寒冷的气候特征应当是在晚全新世降温的大气候环境背景下,较高纬度地区的地方气候响应。辽代早期的气候愈发干旱寒冷化。中温带与寒温带的过渡是本区现代气候特征。本区的气候环境背景应当支持以渔猎采集为主的经济形态。本项研究一方面提高了这一地区晚全新世期间更小时间尺度环境研究的精度,另一方面通过孢粉分析及古代植被和气候比较研究,为深入全面地了解靺鞨人不同经济形态和生业模式与环境背景条件的关系奠定了植物考古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特罗伊茨基墓地 中期早期 植被与气候环境
下载PDF
锦州市黑山辽墓群清理简报
5
作者 吴鹏 尹世丹 +2 位作者 白彬 万雄飞 孟德强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2012年第1期179-183,共5页
2002年8月,省考古研究所与市考古研究所、黑山县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该墓群进行了清理发掘。此次发掘工作共清理三座墓葬:Ml墓内人骨情况不详,随葬物品有青铜镜、瓷罐、马具、铁器等,墓室为砖砌筑,表面无纹饰,青灰色,墓室周壁用... 2002年8月,省考古研究所与市考古研究所、黑山县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该墓群进行了清理发掘。此次发掘工作共清理三座墓葬:Ml墓内人骨情况不详,随葬物品有青铜镜、瓷罐、马具、铁器等,墓室为砖砌筑,表面无纹饰,青灰色,墓室周壁用砖平卧相错砌筑;M2为方形砖室墓,单室墓,墓内遗物及人骨不存,只出土少量瓷器碎片,墓室砖表面无纹饰,青灰色,墓室四壁用砖砌筑,只出土几片绿釉瓷片光亮如新;石室墓用石块砌筑而成。此次清理的两座砖室墓的墓葬形制及建筑用砖也属于典型辽砖。特别是Ml内的棺床式在已发现的辽代墓葬中出现较少,其墓葬形式带有唐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遗风。M3虽为石室墓,但形制与M2大致相同,应均属于辽代早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山八道壕镇前红村 灰色沟纹砖 墓群 墓葬形式 中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