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油气田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潍莲 刘震 +2 位作者 刘俊榜 夏庆龙 周心怀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4-670,共7页
在油气藏特征、油气来源、输导体系等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JZ20-2凝析气田、JZ25-1S油气田、SZ36-1油田3个大中型油气田成藏模式的差异性。JZ20-2为单向双源成藏模式,以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区域超... 在油气藏特征、油气来源、输导体系等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JZ20-2凝析气田、JZ25-1S油气田、SZ36-1油田3个大中型油气田成藏模式的差异性。JZ20-2为单向双源成藏模式,以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区域超压盖层分隔,上部东营组正常地层压力油藏为辽中北洼东营组三段烃源岩排出的油气沿东营组二段三角洲砂体运聚而成,下部沙河街组及潜山超压凝析气藏则是由辽中北洼沙河街组烃源岩释放出的超压凝析油气沿不整合运聚而成。JZ25-1S为双向油源混合型成藏模式,辽西凹陷的油气沿西侧辽西1号、辽西2号边界断层垂向运移到辽西低凸起,同时辽中凹陷油气沿东斜坡不整合、砂体侧向运移,最终两个方向油气在JZ25-1S构造沙河街组二段砂体或太古界潜山储集体混合聚集成藏。SZ36-1为单向油源成藏模式,辽中南洼的油气沿油源断层-三角洲砂体大规模、长距离运移至SZ36-1构造东营组二段砂体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输导体系 油气成藏模式 油气藏特征 辽西低凸起 辽东湾
下载PDF
辽东湾坳陷辽西低凸起潜山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50
2
作者 吕丁友 杨明慧 +4 位作者 周心怀 魏刚 刘乐 李春霞 郑晓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0-496,共7页
辽东湾坳陷辽西低凸起具有明确的南、中、北3段构造分段特征,潜山构造样式呈典型的翘倾断块状态,潜山地层结构由太古界变质岩、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和中生界火山岩构成3层复式结构。辽西低凸起潜山油气聚集主要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古近... 辽东湾坳陷辽西低凸起具有明确的南、中、北3段构造分段特征,潜山构造样式呈典型的翘倾断块状态,潜山地层结构由太古界变质岩、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和中生界火山岩构成3层复式结构。辽西低凸起潜山油气聚集主要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古近系是否发育储层,二是辽中凹陷油气资源是否充足。因此,大规模的潜山油气聚集多是在主断槽油气供应充分、且潜山上覆古近系缺乏优质储层的情况下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构造 油气聚集 辽西低凸起 辽东湾坳陷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变质岩潜山裂缝储层及成藏条件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乐 杨明慧 +1 位作者 李春霞 郑晓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8-194,222,共8页
在岩心、薄片及FMI全井眼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和地震相干体切片分析基础上,研究了辽西低凸起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垂向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含油层段物性特征及裂缝发育带平面分布情况。研究发现,该区的变质岩... 在岩心、薄片及FMI全井眼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和地震相干体切片分析基础上,研究了辽西低凸起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垂向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含油层段物性特征及裂缝发育带平面分布情况。研究发现,该区的变质岩储层岩性包括混合岩类、区域变质岩类和碎裂岩类等三种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包括裂缝、溶蚀孔洞和微孔隙,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利用成像测井和双侧向等常规测井解释总结出五种测井响应类型并描述其识别特征,结合孔隙度测井对含油层段孔隙度范围和测井响应特征对比研究,并依据相干体切片分析了反映构造裂缝发育程度的断裂信息维数与油气藏数目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从垂向和横向上揭示有利储层分布,为成藏综合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储层 成像测井响应 变质岩潜山 辽西低凸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辽西低凸起传递斜坡构造特征与潜山油气聚集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明慧 周心怀 +3 位作者 魏刚 刘乐 李春霞 郑晓凤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9-754,共6页
传递斜坡是调节区域构造应变平衡的一类重要的构造样式。根据新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断层位移-距离关系以及相干体切片分析,探讨了渤海湾盆地辽西低凸起传递斜坡的特征,并简要分析传递斜坡与潜山油气聚集的关系。地震剖面解释表明,辽西... 传递斜坡是调节区域构造应变平衡的一类重要的构造样式。根据新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断层位移-距离关系以及相干体切片分析,探讨了渤海湾盆地辽西低凸起传递斜坡的特征,并简要分析传递斜坡与潜山油气聚集的关系。地震剖面解释表明,辽西低凸起潜山带的传递斜坡连接辽西1号断层的下盘和辽西2号断层的上盘;在数据体相干切片上,辽西1号和2号断层呈清晰的侧接形态;而位移-距离关系显示,辽西1号断层的位移沿着断层走向自南向北逐渐传递到辽西2号断层,断层位移在传递斜坡内部基本保持守恒。传递斜坡对潜山油气聚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对储层形成和改造方面,优质储层发育是JZ25-1S潜山大油气田的重要成藏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斜坡 变换构造 油气藏 油气聚集 辽西低凸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辽西低凸起南倾没端前古近系断裂特征及对潜山地层控制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帆 陈宇航 +4 位作者 张新涛 余一欣 柳永军 张震 牛月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3,共10页
渤海辽西低凸起南倾没端紧邻渤中凹陷和秦南凹陷,是环渤中凹陷重要的潜山勘探目标区,前古近系断裂对潜山地层的分布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结合钻井资料和区域演化背景,对辽西低凸起南倾没端前古近系断裂发育及对... 渤海辽西低凸起南倾没端紧邻渤中凹陷和秦南凹陷,是环渤中凹陷重要的潜山勘探目标区,前古近系断裂对潜山地层的分布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结合钻井资料和区域演化背景,对辽西低凸起南倾没端前古近系断裂发育及对潜山地层控制作用进行分析。辽西低凸起南倾没端前古近系主要发育负反转断裂、伸展-走滑复合断裂以及伸展断裂,在剖面上多组合成叠瓦式、似花状、“Y”型以及多米诺式等构造样式。平面上,前古近系断裂主要呈NW向、NE—NNE向以及NE—NEE展布。前古近系断裂主要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等多期次活动,其中印支期断裂发生逆冲推覆,控制了古生界的展布,而燕山期逆冲断裂发生反转和新生成的伸展断裂共同控制了中生界的发育。喜山期在近SN向伸展应力影响下,部分燕山期断裂发生复活,形成伸展-走滑复合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辽西低凸起 前古近系 断裂 潜山 潜山地层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JZ25-1S太古界潜山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婷婷 罗小平 +3 位作者 吴飘 徐云龙 罗健 孙延旭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1-990,共10页
为探讨辽西低凸起JZ25-1S太古界潜山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分析了太古界潜山原油物性、族组分、稳定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并与古近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该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和太古界潜山原油主要为轻... 为探讨辽西低凸起JZ25-1S太古界潜山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分析了太古界潜山原油物性、族组分、稳定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并与古近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该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和太古界潜山原油主要为轻质和中质原油;族组分具有中等饱和烃、高芳香烃、高非烃+沥青质的特征;原油碳同位素分布在-26.2‰^-24.4‰,族组分同位素分馏效应小;色谱曲线明显见到生物降解形成的“鼓包”,单高峰—后峰态为主,Pr/Ph一般在1.3左右,Pr/nC17、Ph/nC18均为高值;原油的甾萜烷特征表现出伽马蜡烷丰度较高、C27重排甾烷和4-甲基甾烷含量中等,甲藻甾烷含量低,规则甾烷C27、C28、C29指纹呈不对称的偏“V”或“L”型分布。但JZ25-1S-4D井和JZ25-1-10D井太古界原油与上述原油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JZ25-1S地区古近系和太古界潜山原油主体为辽西凹陷沙三段、辽中凹陷沙一段烃源岩混合来源,其母质来源于具有一定盐度的弱还原环境,以藻类等浮游动植物输入为主,且原油成熟度较高,受生物降解严重。JZ25-1S-4D井和JZ25-1-10D井太古界潜山原油来源于辽西凹陷沙三段烃源岩,为淡水弱还原环境,原油成熟度高,受生物降解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 潜山 太古界 辽西低凸起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中段潜山油气差异富集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7
作者 江尚昆 吴昊明 +2 位作者 曾金昌 邓辉 赵弟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59,共5页
以钻井、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及磷灰石裂变径迹等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辽西低凸起中段锦州25-1S和绥中36-1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及差异性,重点对油气来源、成藏期次、油气充注过程以及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锦州25-1S和绥中36-1潜山... 以钻井、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及磷灰石裂变径迹等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辽西低凸起中段锦州25-1S和绥中36-1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及差异性,重点对油气来源、成藏期次、油气充注过程以及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锦州25-1S和绥中36-1潜山虽然储层、油源和输导条件略有不同,但造成油气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是保存条件;锦州25-1S潜山发育优越的区域盖层,且边界断层的活动性与油气运移、成藏的匹配关系良好;绥中36-1潜山盖层条件较差,更重要的是边界断层在油气成藏时期活动性过强,造成油气向东营组调整,是绥中36-1潜山构造高部位没有大规模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分析该地区潜山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指出斜坡区是绥中36-1潜山勘探的重要方向,对该区潜山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油气成藏 差异富集 主控因素 保存条件 辽西低凸起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中南段古近系东营组层序与沉积体系演化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黄馨瑶 魏鹏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26期67-68,70,共3页
依据辽西低凸起中南段古近系东营组层序的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此地区沉积体系的演化特征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内东营组层序地层自SQd3层序至SQd1层序,随可容纳空间逐渐减小,湖泊体系的范围逐渐缩小,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范围逐渐... 依据辽西低凸起中南段古近系东营组层序的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此地区沉积体系的演化特征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内东营组层序地层自SQd3层序至SQd1层序,随可容纳空间逐渐减小,湖泊体系的范围逐渐缩小,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范围逐渐扩大。并结合构造演化特征,编制了研究区内东营组层序沉积体系演化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低凸起 东营组 沉积演化特征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东营组储集层特征与发育控制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庆安 罗顺社 +3 位作者 官玉龙 归航 王国超 刘艺妮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52-59,共8页
辽西低凸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是未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针对该区地质、地层和层序方面等认识不清的问题,应用层序地层学、物源体系分析和沉积岩石学等方法,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探讨了主要目的层东营组的沉积体系展布规律。通过构造... 辽西低凸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是未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针对该区地质、地层和层序方面等认识不清的问题,应用层序地层学、物源体系分析和沉积岩石学等方法,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探讨了主要目的层东营组的沉积体系展布规律。通过构造-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开展整体和系统性研究。根据体系域不同的地质特征和各体系域界面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变化,划分出东二层序中低位体系域、湖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对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类型及其有利砂体展布和分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等沉积体系。分析层序、构造活动和沉积环境,不同体系域沉积体系域发育特点和有利砂体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综合储层物性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指出了研究区下一步有利的油气藏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低凸起 层序地层 东营组 体系域 三角洲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21
10
作者 姜培海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4-27,共4页
从油藏描述入手 ,结合地质、地震与钻井资料 ,系统地分析了辽西低凸起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综述了辽西低凸起南段、中段、北段的构造演化史、沉积发育、油气运移史、油气富集层位和油气运移通道组合。将辽西低凸起东西向分为凸起主... 从油藏描述入手 ,结合地质、地震与钻井资料 ,系统地分析了辽西低凸起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综述了辽西低凸起南段、中段、北段的构造演化史、沉积发育、油气运移史、油气富集层位和油气运移通道组合。将辽西低凸起东西向分为凸起主体 ,东侧斜坡带和西侧陡坡带 ,并分析了相应的圈闭类型及油藏。研究认为 ,其东侧斜坡带与反向断层相关的潜山 -披覆背斜、半背斜及鼻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低凸起 油气成藏 反向断层 控制因素 油气勘探 勘探潜力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中南段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地层及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意义 被引量:15
11
作者 郭涛 王军 +3 位作者 石文龙 郑敬贵 王保全 徐春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8-255,264,共9页
陆相断陷盆地古地貌控砂研究较为成熟,但由同沉积构造的活动及其配置所产生的古地貌动态变化对沉积物砂分散体系控制的研究较少。通过对辽西低凸起中南段东营组构造-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开展整体和系统性研究,依据体系域界面和各体系域内... 陆相断陷盆地古地貌控砂研究较为成熟,但由同沉积构造的活动及其配置所产生的古地貌动态变化对沉积物砂分散体系控制的研究较少。通过对辽西低凸起中南段东营组构造-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开展整体和系统性研究,依据体系域界面和各体系域内三角洲地震反射构型的变化,有效地识别了东二层序的低位、水进和高位3个体系域,建立起研究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单元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对层序格架内古地貌和沉积体系发育和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等沉积体系;辽西低凸起边界断层从北向南依次发育3个调节带,调节带的平面和空间差异活动控制了三角洲朵体的迁移。根据对各体系域砂体特征的描述,在东二层序识别了断层-岩性、上倾尖灭、岩性和地层超覆等4种地层-岩性圈闭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 地层-岩性圈闭 辽西低凸起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及辽中凹陷压力场特征与油气分布关系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东红 李建平 郭永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1期65-69,共5页
辽西低凸起及辽中凹陷古近系广泛发育超压,异常高压主要分布在东营组二段下部至沙河街组一段和沙河街组三段。主力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超压的强动力驱动下,沿断层、砂体、不整合面等输导体系侧向传递到辽西低凸起及凹陷两侧斜坡带等有... 辽西低凸起及辽中凹陷古近系广泛发育超压,异常高压主要分布在东营组二段下部至沙河街组一段和沙河街组三段。主力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超压的强动力驱动下,沿断层、砂体、不整合面等输导体系侧向传递到辽西低凸起及凹陷两侧斜坡带等有利圈闭中聚集成藏。天然气藏主要分布于异常高压带的内部,油藏主要分布于异常高压带内部或异常高压带边缘(常压带或过渡压力带),少数岩性油气藏或封闭条件优越的凝析气藏位于超压区内,若油气藏上覆有压力和泥岩的双重封堵,则油气聚集量明显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深度法 压力场 油气分布 辽西低凸起 辽中凹陷
下载PDF
基于古地貌和断裂控制的辽西低凸起锦州S油田沙河街组沉积体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程奇 刘宗宾 +2 位作者 杨志成 刘喜林 李广龙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4,I0005,共9页
为明确辽西低凸起锦州S油田沙河街组沉积相带展布及其控制因素,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古地貌特征、断裂系统展布及其对沉积体系演化的控制作用,确定沙河街组SQ1—SQ4层序沉积相类型,探讨沙河街组沉积体系的演化规律。结... 为明确辽西低凸起锦州S油田沙河街组沉积相带展布及其控制因素,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古地貌特征、断裂系统展布及其对沉积体系演化的控制作用,确定沙河街组SQ1—SQ4层序沉积相类型,探讨沙河街组沉积体系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河街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等沉积体系类型;古地貌整体控制沉积体系类型;构造转换带是锦州S油田沉积物的主要运移通道。古地貌较低的C区,以及受转换带二次运移沉积的F、G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厚度大,储层质量好,有利于油气富集。该结果为研究区有利相带及优质砂体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断裂 构造转换带 沉积体系 沙河街组 锦州S油田 辽西低凸起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中段古近系东营组第二段沉积模式与勘探新发现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涛 周心怀 +2 位作者 赖维成 李建平 石文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9-624,共6页
运用层序地层分析、古地貌分析、物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辽西SZ36-1-A井区古近系东营组第二段沉积体系,认为东二层序时期辽西低凸起并未完全形成,物源水系完全可以通过断层调节带从西部向SZ36-1-A井区推进。新的沉积相成果判定主要含油层... 运用层序地层分析、古地貌分析、物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辽西SZ36-1-A井区古近系东营组第二段沉积体系,认为东二层序时期辽西低凸起并未完全形成,物源水系完全可以通过断层调节带从西部向SZ36-1-A井区推进。新的沉积相成果判定主要含油层段为东二层序低位域,改变了该区储层相对不发育的勘探局面,也印证了储层/砂体特征是影响富生烃凹陷隐蔽油气藏规模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低凸起 断层调节带 砂体特征 隐蔽油气藏 东营组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中南段东营组层序地层与隐蔽油气藏预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敬贵 赖维成 +2 位作者 王军 姚健 郭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8-13,共6页
辽西低凸起中南段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进一步开展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针对该区地层、层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层序地层、物源体系以及古地貌等综合分析的方法,构建等时层序地层格架,探讨主要目的层系东二层序、东三层序沉积体... 辽西低凸起中南段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进一步开展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针对该区地层、层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层序地层、物源体系以及古地貌等综合分析的方法,构建等时层序地层格架,探讨主要目的层系东二层序、东三层序沉积体系展布规律。分析了层序、构造活动对沉积控制作用,不同体系域沉积体系发育特点及有利砂体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构造面貌与沉积体系展布配置关系,指出研究区有利隐蔽油气藏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低凸起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隐蔽油气藏 勘探方向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JZ油田沙二段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宗宾 程奇 +2 位作者 刘洪洲 房娜 高红立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5,共7页
渤海辽东湾海域JZ油田处于辽西低凸起西侧倾末端,受其复杂古地貌影响,沙二段沉积特征极为复杂,储层展布规律不明确。为了明晰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将高分辨率层序法与层拉平法相结合,对研究区沙二段沉积前古地貌进行恢复,识... 渤海辽东湾海域JZ油田处于辽西低凸起西侧倾末端,受其复杂古地貌影响,沙二段沉积特征极为复杂,储层展布规律不明确。为了明晰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将高分辨率层序法与层拉平法相结合,对研究区沙二段沉积前古地貌进行恢复,识别古地貌单元及其组合规律,并分析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从成因上刻画沙二段辫状河前缘砂体展布。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二段沉积前发育古沟谷、古构造脊及古斜坡等3类古地貌单元,在平面上形成被构造脊遮挡的深沟谷带、被构造脊分隔的浅沟谷带及斜坡沟谷带3种组合。综合古地貌与古物源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分别建立上述3种古地貌组合下的沉积模式——水下分流河道主控型辫状河三角洲、多朵叶型辫状河三角洲及单朵叶型辫状河三角洲,并总结不同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的开发产能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辫状河三角洲 砂体分布 沙二段 辽西低凸起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建波 潘玲黎 +1 位作者 童凯军 吕坐彬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4期30-35,146-147,共6页
在岩心、铸体薄片、成像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渤海辽西低凸起JZ25-1S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裂缝发育主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区内潜山岩性为片麻岩类及其碎裂岩类,矿物结晶较粗、暗色矿物含量... 在岩心、铸体薄片、成像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渤海辽西低凸起JZ25-1S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裂缝发育主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区内潜山岩性为片麻岩类及其碎裂岩类,矿物结晶较粗、暗色矿物含量低、碎裂作用较强,为储集层发育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储集空间类型包括裂缝、溶蚀孔洞和微孔隙,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变质岩储集层裂缝的形成是沙三沉积期拉张应力场和东营期右旋走滑应力场叠加作用的结果。此外,储层裂缝发育的其它控制因素包括储集层岩性、古风化作用及后生成岩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辽西低凸起 变质岩潜山 储集层特征 控制因素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复杂岩性地层测井解释
18
作者 欧阳健 王杰英 +1 位作者 施咸迪 夔复兴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89年第6期45-51,共7页
辽东湾前第三系地层中有元古代的花岗片麻岩与混合岩、中生代的中基性—酸性的火成岩及火山碎屑岩。应用自然伽玛能谱测井、密变测井等核测井资料为主,结合大量钻井取心分析资料对上述岩石进行测井解释。通过对地层岩性分类,建立测井岩... 辽东湾前第三系地层中有元古代的花岗片麻岩与混合岩、中生代的中基性—酸性的火成岩及火山碎屑岩。应用自然伽玛能谱测井、密变测井等核测井资料为主,结合大量钻井取心分析资料对上述岩石进行测井解释。通过对地层岩性分类,建立测井岩性数据库。用判别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归类识别,从而计算它们的孔隙度;并利用多种测井方法对这些岩石的裂缝发育程度、孔隙类型、储层进行评价,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低凸起 复杂岩性地层 测井解释 辽东湾 油气勘探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中北段潜山油气藏泥岩盖层封闭能力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茂鹏 胥伟 张志鹏 《自然科学》 2017年第5期445-456,共12页
为综合评价辽西低凸起泥岩盖层封闭能力,统计分析了辽西低凸起中北段潜山基础井资料,表明辽西低凸起潜山盖层主要由东营组和沙河街组泥岩盖层组成,其中以东营组泥岩盖层为区域性盖层,沙一段沙二段和沙三段泥岩盖层在JZ20-2、JZ25-1S潜... 为综合评价辽西低凸起泥岩盖层封闭能力,统计分析了辽西低凸起中北段潜山基础井资料,表明辽西低凸起潜山盖层主要由东营组和沙河街组泥岩盖层组成,其中以东营组泥岩盖层为区域性盖层,沙一段沙二段和沙三段泥岩盖层在JZ20-2、JZ25-1S潜山有分布,为局部盖层。选取泥质含量、突破压力、超压压力系数等参数研究微观特征,研究表明辽西低凸起潜山盖层主要存在泥岩毛细管压力封盖和超压封盖两种类型的微观机理,其中超压封盖主要分布在低凸起中北部JZ25-1S地区与JZ20-2地区。综合评价辽西低凸起中北段泥岩盖层封闭能力。结果表明:辽西低凸起中北段盖层以中等、好为主,好盖层分布较广。通过分析盖层与已发现油气藏关系,辽西低凸起中北段已发现油气分布在中等及以上盖层区域内,表明中等封盖能力的潜山盖层就能很好的封闭潜山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气藏 泥岩盖层 封闭能力 综合评价 辽西低凸起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北段东二下亚段湖底扇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
20
作者 金小燕 王清斌 +2 位作者 黄晓波 赵国祥 于茜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年第4期35-37,41,共4页
辽西低凸起北段JZ20构造区东二下亚段湖底扇岩性主要为中-细粒砂岩,颗粒分选中等,孔隙发育,可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亚相,其中内扇、中扇多为优质储层,表现为单一水道、辫状水道的特征,自然伽马(GR)曲线表现为微齿化箱形和齿化状钟形,地... 辽西低凸起北段JZ20构造区东二下亚段湖底扇岩性主要为中-细粒砂岩,颗粒分选中等,孔隙发育,可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亚相,其中内扇、中扇多为优质储层,表现为单一水道、辫状水道的特征,自然伽马(GR)曲线表现为微齿化箱形和齿化状钟形,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下切反射和叠瓦状反射特征;湖底扇受物源和触发机制等多因素制约,物源来自古辽河水系的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受强烈的正断层活动、斜坡坡度与湖浪扰动等影响,原始沉积物沿着斜坡向下滑塌,在深湖-半深湖中形成扇形沉积体;辽西低凸起北段湖底扇紧邻辽中富生烃凹陷、储盖组合好、运移通畅,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低凸起 东二下亚段 湖底扇 沉积特征 成因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