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顾与前瞻:北宋使辽诗研究的学术史考察
1
作者 于东新 杨澍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8-124,共7页
在“澶渊之盟”之后,宋、辽定期遣使交聘成为双方交往的主要活动。北宋使臣在出使辽国的途中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使辽诗”。学界从整体研究、个案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方面对于北宋使辽诗的特点、价值、意义等做了较深入的探究,成绩不小。... 在“澶渊之盟”之后,宋、辽定期遣使交聘成为双方交往的主要活动。北宋使臣在出使辽国的途中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使辽诗”。学界从整体研究、个案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方面对于北宋使辽诗的特点、价值、意义等做了较深入的探究,成绩不小。未来的使辽诗研究宜采取跨学科的方法,强化文学本位,将其置于宏阔的中华文学史视野之下,考察其对于中华文学多元一体历史格局形成的重要贡献。同时,立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语境,可以将使辽诗作为“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有意味的”观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辽诗 交聘 中华文学史
下载PDF
宋辽交聘背景下的彭汝砺使辽诗 被引量:8
2
作者 沈文凡 陈大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9-202,共4页
彭汝砺于公元1091年出使辽国,途中他创作了大量诗歌,大多已散佚,后人从彭汝砺的《鄱阳集》中辑出其使辽诗60首,这些诗作虽然在浩瀚的宋诗海洋中微乎其微,但在北宋使辽诗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诗歌不仅记述了辽国的自然风光、民俗特... 彭汝砺于公元1091年出使辽国,途中他创作了大量诗歌,大多已散佚,后人从彭汝砺的《鄱阳集》中辑出其使辽诗60首,这些诗作虽然在浩瀚的宋诗海洋中微乎其微,但在北宋使辽诗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诗歌不仅记述了辽国的自然风光、民俗特色,也抒发了作者出使旅途的艰辛寂寞之感,身处异国的思乡思归之情,以及身为使臣的大国情怀及对和平稳定的美好畅想。他沿途记录下来的乡风民俗也为今人了解北宋时期辽国的地域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汝砺 《鄱阳集》 使辽诗 地域民俗 北宋
下载PDF
论北宋使辽诗 被引量:7
3
作者 诸葛忆兵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0-115,共6页
北宋频繁派遣使臣前往辽国,部分使臣将出使期间的见闻与感受形诸歌咏。使臣们出使途中情绪往往恶劣,诗歌中表现为对于异乡的气候风景、异族的民俗风情的排斥不接受,愁苦落寞的意绪成为使辽诗的主旋律。他们在诗歌里要追究五代割让土地... 北宋频繁派遣使臣前往辽国,部分使臣将出使期间的见闻与感受形诸歌咏。使臣们出使途中情绪往往恶劣,诗歌中表现为对于异乡的气候风景、异族的民俗风情的排斥不接受,愁苦落寞的意绪成为使辽诗的主旋律。他们在诗歌里要追究五代割让土地与北宋不能收回失地的原因,检讨现实的对辽政策。他们到达辽国之后,通过实际的接触,对待异乡异族的情感往往会有相当的转变。往往从拒斥转向适应,从陌生转向友好。他们或者将这种交往的过程与感受形诸文字,甚至能够产生更加广泛的良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使辽诗 愁苦 民族友好
下载PDF
论苏颂使辽诗的“大国情怀”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大远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14-116,共3页
苏颂两度出使辽国,其使辽诗涉及辽国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文化心理等多个方面,虽相隔十年,中原王朝、文明核心的"大国情怀"却始终如一。这种"大国情怀"是一种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文化中心意识,是一种"以德怀远&qu... 苏颂两度出使辽国,其使辽诗涉及辽国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文化心理等多个方面,虽相隔十年,中原王朝、文明核心的"大国情怀"却始终如一。这种"大国情怀"是一种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文化中心意识,是一种"以德怀远"外交策略下的民族自信心,是一种维护和平使命里的偃甲息兵,四海升平的美好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颂 使辽诗 大国情怀
下载PDF
试论苏颂“使辽诗”中的爱国情怀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彦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256-259,共4页
苏颂不仅是古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还是很有造诣的文学家。学界对于苏颂在科学、医学等领域取得的成绩颇为认同,而对其诗歌的艺术成就还缺乏应有的关注。"使辽诗"在苏颂的全部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从"爱国主义&qu... 苏颂不仅是古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还是很有造诣的文学家。学界对于苏颂在科学、医学等领域取得的成绩颇为认同,而对其诗歌的艺术成就还缺乏应有的关注。"使辽诗"在苏颂的全部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从"爱国主义"这一维度出发,试图对"使辽诗"的爱国情怀进行分析,希望在这方面的研究有进一步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颂 爱国情怀 “使辽诗
下载PDF
宋辽交聘视阈下的送人使辽诗 被引量:3
6
作者 丁沂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31-36,共6页
现存34首送人使辽诗,既有浅层的环境书写与民俗观照,又有深层的民族交流与外交思考,折射出北宋诗家对宋辽交聘与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诸事相较,出使艰辛、民俗书写与恩信维和,大致虚少实多;而宋尊辽卑与契丹畏宋,多是宋人自信的无限夸染... 现存34首送人使辽诗,既有浅层的环境书写与民俗观照,又有深层的民族交流与外交思考,折射出北宋诗家对宋辽交聘与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诸事相较,出使艰辛、民俗书写与恩信维和,大致虚少实多;而宋尊辽卑与契丹畏宋,多是宋人自信的无限夸染,常常虚多实少。弱化维护和平的辛苦经营,强化宋辽交聘的控制能力,在缓解使臣压力的同时,也流露出北宋诗家对国家实力的巨大期待。事实上,无论北宋怀柔,抑或契丹礼敬,均反映了双方对和平友好的珍视。这种讲仁修睦,在送人使辽诗中呈现出厚往薄来、宋尊辽卑的双重性,却在择使标准、致书用语、奉使行程录中难掩平等对话的历史真相,呈现出文本书写的差异性与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聘 送人使辽诗 交流融合 恩信结人 慎择使臣
下载PDF
王安石使辽诗和使辽终点涿州考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廷荣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3-16,共4页
张涤云先生研究认定,王安石担任送宋帝遗留物使,于嘉祐八年四月初(因仁宗崩)使辽,笔者赞同此说。但其文无王安石使辽终点,某些考辨尚待补充、完善。兹证补王安石暮春使辽之实,认定其使辽终点在辽涿州,并重新确认其部分使辽诗作。
关键词 王安石 终点涿州 使辽诗
下载PDF
辽诗中所见辽代东北契丹风俗与文化
8
作者 何婷婷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7-19,16,共4页
除了古籍文献和出土文物,诗歌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之一,也是了解古代风俗的重要来源之一。辽代东北地区以契丹族的风俗为主流,对东北地区风俗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辽诗中东北地区饮食、穿着、生产、酒乐舞蹈等... 除了古籍文献和出土文物,诗歌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之一,也是了解古代风俗的重要来源之一。辽代东北地区以契丹族的风俗为主流,对东北地区风俗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辽诗中东北地区饮食、穿着、生产、酒乐舞蹈等方面诗歌的归纳总结,为辽代东北地区的风俗与文化做一粗浅勾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诗 东北 风俗
下载PDF
从辽诗及北宋使辽诗看辽代社会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国庆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76-82,共7页
从辽诗及北宋使辽诗看辽代社会张国庆公元10世纪初至12世纪初,契丹人建立的辽王朝统治中国北部长达二百余年。在先进的中原汉族文化影响下,有辽一代亦涌现出不少契丹族(包括辽地汉族)诗人,他(她)们以自己家乡的“事”、“物... 从辽诗及北宋使辽诗看辽代社会张国庆公元10世纪初至12世纪初,契丹人建立的辽王朝统治中国北部长达二百余年。在先进的中原汉族文化影响下,有辽一代亦涌现出不少契丹族(包括辽地汉族)诗人,他(她)们以自己家乡的“事”、“物”为题材,吟诗赋词,产生了不少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辽诗 契丹人 契丹语 代社会 北宋 纪事本末 史》 《渑水燕谈录》 捺钵
下载PDF
南人视野中的“北国”--以苏颂使辽诗为中心
10
作者 董佳楠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33-37,共5页
北宋与辽两个政权并立近两个世纪,双方使臣或由南向北,或由北而南,亲身体验了不同层次地理环境及文化景观的渐变。对于地理文化的关注成为使臣出行时记录的主要内容,苏颂使辽诗是其中的范例。宋辽通使给了生于闽南湖光山色的苏颂领略“... 北宋与辽两个政权并立近两个世纪,双方使臣或由南向北,或由北而南,亲身体验了不同层次地理环境及文化景观的渐变。对于地理文化的关注成为使臣出行时记录的主要内容,苏颂使辽诗是其中的范例。宋辽通使给了生于闽南湖光山色的苏颂领略“北国”风光的机会。其使辽的过程就是南人体验“北国”的过程。苏颂两次使辽均有“诗记”,其见闻、感受和立意不仅反映出南人北使的独特经验,也折射出宋辽特定外交关系下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人 北国 苏颂 使辽诗
下载PDF
从使辽诗看奚族社会生活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富华 孙国军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8,共5页
北宋与辽朝缔结澶渊之盟后,两国之间实现了长久的和平,双方互派使者友好往来。北宋使辽的使者归国后除了向朝廷呈交一份使辽语录外,许多使臣还把自己使辽途中所见、所闻、所感写成诗歌,供自己及亲友传阅,这就是使辽诗。奚族聚居于辽中... 北宋与辽朝缔结澶渊之盟后,两国之间实现了长久的和平,双方互派使者友好往来。北宋使辽的使者归国后除了向朝廷呈交一份使辽语录外,许多使臣还把自己使辽途中所见、所闻、所感写成诗歌,供自己及亲友传阅,这就是使辽诗。奚族聚居于辽中京以南、长城以北的丘陵山地间,即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地区、辽宁朝阳西部及河北承德一带,从事着半耕半牧的生产活动。北宋出使辽朝的使者大都经过这一地区,这些使辽使者在使辽途中写下了大量的使辽诗。这些使辽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辽代奚族的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辽诗 奚族 民俗风情 经济生活
原文传递
关于王安石使辽与使辽诗的考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涤云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82,共10页
王安石使辽因史籍佚失而无明载,然其文集中确有不少散见于各卷的使辽诗;他又曾任送伴使,并有诗作。因此王安石的使辽与使辽诗便成为后人研读中的谜团。本文对此作了详尽的梳理与考论,得出王安石于嘉八年四月(仁宗逝世后)作为遣遗留物国... 王安石使辽因史籍佚失而无明载,然其文集中确有不少散见于各卷的使辽诗;他又曾任送伴使,并有诗作。因此王安石的使辽与使辽诗便成为后人研读中的谜团。本文对此作了详尽的梳理与考论,得出王安石于嘉八年四月(仁宗逝世后)作为遣遗留物国信使使辽的结论;并对其文集中的使辽诗和伴送北朝人使诗分别按行程作了认知与考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使 送伴使 使辽诗 考辨
原文传递
北宋诗人眼中的辽境地理与社会生活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冬虎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4,共4页
北宋欧阳修、苏颂、苏辙在出使辽国(契丹)途中写下的纪行诗,记录了他们经行的路线和沿途见闻,为认识辽代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苏颂的前后《使辽诗》尤其如此。
关键词 使辽诗 地理环境 社会生活
下载PDF
宋诗词与辽壁画中商业广告的考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婧杰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7-179,共3页
文章结合广告史相关理论对苏颂使辽诗《奚山路》中"朱版刻旗"招幌广告和辽代壁画中的标识广告进行实例解读,分别从诗句中的奚山地理位置、朱刻版等方面以及辽壁画中的标签型、印章型、颜色型、外观造型等标识广告进行探讨。
关键词 宋使辽诗 壁画 招幌广告 标识广告
下载PDF
民族文化融合与辽宋诗词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秀荣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9-62,共4页
辽代译词作为南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深受唐宋诗词(尤其是宋诗词)的影响,与宋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同时又具有自身的民族特色,呈现出质实刚健、朴野清新的北国风范。
关键词 辽诗 宋词 关系
下载PDF
辽代诗学思想论衡
16
作者 张晶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7-62,共6页
辽代诗歌是中国诗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意义不在于艺术上如何成熟而精致,而在于其以清新质朴的形态为中国诗史充填进新的质素。辽代诗歌创作的主体是契丹族诗人,而且尤以上层人物为主。辽代没有专门的诗学著作,其诗学思想主要指在诗... 辽代诗歌是中国诗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意义不在于艺术上如何成熟而精致,而在于其以清新质朴的形态为中国诗史充填进新的质素。辽代诗歌创作的主体是契丹族诗人,而且尤以上层人物为主。辽代没有专门的诗学著作,其诗学思想主要指在诗歌活动中体现出的一些倾向。辽代诗学思想更重视的是诗的政教功能。辽诗有着尚实尚质的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诗 契丹文化 中原文化 文化融合 政教功能 尚实尚质
下载PDF
论苏辙的使辽诗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文科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2,共7页
使辽诗是在宋辽对峙这一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文学史现象。苏辙在元祐四年(1089)出使契丹时曾创作了数十首使辽诗,是使辽诗创作较多的作家之一。他的使辽诗涉及宋辽关系、边疆风貌、异族生活、旅途思乡等多方面内容。尤其是反映宋辽关系的诗... 使辽诗是在宋辽对峙这一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文学史现象。苏辙在元祐四年(1089)出使契丹时曾创作了数十首使辽诗,是使辽诗创作较多的作家之一。他的使辽诗涉及宋辽关系、边疆风貌、异族生活、旅途思乡等多方面内容。尤其是反映宋辽关系的诗作,体现了宋朝官员对契丹从持有偏见到有所了解的转变历程,无论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历史的发展来讲,都极具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辙 使辽诗 关系 思乡
原文传递
北宋使辽诗与使臣跨文化政治传播 被引量:3
18
作者 阮丽萍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6-200,共5页
北宋使辽诗是宋诗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类型,是宋辽民族关系的产物。使辽诗因其创作主体身份的特殊性,可视为研究宋辽民族文化交流史的路径之一。作为政治传播主体,使臣肩负着对外政治沟通与形象建构的使命,通过政治修辞,体现着作为文化输... 北宋使辽诗是宋诗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类型,是宋辽民族关系的产物。使辽诗因其创作主体身份的特殊性,可视为研究宋辽民族文化交流史的路径之一。作为政治传播主体,使臣肩负着对外政治沟通与形象建构的使命,通过政治修辞,体现着作为文化输出国的大国情怀,在宋辽交聘中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文化的民族中心主义倾向,同时也导致了使臣跨文化传播的身份焦虑。宋辽两国和谐、理性的跨文化传播的可能性仍在于传播主体(使臣)自身的文化身份认同,重新建构"我"与文化环境的关系,从文化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辽诗 使臣 跨文化 民族中心主义 政治传播
原文传递
民族志视野下的北宋使辽诗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炳辉 《理论界》 2021年第2期69-75,共7页
使辽诗是宋辽政治生活和民族关系的产物,体现了北宋使臣自觉的政治传播意识和大国情怀,促进了汉族和契丹文化的交流融合。北宋使臣以优越的文化心理去观察辽朝的一切,他们笔下的诗歌恰好能相对客观公正地记录宋辽对峙时期,辽人的生活环... 使辽诗是宋辽政治生活和民族关系的产物,体现了北宋使臣自觉的政治传播意识和大国情怀,促进了汉族和契丹文化的交流融合。北宋使臣以优越的文化心理去观察辽朝的一切,他们笔下的诗歌恰好能相对客观公正地记录宋辽对峙时期,辽人的生活环境和风俗人情,符合民族志以某个民族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野调查和信息采集的学科特点,因此,使辽诗是一种民族志书写形式。以民族志视野重新审视这些诗歌,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辽朝社会历史和民俗文化,对于新时代的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也是意义非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使辽诗 民族志 民族融合 田野调查
原文传递
全新视角看辽金元的歌诗与乐论——《辽金元歌诗及乐论研究》书评
20
作者 张静 《北方音乐》 2017年第15期3-3,共1页
《辽金元歌诗及乐论研究》出版于2015年9月,是作者韩伟在其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略作调整而成。该书将音乐文学层面的歌诗与理论层面的乐论相勾连,选题新颖,视角独特,无论从音乐学领域还是从文学领域,都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著作。
关键词 金元歌及乐论研究》 乐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