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药莪达夏多糖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被引量:4
1
作者 程会云 童丽 +1 位作者 陈湘宏 刘占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0989-10989,10992,共2页
[目的]建立藏药莪达夏多糖的提取和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用sevag法等进行纯化,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回归方程A=0.013 12C-0.015 34,r=0.999 5,线性范围为5~38μg。莪达夏多糖的平均含量为0.69%,RSD=1.... [目的]建立藏药莪达夏多糖的提取和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用sevag法等进行纯化,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回归方程A=0.013 12C-0.015 34,r=0.999 5,线性范围为5~38μg。莪达夏多糖的平均含量为0.69%,RSD=1.50%,平均回收率为98.6%,RSD=1.86%(n=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为莪达夏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提取 含量 达夏
下载PDF
藏药莪达夏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Bc1-2和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杜恒 刘明成 +3 位作者 李福安 任世存 马建滨 张得钧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藏药莪达夏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以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方法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40 min后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大鼠心肌凋亡蛋白Bc1-2和Bax含量,并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心肌组织... 目的探讨藏药莪达夏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以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方法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40 min后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大鼠心肌凋亡蛋白Bc1-2和Bax含量,并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心肌组织中Bc1-2的含量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莪达夏高、中、低剂量组均高于模型组;心肌组织中Bax的含量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莪达夏高、中、低剂量组均低于模型组。结论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是莪达夏能够通过促进Bc1-2蛋白的表达、抑制Bax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发挥抗缺血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夏 心肌缺血-再灌注 BC1-2 BAX
下载PDF
藏药莪达夏抗缺氧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扎西东主 李先加 确生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266-267,273,共3页
目的观察藏药莪达夏的抗缺氧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分成莪达夏高、中、低剂量组,红景天组,空白对照组,分别按剂量(15g/kg、10g/kg、5g/kg、15mg/kg、0mg/kg)灌胃给药,然后行小鼠密闭缺氧实验和小鼠完全脑缺氧实验。结果在小... 目的观察藏药莪达夏的抗缺氧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分成莪达夏高、中、低剂量组,红景天组,空白对照组,分别按剂量(15g/kg、10g/kg、5g/kg、15mg/kg、0mg/kg)灌胃给药,然后行小鼠密闭缺氧实验和小鼠完全脑缺氧实验。结果在小鼠密闭缺氧实验中,莪达夏各剂量组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小鼠完全脑缺氧实验中,莪达夏各剂量组小鼠张口喘气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藏药莪达夏具有明显的抗缺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达夏 抗缺氧
下载PDF
藏药莪达夏概况 被引量:7
4
作者 扎西东主 李先加 童丽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藏药 达夏
下载PDF
莪达夏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部位 被引量:4
5
作者 姜若菲 李福安 +1 位作者 李永平 张得钧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莪达夏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部位。方法通过研究莪达夏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组织中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明确其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 目的探讨莪达夏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部位。方法通过研究莪达夏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组织中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明确其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部位。结果藏药莪达夏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可使心肌组织中NOS、iNOS活性和NO含量水平降低,且均低于模型组。结论莪达夏可能通过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降低心肌组织中的NOS、iNOS活性和NO含量,达到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夏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有效部位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藏药莪达夏炮制前后药效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童丽 蔡宝昌 +1 位作者 李文渊 热增才旦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通过对藏药莪达夏炮制前后的抗炎镇痛实验研究,探讨该药炮制方法与药效的关系。方法观察莪达夏的抗炎作用和镇痛作用。结果藏药莪达夏炮制前后对大鼠足趾肿胀、小鼠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炮制前、后莪达夏对醋酸致痛小鼠的扭体... 目的通过对藏药莪达夏炮制前后的抗炎镇痛实验研究,探讨该药炮制方法与药效的关系。方法观察莪达夏的抗炎作用和镇痛作用。结果藏药莪达夏炮制前后对大鼠足趾肿胀、小鼠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炮制前、后莪达夏对醋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藏药莪达夏炮制前后抗炎作用未发生明显变化;藏药莪达夏炮制前后镇痛作用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莪达夏 炮制 抗炎 镇痛
下载PDF
藏药莪达夏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扎西东主 索南卓玛 朱艳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12期190-190,共1页
目的:验证藏药莪达夏的止血作用。方法:给实验动物以高、中、低剂量,并以阳性对照、空白对照作比较,检测小鼠的凝血时间与出血时间的检测方法。结果:小鼠凝血时间,与空白组比较(p<0.01),具有止血作用;小鼠出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达... 目的:验证藏药莪达夏的止血作用。方法:给实验动物以高、中、低剂量,并以阳性对照、空白对照作比较,检测小鼠的凝血时间与出血时间的检测方法。结果:小鼠凝血时间,与空白组比较(p<0.01),具有止血作用;小鼠出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达夏高、中、低剂量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空白组比较,达夏中剂量组作用比较明显,(p<0.01)。结论:藏药莪达夏对小鼠具有较强的止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达夏 止血
下载PDF
藏药莪达夏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娅 李枫梅 +2 位作者 刘明成 胡胜伟 张得钧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3期16-21,共6页
在传统藏药中,莪达夏资源丰富,药用价值高,近年来对莪达夏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关报道十分广泛。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从莪达夏的化学成分、毒理药理作用、制剂及其临床应用、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等五个方面进行总结,... 在传统藏药中,莪达夏资源丰富,药用价值高,近年来对莪达夏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关报道十分广泛。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从莪达夏的化学成分、毒理药理作用、制剂及其临床应用、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等五个方面进行总结,为莪达夏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夏 化学成分 毒理药理 制剂 临床应用 有效成分提取
下载PDF
藏药“达夏”防治感冒的介绍 被引量:6
9
作者 蔡建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1998年第5期27-27,共1页
藏药“达夏”(镰形棘豆)为豆科棘豆属植物镰形棘豆。属多年生无茎草本。
关键词 藏药 达夏 感冒 防治
下载PDF
藏药莪达夏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NO和NOS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得钧 杜恒 +3 位作者 刘明成 李福安 芦殿香 马建滨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研究藏药莪达夏水提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中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的方法造成心肌缺血... 目的研究藏药莪达夏水提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中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的方法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再灌注40 min后心肌组织中NO含量以及NOS、iNOS的活性。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心肌组织中NOS、iNOS活性和NO含量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莪达夏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心肌组织中NOS、iNOS活性水平以及NO含量水平均低于模型组。结论藏药莪达夏能够通过降低NOS、iNOS活性和NO含量水平,从而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夏 心肌缺血再灌注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原文传递
藏药莪达夏提取物水部位化学成分及其大鼠血浆移行成分的质谱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元王涛 张本印 +3 位作者 张育浩 杨占婷 陈明 张得钧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83-1792,共10页
本研究运用LC-MS技术分析藏药莪达夏水部位体外化学成分、给药后大鼠血浆和肝微粒体中的移行成分。采用Diamondsil C18色谱柱梯度洗脱进行分离,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谱图。通过文献比对,综合分析总离子流图等信息,对莪达夏水部位的化学成分... 本研究运用LC-MS技术分析藏药莪达夏水部位体外化学成分、给药后大鼠血浆和肝微粒体中的移行成分。采用Diamondsil C18色谱柱梯度洗脱进行分离,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谱图。通过文献比对,综合分析总离子流图等信息,对莪达夏水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内移行成分进行定性研究。共推断出莪达夏水部位中40个化学成分,其中包括24个黄酮类成分、2个酰胺类化合物、1个糖苷类化合物和13个其它类化合物;确定给药后血浆中发现了8个原型成分和4个代谢物。该研究能够为阐明藏药莪达夏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一定依据,也对进一步研究藏药莪达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莪达夏 HPLC-MS 化学成分 入血成分
原文传递
On Some Dispersed Cordaitean Cuticles from Cathaysian Flora in the Permian of China and Their Significance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生盛 王士俊 贝月敏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5期517-522,共6页
Although the research on Cordaites of the Cathaysian Flora in China started early in 1883, the study of the cordaitean cuticles began late in 1991. Up to now, four types of cordaitean cuticles in situ and three types ... Although the research on Cordaites of the Cathaysian Flora in China started early in 1883, the study of the cordaitean cuticles began late in 1991. Up to now, four types of cordaitean cuticles in situ and three types of dispersed ones have been reported from the Cathaysian Flora in China.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Euramerican Flora, the research work on cordaitean cuticles from the Cathaysian Flora in China is much more insufficient. In this paper, three kinds of dispersed cordaitean cuticle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from the Permian coal-bearing strata in China. Among these cuticles two kinds are collected from the roof shale of Coal Seam No. A(1) in Shanxi Formation (Lower Permian) in Xinzhuangzhi Coal Mine of Huainan, Anhui Province, southern border of North China Subprovince of the Cathaysian Flora in China. The third one was collected from Coal Seam No. 11 in the top of Longtan Formation (lower Upper Permian) in Dahebian Coal Mine of Shuicheng Mining District, Guizhou Province, South China Subprovince of the Cathaysian Flora in China. Comparison of these three kinds of cordaitean cuticles with the known ones from the Cathaysian Flora in China and from the Euramerican Flora is made. The authors consider that they are all new types of cordaitean cuticles. The significance they bear on palaeobotany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Cathaysian Flora PERMIAN cordaitean plants cuticle new types
下载PDF
Selection of reference genes for qRT-PCR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in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during aestivation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业 陈慕雁 +3 位作者 王天明 孙丽娜 徐冬雪 杨红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248-1256,共9页
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 is a technique that is widely used for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and its accuracy depends on the expression stability of the internal ... 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 is a technique that is widely used for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and its accuracy depends on the expression stability of the internal reference genes used as normalization factors. However, many applications of qRT-PCR used housekeeping genes as internal controls without validation. In this study, the expression stability of eight candidate reference genes in three tissues (intestine, respiratory tree, and muscle) of the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was assessed during normal growth and aestivation using the geNorm, NormFinder, delta CT, and RefFinder algorithm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ference genes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expression patterns among the three tissues during aestivation. In general, the β-tubulin (TUBB) gene was relatively stable in the intestine and respiratory tree tissues. The optimal reference gene combination for intestine was 40S ribosomal protein S18 (RPSI 8), TUBB, and NADH dehydrogenase (NADH); for respiratory tree, it was β-actin (ACTB), TUBB, and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cytochrome B small subunit (SDHC); and for muscle it was α-tubulin (TUBA) and NADH dehydrogenase [ubiquinone] 1α subcomplex subunit 13 (NDUFA13). These combinations of internal control genes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use in further studies of gene expression in A.japonicus during aes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a cucumber AESTIVATION 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 reference gene normalization fact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