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DSC-MRI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硕 丁军 +4 位作者 管玉瑶 李佟 牛猛 冯艳 刘冬瑶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793-1795,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T*2加权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SC-MRI)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评价DSC-MRI参数对AD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间收住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南湖院区神经内科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目的通过研究T*2加权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SC-MRI)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评价DSC-MRI参数对AD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间收住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南湖院区神经内科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30例AD患者,对所有病例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头颅平扫后再进行灌注扫描,随后将所得灌注图像传入后处理工作站,生成伪彩图及进行灌注参数测量,灌注参数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分别对双侧额叶、颞叶、海马、海马旁回、杏仁体、楔前叶、基底节等区域进行测量,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Mo CA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本次试验中MR灌注参数TTP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灌注参数CBV、CBF、MTT与Mo CA评分无相关性。结论脑DSC-MRI灌注参数TTP与临床认知功能结合对评估AD临床进展程度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加权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 达峰值时间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下载PDF
椎动脉支架成形术和药物治疗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小勇 林建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1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和药物治疗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80例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观察组(行椎... 目的探讨椎动脉支架成形术和药物治疗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80例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观察组(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局部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达峰值时间(rTTP);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6个月后脑卒中、死亡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rCBF、rMTT、rCBV、r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rCBF、rMTT、rCBV、r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r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rCBF高于治疗前,rMTT、rTTP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rCBF高于对照组,rMTT、rTT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脑卒中、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r CBF、r MTT、r TTP,其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支架成形术 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局部相对脑血流量 相对平均通过时间 相对脑血容量 相对达峰值时间
下载PDF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刘敏华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2003年第6期709-709,共1页
诊断和疗效评定按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1998)。HDIG组38例,给予丙种球蛋白0.4g/(kg·d)静滴5天,口服泼尼松0.5mg/(kg·d)5~7周。激素组37例用氢化可的松5~6mg/(kg·d)静滴4~6天,后改口服泼尼松1~2... 诊断和疗效评定按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1998)。HDIG组38例,给予丙种球蛋白0.4g/(kg·d)静滴5天,口服泼尼松0.5mg/(kg·d)5~7周。激素组37例用氢化可的松5~6mg/(kg·d)静滴4~6天,后改口服泼尼松1~2mg/(k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小剂量 糖皮质激素 血液病诊断 张之南 达峰值时间
下载PDF
颈动脉血管成形及支架安放术后的弥散/灌注加权MRI
4
作者 Gauvrit J. Y. Delmaire C. +1 位作者 Henon H. 陈云春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2期24-25,共2页
Background and purpose: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a so far non valida ted procedure, may be an alternative to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a high surgical risk. However, it carries also a risk of cerebral embolic ... Background and purpose: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a so far non valida ted procedure, may be an alternative to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a high surgical risk. However, it carries also a risk of cerebral embolic events. The purpose o 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issue signal abnormalities in the brain before and after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by means of diffu sion (DWI) and perfu sion (PWI)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Methods: We performed cere bral MRI before and after carotid angioplasty in 22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2 3 treated high grade carotid stenoses. The lesions were located at the origin o 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in 20 patients, and at the origin of the com mon carotid artery (CCA) in 2. MRI was performed the day before, and repeated wi thin 24 hours after the procedure, and examined by two neuroradiologists. Result s: All stent implantations were successful but 4 patients developed an acute neu rological deficit within 24 hours after carotid angioplasty. On PWI, Time To Pea k (TTP) values ipsilateral to the carotid stenosis were increased before the pro cedure in 15 patients, and had remained normal in 6 and were not assessable in 1 . After the procedure, TTP values were normal in 12 patients, increased in 8 and not assessable in 2. On DWI, new ipsilateral lesions were detected in 2 patient s: 1 with an acute neurological deficit and 1 symptom free. Conclusion: Perfusio n deficits may be present in severe carotid stenosis and be improved within 24 h ours by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Asymptomatic infarcts may occ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 MRI 起始段 颈内动脉 无症状性脑梗死 脑栓塞 神经功能损害 灌注不足 神经放射学 达峰值时间
下载PDF
男大学生左足正常右足外八字步态足底压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尹海滨 郭见平 牛英群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观察男大学生左足正常步态、右足外八字步态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力的特征。方法运用比利时Footscan系统对邯郸职业技术学院20~25岁的男大学生进行足底压力测试,通过分析筛选出左足为正常步态、右足为外八字步态的42名大学生进行研究... 目的观察男大学生左足正常步态、右足外八字步态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力的特征。方法运用比利时Footscan系统对邯郸职业技术学院20~25岁的男大学生进行足底压力测试,通过分析筛选出左足为正常步态、右足为外八字步态的42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正常步态足峰值压强在第3跖骨(45.05±13.91)N/cm^2、足弓(4.48±1.94)N/cm^2两区域显著高于外八字步态足第3跖骨(26.83±10.82)N/cm^2、足弓(2.90±1.57)N/cm^2(P〈0.05);正常步态足达峰值压强时间在第1跖骨(436.28±73.09)ms区域的显著早于外八字步态足第1跖骨(477.47±33.52)ms(P〈0.05),在第4跖骨(424.56±83.46)ms区域显著晚于外八字步态足第4跖骨(369.39±103.079)ms(P〈0.05);正常步态足冲量在第2~5趾骨(4.56±5.54)N·s、第2跖骨(41.20±21.44)N·s两区域显著低于外八字步态足第2~5趾骨(8.25±8.30)N·s、第2跖骨(61.46±36.14)N·s(P〈0.05)。结论外八字步态足与正常步态足相比,足底压力中心偏向足的内侧,导致蹬伸时的推进力不是直线向前,而是斜向的,行走方向上的蹬地效果较差;并且会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产生一个扭力,相应使胫骨出现内翻,可能引起膝关节过度的摩擦,导致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八字 峰值压强 峰值压强时间 冲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