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上扬子区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十字铺组与牯牛潭组的划分与时空分布 被引量:11
1
作者 樊茹 邓胜徽 +3 位作者 张学磊 张师本 卢远征 李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5-742,共8页
笔者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大量的野外勘察以及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结合露头和钻井资料对上扬子区中奥陶世牯牛潭组与十字铺组的定义与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结果表明:十字铺组为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晚期(Dw3)的... 笔者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大量的野外勘察以及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结合露头和钻井资料对上扬子区中奥陶世牯牛潭组与十字铺组的定义与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结果表明:十字铺组为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晚期(Dw3)的一套以页岩为主的地层,呈条带状近东西向分布于黔北、川东南及滇东北等地区。牯牛潭组是达瑞威尔期(Dw1—Dw3)的一套灰岩相沉积,与下伏和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类型存在四种情况。在其中三种情况下,该组可能与上覆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该组底、顶界穿时明显:底界主要介于Dw1晚期至Dw2早期之间,对应牙形石Lenodus antivariabilis带至Lenodus variabilis带;顶界最晚可达Dw3晚期,对应牙形石Pygodus anserinus带,最早仅到Dw1晚期(L.antivariabilis带)。在研究区该组主要分布于川东、重庆大部、黔北、黔东北、鄂西及湘西北地区。在部分地区,牯牛潭组上部可与十字铺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铺组 牯牛潭组 牙形石 达瑞威尔期 上扬子区
下载PDF
中国主要块体奥陶纪达瑞威尔期(Darriwilian)晚期—凯迪期(Katian)早期海相红层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宝玉 任纪舜 +1 位作者 李明 武振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02-2017,共16页
根据中国主要块体奥陶纪达瑞威尔期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岩石学的特点,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9个块体,其中包括5个主要块体(扬子克拉通、中朝克拉通、塔里木克拉通、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北坡)中达瑞威尔晚期—凯迪期早期海相红层的分布、岩性... 根据中国主要块体奥陶纪达瑞威尔期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岩石学的特点,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9个块体,其中包括5个主要块体(扬子克拉通、中朝克拉通、塔里木克拉通、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北坡)中达瑞威尔晚期—凯迪期早期海相红层的分布、岩性特征和古动物群。它们的岩性特征:如红色灰岩;古生物群特征:如牙形石Pygodus serra动物群,P.anserinus动物群和Hamarodus europaeus动物群,珊瑚Yohophyllum动物群,以及头足类Sinoceras chinense动物群均十分相似或相同。这就充分阐明,中华古陆块群(包括扬子、中朝和塔里木克拉通等)与冈瓦纳古陆北缘古陆块群(包括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北坡等)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能在此之前它们同属于冈瓦纳古陆。这对于阐明中华古陆块群与冈瓦纳古陆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将海相红层分为两类:陆棚红层和大洋红层。陆棚红层主要见于寒武纪至三叠纪,大洋红层主要见于白垩纪至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主要块体 奥陶纪 威尔至凯迪早 海相红层 构造意义
下载PDF
扬子台地西南缘奥陶纪达瑞威尔期—桑比期地层划分对比与古地理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光旭 梁艳 +6 位作者 龚方怡 吴荣昌 崔雨浓 张一弛 魏鑫 栾晓聪 詹仁斌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8-137,共20页
扬子台地西缘(今昆明—西昌—成都之间)奥陶纪达瑞威尔期—桑比期地层以往多被笼统地归入“巧家组”,其空间分布情况不详,划分与对比仍存争议。综合最新研究成果与前人资料,本文认为“巧家组”仅限于台地西南缘(今川滇交界南部与滇中),... 扬子台地西缘(今昆明—西昌—成都之间)奥陶纪达瑞威尔期—桑比期地层以往多被笼统地归入“巧家组”,其空间分布情况不详,划分与对比仍存争议。综合最新研究成果与前人资料,本文认为“巧家组”仅限于台地西南缘(今川滇交界南部与滇中),代表康滇古陆与滇黔桂古陆之间的浅水海湾沉积,与台地西缘其他地区相当层位岩相差别明显,宜专文优先详述。在分布区内,“巧家组”两分明显:下部以白云岩为主,广布于滇中至川滇交界南部,向古地理上远岸一侧相变为灰岩;上部以一套碎屑-碳酸盐混积岩为特色,底部常发育铁鲕层,其分布限于川滇交界南部,亦向远岸一侧过渡为灰岩沉积。以此认识为基础,按照现代命名规范的目标和要求,本文提出“巧家组”划分命名修订方案,以最大限度地确保研究区内地层单位名称的稳定与统一,即:维持“巧家组”原义,提升其为巧家群;恢复使用诺多组和华弹组分别指称“巧家组”的下部和上部;将华弹组非正式划分为下、中、上三段;鉴于华弹组底部铁鲕层在上扬子区分布较为广泛,具有重要的地层对比价值,创名西瑶层称之。同时,本文认为诺多组和华弹组的时代分属于达瑞威尔早期和达瑞威尔晚期—桑比期。在新的地层框架下,本研究系统汇总了现有的资料,进而讨论了研究区达瑞威尔期—桑比期的古地理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学 古地理 奥陶纪 达瑞威尔期 桑比 华南
原文传递
浙西赣东北奥陶纪晚达瑞威尔期—早桑比期笔石序列新见 被引量:5
4
作者 宋妍妍 张元动 张举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4-154,共11页
浙西—赣东北地区的奥陶纪特马豆克期到桑比期笔石序列连续,多数笔石标本保存完好,部分甚至以黄铁矿化的立体形式保存。但是,由于地层出露较差或火山岩脉侵入等原因,该地区晚达瑞威尔期—早桑比期的笔石带尚存一些问题,需加以厘定。在... 浙西—赣东北地区的奥陶纪特马豆克期到桑比期笔石序列连续,多数笔石标本保存完好,部分甚至以黄铁矿化的立体形式保存。但是,由于地层出露较差或火山岩脉侵入等原因,该地区晚达瑞威尔期—早桑比期的笔石带尚存一些问题,需加以厘定。在新发现和挖掘的浙江江山横渡剖面和桐庐刘家剖面奥陶纪地层发育完整、出露良好,自下到上包括印渚埠组顶部、宁国组、胡乐组和砚瓦山组。经初步研究,胡乐组上部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Nichosonograptus fasciculatus带、Pterograptus elegans带、"Hustedograptus teretiusculus带"(上部含Dicellograptus亚带)和Nemagraptus gracilis带。横渡剖面胡乐组上部产有丰富的Dicellograptus(叉笔石),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属在全球各主要块体的首现层位和共生属种进行了分析,从而对叉笔石的起源和早期演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 笔石序列 叉笔石起源 达瑞威尔期 桑比 奥陶纪 浙西 赣东北
原文传递
论上扬子区南部中奥陶统大沙坝组 被引量:2
5
作者 詹仁斌 程金辉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5,共7页
中奥陶统上部大沙坝组的命名地点在四川长宁双河附近 ,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 ,夹钙质结核和灰岩透镜体 ,分布在川东南的长宁—兴文—叙永—古蔺一带 ,其中笔石和壳相化石经常交互出现 ,均比较丰富 ;笔石动物属于上层下垂对... 中奥陶统上部大沙坝组的命名地点在四川长宁双河附近 ,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 ,夹钙质结核和灰岩透镜体 ,分布在川东南的长宁—兴文—叙永—古蔺一带 ,其中笔石和壳相化石经常交互出现 ,均比较丰富 ;笔石动物属于上层下垂对笔石动物群 ( Didymograptus artus Fauna) ,据此 ,大沙坝组的地层时代可定为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 (相当于兰维恩期 ) ;腕足动物可称作 Saucrorthis- Parisorthis动物群。大沙坝组的岩性和其中所含的动物群均明显有别于在黔北和黔东北广泛分布的、大致同期的以钙质泥岩和钙质粉砂岩为主的十字铺组。四川北部平武县水柏乡的中元古代大沙坝组 ,由于命名在后 ,应予以废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奥陶统 大沙坝组 岩石地层 四川 笔石动物 壳相化石 达瑞威尔期 腕足动物
原文传递
宜昌黄花场宜黄1井中奥陶统牯牛潭组上部灰岩的微相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深洋 李越 毛颖颜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2-459,共8页
宜昌黄花场宜黄1井钻遇牯牛潭组上部灰岩地层,属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顶部,自下而上出现棕灰色生屑泥粒状灰岩、棕红色生屑粒泥状灰岩、灰色瘤状灰岩、棕红色生屑粒泥状灰岩、棕灰色与灰色生屑粒泥状灰岩夹含少量泥质条带的灰色生屑泥状... 宜昌黄花场宜黄1井钻遇牯牛潭组上部灰岩地层,属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顶部,自下而上出现棕灰色生屑泥粒状灰岩、棕红色生屑粒泥状灰岩、灰色瘤状灰岩、棕红色生屑粒泥状灰岩、棕灰色与灰色生屑粒泥状灰岩夹含少量泥质条带的灰色生屑泥状灰岩。以碳酸钙灰泥和粉砂屑基质沉积为主,见少量细颗粒破碎程度高的三叶虫、介形类、棘皮类等后生动物化石碎片,部分层位的生屑颗粒长轴无定向排列,它们在偏深水区安静海底堆积后无动荡水流频繁改造,顶部的生物扰动现象可能与海退有关。牯牛潭组上部没有典型暖水浅水相的化石类型和内碎屑颗粒沉积,灰岩均形成于最大浪基面之下水温偏凉的开阔陆表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微相 沉积环境 牯牛潭组上部 达瑞威尔期 中奥陶统 宜昌 湖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