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先秦族群迁徙融合与华夏文明进程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玲玲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98,126,共8页
族群迁徙融合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和动力,先秦不同时期族群的迁徙融合对华夏文明化进程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上古时期周边族群向中原地区的汇聚迁徙,加速了该区域社会形态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原地区得...
族群迁徙融合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和动力,先秦不同时期族群的迁徙融合对华夏文明化进程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上古时期周边族群向中原地区的汇聚迁徙,加速了该区域社会形态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原地区得以占据优势,率先迈入文明门槛,出现最早的王权国家,促进了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由多源向一体的转变;夏商时期,以夏商族群为主体的扩张性迁徙,使中原地区成为当时的文明核心区,对周边地区影响深远;两周时期,大范围的族群迁徙融合,使西周礼乐文明得以普及,促进了统一民族意识的出现和华夏民族的形成,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现
先秦
族群
迁徙融合
文明化进程
原文传递
东亚与东南亚人群迁徙与融合的古DNA证据
2
作者
白帆
张明
《科学》
2021年第1期7-9,共3页
东亚与东南亚在地理上紧密相连,文化上相互影响。从史前到历史时期,两地一直存在着人群迁徙和融合,而古DNA研究提供了有别于传统考古学和现代人群遗传关系的新见解。
关键词
东亚与东南亚人群
南岛语系
古DNA
迁徙融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富宁县各民族的迁徙与融合
被引量:
1
3
作者
蒲国方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10-14,共5页
富宁县境内的各民族,除壮族是土著民族外,其他民族都是不同时期从各地迁徙而入;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融合成民族大家庭;民族的迁徙与融合,促进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边防巩固。
关键词
民族
迁徙
与
融合
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晴隆等地喇叭苗庆坛与其族的迁徙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业强
杨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49-52,共4页
关键词
安顺屯堡人
喇叭
贵州民族
屯堡文化
晴隆
民族学院学报
湘西苗族
屯军
民族
迁徙
与
融合
屯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泛红山文化”音乐遗存研究
5
作者
赵天缘
《当代音乐》
2022年第2期75-78,共4页
“泛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重要作用。它分期众多,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且后期具有向文明社会、国家进程发展的趋势。现有关于“泛红山文化”的音乐遗存主要为埙、磬、笛、鼓、口簧等,笔者通过对“泛...
“泛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重要作用。它分期众多,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且后期具有向文明社会、国家进程发展的趋势。现有关于“泛红山文化”的音乐遗存主要为埙、磬、笛、鼓、口簧等,笔者通过对“泛红山文化”音乐遗存进行梳理,以“跨学科”为指向,从同墓器物、民族迁徙与融合、原始宗教祭祀及崇拜等方面入手,对“泛红山文化”音乐遗存可能体现的原始宗教祭祀信仰及文化交流迁徙情况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红山文化”
音乐遗存
民族
迁徙
与
融合
原始宗教祭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疆多民族聚居格局的演变
6
作者
古丽那尔·乌斯曼江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第2期11-12,共2页
新疆历史上就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方,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的、社会的包括战争等原因,不同的种族或民族南来北往,东迁西移,他们或通过这里走往它处,或征服当地居民留住此地,融入当地居民之中,新疆就成为...
新疆历史上就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方,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的、社会的包括战争等原因,不同的种族或民族南来北往,东迁西移,他们或通过这里走往它处,或征服当地居民留住此地,融入当地居民之中,新疆就成为各种族、各民族迁徙的通道、交汇融合之地,为当今新疆成为多民族聚居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民族
迁徙
与
融合
格局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对汉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
6
7
作者
白翠琴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7-56,共10页
往昔有的论著,提起魏晋南北朝,常着眼所谓“五胡乱华”、“十六国嬗递混战”、“黄河流域大破坏”、“汉族惨遭杀戮”、“历史大倒退”等等。而研究这一时期民族迁徙与融合,也往往偏重于论述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实际上,魏晋南北朝时...
往昔有的论著,提起魏晋南北朝,常着眼所谓“五胡乱华”、“十六国嬗递混战”、“黄河流域大破坏”、“汉族惨遭杀戮”、“历史大倒退”等等。而研究这一时期民族迁徙与融合,也往往偏重于论述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实际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汉族发展的重要阶段。民族大迁徒、大融合给汉族注进了大量新鲜血液,而在融合过程中,汉族又汲取了少数民族文化精华,大大丰富了自身的物质及精神文化。同时,汉族人口分布较前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民族
融合
汉族
少数民族
民族
迁徙
与
融合
黄河流域
南北朝时期
惨遭杀戮
人口分布
五胡乱华
原文传递
海河平原后冈一期文化的生成与演进
被引量:
2
8
作者
黄果娴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9-108,128,共11页
本文通过对海河平原地区后冈一期文化的典型遗址进行分期研究,探讨该文化生成、演进过程中所发生的人群迁徙与文化融合。
关键词
海河平原
后冈一期文化
分期
人群
迁徙
与文化
融合
原文传递
春秋时期姜戎、陆浑戎融入华夏考
9
作者
张瑞强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154,共10页
春秋时期,王室日卑,诸侯争霸,天下失序,诸夏和戎狄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在秦穆公称霸西戎的压力下,居住在瓜州的姜戎、允姓戎被迫东迁,姜戎臣服于晋,迁于晋之南鄙,允姓戎东迁后分为两支,一支迁到伊川,以原居住地命名为陆浑戎,一支迁到...
春秋时期,王室日卑,诸侯争霸,天下失序,诸夏和戎狄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在秦穆公称霸西戎的压力下,居住在瓜州的姜戎、允姓戎被迫东迁,姜戎臣服于晋,迁于晋之南鄙,允姓戎东迁后分为两支,一支迁到伊川,以原居住地命名为陆浑戎,一支迁到上洛以东至陆浑一带,因在河以南、山以北(山北水南为阴),故号称阴戎。姜戎东迁时间约在晋惠公被秦放归(公元前645年)后不久;陆浑戎、阴戎东迁时间为公元前638年,陆浑戎首领为子爵,公元前525年被晋所灭,编为九州(五州为一乡),故改称九州戎,其存续时间达113年。姜戎、允姓戎的东迁,既是秦晋大国博弈、妥协的结果,也是华戎互动的产物。经考证,伊川徐阳墓地春秋时期墓葬应属于允姓陆浑戎遗存。徐阳墓地所出五鼎四豆、陪葬车马坑、镈钟、石磬、玉圭等礼器体现了陆浑戎深受周礼影响,其随葬的马牛羊头、蹄骨也保持了戎人特色;姜戎、陆浑戎等应是畜牧部族,而非游牧部族。姜戎、陆浑戎逐渐融入晋国,体现了春秋时期华戎之间的互动以及部分戎人的华夏化,这对于研究早期民族迁徙和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姜戎
陆浑戎
阴戎
徐阳墓地
民族
迁徙
与
融合
原文传递
简述辽金王朝在伊通河流域的发展
10
作者
杨雨舒
《辽金历史与考古》
2010年第1期139-141,共3页
辽金两个王朝兴起后,在伊通河流域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辽朝灭亡渤海国之后,加强了对伊通河流域,尤其是下游地区的经略,使这里成为军事和经济中心。金朝时期伊通河畔的隆州仍然在经济和军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辽金时期的民族大迁徙不但...
辽金两个王朝兴起后,在伊通河流域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辽朝灭亡渤海国之后,加强了对伊通河流域,尤其是下游地区的经略,使这里成为军事和经济中心。金朝时期伊通河畔的隆州仍然在经济和军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辽金时期的民族大迁徙不但有利于伊通河流域的开发,而且还在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融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王朝
伊通河流域
发展
民族
迁徙
与
融合
原文传递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11
作者
徐壮
梁晨(制图)
《新华月报》
2021年第10期63-65,共3页
4月13日上午,备受关注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这次评选出来的十大考古新发现,最东的位于大海之滨,最西的处于青藏高原,时间跨度、遗址类型涵盖广泛。为中国海洋文化探源提供实物印证、填补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
4月13日上午,备受关注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这次评选出来的十大考古新发现,最东的位于大海之滨,最西的处于青藏高原,时间跨度、遗址类型涵盖广泛。为中国海洋文化探源提供实物印证、填补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印证中国民族迁徙与融合的历史……它们凭借什么吸引了终评会评委的投票?有关专家为你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新发现
中华文明起源
遗址类型
民族
迁徙
与
融合
中国海洋文化
时间跨度
关键材料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题名
先秦族群迁徙融合与华夏文明进程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玲玲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98,126,共8页
基金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基本科研费项目“先秦黄河流域族群迁徙融合的整体研究”(项目编号:19E66)
文摘
族群迁徙融合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和动力,先秦不同时期族群的迁徙融合对华夏文明化进程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上古时期周边族群向中原地区的汇聚迁徙,加速了该区域社会形态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原地区得以占据优势,率先迈入文明门槛,出现最早的王权国家,促进了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由多源向一体的转变;夏商时期,以夏商族群为主体的扩张性迁徙,使中原地区成为当时的文明核心区,对周边地区影响深远;两周时期,大范围的族群迁徙融合,使西周礼乐文明得以普及,促进了统一民族意识的出现和华夏民族的形成,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篇章。
关键词
考古发现
先秦
族群
迁徙融合
文明化进程
Keywords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The Pre-Qin period
Ethnic groups’ migration and fusion
The process of civilization
分类号
K2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东亚与东南亚人群迁徙与融合的古DNA证据
2
作者
白帆
张明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出处
《科学》
2021年第1期7-9,共3页
文摘
东亚与东南亚在地理上紧密相连,文化上相互影响。从史前到历史时期,两地一直存在着人群迁徙和融合,而古DNA研究提供了有别于传统考古学和现代人群遗传关系的新见解。
关键词
东亚与东南亚人群
南岛语系
古DNA
迁徙融合
分类号
Q987 [生物学—遗传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富宁县各民族的迁徙与融合
被引量:
1
3
作者
蒲国方
机构
富宁县党史研究办公室
出处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10-14,共5页
文摘
富宁县境内的各民族,除壮族是土著民族外,其他民族都是不同时期从各地迁徙而入;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融合成民族大家庭;民族的迁徙与融合,促进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边防巩固。
关键词
民族
迁徙
与
融合
发展
Keywords
peoples
migration and amalgamation
development
分类号
K280.7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晴隆等地喇叭苗庆坛与其族的迁徙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业强
杨兰
机构
贵州大学中文系
贵州民族学院图书馆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49-52,共4页
关键词
安顺屯堡人
喇叭
贵州民族
屯堡文化
晴隆
民族学院学报
湘西苗族
屯军
民族
迁徙
与
融合
屯田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泛红山文化”音乐遗存研究
5
作者
赵天缘
机构
沈阳音乐学院
出处
《当代音乐》
2022年第2期75-78,共4页
基金
2020年度沈阳音乐学院科研项目(2020YLX03)。
文摘
“泛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重要作用。它分期众多,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且后期具有向文明社会、国家进程发展的趋势。现有关于“泛红山文化”的音乐遗存主要为埙、磬、笛、鼓、口簧等,笔者通过对“泛红山文化”音乐遗存进行梳理,以“跨学科”为指向,从同墓器物、民族迁徙与融合、原始宗教祭祀及崇拜等方面入手,对“泛红山文化”音乐遗存可能体现的原始宗教祭祀信仰及文化交流迁徙情况进行研究。
关键词
“泛红山文化”
音乐遗存
民族
迁徙
与
融合
原始宗教祭祀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多民族聚居格局的演变
6
作者
古丽那尔·乌斯曼江
机构
西北政法大学民族宗教研究院
出处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第2期11-12,共2页
基金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6BMZ006)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新疆历史上就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方,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的、社会的包括战争等原因,不同的种族或民族南来北往,东迁西移,他们或通过这里走往它处,或征服当地居民留住此地,融入当地居民之中,新疆就成为各种族、各民族迁徙的通道、交汇融合之地,为当今新疆成为多民族聚居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新疆
民族
迁徙
与
融合
格局演变
分类号
C956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对汉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
6
7
作者
白翠琴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7-56,共10页
文摘
往昔有的论著,提起魏晋南北朝,常着眼所谓“五胡乱华”、“十六国嬗递混战”、“黄河流域大破坏”、“汉族惨遭杀戮”、“历史大倒退”等等。而研究这一时期民族迁徙与融合,也往往偏重于论述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实际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汉族发展的重要阶段。民族大迁徒、大融合给汉族注进了大量新鲜血液,而在融合过程中,汉族又汲取了少数民族文化精华,大大丰富了自身的物质及精神文化。同时,汉族人口分布较前广泛、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民族
融合
汉族
少数民族
民族
迁徙
与
融合
黄河流域
南北朝时期
惨遭杀戮
人口分布
五胡乱华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海河平原后冈一期文化的生成与演进
被引量:
2
8
作者
黄果娴
机构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出处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9-108,128,共11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海河平原地区后冈一期文化的典型遗址进行分期研究,探讨该文化生成、演进过程中所发生的人群迁徙与文化融合。
关键词
海河平原
后冈一期文化
分期
人群
迁徙
与文化
融合
Keywords
Haihe Plain
Hougang Phase I culture
chronology
crowd migration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春秋时期姜戎、陆浑戎融入华夏考
9
作者
张瑞强
机构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154,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牛河梁遗址的补充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7BKG007)阶段性成果。
文摘
春秋时期,王室日卑,诸侯争霸,天下失序,诸夏和戎狄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在秦穆公称霸西戎的压力下,居住在瓜州的姜戎、允姓戎被迫东迁,姜戎臣服于晋,迁于晋之南鄙,允姓戎东迁后分为两支,一支迁到伊川,以原居住地命名为陆浑戎,一支迁到上洛以东至陆浑一带,因在河以南、山以北(山北水南为阴),故号称阴戎。姜戎东迁时间约在晋惠公被秦放归(公元前645年)后不久;陆浑戎、阴戎东迁时间为公元前638年,陆浑戎首领为子爵,公元前525年被晋所灭,编为九州(五州为一乡),故改称九州戎,其存续时间达113年。姜戎、允姓戎的东迁,既是秦晋大国博弈、妥协的结果,也是华戎互动的产物。经考证,伊川徐阳墓地春秋时期墓葬应属于允姓陆浑戎遗存。徐阳墓地所出五鼎四豆、陪葬车马坑、镈钟、石磬、玉圭等礼器体现了陆浑戎深受周礼影响,其随葬的马牛羊头、蹄骨也保持了戎人特色;姜戎、陆浑戎等应是畜牧部族,而非游牧部族。姜戎、陆浑戎逐渐融入晋国,体现了春秋时期华戎之间的互动以及部分戎人的华夏化,这对于研究早期民族迁徙和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姜戎
陆浑戎
阴戎
徐阳墓地
民族
迁徙
与
融合
Keywords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Jiang Rong
Lu Hun Rong
Yin Rong
Xuyang cemetery
ethnic migration and integration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简述辽金王朝在伊通河流域的发展
10
作者
杨雨舒
机构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出处
《辽金历史与考古》
2010年第1期139-141,共3页
文摘
辽金两个王朝兴起后,在伊通河流域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辽朝灭亡渤海国之后,加强了对伊通河流域,尤其是下游地区的经略,使这里成为军事和经济中心。金朝时期伊通河畔的隆州仍然在经济和军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辽金时期的民族大迁徙不但有利于伊通河流域的开发,而且还在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融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辽金王朝
伊通河流域
发展
民族
迁徙
与
融合
分类号
K246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11
作者
徐壮
梁晨(制图)
机构
不详
出处
《新华月报》
2021年第10期63-65,共3页
文摘
4月13日上午,备受关注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这次评选出来的十大考古新发现,最东的位于大海之滨,最西的处于青藏高原,时间跨度、遗址类型涵盖广泛。为中国海洋文化探源提供实物印证、填补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印证中国民族迁徙与融合的历史……它们凭借什么吸引了终评会评委的投票?有关专家为你详解。
关键词
考古新发现
中华文明起源
遗址类型
民族
迁徙
与
融合
中国海洋文化
时间跨度
关键材料
青藏高原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先秦族群迁徙融合与华夏文明进程研究
李玲玲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3
原文传递
2
东亚与东南亚人群迁徙与融合的古DNA证据
白帆
张明
《科学》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富宁县各民族的迁徙与融合
蒲国方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晴隆等地喇叭苗庆坛与其族的迁徙
张业强
杨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泛红山文化”音乐遗存研究
赵天缘
《当代音乐》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新疆多民族聚居格局的演变
古丽那尔·乌斯曼江
《中国民族博览》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对汉族发展的影响
白翠琴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6
原文传递
8
海河平原后冈一期文化的生成与演进
黄果娴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原文传递
9
春秋时期姜戎、陆浑戎融入华夏考
张瑞强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原文传递
10
简述辽金王朝在伊通河流域的发展
杨雨舒
《辽金历史与考古》
2010
0
原文传递
11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徐壮
梁晨(制图)
《新华月报》
202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