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水循环井强化过硫酸盐在低渗透含水层中的方向性迁移
1
作者 安珮 李佳 +5 位作者 钟兴豪 苗竹 赵越 倪鑫鑫 王朋 蒲生彦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6-967,共12页
原位化学修复技术在地下水环境中存在注入困难、扩散速度缓慢、扩散范围有限、扩散方向性不明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实际修复工程中的效能。地下水循环井(GCW)作为一种人为水力调控技术在耦合强化原位化学注入技术的修复效率方面... 原位化学修复技术在地下水环境中存在注入困难、扩散速度缓慢、扩散范围有限、扩散方向性不明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实际修复工程中的效能。地下水循环井(GCW)作为一种人为水力调控技术在耦合强化原位化学注入技术的修复效率方面具有潜力。采用一维砂柱实验、二维砂箱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GCW驱动下修复剂的迁移过程。选用过硫酸盐(PS)作为修复剂,研究了修复剂浓度和循环井工艺参数(循环模式和循环流速)、低渗透介质(高岭石和伊利石)对GCW增强修复剂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向循环模式有利于PS实现均匀分布,能显著提升PS的迁移速率,而逆向循环模式能使PS相对集中于靠近循环井的位置;提升循环流速有助于提升PS在横向及垂向上的迁移速率,但高循环流速会导致PS浓度分布变化幅度较大,也增加了修复过程的不稳定性;初始浓度越高,有效扩散系数越大,越有利于过硫酸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循环井能形成一个与低渗透区域正交的水力梯度以减弱低渗透介质对PS迁移的阻碍,其产生的流量能促使PS沿垂直于低渗透介质的方向发生垂向迁移。研究成果为受污染低渗透区域的原位高效修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循环井 过硫酸盐 低渗透介质 方向性迁移
原文传递
论二语习得中第一语言迁移的方向性及经济性原则——以二语句法和二语语篇为例袁博平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博平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9-398,共20页
本文对美国学者Schwartz&Sprouse(1994、1996)提出的“第一语言全面迁移”理论假设提出了质疑,并认为虽然第一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但并非是必然发生的现象,它是有方向性的。Chomsky(1995、1998)里的一个论点就是... 本文对美国学者Schwartz&Sprouse(1994、1996)提出的“第一语言全面迁移”理论假设提出了质疑,并认为虽然第一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但并非是必然发生的现象,它是有方向性的。Chomsky(1995、1998)里的一个论点就是,人类语言的操作遵循经济性原则,语言单位的衍生应该越简单越好,尽量减少操作程序。笔者认为人类语言中的这种经济性原则同样也适用于第二语言,经济性原则能够抵消第一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这一推理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法语和德语中的题元动词提升并没有在法语母语者、德语母语者的汉语二语中出现;同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英语母语者没有把wh-疑问词提升从他们的母语英语迁移到他们的汉语二语中来。除此之外,本文还讨论为什么母语是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语篇时,受到汉语重复模仿策略的极大而又广泛的影响,而母语是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语篇时却几乎没有受到第一语言迁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习得 第一语言迁移 迁移方向性 经济性原理
原文传递
Protein kinase C-δ and -β coordinate flow-induced directionality and deformation of migratory human blood T-lymphocytes
3
作者 Shu-Yi Wei Ting-Er Lin +3 位作者 Wei-Li Wang Pei-Ling Lee Min-Chien Tsai Jeng-Jiann Chiu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58-472,共15页
T-tym phocyte migration under flow is critical for immune responses, but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flow modulates the migratory beha- viors of T-lymphocytes remain unclear. Human peripheral blood T-lymphocytes (PBTLs)... T-tym phocyte migration under flow is critical for immune responses, but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flow modulates the migratory beha- viors of T-lymphocytes remain unclear. Human peripheral blood T-lymphocytes (PBTLs), when stimulated with 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PMA), stretched their ceU bodies dramatically and moved alongthe flow direction. In contrast, stromal ceil-derived factor- lα-stimulated PBTI.s deformed and migrated in a random manner. Here we elucidate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flow- induced directionality and deformation of PMA-stimulated PBTLs. PMA primed PBTLs for polarization under flow, with protein kinase C (PKC)-δ enriched in the leading edge, PKC-β1 in the microtubuie organizing center, and PKC-1311 in the uropod and peripheral region. PKC-δ regulated cell protrusions in the leading edge through Tiaml/Racl/caLmoduUn, whereas PKC-β regulated RhoA/Rho- associated kinase activity and microtubule stability to modulate uropod contractility and detachment.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PKC-δ and -β coordinate in the cell Leading edge and uropod, respectively, to modu|ate the directionality and deformability of migratory T-Lymphocytes under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ORMABILITY DIRECTIONALITY MIGRATION PKCs T-LYMPHOCYT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