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长芦盐运使群体的仕途迁转研究
1
作者 杨立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5,共7页
长芦盐运使群体的仕途迁转可作为探析清代中高级文官迁转的局部样本。通过对长芦盐运使群体的仕途履历进行统计并分析而得知,官员的仕途受到科举功名和为官治绩的影响,但家族政治、文化及财富资源的支撑,以及上官器重也是推进仕途发展... 长芦盐运使群体的仕途迁转可作为探析清代中高级文官迁转的局部样本。通过对长芦盐运使群体的仕途履历进行统计并分析而得知,官员的仕途受到科举功名和为官治绩的影响,但家族政治、文化及财富资源的支撑,以及上官器重也是推进仕途发展的重要因素。君主最终掌控封建官员的仕途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长芦盐运使 仕途迁转
下载PDF
辽代惕隐的职任与迁转
2
作者 王雪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4-68,共5页
惕隐作为契丹民族所建立政权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官职,在辽代政治历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惕隐这一辽代官职也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之一,既往学界针对辽代惕隐的群体演变历史、机构设置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拟在相关研... 惕隐作为契丹民族所建立政权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官职,在辽代政治历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惕隐这一辽代官职也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之一,既往学界针对辽代惕隐的群体演变历史、机构设置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拟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辽代惕隐职任和迁转的角度对惕隐这一官职进行分析,以便对辽代职官相关问题展开更进一步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惕隐 职任 迁转
下载PDF
清代两淮盐运使的迁转研究
3
作者 杨立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4-39,共6页
清代两淮盐运使的迁转研究是探讨文官迁转一个局部样本。文章通过对两淮盐运使群体仕途履历的统计归类,将其分为入仕至两淮盐运使和两淮盐运使的晋升这两个阶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封建官员的仕途迁转应置于封建人治的大背景中予以... 清代两淮盐运使的迁转研究是探讨文官迁转一个局部样本。文章通过对两淮盐运使群体仕途履历的统计归类,将其分为入仕至两淮盐运使和两淮盐运使的晋升这两个阶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封建官员的仕途迁转应置于封建人治的大背景中予以考察,官员于科举功名、职任作为等方面可依靠自身努力,但家庭背景和财力的支撑,上官识察和器重却是仕途进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君主掌控着官员的仕途命运,决定他们能否迁转至更高层的官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两淮盐运使 迁转
下载PDF
西夏职官制度迁转考
4
作者 廖莎莎 《河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9-53,共5页
西夏“迁转”,是对任职于各种职司部门职事官所采取的一种管理和考核方式,是西夏职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迁转首先看职官的资历和年限,西夏前期可迁转职事官的年限以三年居多,较为稳定。后期愈加细致,不同岗位和职事内容任期不同,有六... 西夏“迁转”,是对任职于各种职司部门职事官所采取的一种管理和考核方式,是西夏职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迁转首先看职官的资历和年限,西夏前期可迁转职事官的年限以三年居多,较为稳定。后期愈加细致,不同岗位和职事内容任期不同,有六个月、一年、三年、六年四种年限记录在册,期限至,根据磨勘考核判断之后的岗位状况,逐步规范西夏阶秩叙迁的管理。西夏官员的迁转磨勘是对其任期内工作的检覆,作为职事官升黜、赏罚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职官制度 迁转 磨勘
下载PDF
从迁转角度看元丰改制后宋代中央刑法官的职业化问题
5
作者 黄光辉 《宋史研究论丛》 2023年第2期63-77,共15页
以往学者认为宋代有完备的法律考试制度,刑法官职业化倾向高。但从刑法官迁转来看,其实不然。孝宗之前,刑法官多在刑法部门内部迁转,并形成了固定迁转模式,司法实践丰富,职业化强。孝宗之后,刑法官的迁转更加重视职官资历而非性质,刑法... 以往学者认为宋代有完备的法律考试制度,刑法官职业化倾向高。但从刑法官迁转来看,其实不然。孝宗之前,刑法官多在刑法部门内部迁转,并形成了固定迁转模式,司法实践丰富,职业化强。孝宗之后,刑法官的迁转更加重视职官资历而非性质,刑法官的迁入迁出官多为文翰之职,降低了其专业性。刑法官的迁转从重职官性质到重职官资历,降低了专业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丰改制 刑法官 内部迁转 文翰之职 职业化
下载PDF
清代吏员的录用、迁转与离役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雪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315-320,共6页
吏员是中国传统社会各级官署中的办事人员 ,也是官僚制组织的重要构成之一 ,吏员的选用、迁转与离职事关官僚组织行政效率的提高及其预设目标的实现。清代在吏员的任用制度上较前朝更为详备 ,但在录用、迁转和离役的实践中 ,其弊端却更... 吏员是中国传统社会各级官署中的办事人员 ,也是官僚制组织的重要构成之一 ,吏员的选用、迁转与离职事关官僚组织行政效率的提高及其预设目标的实现。清代在吏员的任用制度上较前朝更为详备 ,但在录用、迁转和离役的实践中 ,其弊端却更为明显 ,表明清代吏员制度存在着更多的不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吏员 迁转 充役 离役
下载PDF
略论北魏前期诸王所领将军号的迁转与传袭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鹤泉 侯瑞 《古代文明》 CSSCI 2012年第1期56-62,113,共7页
北魏前期,国家封授诸王爵位,一般都要为受爵者加拜将军号。诸王领有将军号使王爵与国家职官体系结合在一起,因而也就加重了诸王的政治地位。北魏国家封授诸王爵位时所加的将军号称为"本将军"。诸王的"本将军"号并... 北魏前期,国家封授诸王爵位,一般都要为受爵者加拜将军号。诸王领有将军号使王爵与国家职官体系结合在一起,因而也就加重了诸王的政治地位。北魏国家封授诸王爵位时所加的将军号称为"本将军"。诸王的"本将军"号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需要的时候,国家可以迁转他们的将军号。诸王领有的将军号同爵位一样,也可以被继承。但由于诸王所领将军号的品级很高,将军号的传袭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前期 诸王 将军号 迁转 传袭
下载PDF
清代进士职官迁转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润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0-67,共8页
清代科举考试,形成了完整、严密的考选制度。清代进士从入仕到迁转的整个经历,说明了仕历的优越性。一般说来,进士初仕,与其会试覆试、殿试和朝考的等第有密切关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专向性,但其后迁转的迟速却取决于其他因素,主要受... 清代科举考试,形成了完整、严密的考选制度。清代进士从入仕到迁转的整个经历,说明了仕历的优越性。一般说来,进士初仕,与其会试覆试、殿试和朝考的等第有密切关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专向性,但其后迁转的迟速却取决于其他因素,主要受满汉复职制和异途捐纳等外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科举 进士职官迁转
下载PDF
跨越“鸿沟”:西汉官员迁转途径探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邹锦良 李坚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81,共5页
官员迁转是战国以后职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时期,为巩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者以对官员升降迁调为手段,实现对官员的赏功励能和奖优罚劣。根据对传世文献以及部分出土汉简材料的分析,西汉官员的迁转途径,除传统的察举、考核之途外,... 官员迁转是战国以后职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时期,为巩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者以对官员升降迁调为手段,实现对官员的赏功励能和奖优罚劣。根据对传世文献以及部分出土汉简材料的分析,西汉官员的迁转途径,除传统的察举、考核之途外,官员的自荐、他荐乃至检举告发他人之奸匿行为亦是西汉时期官员迁转的重要途径。受制于君主权威的西汉官员迁转管理,虽然在提高行政效率、巩固君主专制制度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有自身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迁转 途径
下载PDF
中国经济重心沿“江南-西南”再度迁转的古代预测学解读——从明代“王士性猜想”到现代广西发展战略调整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天保 石维有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5,共4页
明代地理学者王士性任官四境,宦游不息;以笔耕思,著述精致。万历中叶,他参藩粤西,洞悉周详八桂之山川地理人情,形成了针对我国历史发展大势的“王士性猜想”——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南迁江浙之后,又将继续转向西南,走入黔粤,实现第二次迁... 明代地理学者王士性任官四境,宦游不息;以笔耕思,著述精致。万历中叶,他参藩粤西,洞悉周详八桂之山川地理人情,形成了针对我国历史发展大势的“王士性猜想”——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南迁江浙之后,又将继续转向西南,走入黔粤,实现第二次迁移。这一古代预测学上的见识,对于今日中国和现代广西发展战略调整无不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性 中国经济重心 迁转 预测学 广西发展战略调整
下载PDF
唐代国子学官朝野迁转及其地方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夏平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64,共5页
唐代国子学官纳入整个官僚运作体系,成为所有官职迁转中的一环。学官的迁转多与地方互动,发生于朝野之间。影响学官由地方迁入的要素主要是任职经历、用人政策、政治斗争、仕进风尚以及国子监的闲散特性等,由此形成五种基本迁入方式。... 唐代国子学官纳入整个官僚运作体系,成为所有官职迁转中的一环。学官的迁转多与地方互动,发生于朝野之间。影响学官由地方迁入的要素主要是任职经历、用人政策、政治斗争、仕进风尚以及国子监的闲散特性等,由此形成五种基本迁入方式。学官迁出为地方官,多任刺史、节度使和观察使等,或入幕为诸府从事。学官迁转至地方,在兴学崇教、传播知识、改变习俗、稳定人口、促进区域文学发展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推进了京城与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国子学官 朝野迁转 地方互动 地方影响
下载PDF
从统计数据看唐代县尉的来源与迁转途径——兼论县尉的兼任与差出及对县政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玉兴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3,共4页
县尉是唐代县级行政机构中重要的官员。县尉的来源主要有:一是贬降官;二是其他低品秩或同一品秩的官员;三是通过科举者。他们的迁转也有自身的特点,迁转为中央的御史、三省官员的人数高于其他的任何途径,反映其在唐代官员仕途升迁过程... 县尉是唐代县级行政机构中重要的官员。县尉的来源主要有:一是贬降官;二是其他低品秩或同一品秩的官员;三是通过科举者。他们的迁转也有自身的特点,迁转为中央的御史、三省官员的人数高于其他的任何途径,反映其在唐代官员仕途升迁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他们较多兼任中央集贤院、史馆、宏文馆职务,时常被差出执行特殊任务,由此对县政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县尉 迁转途径
下载PDF
明代阁臣群体新探——以地域分布、迁转状况为视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冰玉 杨海燕 《陇东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9-62,共4页
内阁是明代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内阁大学士则在明代历史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黄大华《明宰辅考略》,有明一代阁臣共163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永乐后阁臣地域分布、迁转状况为中心,采用数据统计和列表的方法,试图勾勒出... 内阁是明代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内阁大学士则在明代历史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黄大华《明宰辅考略》,有明一代阁臣共163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永乐后阁臣地域分布、迁转状况为中心,采用数据统计和列表的方法,试图勾勒出这一群体结构的总体形象,描摹出其仕宦生涯所具有的普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分布 迁转状况 阁臣群体
下载PDF
北宋开封府赤畿县尉的选任与迁转 被引量:1
14
作者 祁琛云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0-36,共7页
县尉是北宋县级政权中专司治安的重要佐官之一,由于其肩负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重任,故虽然地位卑微,却备受关注,尤其是直接负责京城地区社会治安的赤畿县尉,更是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在赤畿县尉的选拔过程中,一方面朝廷对入选者的官... 县尉是北宋县级政权中专司治安的重要佐官之一,由于其肩负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重任,故虽然地位卑微,却备受关注,尤其是直接负责京城地区社会治安的赤畿县尉,更是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在赤畿县尉的选拔过程中,一方面朝廷对入选者的官场出身、行政资历及业务能力等做了严格规定,以确保京畿地区的长治久安;另一方面作为近便优阙的赤畿尉也是权贵子弟竞逐的主要目标,大量不符合条件的贵游子弟充斥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赤畿尉的整体素质。在迁转方面,与普通县尉相比,赤畿尉具有明显的优势,身为选人的他们往往能够获得直迁京官或越次提拔的优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开封府 赤畿县尉 选任 迁转
下载PDF
唐代水利工程的营缮与州县长官的迁转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丽华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唐制,州县长官是本辖境内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主导者。水利工程不但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更与州县长官的主要职掌即"劝课农桑"、"增殖户口"密切相关,而"劝课农桑"、"增殖户口"又直接影响其政绩... 唐制,州县长官是本辖境内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主导者。水利工程不但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更与州县长官的主要职掌即"劝课农桑"、"增殖户口"密切相关,而"劝课农桑"、"增殖户口"又直接影响其政绩与考课的等级甚至仕途升迁,这是州县长官致力于地方水利营缮事务的根本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营缮 州县长官 迁转 唐代
下载PDF
秦代县级属吏的迁转路径——以里耶秦简为中心 被引量:4
16
作者 单印飞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9-15,共7页
里耶秦简的大量公布秦代县属吏迁转研究提供了条件。通过简文中的实例可以看出在秦代县级属吏中存在以下一些具体的迁转路径:在"基层佐史"内部存在乡佐到官佐、官佐到官佐、乡史与官史之间的平级调动;在"基层佐史"... 里耶秦简的大量公布秦代县属吏迁转研究提供了条件。通过简文中的实例可以看出在秦代县级属吏中存在以下一些具体的迁转路径:在"基层佐史"内部存在乡佐到官佐、官佐到官佐、乡史与官史之间的平级调动;在"基层佐史"与"中层吏员"之间存在官佐、乡佐、尉史升迁至令佐,乡史、田部史升迁为令史,官佐升迁至官啬夫等路径;在"中层吏员"内部,令佐可能是上升到令史的重要阶段,令史可临时出任官啬夫和乡啬夫;而守丞的担任者多是官啬夫、乡啬夫。此外,简文显示秦代基层的史职与非史职在迁转过程中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多有交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代 县级属吏 迁转路径 里耶秦简
下载PDF
西夏晚期库局分磨勘、迁转及恩荫禁约制度
17
作者 梁松涛 李灵均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2-226,共5页
利用新译出的《亥年新法》相关条文,讨论西夏晚期局库分磨勘、迁转及恩荫禁约制度,发现边中六库在磨勘时,其账册不再按距离远近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磨勘司审验,而是边中各库由各司院相互交换磨勘。往来携带账册除库人外,使军也可完成。库... 利用新译出的《亥年新法》相关条文,讨论西夏晚期局库分磨勘、迁转及恩荫禁约制度,发现边中六库在磨勘时,其账册不再按距离远近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磨勘司审验,而是边中各库由各司院相互交换磨勘。往来携带账册除库人外,使军也可完成。库局分三年任职结束后,官吏磨勘主要有两项内容:一为账目监察监督考核:一为年资或履历的考核。只有在罢官或离任时,年资或履历才不用投送。西夏库局分官吏在恩荫时的禁约主要有:只能继承官或职之一种:一些职位不能选择:姓氏资格禁约:荫补人员必须与官吏有血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晚期 库局分 磨勘 迁转 恩荫
下载PDF
西汉官员迁转条件探论
18
作者 邹锦良 戴春芳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8-211,共4页
官员迁转是战国以后职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时期,为巩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者以对官员升降迁调为手段,实现对官员的赏功励能和奖优罚劣。根据对传世文献以及部分出土汉简材料的分析,西汉官员升迁之条件,除需具备功(军功、事功、劳... 官员迁转是战国以后职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时期,为巩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者以对官员升降迁调为手段,实现对官员的赏功励能和奖优罚劣。根据对传世文献以及部分出土汉简材料的分析,西汉官员升迁之条件,除需具备功(军功、事功、劳功)或能(治理业绩、精通业务)等条件外,官员的精通儒术、品望出众、性格忠廉等也是影响其升迁的重要因素;官员遭黜降的重要原因则有因"坐"(官员违法违纪),上奏不合君意和软弱不胜任等。受制于君主权威的西汉官员迁转管理,虽然在提高行政效率、巩固君主专制制度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自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官员迁转 条件
下载PDF
试论宋代令史的选拔和迁转
19
作者 李志刚 李文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宋代令史是分布于三省、枢密院等中央机构的文吏,品秩不高,基本介乎官吏之间。令史的来源较为复杂,除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中央朝臣等子弟亲属外,还有部分来源于地方文吏。与前代相较,宋代令史升迁较为容易,补官的现象比较常见。宋代令史的... 宋代令史是分布于三省、枢密院等中央机构的文吏,品秩不高,基本介乎官吏之间。令史的来源较为复杂,除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中央朝臣等子弟亲属外,还有部分来源于地方文吏。与前代相较,宋代令史升迁较为容易,补官的现象比较常见。宋代令史的迁转途径很多,中央机构的主事令史、令史、书令史只要任职年满,勤恪无过,稍作考核,通过者即补为官。中央机构令史、书令史数量较多,其升迁又较易,除补充到中央机构外,还有一部分补充到地方各个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令史 选拔 迁转
下载PDF
北宋开封府赤畿县主簿任职资格与迁转途径考述
20
作者 祁琛云 齐丹锋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4-31,共8页
作为宋代京城开封府直辖的县,赤畿县政的运作与治理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安危。为了保证赤畿县的发展与稳定,朝廷严格县官的选拔程序,以县主簿的选拔为例,朝廷对构成赤畿县主簿任职资格的人选出身、官阶资序、历任治绩等做了明确规定。... 作为宋代京城开封府直辖的县,赤畿县政的运作与治理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安危。为了保证赤畿县的发展与稳定,朝廷严格县官的选拔程序,以县主簿的选拔为例,朝廷对构成赤畿县主簿任职资格的人选出身、官阶资序、历任治绩等做了明确规定。同时,在具体选拔中,十分强调入选者的从政经历与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赤畿县主簿选任的务实性。赤畿县主簿的迁转途径呈多元化特征,任满后除少数人继续留任京畿地区外,大部分迁为外官,且多数人获得了超迁或优迁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开封府 赤畿县主簿 任职资格 迁转途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