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中青年教师过劳死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1
作者 吴新辉 李想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 2023年第1期251-271,共21页
近年来,高校中青年教师“过劳死”问题频发,是我国高等教育和科研事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对2012—2021年媒体公开的52个典型个案进行的量化分析表明,中青年教师“过劳死”平均年龄为46岁,多发于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城市和工学、理学与经济学... 近年来,高校中青年教师“过劳死”问题频发,是我国高等教育和科研事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对2012—2021年媒体公开的52个典型个案进行的量化分析表明,中青年教师“过劳死”平均年龄为46岁,多发于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城市和工学、理学与经济学等学科。对29个个案进行的文本资料分析发现,导致中青年教师过劳死的直接病理成因主要为各类癌症和心脏疾病,而间接诱因则主要为职业属性与管理政策、社会与经济、个人心理与行为等方面的因素。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对中青年教师“过劳死”预防干预实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教师 高校 过劳死 过度 科教兴国
下载PDF
“过劳死”现象不容忽视 被引量:1
2
作者 严炯 《黑龙江史志》 2006年第1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过劳死 工伤 用人单位 因工负伤 创伤 动者休息权 过劳死 动法 用工单位
下载PDF
高校中青年知识分子“过劳死”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兆良 陈大伟 +1 位作者 高燕 冯晓黎 《医学与社会》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过劳死 知识分子 中青年 高校 日本人 就业压力 工作时间 动强度 心理压力 未老先衰
下载PDF
中青年“过劳死”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滕继果 吕尚彬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0-82,共3页
近几年来“过劳死”现象屡见媒体,众多中青年也被卷入其中,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效应。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中青年“过劳死”现象的两个趋势及其形成的生理、心理、社会性根源,并从解压阀、管理制度和健康理念等角度提出了缓解中青年“... 近几年来“过劳死”现象屡见媒体,众多中青年也被卷入其中,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效应。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中青年“过劳死”现象的两个趋势及其形成的生理、心理、社会性根源,并从解压阀、管理制度和健康理念等角度提出了缓解中青年“过劳死”现象的几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劳死 中青年 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角度 社会效应 健康理念 管理制度 社会性
下载PDF
过劳死的发生和预防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菊贤 卓杨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7期577-579,共3页
关键词 过劳死 心血管疾病 预防 日本人 慢性疲 安全保障 工作时间 长时间 办公室 标准
下载PDF
慢性疲劳与过劳死 被引量:4
6
作者 杨菊贤 卓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37-739,共3页
关键词 慢性疲综合征 精英症候群 过劳死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过劳死”的司法鉴定理论及实践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双高 郑金祥 +3 位作者 张立勇 罗光华 侯一丁 成建定 《中国司法鉴定》 201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过劳死"是由于过度工作而引起的死亡,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其现象频繁发生、见诸报端。该病最早在1969年见于日本报道,后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起世界性关注。"过劳死"并非临床诊断定义,其隶属社会... "过劳死"是由于过度工作而引起的死亡,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其现象频繁发生、见诸报端。该病最早在1969年见于日本报道,后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起世界性关注。"过劳死"并非临床诊断定义,其隶属社会医学名词,其概念的界定于受害者能否获得劳动赔偿金及额度有关。通过对"过劳死"的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整理、总结;并归纳、探究各文献报道的与"过劳死"发病密切相关的,诸如心脑血管疾病、工作压力及个人体质(疾病危险因素)等病因;同时,列举若干相关案例报道;最后,对"过劳死"的法律赔偿体系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本文完善目前国内关于"过劳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劳死 病因 防制
下载PDF
过劳死与心血管事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菊贤 卓杨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286-289,共4页
过劳死是指由过劳促发心血管事件引起的猝死,多种心理行为因素是主要的促发因素;现分析引起过劳死的心血管疾病及其促发机制,以及预防方法。
关键词 过劳死 心血管事件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我国“过劳死”立法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吴义太 肖赣萍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9-162,共4页
近几年,"过劳死"现象不断发生,并日益引起世人关注。遗憾的是,我国现行法并无"过劳死"规定。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对"过劳死"现象进行立法,以维护劳动者权益。借鉴部分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 近几年,"过劳死"现象不断发生,并日益引起世人关注。遗憾的是,我国现行法并无"过劳死"规定。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对"过劳死"现象进行立法,以维护劳动者权益。借鉴部分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过劳死"的相关立法,我国"过劳死"立法宜着力于"过劳死"构成要件、"过劳死"认定程序、"过劳死"责任承担和"过劳死"职灾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劳死 工伤 职业预防
下载PDF
“过劳死”的法律探索 被引量:34
10
作者 董保华 《法治研究》 2012年第2期60-69,共10页
我国大量出现的因自愿加班而发生的"过劳死"案件,引发了人们对于《工伤保险条例》制定、修订思路的质疑,在社会争论中出现了对现行立法"维持"与"改进"的两类观点。改进我国现行制度的观点中又可分为工伤... 我国大量出现的因自愿加班而发生的"过劳死"案件,引发了人们对于《工伤保险条例》制定、修订思路的质疑,在社会争论中出现了对现行立法"维持"与"改进"的两类观点。改进我国现行制度的观点中又可分为工伤责任说、侵权责任说和刑事制裁说三种主张,三者以不同的本位思想为出发点提出建议。"过劳死"应当纳入工伤认定,并以危险责任作为归责原则,从职业灾害的视角对工伤基金的征缴与发放制度进行重构。在借鉴日本及其他国家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以渐进的方式,逐步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及相关的配套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愿加班 过劳死 危险责任 职业灾害
下载PDF
日本预防企业工人“过劳死”对策的启示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海航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05-106,共2页
20世纪末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令人关注的工人"过劳死"现象。日本社会对此及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与救助对策,日本政府也及时在相关立法中出台法律规定,预防与控制"过劳死"现象的进一步发生。当代中国正... 20世纪末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令人关注的工人"过劳死"现象。日本社会对此及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与救助对策,日本政府也及时在相关立法中出台法律规定,预防与控制"过劳死"现象的进一步发生。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期,并且已经有工人"过劳死"现象的发生,但我国尚缺乏具体的社会对策与法律对策。因此,日本的经验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工人 过劳死 社会对策 法律对策
下载PDF
运动性猝死、过劳死41例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东 李洪滋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93-94,共2页
近年来,在体育运动、劳动、工作和生活等各种场合、连续发生运动性猝死和过劳死的不幸事件,引起社会各界惊恐及关注。结合41例运动性猝死和过劳死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论述运动性猝死和过劳死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诱因、预防和急救,... 近年来,在体育运动、劳动、工作和生活等各种场合、连续发生运动性猝死和过劳死的不幸事件,引起社会各界惊恐及关注。结合41例运动性猝死和过劳死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论述运动性猝死和过劳死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诱因、预防和急救,有针对性对此问题加以研究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猝 过劳死 病因学 诱因 急救
下载PDF
“过劳死”法律救济途径之探索——以《工伤保险条例》和《侵权责任法》为视角 被引量:7
13
作者 邓蕊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9-113,共5页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过劳死"现象在我国频频发生。根据现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我国只有极少数的"过劳死"可以被认定为工伤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而其他的"过劳死"将不受法律保护。对此,可参考日...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过劳死"现象在我国频频发生。根据现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我国只有极少数的"过劳死"可以被认定为工伤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而其他的"过劳死"将不受法律保护。对此,可参考日本、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律规定,克服《工伤保险条例》的固有缺陷,依据《侵权责任法》为"过劳死"提供救济。同时,对于"过劳死"的责任竞合,可以视同为同一法律部门中的责任竞合,即由受害人近亲属做出选择,或者要求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或者要求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劳死 视同工伤 责任竞合
下载PDF
日本的“过劳”与“过劳死”问题:原因、对策与启示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澎 《日本问题研究》 2021年第5期1-9,共9页
因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心理压力过重等导致长时间疲劳状态,继而引发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的“过劳”以致危及生命的“过劳死”现象由来已久。日本是西方国家中“过劳死”现象高发的国家,特别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过劳死”事件频发... 因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心理压力过重等导致长时间疲劳状态,继而引发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的“过劳”以致危及生命的“过劳死”现象由来已久。日本是西方国家中“过劳死”现象高发的国家,特别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过劳死”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制度、性别分工模式、非正规雇佣劳动者的生存困境、日本企业根深蒂固的“加班文化”等是“过劳”产生的主要原因。为防范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日本政府和民间采取了多种对策,包括:充实和完善防范“过劳死”的相关法律,细化“过劳死”工伤赔偿认定标准,普及正确的劳动观,推进工作方式改革等,这一系列对策使得日本的“过劳”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日本的“过劳”和“过劳死”对策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过劳 过劳死 工伤赔偿 加班文化
下载PDF
知识份子过劳死原因及三级预防措施 被引量:5
15
作者 伍兴阶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年第9期572-573,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劳死已成为知识分子的主要原因之一。作者从社会、心理、生理等角度分析了过劳死的发生原因,并运用医学、心理学等原理提出过劳死的三级预防措施。
关键词 过劳死 心身健康 发生原因 三级预防
下载PDF
探析高校中青年教师“过劳死”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建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第11期134-136,共3页
高校中青年教师的“过劳死”令人叹息,那么,究竟什么是对“过劳死”的科学界定?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能有怎样的预防对策?笔者就这些问题在文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的警醒和关注,尽早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中青年教师 过劳死
下载PDF
“过劳死”问题现状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秀云 《中国城市经济》 2006年第2期79-81,共3页
关键词 过劳死 现代社会 亚健康状态 工作时间 突出特点 动强度 心理压力
下载PDF
“治未病”与“过劳死” 被引量:2
18
作者 温晓妮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9-490,共2页
"过劳死"是现代社会产生的一种特殊职业病。知识分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普通员工为中国"过劳死"的"优势"群体。长期的"五不一干"即"不看病,不检查,不休假,不疗养,睡不足,带病干"... "过劳死"是现代社会产生的一种特殊职业病。知识分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普通员工为中国"过劳死"的"优势"群体。长期的"五不一干"即"不看病,不检查,不休假,不疗养,睡不足,带病干"是形成过劳死的主观原因。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树立"治未病"理念是防治"过劳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劳 过劳死 未病 治未病
下载PDF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与过劳死现象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钟善 孙丽华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28-30,共3页
日本是一个以工作狂闻名的国家,企业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这种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带来了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过分的集团意识也带来了繁重的生理压力和沉重的精神压力,使人疲惫不堪,造成过劳死现象的出现。
关键词 集团意识 压力 过劳死 自杀
下载PDF
“过劳死”与慢性疲劳综合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瑾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03-1803,共1页
因现代社会工作节奏的加快,慢性疲劳综合征导致的中青年“过劳死”现象日益突出。只要避免长期劳累或短期连续高强度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及早发现、治疗和控制慢性疾病,善待自己,正确对待工作,量力而行,善于自我化解压力... 因现代社会工作节奏的加快,慢性疲劳综合征导致的中青年“过劳死”现象日益突出。只要避免长期劳累或短期连续高强度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及早发现、治疗和控制慢性疾病,善待自己,正确对待工作,量力而行,善于自我化解压力,便可以预防慢性疲劳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综合征 过劳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