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夏季过夜滞留诱导室内管道饮用水细菌增殖特征
- 1
-
-
作者
张海涵
刘祥
徐磊
黄廷林
-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7-64,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78561、51979217)
陕西省重点研发创新链项目(2019ZDLSF06-03)
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项目(21JP061)。
-
文摘
针对室内饮用水管道过夜滞留水水质的恶化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研究。6月—8月期间,每月对室内饮用水管道新鲜水与滞留水水质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与三磷酸腺苷(ATP)对细菌数量及细菌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夜滞留饮用水安全风险加剧,余氯浓度显著下降。6月、7月、8月滞留水NO2--N浓度范围分别为0~0.006、0~0.009和0~0.012 mg/L。相较于新鲜水,滞留水6月、7月、8月Fe浓度分别增加1.33、1.63和6.00倍。经过滞留之后,总细菌数和ATP浓度显著增加,滞留水总细菌数分别为1.41×10^(5)、1.23×105和2.82×105cells/mL,细菌总ATP浓度和胞内ATP浓度分别为7.97×10^(-12)、3.91×10^(-12)、12.80×10^(-12)g/mL和7.15×10^(-17)、4.74×10^(-17)、4.48×10^(-17)g/cell。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在滞留水和新鲜水中,温度对细菌数量与活性均起到显著正相关作用。滞留之后Fe对细菌数量的相关性由负相关转变为正相关,而细菌数量对细菌活性的正相关作用减弱。
-
关键词
室内饮用水管道
过夜滞留
细菌增殖
代谢活性
结构方程
-
Keywords
indoor drinking water pipe
overnight stagnation
bacterial proliferation
metabolic activity
structural equation
-
分类号
TU991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