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食醋生产中的过度氧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胜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7-48,共2页
过度氧化是指乙酸氧化为: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其反应式为CH_3COOH+O_2=CO_2+H_2O在食醋生产中,它直接导致了“跑醋”的发生,是影响食醋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一年四季,几乎每一批料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过度氧化的问题,而尤以夏天最为严... 过度氧化是指乙酸氧化为: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其反应式为CH_3COOH+O_2=CO_2+H_2O在食醋生产中,它直接导致了“跑醋”的发生,是影响食醋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一年四季,几乎每一批料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过度氧化的问题,而尤以夏天最为严重,发生过度氧化的缸如不及时处理或措施不得力,会使缸中乙酸损失殒尽,同时由于反应中放出比醋酸发酵还多的热量,而使品温急剧上升至50℃左右,从而使缸中“烧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味品 食醋 过度氧化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碳和石墨的电化学阳极嵌入化和过度氧化的可逆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姜荆 《炭素》 1990年第2期28-36,共9页
天然石墨、热解石墨、CPP、HOPG、石墨纸和针状焦等碳和石墨物料作为电极活性物质,分别在18M硫酸、11.6M高氯酸和73%氢氟酸中,用慢速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法,进行了阳极嵌入化和过度氧化。在直到嵌入到一阶GIC的范围内,反应都有较好的可... 天然石墨、热解石墨、CPP、HOPG、石墨纸和针状焦等碳和石墨物料作为电极活性物质,分别在18M硫酸、11.6M高氯酸和73%氢氟酸中,用慢速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法,进行了阳极嵌入化和过度氧化。在直到嵌入到一阶GIC的范围内,反应都有较好的可逆性。一阶GIC继续在浓硫酸、高氯酸和氢氟酸中继续氧化,可分别得到C8A型、C6A型和C4A型的石墨氧化物。在浓硫酸和高氯酸中的过度氧化反应仍有一定的可逆性。在各种碳物料中,HOPG的嵌入反应和过度氧化反应的可逆性最好,而结晶性差的针状焦的可逆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电化学 嵌入化 过度氧化
下载PDF
精准调控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的底物选择性以避免拉唑亚砜的过氧化
3
作者 吴殷琦 陈倩倩 +9 位作者 陈琦 耿强 张巧玉 郑宇璁 赵晨 张龑 周佳海 王斌举 许建和 郁惠蕾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57-167,共11页
氧化酶催化的分子功能化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中,高度选择性氧化反应对手性分子的构建至关重要.大量研究集中在对氧化酶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的分子改造上,而由于底物选择性差引起的过度氧化问题长期被忽视.Baeyer-Villi... 氧化酶催化的分子功能化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中,高度选择性氧化反应对手性分子的构建至关重要.大量研究集中在对氧化酶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的分子改造上,而由于底物选择性差引起的过度氧化问题长期被忽视.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BVMOs)是一类多功能的生物催化剂,可以在脂肪族或环状酮底物的羰基附近插入一个氧原子,具有较高的区域选择性.BVMOs还可以催化包括硫、氮和磷在内的杂原子的不对称氧化.由于其温和的反应条件和较好的对映选择性,BVMOs催化硫醚不对称氧化生成手性亚砜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吸引力且绿色清洁的合成方法.BVMOs可以催化硫醚不对称氧化生成有价值的手性亚砜,但亚砜过氧化生成无用的副产物砜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这种过度氧化的本质原因是BVMOs对底物选择性不足,导致目标产物亚砜被进一步氧化.本文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将酶对硫醚和亚砜两种相似底物之间的特异性常数之比(kcat/Km)定义为酶对底物选择性.随后使用蛋白结构引导的底物通道工程方法精准调控了拉唑硫醚单加氧酶AcPSMO的底物选择性,成功地将亚砜的过氧化降至最低.酶促氧化奥美拉唑硫醚24h后,突变体F277L生成的副产物砜含量低于1%(mol/mol),而野生型的砜含量为65%.分子动力学模拟和量子力学/分子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黄素氢过氧化物(FADH-OOH)周围改变的氢键网络可以调节亚砜氧化的机制和活性.此外,重新设计的AcPSMO突变体也成功地应用于其它手性拉唑亚砜的可控合成.综上,本文开发的精确控制氧化酶底物选择性的方法对于提高其它杂原子生物氧化反应的底物特异性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 手性亚砜 过度氧化 底物选择性 蛋白质工程 分子动力学模拟 量子力学/分子力学研究
下载PDF
过氧化氢酶过度表达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孙跃玲 涂远超 +2 位作者 王家宁 黄永章 黄从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过氧化氢酶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含过氧化氢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过氧化氢酶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TUNEL法等...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过氧化氢酶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含过氧化氢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过氧化氢酶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TUNEL法等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结果含过氧化氢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过氧化氢酶表达明显增多;流式细胞术显示含过氧化氢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经TUNEL分析显示,含过氧化氢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组凋亡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过氧化氢酶基因转染导致过氧化氢酶过度表达,促进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这可能是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氧化氢酶过度表达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氧化氢酶 基因 血管平滑肌细胞 凋亡
下载PDF
烯烃的选择性电化学氧化:研究进展与前景
5
作者 汪晋 萧祖耀 +1 位作者 徐梽川 任肖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34-51,共18页
烯烃类化合物,如乙烯和丙烯,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原料,它们可以通过选择性氧化转化为环氧乙烷(EO)和环氧丙烷(PO)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目前,烯烃类化合物转化主要通过热化学途径实现,通常需要高温高压条件,并可能导致过度氧化生成CO_(2),因... 烯烃类化合物,如乙烯和丙烯,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原料,它们可以通过选择性氧化转化为环氧乙烷(EO)和环氧丙烷(PO)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目前,烯烃类化合物转化主要通过热化学途径实现,通常需要高温高压条件,并可能导致过度氧化生成CO_(2),因而选择性较低,且对经济和环境效益不友好.与此相对,电催化反应以电能作为驱动力,通过优化催化剂、电解液和反应电位等,有望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能量效率,为高选择性烯烃氧化提供一种潜在策略.然而,当前烯烃的电化学选择性氧化的电流密度较低,整体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发高效且稳定的电化学选择性氧化烯烃的体系.本文综述了近期关于烯烃选择性电化学氧化的研究进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烯烃在电极和电解液界面上直接进行电化学氧化的方法;二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原位生成氧化剂(如Cl2和H_(2)O_(2))后,再对烯烃进行氧化的间接方法.对于烯烃的直接电化学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可以通过调控几何效应和电子效应来优化.具体来说,通过引入如氯离子这样的物种,减少催化剂表面的可用活性位点数量,从而降低烯烃在催化剂表面的双位吸附,进一步降低过度氧化的可能性.此外,通过调整电催化剂的电子结构,改变其表面氧物种的电子性质,直接影响烯烃的加氧步骤,从而实现对反应选择性的精准调控.烯烃的氧化过程受限于其固有的缓慢反应动力学,导致直接电氧化所能实现的电流密度有限.为了提高该过程的速率,可以引入氧化还原介导物种来实现烯烃的选择性氧化.近期研究结果表明,卤素和过氧化氢作为介导物种在烯烃的选择性氧化反应中表现较好.利用先进的串联反应器技术,过氧化氢介导乙烯氧化为乙二醇的电流密度已经可以达到500m A cm^(–2).深入探索了烯烃电化学氧化的前沿研究方向.在烯烃的直接电氧化过程中,电催化剂的选择和性质对整体反应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现有催化剂的化学成分、晶体学结构及合成方法上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尤为重要的是,关于烯烃电氧化的中间产物和反应途径,仍存在诸多争议.通过结合原位或在线的表征技术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相结合,对反应机理进行深入探讨,将为反应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在间接氧化策略方面,反应器的设计与优化是研究的核心,旨在提升整体反应效率并确保经济效益.最后,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为确定烯烃电氧化在特定条件下的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烃氧化 电催化 过度氧化 电子结构 间接氧化
下载PDF
甲苯氨氧化合成苯甲腈反应条件的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卢晗锋 周瑛 +1 位作者 刘华彦 陈银飞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在用正交法初步确定甲苯氨氧化最佳反应条件的前提下,分别研究了各个单因素;反应温度、进料中空气/甲苯、氨气/甲苯和水/甲苯(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及其它们在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适当地提高温度可以有效地增加选择性氨氧化... 在用正交法初步确定甲苯氨氧化最佳反应条件的前提下,分别研究了各个单因素;反应温度、进料中空气/甲苯、氨气/甲苯和水/甲苯(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及其它们在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适当地提高温度可以有效地增加选择性氨氧化晶格氧物种O2-数量,使反应对苯甲腈的选择性增加;反应温度对空气较为敏感,空气过量时反应易发生飞温,一方面导致反应物料NH3在晶格氧作用下分解,另一方面导致甲苯过度氧化发生;氨与催化剂(VO)2P2O7作用可以形成催化剂的选择性中心,但过量氨会过多地占据催化剂的Lewis酸位,导致腈产率下降;水的引入并没有明显地改善反应性能,相反水会和氨气在催化剂表面发生竞争吸附而影响反应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腈 甲苯 氧化合成 最佳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 催化剂表面 催化过程 反应物料 过度氧化 反应性能 竞争吸附 氧化 正交法 单因素 空气 摩尔比 氧物种 高温度 下分解 晶格氧 NH3 氨气 过量 飞温 酸位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与自由基的生成和氧化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红梅 罗德欣 +1 位作者 王志平 孙丹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3期373-373,共1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PD 自由基 氧化应激过度
下载PDF
碱氧化松木制取单酚化学品(英文)
8
作者 朱妤婷 刘竞 +2 位作者 吕微 REUBROYCHAROEN Prasert 王晨光 《新能源进展》 2018年第6期482-489,共8页
木质素制取单酚是实现木质素高值化的重要策略之一。研究了松木在温和条件下经碱氧化处理高效转化为香兰素和其他单酚,并将碳水化合物作为固体残渣保留。氢氧化钠浓度、搅拌速度和氧气压力等参数对单酚化合物和固体残渣收率的影响显著,... 木质素制取单酚是实现木质素高值化的重要策略之一。研究了松木在温和条件下经碱氧化处理高效转化为香兰素和其他单酚,并将碳水化合物作为固体残渣保留。氢氧化钠浓度、搅拌速度和氧气压力等参数对单酚化合物和固体残渣收率的影响显著,特别是搅拌速度。在1 100r/min的高搅拌速度下,松木在碱溶液中几乎完全溶解,单酚收率较低(15%)。搅拌速度的降低有助于提高固体残渣和单酚的收率。在低Na OH浓度下,适当的搅拌速度可以获得最高的单酚产量(25.8wt.%)。此外,还研究了在碱性有氧条件下香草醛的降解。研究发现,香草醛分解为小分子量羧酸,或缩合成分子量较高的产物,表明在碱性氧化过程中香草醛氧化是单酚收率降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香草醛 过度氧化 木质素 单酚
下载PDF
五种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界面上的相互作用、非晶相结构及催化性能(Ⅰ) 界面非晶相分散作用及体相晶相剩余率的提出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智民 李丽 +1 位作者 韩基新 韩维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85-392,共8页
通过固相热反应,以十种不同的配比和不同的焙烧制度,在MoO3中分别掺杂Fe2O3、V2O5、TiO2(锐钛矿型)、WO3和ZrO2,制得五种二元氧化物的系列试样.应用XRD、BET、FT-IR、DSC、半导体气敏特性和催化反应探针等表征技术,较系统地研究了这些... 通过固相热反应,以十种不同的配比和不同的焙烧制度,在MoO3中分别掺杂Fe2O3、V2O5、TiO2(锐钛矿型)、WO3和ZrO2,制得五种二元氧化物的系列试样.应用XRD、BET、FT-IR、DSC、半导体气敏特性和催化反应探针等表征技术,较系统地研究了这些组分氧化物形成二元氧化物时界面的非晶相分散结构及催化性能,并提出了相应的亚单层的非晶相分散模型.本文首先报道应用XRD,FT-IR和BET表征界面的非晶相分散.研究结果发现,各个组分氧化物的表面大小不同,但每一对组分氧化物在相互掺杂时,在界面上发生了组分氧化物的亚单分子层(meta-monolayer)的非晶相分散以及某些表面化学反应,前者的非晶相含量具有本征性的分散阈值,后者则生成新的化学物种.根据BET比表面积,求算了各组分氧化物在不同二元氧化物中每100m2的不同的非晶相分散阈值.XRD晶相定量分析和FT-IR差谱法(the differential spectra method)联合证明了非晶相新物种的存在,首次发现非晶相新物种的IR特征吸收峰与分子键价结构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过度金属氧化物界面结构 非晶相界面 分散阈值 体相晶相剩余率 表征 XRD BET FT-IR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氧化甲烷合成甲醇的反应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温艳 《科技信息》 2012年第1期96-96,353,共2页
尽管利用等离子体反应直接转化甲烷制甲醇,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的优势,但等离子体化学反应难于控制,存在竞争反应,甲醇选择性低,易过度氧化为CO2和H2,离工业化应用距离较远。因此在甲烷等离子体转化过程中,有研究将合适的催化剂引入等离子... 尽管利用等离子体反应直接转化甲烷制甲醇,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的优势,但等离子体化学反应难于控制,存在竞争反应,甲醇选择性低,易过度氧化为CO2和H2,离工业化应用距离较远。因此在甲烷等离子体转化过程中,有研究将合适的催化剂引入等离子体区域,当催化剂和等离子体的共同作用时,等离子体中的各类活性物种如电子、激发态分子、自由基等通过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可能会产生不一般的等离子体化学过程。将等离子体对反应分子的活化和催化剂对反应物定向转化这两个优势相结合,是实现有选择性化学反应的一条有效途径,由此产生了等离子体催化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氧化 工业应用 催化剂 甲烷制甲醇 催化反应 等离子体 吸附作用
下载PDF
Witten法生产DMT工艺的进展——Ⅰ、氧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元容基 《聚酯工业》 CAS 1989年第3期7-14,共8页
自从1953年合并氧化法生产DMT技术在西德Witten厂实现工业化以来,DMT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DMT曾一度占领了整个聚酯原料市场。1963年Amoco公司加氢精制法制造精对苯二甲酸技术获得成功之后,世界各国竞相兴建大型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到八十... 自从1953年合并氧化法生产DMT技术在西德Witten厂实现工业化以来,DMT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DMT曾一度占领了整个聚酯原料市场。1963年Amoco公司加氢精制法制造精对苯二甲酸技术获得成功之后,世界各国竞相兴建大型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到八十年代中期,使聚酯原料市场中精对苯二甲酸所占比例已超过了D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对苯二甲酸 工艺条件 DMT WITTEN 聚酯原料 汽提塔 加氢精制 八十年代 氧化 过度氧化
下载PDF
硫醚选择性氧化为亚砜
12
作者 Koposov AY 邓韧(摘)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7-247,共1页
硫醚和邻碘酰苯甲酸酯(有制备法)在乙腈中回流生成相应的亚砜。该反应不会过度氧化成砜,且不影响底物中的羟基和不不饱和键等。17例除4例不反应外,收率71%~100%。
关键词 选择性氧化 亚砜 硫醚 苯甲酸酯 过度氧化 不饱和键 制备法 反应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甲烷选择性氧化制甲醇研究获进展
13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111,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设计构筑了黑磷负载的金单原子催化剂(Au_(1)/BP),可实现甲烷在温和条件下高选择性氧化制甲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以氧气作为氧化剂来实现甲烷的选择性氧化生成甲醇,不仅绿色环...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设计构筑了黑磷负载的金单原子催化剂(Au_(1)/BP),可实现甲烷在温和条件下高选择性氧化制甲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以氧气作为氧化剂来实现甲烷的选择性氧化生成甲醇,不仅绿色环保,还具有原子经济性特征。然而,甲烷分子具有高度的四面体对称性,其碳氢键难以被活化。同时,甲烷的部分氧化产物也存在容易过度氧化为CO_(2)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选择性氧化 过度氧化 甲烷分子 原子经济性 制甲醇 温和条件 绿色环保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乙烷选择性催化氧化制乙烯研究获进展
14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3-83,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乙烷选择性催化氧化制乙烯研究取得新进展,通过设计双活性位点孤立脱氢和氧化过程,可有效避免目标产物乙烯的过度氧化。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关键词 过度氧化 选择性催化氧化 氧化过程 有效避免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乙烯 乙烷 活性位点
下载PDF
我国首次实现甲烷在温和条件下高选择性氧化制甲醇
15
《浙江化工》 CAS 2021年第3期54-54,共1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物理系曾杰教授、李微雪教授研究团队,设计构筑了黑磷负载的金单原子催化剂Au1/BP,实现了甲烷在温和条件下高选择性氧化制甲醇。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主要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物理系曾杰教授、李微雪教授研究团队,设计构筑了黑磷负载的金单原子催化剂Au1/BP,实现了甲烷在温和条件下高选择性氧化制甲醇。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主要由甲烷组成的天然气、页岩气资源,因其可观的蕴藏量而成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替代能源和化工原料之一。尽管甲烷的储量非常巨大,但现阶段这些优质、清洁的碳氢资源基本作为低价值燃料直接使用,不仅造成了巨量的资源浪费,还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因此,大力发展甲烷转化技术既是实现低碳烷烃高效清洁利用与转化的一种切实方式,同时也可以解决化学工业对石油资源的单纯依赖。以氧气作为氧化剂来实现甲烷的选择性氧化生成甲醇,不仅绿色环保,还具有“原子经济性”。然而甲烷分子具有高度的四面体对称性,其碳氢键难以被活化。同时,甲烷的部分氧化产物也存在着容易过度氧化到二氧化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氧化 温和条件 过度氧化 化工原料 替代能源 甲烷转化 原子经济性 石油资源
下载PDF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提出乙烷选择性催化氧化新策略
16
《杭州化工》 CAS 2021年第3期6-6,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晓东研究员、田鸣副研究员在乙烷选择性催化氧化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通过设计双活性位点可以孤立脱氢和氧化过程,有效避免目标产物乙烯的过度氧化,为开发高效的选择性氧化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过度氧化 选择性催化氧化 氧化过程 选择性氧化 新策略 有效避免 乙烷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下载PDF
数据驱动方法揭示单原子掺杂金红石氧化物在甲烷活化过程中的活性位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卫奋飞 葛冰青 +3 位作者 董佩佩 万强 胡茜茜 林森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231-1242,共12页
金属氧化物通常用于甲烷的活化和转化,但总是受到过度氧化的影响.引入单原子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种有吸引力的方法,但掺杂单原子的实际作用仍存在争议.因此,开发性能描述符来预测掺杂表面上不同位点之间的反应性至关重要.在这项工作中,... 金属氧化物通常用于甲烷的活化和转化,但总是受到过度氧化的影响.引入单原子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种有吸引力的方法,但掺杂单原子的实际作用仍存在争议.因此,开发性能描述符来预测掺杂表面上不同位点之间的反应性至关重要.在这项工作中,采用单原子(D_(guest),D=Ti,V,Cr,Mn,Nb,Mo,Ru,Rh,Ta,Re,Os,Ir,Pt,Si,Ge和Sn)掺杂的金红石型金属氧化物(MO_(2),M=Ru,Rh,Ir,Pt,Mo)作为模型催化剂,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数据驱动方法研究了甲烷在不同表面位点上的活化情况,并阐明了此类掺杂表面的实际活性位点.利用机器学习方法,从特征组合描述符的大空间中获得了多维描述符,从而可以统一预测D_(guest)和M_(host)上活化CH_(4)的能垒,而不受过渡态计算的影响.最后,MO_(2)上客体位点对选择性氧化的调节作用得到了证实.我们的工作证明了掺杂剂在催化过程中的复杂作用,所开发的描述符有助于确定活化能,为基于金红石氧化物的催化剂提供潜在的选择性氧化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 单原子 选择性氧化 过度氧化 特征组合 描述符 数据驱动方法 催化过程
原文传递
钼活化ZnIn_(2)S(4)光催化剂促进光催化析氢耦合苯甲醇氧化
18
作者 俞杨帆 尤晓萌 +4 位作者 张阳 彭玉 王雪璐 刘鹏飞 杨化桂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645-2652,共8页
光催化水裂解制氢为解决能源危机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然而,四电子的水氧化反应迟缓严重制约了水的分解效率.本文中,掺杂Mo的ZnIn_(2)S(4);(Mo-ZIS)光催化剂通过与动力学上有利的苯甲醇(BA)的氧化反应协同整合,显著促进了析氢反应,高... 光催化水裂解制氢为解决能源危机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然而,四电子的水氧化反应迟缓严重制约了水的分解效率.本文中,掺杂Mo的ZnIn_(2)S(4);(Mo-ZIS)光催化剂通过与动力学上有利的苯甲醇(BA)的氧化反应协同整合,显著促进了析氢反应,高价和不饱和Mo不仅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还促进BA的活化,从而加速BA的氧化.此外,Mo掺杂调节了ZIS的能带结构,增强了光催化剂的氧化能力,而不会引起BA的过度氧化.结果表明,Mo-ZIS光催化剂在不需要贵金属助催化剂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析氢速率(16,353μmol g^(-1)h^(-1))和苯甲醛产率(13,942μmol g^(-1)h^(-1)),显著优于ZIS光催化剂.引人注意的是,通过调节BA与溶剂之间的氢键网络强度来调节中间体在Mo-ZIS表面的解吸过程,Mo-ZIS的BAD产率为23,068μmol g^(-1)h^(-1),相比于乙腈溶液中的反应速率提高了65%.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有价值的将光催化制氢与选择性有机产物转化相结合的策略,为开发新型光催化剂,实现高效太阳能转化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氢键网络 析氢反应 光生载流子 过度氧化 反应迟缓 能源危机 解吸过程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宋绍敏 孙丽霞 +3 位作者 李冬青 李占杰 陆昆 沈铁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3-363,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依达拉奉 早期治疗 疗效观察 自由基清除剂 急性脑梗死患者 神经保护作用 脂质过度氧化
下载PDF
基于电晕放电的城市剩余污泥破解处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宇 赵宁 +1 位作者 门业堃 邓永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666-2672,共7页
破解城市剩余污泥中的微生物细胞,释放细胞内有机成分,是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率的关键问题。因此选取城市剩余污泥为试样,分别采用直流、交流电晕放电对其实施处理,采用重铬酸钾法测量污泥试样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分析电晕引发形... 破解城市剩余污泥中的微生物细胞,释放细胞内有机成分,是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率的关键问题。因此选取城市剩余污泥为试样,分别采用直流、交流电晕放电对其实施处理,采用重铬酸钾法测量污泥试样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分析电晕引发形式、电压极性、幅值及频率等参数对剩余污泥微生物细胞破解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采用直流或交流电晕处理污泥均可使其SCOD增大,达到破解污泥中微生物细胞的目的。当采用直流电晕破解污泥时,随着正直流电压从1 k V升高至5 k V,SCOD增长率从15.6%减小至6.8%;随着负直流电压从-1 k V提高至-5 k V,SCOD增长率从0.1%上升至21.4%。当采用交流电晕处理污泥时,其SCOD增长率与交流电压频率和幅值密切相关,交流电晕破解污泥的效果优于直流电晕。分析认为,电晕放电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臭氧等强氧化性物质是导致微生物细胞膜破解,胞内有机成分释放的主要原因。随着电晕放电参数的改变,细胞膜破解的微观物理过程以及细胞外有机成分的降解过程均受到影响,从而导致SCOD增长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厌氧消化 电晕 溶解性化学需氧量 过度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