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邓小平“先富后富”理论的再认识
- 1
-
-
作者
戴圣鹏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理论建设》
2016年第1期34-39,共6页
-
文摘
在当前,有不少人把社会收入差距的扩大与社会不公产生的原因归咎于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并以此来质疑、抨击、否定改革开放与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创造的历史奇迹。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来,导致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不公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而是个人的天赋条件、能力、劳动效率以及市场主体对生产要素与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的不同。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导致我国当前社会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商品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判断邓小平的"先富后富"是否过时与失效,主要判别的依据是看这种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以及历史条件是否存在,以及它是否能继续有效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只要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历史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产生的基础仍然存在,那么无论时代发生了什么变化,社会舆论出现什么状况,邓小平的"先富后富"理论就不会过时与失效,仍具有它的现实指导意义与生命力。
-
关键词
邓小平
“先富后富”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过时与失效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A849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