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性动趋式“V得(不)过来/过去”的不对称分化特征
1
作者 尹夏燕 吴春相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2-118,共7页
文章基于定性和定量方法探讨了能性动趋式“V得(不)过来/过去”的不对称分化特征。“V得(不)过来”基于向心视角表征有界事件,重在结果感知。由外部“归因”凸显内在“结果”,核心义为能性周遍义。而“V得(不)过去”基于离心视角表征无... 文章基于定性和定量方法探讨了能性动趋式“V得(不)过来/过去”的不对称分化特征。“V得(不)过来”基于向心视角表征有界事件,重在结果感知。由外部“归因”凸显内在“结果”,核心义为能性周遍义。而“V得(不)过去”基于离心视角表征无界事件,重在过程感知,以动词来锚定事件的实现方式,核心义为能性度过义。“V得(不)过来”以高意愿和能力受限表征“愿而不能”的动力可能;而“V得(不)过去”则以低意愿和低能力表征为“不能为之”或“勉强为之”的动力可能,其中“说看”类官能动词进入后构式习语化,由示证情态发展为表价值评判的认识情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性动趋式 V得不过来/过去 不对称性
下载PDF
障碍图式与“V得(不)过来/过去” 被引量:4
2
作者 曾传禄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V得(不)过来/过去"常常以"障碍图式"为其内在隐喻基础映射到抽象空间:"V得(不)过来"表示有无能力周遍完成,而"V得(不)过去"发生了分化,有的表示某人或某事是否可能通过某种"障碍",... "V得(不)过来/过去"常常以"障碍图式"为其内在隐喻基础映射到抽象空间:"V得(不)过来"表示有无能力周遍完成,而"V得(不)过去"发生了分化,有的表示某人或某事是否可能通过某种"障碍",有的表示某物或某种行为事件是否符合一般的标准、情理,是否能为人所接受。本文从认知角度解释了抽象空间的"V得(不)过来/过去"各个意义形成的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得(不)过来/过去 障碍图式 认知
下载PDF
“V得(不)过来/过去”的语义及相关问题
3
作者 曾传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2年第8期83-86,2,共4页
“V得(不)过来/过去”常常以“障碍图式”为其内在隐喻基础映射到抽象空间:“V得(不)过来”表示有无能力周遍完成,而“V得(不)过去”发生了分化,有的表示某人或某事是否可能通过某种“障碍”,有的表示某物或某种行为事件是... “V得(不)过来/过去”常常以“障碍图式”为其内在隐喻基础映射到抽象空间:“V得(不)过来”表示有无能力周遍完成,而“V得(不)过去”发生了分化,有的表示某人或某事是否可能通过某种“障碍”,有的表示某物或某种行为事件是否符合一般的标准、情理,是否能为人所接受。本文从认知角度解释了抽象空间的“V得(不)过来/过去”各个意义形成的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得(不)过来/过去 障碍图式 认知
下载PDF
复合趋向结构“V+过来/过去”的对称与不对称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红 鲍莹玲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81,共8页
复合趋向结构"V+过来/过去"基于水平位移图式,包括施动者、受动者、作用力和作用结果四个基本要素,表达外向致使或返身致使,呈现为从空间到领属、时间、比较、数量、价值和生理/心理等认知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过来/过... 复合趋向结构"V+过来/过去"基于水平位移图式,包括施动者、受动者、作用力和作用结果四个基本要素,表达外向致使或返身致使,呈现为从空间到领属、时间、比较、数量、价值和生理/心理等认知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过来/过去"的使用与立足点即叙说者所在的实在或虚拟位置有关:立足点位于终点,受动者朝向终点移动,使用"过来";立足点位于源点,受动者背离源点移动,使用"过去"。这一结构的对称与不对称与致使性的强弱程度有关:致使性越强,对称性越显著,致使性越弱,不对称性越显著;在空间和领属认知域对称,在时间认知域部分对称,在比较、数量、价值和生理/心理认知域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来/过去 立足点 隐喻 致使性 对称与不对称
原文传递
“过来”“过去”的用法及其认知解释 被引量:3
5
作者 曾传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7,共7页
"过来""过去"是汉语中意义和用法比较丰富的一对趋向动词,其运动图式通过隐喻机制映射到时间、数量、心理、状态和事件等抽象认知域。各个认知域的"过来""过去"在语义特征上存在某些不同,其隐... "过来""过去"是汉语中意义和用法比较丰富的一对趋向动词,其运动图式通过隐喻机制映射到时间、数量、心理、状态和事件等抽象认知域。各个认知域的"过来""过去"在语义特征上存在某些不同,其隐喻映射也存在某些对称和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来/过去 位移图式 隐喻
下载PDF
趋向补语“过来”“过去”的二语习得释义策略 被引量:6
6
作者 朱京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6-112,共7页
本文通过对"过来/过去"三个义项及其与之搭配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发现客体与参照点距离的趋近和趋远,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客体清楚与否和有无的变化来认知。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心理认知语义的解释可以采取从视觉上的清楚... 本文通过对"过来/过去"三个义项及其与之搭配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分析,发现客体与参照点距离的趋近和趋远,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客体清楚与否和有无的变化来认知。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心理认知语义的解释可以采取从视觉上的清楚变化和有无变化到思维意识上的清楚变化和有无变化的顺序,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过来""过去"的引申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来 过去 意象图式 认知域 思维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