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对话到互文性——回应克里斯蒂娃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颖 《符号与传媒》 2011年第3期211-216,共6页
巴赫金提出对话概念和狂欢理论,提倡一种文本的互动理解。克里斯蒂娃在巴赫金的基础之上,发展了他的理论,提出“互文性”的概念,并构造一种文本内的互文空间。而她的关注点在于互文空间内的“过程中的主体”,所探讨的互文性问题是... 巴赫金提出对话概念和狂欢理论,提倡一种文本的互动理解。克里斯蒂娃在巴赫金的基础之上,发展了他的理论,提出“互文性”的概念,并构造一种文本内的互文空间。而她的关注点在于互文空间内的“过程中的主体”,所探讨的互文性问题是形式层面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克里斯蒂娃的形式层面的“互文性”分析,论证其关于主体生成和文本生成的“互文性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概念 互文性 过程中的主体
下载PDF
互文性视域下的“红楼”文学记忆与世界性书写——以林语堂《京华烟云》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管恩森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82,共13页
互文性是以克里斯蒂娃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与突破,尤为关注文本之间的指涉、吸纳、转换与发展,将文学创作视为一个不断编织前文本的动态过程,进而揭示文本间的意义生成关系。《京华烟云》是林语堂通过仿写《红楼梦》而创作... 互文性是以克里斯蒂娃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与突破,尤为关注文本之间的指涉、吸纳、转换与发展,将文学创作视为一个不断编织前文本的动态过程,进而揭示文本间的意义生成关系。《京华烟云》是林语堂通过仿写《红楼梦》而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两部作品存在着明晰、明确的互文性。本文运用互文性理论,从过程中的主体、文本互文、文学记忆等多个层面,探究林语堂《京华烟云》对《红楼梦》的吸纳、转换与意义生成,揭示“红楼”文学记忆以及世界性书写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过程中的主体 文本互文 文学记忆 世界性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