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宾福德、过程主义和中国考古学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7-99,共3页
2011年4月11日,路易斯.宾福德(Lewis Binford,1931-2011)教授因心肌梗塞于密苏里州克尔克维尔去世。在哀悼他的突然辞世时,世界考古学大会盛赞宾福德"以一己之力,激起考古学的一场知识运动","其乐观主义和学术热情足以影响了数代... 2011年4月11日,路易斯.宾福德(Lewis Binford,1931-2011)教授因心肌梗塞于密苏里州克尔克维尔去世。在哀悼他的突然辞世时,世界考古学大会盛赞宾福德"以一己之力,激起考古学的一场知识运动","其乐观主义和学术热情足以影响了数代考古学家"。早在1999年底,《科学美国人》杂志就称,宾福德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考古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福德 过程主义考古学 考古学
下载PDF
水下考古学理论的发展与变迁——兼谈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丁见祥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2年第5期1-1,2-10,共10页
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考古学进入活跃的理论创新期。作为考古学的组成部分,水下考古的特殊性主要由遗存环境和相应的技术系统所定义,其理论变化则与考古学保持着相近的韵律。文章以文化-历史考古学、过程主义考古学、后过程主义考古... 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考古学进入活跃的理论创新期。作为考古学的组成部分,水下考古的特殊性主要由遗存环境和相应的技术系统所定义,其理论变化则与考古学保持着相近的韵律。文章以文化-历史考古学、过程主义考古学、后过程主义考古学为论述框架,对水下考古学理论的发展变迁予以总结、分析。文章指出:自1960年科学的水下考古学确立以来,理论上大体表现出文化-历史考古学、过程主义考古学、后过程主义考古学的嬗变轨迹;水下考古学理论的发展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演进也有大体一致的节奏,彼此表现出一定的“源流”关系。总结这一变化过程,有利于理解学科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批评借鉴相关理论方法的合理内涵,以便进一步提升水下考古学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考古学 文化-历史考古学 过程主义考古学 过程主义考古学 水下文化遗产
下载PDF
考古退步论——“知识考古”专栏导读
3
作者 曹兵武 《南方文物》 2012年第4期31-,共1页
类型学是考古学的两大基石之一(另一个是地层学).不管考古学如何发展,它都将作为考古学家面对材料的基础性的方法论而贯穿考古学的始终.但是考古学史上每个阶段人们都会反思类型学的功能及新的可能性,尤其是其局限性.二战之后,尽管以文... 类型学是考古学的两大基石之一(另一个是地层学).不管考古学如何发展,它都将作为考古学家面对材料的基础性的方法论而贯穿考古学的始终.但是考古学史上每个阶段人们都会反思类型学的功能及新的可能性,尤其是其局限性.二战之后,尽管以文化谱系和文化史重建为主要任务的考古学已经开始退出主流舞台,美国考古学界还曾经产生过所谓的"类型学大辩论".陈淳先生译介的这组文章,则基本上是新考古学产生之后对类型学的继续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文化史 地层学 文化谱系 类型学 考古学文化 过程主义考古学
下载PDF
“物”无达诂:物象的理解与阐释——《物的意义》撷微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金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8-52,共5页
后过程主义考古学提倡把物质文化看作一种存在着多种读法的文本,这有其现代阐释学背景。在《物的意义》中,伊恩·霍德认为可以从情境、结构、行为者能动性等三个方面来考察物的意义。在中国本土物象的理解和阐释上,在调和科学实证... 后过程主义考古学提倡把物质文化看作一种存在着多种读法的文本,这有其现代阐释学背景。在《物的意义》中,伊恩·霍德认为可以从情境、结构、行为者能动性等三个方面来考察物的意义。在中国本土物象的理解和阐释上,在调和科学实证和人文阐释矛盾这一话题上,后过程主义考古学可以与四重证据法互为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霍德 过程主义考古学 《物的意义》 四重证据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