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一次臭氧污染过程中的传输影响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姗姗 张娟 +2 位作者 张星 左瑞亭 王丽琼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49-353,共5页
基于空气质量模型CAMx的臭氧溯源技术(OSAT)和过程分析工具(IPR),对2022年6月15—25日南京市臭氧污染及传输影响进行定量模拟,测算南京市与周围城市区域之间臭氧的传输影响,并分析主要传输过程对南京市臭氧浓度的贡献。模拟分析表明:此... 基于空气质量模型CAMx的臭氧溯源技术(OSAT)和过程分析工具(IPR),对2022年6月15—25日南京市臭氧污染及传输影响进行定量模拟,测算南京市与周围城市区域之间臭氧的传输影响,并分析主要传输过程对南京市臭氧浓度的贡献。模拟分析表明:此次臭氧污染过程具有明显的传输特征,外地传输贡献约为37.6%,其中以宣城市、镇江市和常州市的贡献较为显著,日均贡献分别为19.9%、12.3%和3.1%。IPR方法定量分析表明,南京市臭氧主要的污染传输加剧过程来自南边界的平流作用,平均贡献15.3μg/m^(3);主要的消散过程为北边界的平流流出和顶部边界的平流上传(污染垂直扩散),平均贡献分别为-14.6,-3.3μg/m^(3)。南京市的东边界毗邻镇江市和常州市,南边界毗邻宣城市,这与OSAT核算方法的结果相一致,互为验证了两种定量核算方法的合理性。从垂直结构分析,南边界的污染传输加剧和北边界的污染传输消散主要发生在约800 m以下的低空,污染向上的扩散消散和向下的扩散加剧主要发生在50~300 m的低空,向下的平流加剧和向上的平流消散主要发生在1400 m以下。西边界平流主要发生在800 m以上的高空。300 m以下低空和1700 m以上高空的东边界平流在是臭氧污染的主要传输加剧过程,而300~1700 m则是臭氧污染的主要传输消散高度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溯源技术(OSAT) 过程分析(ipr) 传输贡献
原文传递
青岛沿海地区一次臭氧重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杨帆 王体健 +6 位作者 束蕾 赵明 陈璞珑 李蒙蒙 杨丹丹 王静 徐少才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565-3580,共16页
近年来,青岛市夏季臭氧(O3)污染逐渐严重,深入分析青岛的O3变化特征和重污染形成机理对该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青岛大气监测站2017年6月1-20日的O3小时浓度数据,分析了发生在青岛沿海地区的一次持续O3重污染过程的特征... 近年来,青岛市夏季臭氧(O3)污染逐渐严重,深入分析青岛的O3变化特征和重污染形成机理对该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青岛大气监测站2017年6月1-20日的O3小时浓度数据,分析了发生在青岛沿海地区的一次持续O3重污染过程的特征,并利用数值模式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污染过程10个监测站日最大8 h平均臭氧浓度超标率达到30%~45%,超标倍数为0.20~0.51,单站小时浓度峰值可达390μg·m^-3.同时,利用WRF-CMAQ模型对O3重污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过程分析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WRF-CMAQ具有模拟臭氧重污染的能力,6月8-9日、15-16日O3重污染主要是外部输送导致,可能的机制是上游高空的高浓度O3沿气团轨迹传输,随下沉气流聚集在青岛西南部海面,随后由近地层西南向海风水平输送至青岛沿岸,而6月17日O3重污染产生的首要因素是局地光化学生成.本次臭氧污染期间,青岛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前体物非敏感区,且覆盖范围广.2017年6月1-20日青岛沿海地区的臭氧污染事件大部分归因于区域传输,因此,应该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减少区域传输对城市臭氧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 CMAQ 过程分析(ipr) 前体物敏感性 青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