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7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沙过程变化下洞庭湖区的生态效应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景保 张磊 +3 位作者 王建 余果 帅红 常疆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1,31,共7页
依据1951―2009年实测水文数据及多年实地考察资料,对比分析水沙过程变化对洞庭湖区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沙过程对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具有多方面的生态支撑作用,水沙动态是洞庭湖生态系统的控制性变量;(2)泥沙... 依据1951―2009年实测水文数据及多年实地考察资料,对比分析水沙过程变化对洞庭湖区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沙过程对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具有多方面的生态支撑作用,水沙动态是洞庭湖生态系统的控制性变量;(2)泥沙的不断淤积,使各类植被洲滩发育与扩展,导致湖面缩小及调蓄功能减弱和天然捕捞鱼场减少;(3)各类植被洲滩相继出露和湖水位涨落交替过程,不但维系着东方田鼠种群数量及迁移的延续,还支撑着钉螺(血吸虫的中间宿主)的孳生和繁衍;(4)入湖水沙量的逐期减少,削弱了水域环境的净化能力,"四大家鱼"捕捞产量递减、候鸟数量和种类减少、鱼类种群衰减,珍贵鱼类大幅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过程变化 生态环境 生物群落 洞庭湖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面降雨产流产沙过程变化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9
2
作者 王万忠 焦菊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1-28,共8页
该文根据子洲团山沟3号径流场(坡度22°,面积60m×15m=300m^2)33次降雨产流产沙的过程变化情况,统计分析了不同类型降雨坡面产流过程中的降雨变化及产流产沙过程变化。
关键词 坡面 产流产沙 过程变化 降雨 黄土高原
下载PDF
过程变化检测机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胡峰 孙国基 赖菲 《华北工学院学报》 EI CAS 1998年第4期312-320,共9页
变化检测是检测、分析和分离对象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以及涉及变化发生的时间、地点、表现形式、作用方式、影响大小等相关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从过程变化的模型描述、检测与诊断技术及其应用开发等几个方面系统地... 变化检测是检测、分析和分离对象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以及涉及变化发生的时间、地点、表现形式、作用方式、影响大小等相关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从过程变化的模型描述、检测与诊断技术及其应用开发等几个方面系统地综述了该学科最新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在航天测控工程中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具体的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变化 变化检测 故障 故障诊断 航天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道降雨产流产沙过程变化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万忠 焦菊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2-18,共7页
根据子洲团山沟、蛇家沟、刘家沟、岔巴沟等4个不同等级沟道1963~1969年30多次降雨的产流产沙实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黄土高原沟道降雨产流产沙过程变化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沟道 产流产沙 过程变化 降雨 黄土高原
下载PDF
过程变化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峰 孙国基 《飞行器测控技术》 1998年第3期11-23,共13页
变化检测是检测、分析和分离对象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以及变化发生的时间、地点,表现形式,作用方式,影响大小等相关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从过程变化的模型描述,检测处理技术及其应用开发等几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 变化检测是检测、分析和分离对象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以及变化发生的时间、地点,表现形式,作用方式,影响大小等相关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从过程变化的模型描述,检测处理技术及其应用开发等几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该学科最新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在航天测控工程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具体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 变化检测 过程变化检测 航天测控
下载PDF
考虑过程变化的黄河河口区水文情势变化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洪岱 杨涛 +2 位作者 郑鑫 师鹏飞 李振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25,164,共5页
正确理解黄河河口区河流水文情势变化程度对该地区河流生态系统的维持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最常用的评价河流水文情势的方法为变动范围法(RVA),其通过比较水文过程突变前后水文情势指标落在统计范围内的频次变化衡量变化程度,但RVA... 正确理解黄河河口区河流水文情势变化程度对该地区河流生态系统的维持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最常用的评价河流水文情势的方法为变动范围法(RVA),其通过比较水文过程突变前后水文情势指标落在统计范围内的频次变化衡量变化程度,但RVA法缺乏对水文要素过程变化的评价,可能低估评价结果。分别利用基于欧氏距离(ED)及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TW)的两种考虑水文要素过程变化的改进RVA法评价黄河河口利津水文站水文情势变化,并与原始RVA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ED、DTW的改进RVA法与原始RVA法所得的黄河河口区水文情势改变度分别为0.78(高度)、0.60(中度)、0.62(中度);相较于基于DTW的RVA法,基于ED的改进RVA法对水文要素过程变化更加敏感;黄河河口区近30多年来河流水文情势变化较大,应重视依据不同指标变化程度采取针对性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指标 变动范围法 黄河河口区 过程变化
下载PDF
对过程变化的回响
7
作者 杨则正 《管理观察》 1997年第7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过程变化 使用方法 时间刻度 图形工具 生产过程 纵坐标轴 标准数据 表征 标准范围 采取措施
下载PDF
黄河干流头道拐河段凌汛期小流量过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全栋 李超 +2 位作者 路新川 史小红 杨朝霞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0-628,共9页
黄河干流内蒙古段河道冬季流凌封河期,河道水量除一部分转化为冰量外,很大一部分转化为槽蓄水量而贮存在河道中,导致下游头道拐河段出现小流量过程,上游河道流量转化为槽蓄水量和贮存的冰量越大,小流量持续时间越长,开河期发生凌汛洪水... 黄河干流内蒙古段河道冬季流凌封河期,河道水量除一部分转化为冰量外,很大一部分转化为槽蓄水量而贮存在河道中,导致下游头道拐河段出现小流量过程,上游河道流量转化为槽蓄水量和贮存的冰量越大,小流量持续时间越长,开河期发生凌汛洪水风险越高。通过对1998-2016年头道拐站凌讯期流量变化过程分析,重新界定了小流量上限阈值为330m3·s-1,并且以此值为标准进行小流量过程研究,分别采用R/S极差分析法、Fourier变换分析法对近年来小流量过程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非线性概率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对小流量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小流量持续天数变化呈现缩短趋势;同时,小流量过程与上游相对来水之间变化关系显著且过程同步,而滞后于河道槽蓄水量变化过程;通过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变化时相应小流量持续时间变化的响应概率大小,明确河道冰流量是小流量过程第一影响因素,气温条件是小流量过程的决定因素,首封位置和相对来水量是小流量过程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头道拐河段 凌汛期 小流量变化过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香型白酒在陶缸陈酿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9
作者 祝成 蒋燕明 +9 位作者 管莹 易翔 左可成 万朕 柯锋 詹苏 孙婷婷 施鹏 罗高建 童国强 《酿酒科技》 2023年第11期70-76,共7页
为了弄清楚不同香型白酒在陶缸陈酿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更好地指导原酒的科学贮存,选取3种香型白酒(清香、浓香、酱香)分别放入陶缸中进行陈酿3年,研究3种香型白酒在陶缸陈酿过程中酒精度、金属元素、微量风味成分和感官风格的变化情况。... 为了弄清楚不同香型白酒在陶缸陈酿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更好地指导原酒的科学贮存,选取3种香型白酒(清香、浓香、酱香)分别放入陶缸中进行陈酿3年,研究3种香型白酒在陶缸陈酿过程中酒精度、金属元素、微量风味成分和感官风格的变化情况。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酯类物质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三年左右趋于平衡,酸类物质缓慢增加,高级醇含量轻微下降;Na、K、Mg、Fe、Zn等金属元素显示出升高的趋势;感官评分呈一定的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微量成分 陶缸陈酿
下载PDF
米渣肽双酶两步水解法制备过程中物化特性与结构变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金梅 胡居吾 +2 位作者 高红 熊华 赵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2-39,共8页
探究双酶法制备米渣蛋白肽过程肽的组成结构变化.基于前期研究基础,采用双酶法以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4 h内分别连续制备两类米渣肽RDPH-1和RDPH-2.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现前者较后者水解更快速且程度更深,4 h时水解... 探究双酶法制备米渣蛋白肽过程肽的组成结构变化.基于前期研究基础,采用双酶法以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4 h内分别连续制备两类米渣肽RDPH-1和RDPH-2.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现前者较后者水解更快速且程度更深,4 h时水解度分别为29.09与16.47;米肽产物平均粒度大多<1000 nm,同时粒度与分子结构随着米肽的酶解与聚集发生动态变化;表面疏水性都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前者较后者整体大10倍多;RDPH-1较RDPH-2二级结构更稳定,两者的氨基酸组成不同,但主要成分相似,营养价值相当.该法制备米渣肽的过程研究表明,胰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更适合酶解米渣得到小分子肽,且具有规律性,对肽的高效制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渣肽 两步酶解 过程变化 结构 物化特性
下载PDF
黄河下游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及其与水沙过程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瑶 戴文鸿 +2 位作者 高嵩 陈羿名 黄飞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37,52,共8页
黄河下游滨河植被覆盖度是滩区生态环境重要表征指标之一。基于MODIS-NDVI数据,采用M-K法分析研究了黄河下游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情况,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气温、降水量及河道水沙因素对滨河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黄河下游滨河植被覆盖度是滩区生态环境重要表征指标之一。基于MODIS-NDVI数据,采用M-K法分析研究了黄河下游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情况,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气温、降水量及河道水沙因素对滨河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时间上,2001—2019年黄河下游植被覆盖度无显著变化趋势,各河段年内变化幅度不一;空间上,滨河植被覆盖度沿横向离河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游荡河段影响范围最宽,过渡河段次之,弯曲河段最窄;相关性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降水量,气温及河道水沙过程对黄河下游滨河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河植被覆盖度 NDVI 水沙过程变化 黄河下游滩区
下载PDF
计及电网变化过程的地区电网运行风险评估 被引量:25
12
作者 汪隆君 李博 +2 位作者 王钢 胡子珩 何晓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2,28,共6页
地区电网运行风险的客观定量评估可有效地探明电网薄弱环节,对电网运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从节点失压与支路过载造成负荷损失的角度,定义了运行风险指标体系。在充分计及电网继电保护与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动作、调度员切负荷操作等因... 地区电网运行风险的客观定量评估可有效地探明电网薄弱环节,对电网运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从节点失压与支路过载造成负荷损失的角度,定义了运行风险指标体系。在充分计及电网继电保护与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动作、调度员切负荷操作等因素对电网运行风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计及电网变化过程的地区电网运行风险评估方法。以深圳电网典型运行方式为算例,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电网 风险评估 运行风险 电网变化过程
下载PDF
城市污泥堆肥温度动态变化过程及层次效应 被引量:48
13
作者 陈同斌 黄启飞 +3 位作者 高定 黄泽春 郑玉琪 李艳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36-741,共6页
对城市污泥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的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当调理剂比例较低时 ,堆体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都较为缓慢 ,堆肥处理时间长 ,堆体温度较低。当调理剂比例较高时 ,堆体升温速率较快 ,堆肥温度将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灭菌... 对城市污泥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的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当调理剂比例较低时 ,堆体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都较为缓慢 ,堆肥处理时间长 ,堆体温度较低。当调理剂比例较高时 ,堆体升温速率较快 ,堆肥温度将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灭菌稳定化所要求的高温。堆体温度在高温阶段持续的时间与调理剂比例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调理剂比例太高时 ,高温持续时间短 ,如加入适当比例的回流污泥 ,堆温可以在 5 0℃以上高温阶段持续足够的时间。当堆肥原料的起始温度高于 1 5℃ ,堆体一般要经历升温阶段、高温持续阶段和降温阶段 ,但是当堆肥原料的起始温度很低时 ,堆体温度还要经历一个起爆阶段。堆体内不同层次的温度有着不同的变化趋势 ,堆肥初始阶段 ,堆体下层温度高于上层温度 ,随后上层温度逐渐高于下层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效应 城市污泥 堆肥温度 动态变化过程 层次效应
下载PDF
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过程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52
14
作者 佟守正 吕宪国 +2 位作者 苏立英 姜明 姚允龙 《湿地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179-184,共6页
随着区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扎龙湿地区域的气象数据、1986~2002年间8个时段的Landsat TM影像及2006年的SPOT4影像数据和扎龙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的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 随着区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扎龙湿地区域的气象数据、1986~2002年间8个时段的Landsat TM影像及2006年的SPOT4影像数据和扎龙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的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近20a来扎龙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分别比1951~1980年的年平均气温高出1.2℃和1.8℃。与1986年相比,2002年扎龙湿地的湖泊及水库面积减少了15.17%;明水面面积下降了49.36%。这一期间,扎龙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产量、渔类产量、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减少,湿地退化程度十分严重。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同时,扎龙湿地上游地区也建设了60余座水库,并在湿地内部兴建了大量的人工沟渠、堤坝和道路。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不仅截留了大量本应直接流人湿地的水体,使湿地蓄水量明显下降,也使湿地破碎化程度加剧。根据扎龙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现状,就扎龙湿地保护与恢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变化过程 影响因子 扎龙湿地
下载PDF
耕地格局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分析——以浙江安吉为例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学渊 唐华俊 +2 位作者 吴永常 周清波 崔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302-4313,共12页
[目的]耕地是"人类-环境"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也是农业土地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耕地格局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有利于促进耕地合理利用的调整优化,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和集约化利用。[方法]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 [目的]耕地是"人类-环境"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也是农业土地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耕地格局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有利于促进耕地合理利用的调整优化,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和集约化利用。[方法]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综合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扩展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地理计量模型,研究分析1998—2009年浙江安吉耕地格局动态变化的过程与差异。[结果]该区域耕地动态变化过程复杂,水田与旱地是该区域发生转出的主要地类,从转移类型来看,多转移为林地、城镇用地与园地;从转移过程来看,2003—2009年较1998—2003年更加缓和平稳,基本没有发生较为剧烈的变动;2003—2009年,转入为耕地的地类极为单一,转移面积有限,各地类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较1998—2003年期间都趋于更加稳定;2003—2009年的耕地变化活跃度要低于1998—2003年,表明2003年以后区域耕地在利用程度与广度方面更加缓和平稳。[结论]区域产业结构和用地政策调整直接影响着耕地格局动态变化的过程和特点,本研究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快速、客观反映区域耕地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特征,为耕地时空演变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动态变化过程 差异分析 地理计量模型
下载PDF
黄河水沙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48
16
作者 胡春宏 陈绪坚 陈建国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8-527,共10页
本文对不同时期黄河水沙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0~2005年黄河年平均总水量约为593.5亿m3(其中包括水土保持减水量、干支流引水耗水量及河口入海水量),年平均总沙量约为17.9亿t(其中包括水土保持减沙量... 本文对不同时期黄河水沙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0~2005年黄河年平均总水量约为593.5亿m3(其中包括水土保持减水量、干支流引水耗水量及河口入海水量),年平均总沙量约为17.9亿t(其中包括水土保持减沙量、水库拦沙量、引水引沙量、放淤固堤沙量、河道冲淤量及河口入海沙量),不同时期黄河水沙总量变化很大,但黄河总水沙量比基本稳定为0.03t/m3。1986年以来黄河下游来水来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上中游耗水减沙量增多,1986~1998年平均上中游水土保持减水和工农业引水等耗水量达213亿m3,水土保持减沙、水库拦沙、引水引沙和河道冲淤等沙量合计达8.57亿t,已分别占上中游总水沙量的45%和53%,二是自然气候条件改变,引起上中游1986~1998年平均总水量比1973~1985年减少约136亿m3,而上中游年平均总沙量只减少约0.7亿t,导致水少沙多的局面加重。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水沙空间分布更趋不合理,表现为主河槽萎缩、"二级悬河"加剧、河口退蚀等,引起小水大灾和生态恶化,防洪形势更为严峻,应通过水沙联合优化配置和泥沙资源化利用治理黄河的水沙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沙分布 变化过程 优化配置 水沙调控体系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湿地资源变化过程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40
17
作者 刘红玉 白云芳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0-818,共9页
以整个若尔盖高原为研究区域,综合利用遥感、GIS技术、DEM和野外调查成果,系统分析了湿地资源变化的一般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①若尔盖高原湿地主要分布在高原内部海拔3380~3550m的丘陵区域,并且呈现出与草地相间分布的空间格局;②自2... 以整个若尔盖高原为研究区域,综合利用遥感、GIS技术、DEM和野外调查成果,系统分析了湿地资源变化的一般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①若尔盖高原湿地主要分布在高原内部海拔3380~3550m的丘陵区域,并且呈现出与草地相间分布的空间格局;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湿地排水和泥炭开采活动,湿地面积萎缩了62%,典型区域达到88%左右;③典型区域植物群落调查表明,该区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了严重退化;④过度放牧加速了生态系统退化的程度,导致啮齿类动物的数量不断增大;⑤湿地资源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对区域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威胁,是区域环境变化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资源 变化过程 机制 若尔盖
下载PDF
顾及地理要素变化过程的数据增量更新方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罗国玮 张新长 齐立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135,141,共6页
为解决空间矢量数据更新前后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识别困难的问题,在基于要素更新的基础上,引入了变化过程库,提出了一种顾及要素变化过程的更新方法,对由更新引起的要素变化信息进行识别并存储,设计了变化信息库的数据结构并对要素变化... 为解决空间矢量数据更新前后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识别困难的问题,在基于要素更新的基础上,引入了变化过程库,提出了一种顾及要素变化过程的更新方法,对由更新引起的要素变化信息进行识别并存储,设计了变化信息库的数据结构并对要素变化信息的应用作了说明,并以某市地形图数据在数据更新系统中做了试验来验证所提出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更新方法更利于历史数据的回朔及地物生命周期的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过程 增量更新 缓冲区 历史数据
下载PDF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流域水文情势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9
作者 刘红玉 李兆富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3-501,共9页
湿地在流域中由于特殊的水理性质和地理位置而具有特殊的水文调节功能。但是流域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常常导致大量湿地丧失和退化,湿地水文调节功能遭到破坏。论文选择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流域为案例,详细分析了流域自20世纪60年代湿地开发... 湿地在流域中由于特殊的水理性质和地理位置而具有特殊的水文调节功能。但是流域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常常导致大量湿地丧失和退化,湿地水文调节功能遭到破坏。论文选择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流域为案例,详细分析了流域自20世纪60年代湿地开发以来河流流量的变化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流域年均流量在1965~1999年间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在不同的季节月均流量、最大和最小流量变化出现差异,最小和最大流量向极端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发现,下垫面条件变化和水利工程对年均径流和流量的影响分别占76%和16%;而降水和水利工程用水对春季径流量减少的影响分别占47%和56%;下垫面条件改变和水利工程排水对秋季径流量增加、流量增大的影响分别占52%和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河流流量 变化过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长江河口拦门沙冲淤变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莉莉 李九发 +1 位作者 吴华林 沈焕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3-80,共8页
该文在对长江河口拦门沙百余年来冲淤变化过程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GIS工具 ,计算了长江口拦门沙自 184 2年以来的冲淤量 ,其结果表明 ,15 0余年来 ,长江口拦门沙地区虽存在时冲时淤的变化规律 ,但总体上是处于不断淤积之中 ,在计算区域... 该文在对长江河口拦门沙百余年来冲淤变化过程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GIS工具 ,计算了长江口拦门沙自 184 2年以来的冲淤量 ,其结果表明 ,15 0余年来 ,长江口拦门沙地区虽存在时冲时淤的变化规律 ,但总体上是处于不断淤积之中 ,在计算区域内净淤积总量达 4 0 .93× 10 8t ,最大年份高达约 1× 10 8t/a。这些可加深对河口拦门沙河段形成和沉积过程的认识 ,同时也可为长江河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 长江河口 拦门沙 冲淤变化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