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臂丛阻滞中用运动感觉分离技术对肌腱修复效果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魏宝富 陈阳 +2 位作者 韩相珍 彭国防 伏传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6-747,750,共3页
目的用布比卡因配伍罂粟碱作运动与感觉分离臂丛麻醉药物,观察对肌腱修复手术设计和张力调整效果的影响。方法53例手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n=24)和B组(观察组,n=29),臂丛阻滞两组均用0.25%的布比卡因(1.5mg/kg),B组伍用0.0625... 目的用布比卡因配伍罂粟碱作运动与感觉分离臂丛麻醉药物,观察对肌腱修复手术设计和张力调整效果的影响。方法53例手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n=24)和B组(观察组,n=29),臂丛阻滞两组均用0.25%的布比卡因(1.5mg/kg),B组伍用0.0625mg/mL的罂粟碱(0.04mg/kg);比较两组药物对运动感觉阻滞分离程度。根据伤手的主动活动程度,来调整肌腱的张力和长度,彻底松解肌腱粘连。结果两组臂丛感觉神经阻滞无明显差异,运动神经阻滞B组显著轻于A组(P<0.01)。术中彻底松解粘连、肌腱长度调整到生理张力,术后伤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臂丛阻滞中用运动与感觉分离技术,可使肌腱修复手术中设计的张力和长度更适于术后早期功能训练和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碱 布比卡因 运动与感觉分离 肌腱修复 臂丛阻滞
下载PDF
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阻滞的感觉-运动分离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顺晴 王晖玥 +2 位作者 张元信 刘中杰 张新建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第8期906-909,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和神经刺激仪联合引导下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感觉-运动分离效果与其药物浓度的关系,并探讨延长感觉-运动分离作用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将280例腕部以上神经、肌肉和关节功能正常的手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研究超声和神经刺激仪联合引导下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感觉-运动分离效果与其药物浓度的关系,并探讨延长感觉-运动分离作用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将280例腕部以上神经、肌肉和关节功能正常的手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十组(R1—R5、RD1—RD5各五组),每组2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和神经刺激仪联合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R1—R5组患者采用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均为40 ml,给药浓度分别为0.20、0.25、0.30、0.35及0.40 mg/ml;RD1—RD5组患者在给予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给药浓度对应R1—R5组)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观察十组患者手术时间、运动和感觉的阻滞效果,筛选感觉-运动分离合适剂量。结果:十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十组患者运动和感觉阻滞程度随给药浓度的升高而加深,起效时间随给药浓度的升高而缩短,维持时间延长,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D1—RD5组患者与同剂量R1—R5组比较,起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组相同时间点对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1、RD1、R2及RD2组患者术中疼痛和追加麻醉药的发生率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3、RD3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好且保持良好的肌张力。结论:采用0.30 mg/ml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40 ml实施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感觉-运动分离效果好;加入5 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不影响起效时间和阻滞程度,但可明显延长麻醉药的作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运动与感觉分离 罗哌卡因 地塞米松 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