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后近期感觉及运动传导功能的神经电生理观察(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衷鸿宾 侯树勋 徐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1期2186-2187,共2页
目的:以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修复犬坐骨神经的粗大和长段缺损,观察其近期神经电生理恢复。方法:12犬随机分成去细胞神经移植组(实验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对照组)各6犬。右侧坐骨神经造成5.0cm长缺损,以两种神经移植物桥接修... 目的:以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修复犬坐骨神经的粗大和长段缺损,观察其近期神经电生理恢复。方法:12犬随机分成去细胞神经移植组(实验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对照组)各6犬。右侧坐骨神经造成5.0cm长缺损,以两种神经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6个月行神经电生理观察,包括小腿三头肌运动诱发电位、神经移植段运动传导速度、感觉诱发电位等。结果:①方波(1.0~2.0mA,0.1ms,1.0Hz)刺激移植段近侧神经,均在小腿三头肌上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曲线。②神经移植段运动传导速度,实验组平均为47.2m/s,对照组为60.9m/s,正常值为122.0m/s。③方波(5.0~10.0mA,0.2ms,1.9Hz)刺激胫神经远端,均在颅顶部记录到感觉诱发电位曲线;两组动物的感觉恢复程度相似,但均不及正常侧。结论: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修复犬坐骨神经长段缺损,术后6个月近期感觉及运动传导功能恢复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 近期感觉 运动传导功能 电生理 坐骨神经损伤 自体神经移植
下载PDF
电针对BeII's面瘫患者面神经分支运动传导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周涛 王兴 《黑龙江中医药》 2010年第2期43-43,共1页
BeII’S面瘫,亦称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炎,相当于中医学的“面瘫”范畴,是l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采用电针治疗BeII’s面瘫,特别是尽早采用电针治疗,往往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笔者对采用电针进行治疗的Bell’S面瘫患者面神经... BeII’S面瘫,亦称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炎,相当于中医学的“面瘫”范畴,是l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采用电针治疗BeII’s面瘫,特别是尽早采用电针治疗,往往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笔者对采用电针进行治疗的Bell’S面瘫患者面神经分支所支配的相应部位的运动功能恹复情况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治疗 面神经分支 临床观察 运动传导功能 面瘫 患者 周围性面神经炎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317名铅作业人员血铅水平与运动神经传导功能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刚 李庆辉 +3 位作者 孙素梅 邢威 傅景海 王军明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3-595,共3页
目的 探索铅作业人员神经系统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为建立有效的职业健康监护路径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317名铅作业人员血铅值进行检测,血铅值范围为26.90~912.80 μg/L,根据血铅正常值(201μg/L),可接受上... 目的 探索铅作业人员神经系统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为建立有效的职业健康监护路径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317名铅作业人员血铅值进行检测,血铅值范围为26.90~912.80 μg/L,根据血铅正常值(201μg/L),可接受上限值(400 μg/L)和诊断值(600 μg/L)将接铅人员分为4个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运动神经传导功能进行检查和分析.结果 正中神经各组末端潜伏期、波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铅最高剂量(>600 μg/L)组末端潜伏期均值为3.63 ms,明显长于总均值3.30 ms;波幅均值为5.63 μV,明显低于总均值7.27 μV.各组运动传导速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尺神经各组波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铅最高剂量组波幅为4.31 μV,明显低于总均值4.87 μV.其他参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末端潜伏期和波幅指标可作为接铅作业人员神经系统早期亚临床损伤的最敏感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铅作业人员 运动神经传导功能
原文传递
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燕珍 梁超 陈少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3084-3090,共7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康复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康复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清前列腺素E2(PGE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β-内啡肽(β-EP)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CPNMCV)、胫神经传导速度(NTMCV)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IL-1β、TNF-α、β-EP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IL-1β、TNF-α、β-E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TGF-β1、PGE2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TGF-β1、PGE2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JOA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JO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CPNMCV、NTMCV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CPNMCV、NTMCV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45/48),对照组为75.00%(36/4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58%(7/48),对照组为16.67%(8/48),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 寒湿痹阻型 运动神经传导功能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肌电图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晓丽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 探讨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 10 4例因肌肉注射引起坐骨神经损伤患儿的患肢腓总神经及胫神经或胫后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 (MCV)、末端运动潜伏期 (dML)、感觉传导速度 (SCV)和末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 (dCMA... 目的 探讨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 10 4例因肌肉注射引起坐骨神经损伤患儿的患肢腓总神经及胫神经或胫后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 (MCV)、末端运动潜伏期 (dML)、感觉传导速度 (SCV)和末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 (dCMAPA)、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 (SNAPA)等进行检测 ;同时检测坐骨神经支配肌针极肌电图 (EMG) ,以及 2 1例患儿双下肢H反射。结果 肌注后 2~ 7天已可检出多项电生理异常。腓总神经支的神经传导速度 (NCV)异常率 (6 8.0 % )明显高于胫神经支 (4 3.5 % ) (P <0 .0 5 )。腓总神经SCV、SNAPA和dML、dCMAPA异常程度与病期正相关 (r =0 .30 6 8,P <0 .0 0 5 ;r =0 .2 96 3,P <0 .0 0 5 ;r =0 3376 ,P <0 .0 0 1;r=0 .2 15 7,P <0 .0 5 )。 8个月以上病期的NCV值异常程度明显加重 (P <0 .0 5 )。腓总神经NCV各项配对t检验发现运动纤维dML和dCMAPA异常程度重于感觉纤维SCV和SNAPA(P <0 0 5 ,P <0 .0 0 1)。 11例 (5 2 .4 % )患儿H反射异常。结论 化学药物对神经髓鞘传导功能有直接损伤。坐骨神经运动纤维的电生理异常早于且重于感觉纤维。腓总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检测是本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8个月以上病期的损伤神经恢复难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 肌电图 电生理 早期诊断 腓总神经运动传导功能 儿童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接振家兔神经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林立 张凯 +1 位作者 张春之 张璟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接振家兔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家兔分为接振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接振组和干预组进行接振试验,干预组从接振第11天起给予卡托普利。于接振试验前后对各组家兔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及坐骨神经运动传导功能(M...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接振家兔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家兔分为接振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接振组和干预组进行接振试验,干预组从接振第11天起给予卡托普利。于接振试验前后对各组家兔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及坐骨神经运动传导功能(MCF)的测定。结果接振组N1波、P1波、N2波的潜伏期分别为(30.76±4.26)、(41.91±6.67)、(45.29±5.81)ms,干预组分别为(27.00±3.04)、(35.07±4.20)、(41.15±3.19)ms。与接振试验前及试验后干预组、对照组比较,接振组SEP各波潜伏时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接振组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远端波幅、远端潜伏时分别为(35.69±4.37)ms、(1.55±0.73)μV、(8.16±0.71)ms,干预组分别为(52.20±5.13)ms、(2.89±0.36)μV、(7.26±0.77)ms。干预组较接振组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远端波幅明显延长,远端潜伏时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托普利对接振家兔神经功能的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神经功能 家兔 对接 运动传导速度 运动传导功能 坐骨神经 体感诱发电位 0.05 改善作用 对照组 试验前 统计学 干预 远端 P1波 潜伏期 试验后 SEP 组分 延长 波幅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Study on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Musk Injection on Recovery of 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 Rats
7
作者 吴荣华 江丰 +1 位作者 陈丹 潘海燕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07年第2期79-82,共4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d musk injection on recovery of injured 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 rats, so as to provide the experimental evidences for the promotion of peripheral nerve rege...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d musk injection on recovery of injured 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 rats, so as to provide the experimental evidences for the promotion of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by electro-acupuncture and musk injection. Methods: Following establishing rat model of sciatic nerve injury by operation, 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musk injection group,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musk injection group and model group, then sciatic functional index (SFI) and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NCV) were measured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8 weeks of treatment and 12 weeks of treatment respectively to evaluate recovery of nerve function. Results: SFI and MNCV in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musk injection group and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musk injection group were improved more obviously than that in mode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1, P〈0.05). Conclusions: Both electro-acupuncture and musk injection could promote recovery of injured nerve function, and they had a certain synergetic effect and might be the effective methods in promoting recovery of injured peripheral nerve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ACUPUNCTURE Musk Injection Sciatic Nerve Injury Sciatic Nerve Functional Index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