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运动倦怠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汤剑辉 沈建国 《浙江体育科学》 2023年第3期83-86,共4页
基于组织行为学、体育管理学视角,对浙江省高校144名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倦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影响运动倦怠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影响高水平运动员运动倦怠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为:训练适应性、教练员因素、学校政策制度... 基于组织行为学、体育管理学视角,对浙江省高校144名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倦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影响运动倦怠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影响高水平运动员运动倦怠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为:训练适应性、教练员因素、学校政策制度、应对“学训压力”的能力等四个因素。而性别、年级等类别变量对运动倦怠的影响非常显著。为预防与干预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运动倦怠行为的产生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运动倦怠 影响因素 浙江高校
下载PDF
运动倦怠视角下网球教学心理技能训练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振会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46-148,153,共4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运动受到了广泛重视,和网球相关的各个赛事也在不断举行,在此背景下,运动员的网球水平也不断得到了提升,但是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经常会产生倦怠心理,因此在进行网球教学时需要注意观察运动员的心理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运动受到了广泛重视,和网球相关的各个赛事也在不断举行,在此背景下,运动员的网球水平也不断得到了提升,但是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经常会产生倦怠心理,因此在进行网球教学时需要注意观察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加强心理技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倦怠视角 网球教学 心理技能
下载PDF
青少年运动员运动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彩霞 石梅 王伟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02-105,共4页
探讨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运动员倦怠量表》和《青少年运动员运动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延安市部分中学和延安大学的472名学生运动员进行调查。采用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考察青... 探讨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运动员倦怠量表》和《青少年运动员运动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延安市部分中学和延安大学的472名学生运动员进行调查。采用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考察青少年运动员运动倦怠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延安市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倦怠水平属于中等偏下水平;②不同性别、学段、训练年限和运动等级的运动倦怠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倦怠与训练因素、压力因素、教练因素、身体因素均显著正相关(P<0.001),训练因素、压力因素、教练因素和身体因素对运动倦怠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延安市青少年运动员总体倦怠水平不高,但不同运动员群体的运动倦怠水平不同;运动员的运动倦怠与训练因素、压力因素、教练因素、身体因素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倦怠 青少年 教练因素 训练因素
下载PDF
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运动倦怠的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中凯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4-56,共3页
采用开放式问卷,对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的运动倦怠及其与人口学变量的关系进行研究。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运动倦怠属于中等偏低的强度,倦怠总体水平不高;训练年限不同的运动员、家人支持度不同的运动员及地位作用不同的运动员在... 采用开放式问卷,对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的运动倦怠及其与人口学变量的关系进行研究。我国U-17男子足球运动员运动倦怠属于中等偏低的强度,倦怠总体水平不高;训练年限不同的运动员、家人支持度不同的运动员及地位作用不同的运动员在倦怠上都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运动员在倦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倦怠 U-17 男子足球运动
下载PDF
高校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倦怠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闫乃慈 黄春梅 李延山 《四川体育科学》 2022年第2期69-72,共4页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等对新疆师范大学120名运动员进行调查,从性别、专业、年级等方面对消极的自我概念、情感和身体耗竭、心理退避、教练员或队友的贬低、运动员感知教练员的期望及运动成就感等六个分量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疆...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等对新疆师范大学120名运动员进行调查,从性别、专业、年级等方面对消极的自我概念、情感和身体耗竭、心理退避、教练员或队友的贬低、运动员感知教练员的期望及运动成就感等六个分量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师范大学运动员运动倦怠水平处于中等程度,运动员运动倦怠水平存在一定的性别、专业和年级差异;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运动的积极性、成绩、运动形式及学业压力对运动倦怠的影响较大,应采用一些控制运动倦怠的方法,有效降低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倦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运动 运动倦怠 大学生
下载PDF
基于运动倦怠视角下网球教学的心理技能有效训练策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梅煌 《运动》 2018年第8期91-92,共2页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高校网球运动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且各类别的网球赛事相继在高校举办,高校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也由此提升。本研究基于运动倦怠视角,对网球教学中心理技能的有效训练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运动倦怠 网球教学 心理技能 有效训练
下载PDF
心理坚韧性对运动员倦怠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斌 叶绿 +2 位作者 吴敏 冯甜 彭秀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3-68,共6页
采用运动心理坚韧性问卷、竞技运动领域应对问卷、运动员倦怠问卷对483名现役运动员进行调查,考察心理坚韧性对运动员倦怠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心理坚韧性对运动员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应对... 采用运动心理坚韧性问卷、竞技运动领域应对问卷、运动员倦怠问卷对483名现役运动员进行调查,考察心理坚韧性对运动员倦怠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心理坚韧性对运动员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应对方式在心理坚韧性对运动员倦怠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6%。结果表明,相比心理坚韧性,应对方式是影响运动员倦怠更近端的因素;通过增强心理坚韧性,加强应对方式指导,将有利于降低运动员倦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倦怠 心理坚韧性 应对方式 心理资本 积极心理学
下载PDF
运动员倦怠的概念、理论模型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15
8
作者 叶绿 王斌 +2 位作者 马红宇 吴敏 董良山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8,95,共7页
运动员倦怠是指个体资源与环境要求之间的不平衡,运动员出现即时的、短暂的身心紧张反应,当长期难以有效恢复时,压力反应不断积累,并逐渐发展成以情绪/体力耗竭、成就感降低、运动负评价为特征的身心症状和功能失调状态。它与过度训练... 运动员倦怠是指个体资源与环境要求之间的不平衡,运动员出现即时的、短暂的身心紧张反应,当长期难以有效恢复时,压力反应不断积累,并逐渐发展成以情绪/体力耗竭、成就感降低、运动负评价为特征的身心症状和功能失调状态。它与过度训练综合症、压力、抑郁等现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需研究者差别对待。目前,已有多种理论模型对运动员倦怠进行解释,包括认知—情感压力模型、消极训练压力反应模型、单一认同发展和外部控制模型、运动承诺模型和整合模型。同时,也有研究者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对运动员倦怠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未来可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考察影响运动员倦怠的外源性因素,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探讨哪些心理资源有助于抵抗运动员倦怠,在研究方法上可采用纵向追踪和质性研究,积极开展运动员投入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倦怠 心理疲劳 运动员投入 压力 积极心理学
下载PDF
组织压力源对运动员倦怠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敏 彭秀 冯甜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3-471,共9页
研究旨在了解运动员组织压力源与运动员倦怠的关系,重点探讨社会支持各维度在组织压力源与运动员倦怠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运动员组织压力源问卷、运动员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运动员倦怠量表对692名运动员进行测试,运用SPSS18.0和AMOS... 研究旨在了解运动员组织压力源与运动员倦怠的关系,重点探讨社会支持各维度在组织压力源与运动员倦怠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运动员组织压力源问卷、运动员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运动员倦怠量表对692名运动员进行测试,运用SPSS18.0和AMOS18.0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运动员组织压力源及各维度与运动员倦怠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及各维度与运动员倦怠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类型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具有差异性。提示要针对不同的组织压力源,提供相应类型的社会支持,才能起到更好的压力缓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压力源 运动倦怠 社会支持 调节作用
下载PDF
应激与运动员倦怠关系及其中介变量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作松 周爱光 徐建清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4,共7页
为考察应激与运动员倦怠关系及其中介变量,采用运动员倦怠问卷(ABQ)等测量工具,对专业运动员进行研究。结果:从事闭锁式和开放式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对倦怠的各维度均存在主效应;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支持了修正后的理论假设模型。结论:①... 为考察应激与运动员倦怠关系及其中介变量,采用运动员倦怠问卷(ABQ)等测量工具,对专业运动员进行研究。结果:从事闭锁式和开放式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对倦怠的各维度均存在主效应;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支持了修正后的理论假设模型。结论:①情绪/身体耗竭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高于男性;成就感降低在运动等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从事运动5年以下的运动员成就感降低最明显,从事运动9年以上的运动员运动贬低最强烈。②从事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的运动员倦怠水平无差异;运动员倦怠的3个维度在开放式运动项目与闭锁式运动项目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③应激可直接影响运动员倦怠,也可通过自我效能感及自尊等中介变量对运动员倦怠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倦怠 应激 中介变量
下载PDF
我国优秀运动员倦怠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敏 肖洪艳 +1 位作者 李金鹏 叶绿 《贵州体育科技》 2016年第4期32-36,共5页
采用运动员倦怠量表,对我国692名优秀运动员进行调查,分析我国优秀运动员倦怠的特点,并结合方差分析进一步探讨运动员倦怠在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特征(性别、年龄、项目类型、技术等级、运动年限)。通过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倦怠的现状... 采用运动员倦怠量表,对我国692名优秀运动员进行调查,分析我国优秀运动员倦怠的特点,并结合方差分析进一步探讨运动员倦怠在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特征(性别、年龄、项目类型、技术等级、运动年限)。通过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倦怠的现状分析,充分了解当前我国优秀运动员所面临的主要倦怠体验,并掌握其在各人口学变量中的发展趋势,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倦怠预防和解决方案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倦怠 情绪/体力耗竭 成就感降低 运动负评价
下载PDF
浙江省运动员应激和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杨朵英 《浙江体育科学》 2012年第1期91-94,共4页
研究基于倦怠认知-情绪应激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揭示浙江省运动员应激和倦怠之间的关系。以浙江省183现役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实施问卷调查。研究发现:①浙江省运动员... 研究基于倦怠认知-情绪应激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揭示浙江省运动员应激和倦怠之间的关系。以浙江省183现役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实施问卷调查。研究发现:①浙江省运动员的应激和倦怠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倦怠的各个维度之间也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②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比赛失利和运动损伤是浙江省运动员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运动 运动员应激 运动倦怠
下载PDF
技巧啦啦操运动员倦怠的成因及措施的研究
13
作者 陈美芳 郑锦惠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第18期241-241,共1页
近年来,啦啦操项目在我国迅速发展,许多学者对该项目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对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倦怠的研究目前还未出现。本文根据研究者的理论成果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训练倦怠的影响因素及措施进行分析,旨在延缓我国技巧啦啦操运动员... 近年来,啦啦操项目在我国迅速发展,许多学者对该项目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对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倦怠的研究目前还未出现。本文根据研究者的理论成果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训练倦怠的影响因素及措施进行分析,旨在延缓我国技巧啦啦操运动员倦怠的产生,提高运动员训练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巧啦啦操 运动倦怠 措施
下载PDF
组织压力源对运动员倦怠的影响:心理坚韧性的调节作用
14
作者 吴敏 《体育科学研究》 2022年第4期60-67,共8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运动员组织压力源与运动员倦怠的关系,重点探讨心理坚韧性各维度在组织压力源与运动员倦怠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运动员组织压力源问卷、运动员心理坚韧性量表和运动员倦怠量表对692名运动员进行测试,运用SPSS18.0和AM... 本研究旨在了解运动员组织压力源与运动员倦怠的关系,重点探讨心理坚韧性各维度在组织压力源与运动员倦怠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运动员组织压力源问卷、运动员心理坚韧性量表和运动员倦怠量表对692名运动员进行测试,运用SPSS18.0和AMOS18.0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运动员组织压力源及各维度与运动员倦怠显著正相关;心理坚韧性及各维度与运动员倦怠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坚韧性的不同维度在调节不同类型的组织压力源时作用大小不同。这提示我们,针对不同的组织压力源,加强心理坚韧性训练和培养,有利于更好的压力缓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压力源 运动倦怠 心理坚韧性 调节作用
下载PDF
控制执教行为对大学生运动员主观活力感的影响:运动员倦怠的中介作用
15
作者 尤日虹 《心理学进展》 2017年第6期777-784,共8页
为探讨运动员倦怠在控制执教行为与主观活力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我们使用控制执教行为量表(CCBS)、运动员倦怠问卷(ABQ)和主观活力量表(SVS)调查了334名大学生运动员。研究发现,运动员倦怠在消极条件性关注、威迫与主观活力之间起完全中... 为探讨运动员倦怠在控制执教行为与主观活力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我们使用控制执教行为量表(CCBS)、运动员倦怠问卷(ABQ)和主观活力量表(SVS)调查了334名大学生运动员。研究发现,运动员倦怠在消极条件性关注、威迫与主观活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过度个人控制与主观活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研究发现表明,运动员倦怠是教练员为控制执教行为影响主观活力感的一个重要中介因素。另外,过度个人控制对主观活力感的直接影响更加突显控制执教行为的对运动员的负面影响。因此,教练员应减少对控制执教方式的使用。未来研究者需要进一步探讨更加符合中国文化特点以及体育体制特征的教练员执教方式,在确保运动成绩、训练质量的同时,使运动员的主观心理及情感体验(主观幸福感)得到应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执教行为 运动倦怠 主观活力感 中介作用
下载PDF
长距离跑锻炼者倦怠行为的归因研究
16
作者 刘硕 王相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307-311,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长距离跑锻炼者倦怠行为情况,分析锻炼者产生倦怠的原因,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从事长距离跑运动锻炼者的运动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长距离跑锻炼者的倦怠程度为中等水平;倦怠产... 为进一步了解长距离跑锻炼者倦怠行为情况,分析锻炼者产生倦怠的原因,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从事长距离跑运动锻炼者的运动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长距离跑锻炼者的倦怠程度为中等水平;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为长距离跑运动项目特点,包括运动形式单一且枯燥、运动量或运动强度过大等;锻炼者消极运动情绪的积聚所造成的心理情绪调控不佳同样能够引发运动倦怠.本研究基于归因理论与运动倦怠量表进一步揭示了参与长距离跑运动产生倦怠的相关原因,能够为长距离跑锻炼者所产生的倦怠情况提供参照分析,并为与之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倦怠 归因理论 长距离运动 心理疲劳
下载PDF
教练-运动员依恋与运动员倦怠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17
作者 辛钊阳 李湉格 +3 位作者 彭翠 赵君哲 陈亚楠 李巧灵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2-1066,1116,共6页
目的:基于依恋理论,本研究采用以个体为中心的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讨教练-运动员依恋的潜在剖面及其与运动员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教练-运动员依恋问卷和运动员倦怠问卷对804名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1)教练-运动员依恋可以分为三个潜... 目的:基于依恋理论,本研究采用以个体为中心的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讨教练-运动员依恋的潜在剖面及其与运动员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教练-运动员依恋问卷和运动员倦怠问卷对804名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1)教练-运动员依恋可以分为三个潜在剖面:风险型、安全型和混合型;(2)相比于男性运动员,女性运动员属于安全型依恋剖面的概率更大;(3)不同教练-运动员依恋的潜在剖面在运动员倦怠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风险型的运动员有较高的运动员倦怠水平,安全型的运动员有较低的运动员倦怠水平,混合型运动员的运动员倦怠水平处于二者之间。结论:教练-运动员依恋可以分为风险型、安全型和混合型,依恋剖面归属受运动员性别影响,运动员倦怠水平受依恋剖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练-运动员依恋 运动倦怠 潜在剖面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