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及IGF-1水平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龙忽林 郭耀光 +1 位作者 王德英 胡怡然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633-636,641,共5页
目的 研究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患者作为MCAO组,同期... 目的 研究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患者作为MCAO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MCAO组患者入院后连续5 d留取血清并检测BDNF、IGF-1水平,对照组体检时留取血清并检测BDNF、IGF-1水平。MCAO组患者发病5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运动项目评分增加≥2分且持续24 h以上判断为PMD。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BDNF、IGF-1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DNF、IGF-1与PMD的关系。结果 MCAO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BDNF、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第1~5天,MCAO组中PMD患者的血清BDNF、IGF-1水平无明显变化,非PMD患者的血清BDNF、IGF-1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且高于PMD患者(P<0.05);MCAO组患者血清BDNF、IGF-1水平与NIHSS总评分、NIHSS运动评分呈负相关;入院后第1天的BDNF是发生PMD的影响因素。结论 血清BDNF、IGF-1水平降低与急性脑梗死病情加重及PMD发生有关,其中入院第1天的BDNF水平是发生PMD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
下载PDF
颅内血管狭窄对脑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曹树刚 葛婷婷 +4 位作者 徐文安 赵昊 吴倩 贺军 王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狭窄对脑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4h内入院的幕上皮质下脑梗死患者133例,根据病情特点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项目评分,将患者分为PMD组与稳定组。记录患者入...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狭窄对脑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4h内入院的幕上皮质下脑梗死患者133例,根据病情特点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项目评分,将患者分为PMD组与稳定组。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基线临床资料,采用1.5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于发病72hA完成颅内血管狭窄程度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颅内血管狭窄情况差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血管狭窄与脑梗死后PMD的相关性。结果133例幕上皮质下脑梗死患者中PMD组有30例,稳定组10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PMD组卒中史患者比例低于稳定组(P=0.011),颈内动脉(ICA)与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比例均高于稳定组(P值分别为0.014、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CA狭窄或闭塞(OR4.122,95%CI:1.258~13.502;P=0.019)是幕上皮质下脑梗死后PM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狭窄与脑梗死后PMD存在相关性,MCA狭窄或闭塞是幕上皮质下脑梗死后PMD重要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 磁共振血管造影 大脑中动脉
下载PDF
幕上皮质下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曹树刚 徐文安 +3 位作者 赵昊 郭茜 王建 葛婷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519-524,共6页
目的探讨幕上皮质下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142例幕上皮质下梗死患者,根据病情特点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运动项目评分,将患者分为PMD组(39例)与稳定组(103例)。比较两组一般临... 目的探讨幕上皮质下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142例幕上皮质下梗死患者,根据病情特点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运动项目评分,将患者分为PMD组(39例)与稳定组(103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神经功能评分及影像学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幕上皮质下梗死后PM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PMD组患者进展时间平均为(31±11)h,33例(84.6%)病情进展出现在夜间。②单因素分析显示,PMD组中女性(P=0.045)、基线收缩压≥180mm Hg(P=0.000)、放射冠部位梗死(P=0.000)、梗死灶直径15~30 mm(P=0.003)、不稳定性斑块(P=0.001)及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P=0.015)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稳定组。而稳定组基底核部位梗死(P=0.000)、梗死直径<15 mm(P=0.000)比例显著高于PMD组。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837,95%CI:1.076~7.485;P=0.035)、基线收缩压≥180 mm Hg(OR=3.509,95%CI:1.349-9.124;P=0.010)、放射冠部位梗死(OR=6.807,95%CI:2.446~18.944;P=0.000)、不稳定性斑块(OR=3.137,95%CI:1.019~9.657;P=0.046)、大脑中动脉病变(OR=4.027,95%CI:1.160~13.976;P=0.028)是发生PM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幕上皮质下梗死后PMD的发病率较高,女性、基线收缩压≥180mmHg以及放射冠部位梗死、不稳定性斑块和大脑中动脉病变均为PMD重要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危险因素 幕上皮质下梗死 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千朔 高连波 +1 位作者 李静 杨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9期2301-2304,共4页
脑穿支动脉闭塞常常引起带有经典临床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尽管很多患者预后良好,仅遗留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但是仍有27%-62%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可见于脑穿支动脉病(PAD),其中常见病... 脑穿支动脉闭塞常常引起带有经典临床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尽管很多患者预后良好,仅遗留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但是仍有27%-62%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可见于脑穿支动脉病(PAD),其中常见病变在豆纹动脉(LSA)、脑桥穿支动脉APA)和大脑后动脉穿支。我们将早期运动功能损害定义在起病第1周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分数增加〉1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运动功能缺损 临床危险因素 进展性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脑梗死患者 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功能恶化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孤立性梗死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侯明月 赵子慧 宋贵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090-1096,共7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孤立性梗死的临床特点、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征等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发病72 h内、经头部磁共振证实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供血区孤立性梗死的患者,以发病后5 d内,NIHSS评分中运...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孤立性梗死的临床特点、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征等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发病72 h内、经头部磁共振证实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供血区孤立性梗死的患者,以发病后5 d内,NIHSS评分中运动项目评分增加≥2分,且持续时间至少24 h为PMD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PMD组和非PMD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征,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孤立性梗死后PM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185例患者中PMD组53例,非PMD组132例。女性,既往脑梗死/TIA病史,发病到入院的时间短,总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指标高,后部梗死,梗死体积大,存在动脉粥样硬化,伴有重度脑白质病变的脑梗死患者PMD阳性发生率较高(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提示,后部梗死(OR=5.449,95%CI=1.321~22.474,P=0.019)、梗死体积(OR=1.003,95%CI=1.001~1.005,P=0.006)、发病到入院的时间(OR=0.976,95%CI=0.957~0.995,P=0.015)、动脉粥样硬化(OR=3.904,95%CI=1.504~10.132,P=0.005)、既往TIA/脑梗死病史(OR=3.298,95%CI=1.125~9.667,P=0.030)、椎-基底动脉狭窄(OR=42.384,95%CI=3.852~466.3,P=0.002)与PMD的发生显著相关,是PMD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病灶累及后部、病灶体积、既往TIA/脑梗死病史、发病到入院的时间、动脉粥样硬化病史、椎-基底动脉狭窄可能是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深穿支脑梗死 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无症状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肖成业 杨国帅 +2 位作者 余丹 程启慧 孙荣道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9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无症状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PMD的结果分为两组,记录...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无症状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PMD的结果分为两组,记录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MD组和非PMD组在高血压、梗死部位、病变血管、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射冠区梗死部位、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是无症状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发生PMD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放射冠区梗死部位、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是无症状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发生PM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 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桥旁正中梗死运动功能缺损进展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叶泽明 梅麒 +1 位作者 黄炬辉 曾宏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脑桥旁正中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缺损进展(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PMDs)的危险因素。方法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连续入组发病24 h内的脑桥梗死患者。入院后1周内每日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 目的探讨脑桥旁正中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缺损进展(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PMDs)的危险因素。方法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连续入组发病24 h内的脑桥梗死患者。入院后1周内每日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若其中运动项目评分较入院增加≥1分则纳入进展组,反之为非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109例,31例出现PMDs。单因素分析提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入院时吞咽障碍[14(45.1%)vs.14(17.9%)]、最大梗死灶位置处于脑桥下部[19(61.3%)vs.25(32.1%)]、病灶累及腹侧[19(61.3%)vs.22(28.2%)]及病因分型[小动脉疾病11(35.5%)vs.52(66.7%)、基底动脉分支动脉疾病16(51.6%)vs.19(24.4%)]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灶累及脑桥腹侧(OR=3.453,95%CI:1.402~8.505,P=0.007)、最大梗死灶位置处于脑桥下部(OR=2.795,95%CI:1.134~6.887,P=0.026)是发生PMDs的危险因素。结论病灶累及脑桥腹侧、最大梗死灶位置处于脑桥下部可预测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运动缺损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梗死 运动功能缺损进展 预测因素 脑桥腹侧 脑桥下部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燕 陆学胜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943-945,共3页
目的:探究皮质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急性皮质下缺血性卒中患者135例,根据NIHSS运动项目评分将患者分为PMD组(n=30)和非PMD组(n=105)。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究皮质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急性皮质下缺血性卒中患者135例,根据NIHSS运动项目评分将患者分为PMD组(n=30)和非PMD组(n=105)。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入院运动项目评分、梗死的具体情况和进展和大脑动脉闭塞情况等。结果因素分析发现,无卒中史、放射冠梗死、梗死层数多、梗死复发、梗死变大、大脑中动脉闭塞、颈内动脉闭塞的皮质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发生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放射冠梗死(OR=10.433,95%CI=3.005~18.220)、梗死复发(OR=2.846,95%CI=1.499~5.043)、梗死变大(OR=3.235,95%CI =1.804~5.801)、大脑中动脉闭塞(OR=4.627,95%CI=1.673~9.797)是皮质下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危险因素。结论放射冠梗死、梗死复发、梗死变大、大脑中动脉闭塞是皮质下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危险因素,对预测PMD发生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卒中 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 危险因素 恶化
下载PDF
影响皮质下脑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钟春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765-76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皮质下脑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收住本院的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116例,参照卒中评定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评价,并依据入院后运动功能缺失情况将其分为进展性和非进展性运动功... 目的研究分析皮质下脑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收住本院的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116例,参照卒中评定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评价,并依据入院后运动功能缺失情况将其分为进展性和非进展性运动功能损伤(进展组和非进展组)。通过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基础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分析进展性运动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患者既往脑梗死病史、梗死部位、层面以及梗死灶复发和扩发等因素与非进展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二者其余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脑梗死病史、梗死部位、层面以及梗死灶复发和扩发等因素可能是皮质下脑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皮质下缺血性卒中 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在溶栓时间窗外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宋叶华 牛建平 +2 位作者 彭瑞强 李妙端 余珍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21期154-158,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患者在溶栓时间窗外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8年2月-2020年11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MCAO患者10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处于溶栓时间窗外,以入院5 d内... 目的:分析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患者在溶栓时间窗外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8年2月-2020年11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MCAO患者10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处于溶栓时间窗外,以入院5 d内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项目评分是否增加>2分且持续24 h以上分为PMD组与非PMD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PMD的相关因素。结果:44例(41.5%)急性MCAO患者发生PMD。两组入院时随机血糖、梗死部位、梗死模式、侧支循环通路开放不良、PH2型出血转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放射冠区梗死部位[OR=2.581,95%CI(1.192,5.585),P=0.015]、内分水岭梗死[OR=2.907,95%CI(1.363,6.917),P=0.008]、PH2型出血转化[OR=2.889,95%CI(1.026,8.134),P=0.042]、侧支循环通路开放不良[OR=2.358,95%CI(1.131,4.918),P=0.025]均是影响PM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MCAO患者的放射冠区梗死、内分水岭梗死、发生PH2型出血转化及侧支循环通路开放不良等情况在溶栓时间窗外能明显影响PM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 溶栓时间窗 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卒中后痉挛状态与运动功能缺损和活动受限的关系
11
作者 曲东锋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2期148-148,共1页
对于急性卒中后形成痉挛状态的患者数量及其与残疾的关系还没有一致的意见。Sommerfekl等对痉挛状态的范围及其与运动功能缺损和活动受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卒中 痉挛状态 运动功能缺损 活动受限
下载PDF
溶栓时间窗外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炫君 杨国帅 +5 位作者 周艳辉 程启慧 林海丽 周律 张艳君 胡裕洁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溶栓时间窗外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患者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23例溶栓时间窗外急性MCAO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溶栓时间窗外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患者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23例溶栓时间窗外急性MCAO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入院5d内是否出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项目评分增加〉2分且持续〉24h将患者分为PMD组和非PMD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从所有可能影响患者发生PMD的临床指标中筛选出PMD的危险因素。结果123例患者中出现PMD者51例(41.5%),未出现PMD者72例(58.5%)。单因素分析显示,PMD组和非PMD组在入院时随机血糖水平、PH2型出血转化比例、内分水岭梗死模式、放射冠区梗死部位及侧支循环通路开放不良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H2型出血转化、放射冠区梗死部位、内分水岭梗死模式及侧支循环通路开放不良是PMD的危险因素(OR=2.857,95%CI:1.037~7.869,P=0.042;OR=2.585,95%CI:1.219-5.481,P=0.013;OR=2.876,95%CI:1.327-6.232,P=0.007;OR=2.332,95%CI:1.120-4.867,P=0.024)。结论PH2型蹦血转化、放射冠区梗死部位、内分水岭梗死模式、侧支循环通路开放不良对溶栓时间窗外急性MCAO患者发生PMD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 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 溶栓时间窗外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镜像神经元系统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吴勇 李小刚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期96-97,共2页
镜像神经元是近来国外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通过一系列最新的技术检测,确立了人体内存在镜像神经元系统的观点。镜像神经元系统在语言进化、动作识别与理解、行为模仿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该系统能够帮助脑卒中患者进行动... 镜像神经元是近来国外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通过一系列最新的技术检测,确立了人体内存在镜像神经元系统的观点。镜像神经元系统在语言进化、动作识别与理解、行为模仿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该系统能够帮助脑卒中患者进行动作理解、新的复杂动作模仿以及动作内省,治疗其运动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神经元 脑卒中 运动功能缺损 运动康复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血塞通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义红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6期967-968,共2页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与血塞通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两组...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与血塞通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奥扎格雷钠联合血塞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NIHS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估]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FMA评分及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降低,FMA评分及BI指数均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予以奥扎格雷钠与血塞通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降低NIHSS评分,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奥扎格雷钠 血塞通 早期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下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35水平与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15
作者 朱思语 常生辉 +3 位作者 丑丽莎 张大启 李立敏 杨丽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5(IL-35)在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发病中的意义,以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30例急性期患者(AMAN组)入院2周时采用GBS运动功能缺损评分(GDS)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采用Erasmus吉兰-巴雷综合...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5(IL-35)在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发病中的意义,以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30例急性期患者(AMAN组)入院2周时采用GBS运动功能缺损评分(GDS)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采用Erasmus吉兰-巴雷综合征预后评分(EGOS)评估患者6个月预后;另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HCs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2组IL-35水平,并分析AMAN患者血清IL-35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依标准品对IL-35检测限度将AMAN患者分为低分泌组(<0.13μg/L)和分泌组(≥0.13μg/L),比较2组GDS和EGOS水平差异。结果 AMAN组血清IL-35水平较HCs组明显降低,且AMAN患者急性期血清IL-35水平与GDS和EGOS呈负相关(rs分别为-0.430和-0.523,均P<0.05),低分泌组(17例)的GDS和EGOS均高于分泌组(13例)。结论 IL-35可能参与了AMAN的发病过程,且作为一个保护性细胞因子,血清IL-35的水平有望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白细胞介素35 GBS运动功能缺损评分 Erasmus吉兰-巴雷综合征预后评分 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
下载PDF
亚低温联合丁基苯酞对溶栓时间窗外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炫君 杨国帅 +7 位作者 林海丽 周艳辉 程启慧 周律 张艳君 胡裕洁 郝海珍 王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63-468,共6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mild hypothermia,MHT)联合丁基苯酞(dl-3n-butyphthalide,NBP)对溶栓时间窗外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且出现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PMD)患者的脑侧支循环... 目的探讨亚低温(mild hypothermia,MHT)联合丁基苯酞(dl-3n-butyphthalide,NBP)对溶栓时间窗外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且出现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PMD)患者的脑侧支循环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溶栓时间窗外且合并PMD的急性MCAO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MHT组和MHT+NBP组。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治疗14 d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出血性转化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的脑侧支循环通路开放情况、患侧与健侧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RVaca)和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RVpca);治疗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90 d死亡率。结果入组本研究且完成随访的患者共69例,其中常规治疗组23例,MHT组21例,MHT+NBP组25例。MHT+NBP组14 d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前交通动脉通路开放、后交通动脉通路开放、RVaca及RVpca均高于MHT组和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HT+NBP组14 d NIHSS评分、90 d m RS评分低于MHT组和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HT+NBP组14 d出血性转化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MHT组14 d RVaca、RVpca及90 d m R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3组90 d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HT联合NBP治疗可以改善溶栓时间窗外急性MCAO且出现PMD患者的脑侧支循环,并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丁基苯酞 大脑中动脉闭塞 脑侧支循环 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
下载PDF
轻型卒中及TIA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叶婷 袁霞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17-421,共5页
目的探讨轻型卒中或TIA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予以静脉溶栓的基线NIHSS评分0~5分的轻型卒中或TIA患者94例,将其按发病14 d mRS评分分为不良结局组(mRS>1... 目的探讨轻型卒中或TIA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予以静脉溶栓的基线NIHSS评分0~5分的轻型卒中或TIA患者94例,将其按发病14 d mRS评分分为不良结局组(mRS>1分)28例和良好结局组(mRS≤1分)66例,对基线指标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OR=1.049,95%CI:1.003~1.096,P=0.035)、无责任大血管狭窄也无错配区(OR=2.808,95%CI:1.051~7.504,P=0.040)为溶栓后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CTA-Mismatch-亚组中,存在基线运动功能缺损(基线NIHSS评分中肌力评分≥1分)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P=0.004)。结论对基线NIHSS评分0~5分的患者进行溶栓决策时应将临床症状与多模式CT结合,对CTA-Mismatch-患者溶栓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卒中 运动功能缺损 静脉溶栓 短期预后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后早期给予氟西汀可改善运动功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宏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0-780,共1页
据第20届欧洲卒中会议(European Stroke Conference,ESC)报道,在缺血性卒中后早期给予氟西汀的耐受性良好,并可改善严重运动功能缺损患者的运动功能。
关键词 运动功能缺损 卒中后 氟西汀 缺血性 早期 耐受性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步态障碍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何安琪 张煜 刘振国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4-327,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死亡,残余神经元内路易小体形成,进而引起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死亡,残余神经元内路易小体形成,进而引起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其中步态障碍是帕金森病运动功能缺损的常见表现,更是导致帕金森病患者跌倒以及致残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步态障碍 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临床特点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运动功能缺损 多巴胺含量 静止性震颤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Shuigou(GV 26) on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in rats with focal cerebra ischemic injury 被引量:12
20
作者 姚文平 王舒 +2 位作者 韩林 马津全 沈燕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99-104,共6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Shuigou(GV 26) on the latent period and wave amplitude of 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 in rats with focal cerebral infarction.ME...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Shuigou(GV 26) on the latent period and wave amplitude of 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 in rats with focal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Fifty healthy 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controls,model,2 Hz Shuigou,50 Hz Shuigou and 100 Hz Shuigou.There were 10 rats in each group.Using a modification of a technique fo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focal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was induced in all rats except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ra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 treatment.After behavioral deficit had been evaluated using the Zausinger 6-point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therats in the Shuigou groups underwent acupuncture and continuous wave stimulation at a frequency of 2 Hz,50 Hz or 100 Hz(intensity 1 mA) for 10 min twice daily for 3 days.The control and model groups underwent no intervention.Zausinger 6-point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 and MEPs were measured 72 h after the start of treatment.RESULTS: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s of the three Shuigou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model group(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ides in the latency and amplitude of MEPs in the model group(P> 0.05).The latency on the affected side in the mode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amplitude on affected sid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P<0.01).After 3 days of electro-acupuncture,the latency on the affected side in the 2 Hz Shuigou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P<0.05) and the amplitud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5)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CONCLUSION:Low frequency electro-acupuncture at Shuigou(GV 26) can promot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in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ACUPUNCTURE Shuigou(GV 26) Cerebral infarc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 RAT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