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5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波 沈玮辰 宋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观察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采... 目的观察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加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使用温阳通督针刺法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及脑血流动力学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及Fugl-Meyer功能评定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及视锥蛋白样蛋白1水平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而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督针刺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通督针刺法 低频脉冲电刺激 缺血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海派针灸防治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2
作者 裴建 叶静 +10 位作者 周厚广 傅勤慧 鲍超 郑国庆 徐福 张全爱 韩知忖 包烨华 刘承浩 徐佳 詹逸珺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S01期69-72,共4页
《柳叶刀》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中风仍为我国人群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1]。近20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下降了9.0%,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上升了35.0%[2]。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缺血性中风的患病率由2010年的1100/10万上升... 《柳叶刀》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中风仍为我国人群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1]。近20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下降了9.0%,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上升了35.0%[2]。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缺血性中风的患病率由2010年的1100/10万上升至2019年的1256/10万[3],超过8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用于治疗中风病[4],以提高运动、感觉、言语和其他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针灸 缺血性中风 运动功能障碍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肌力水平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3
作者 李民 丰谢华 +4 位作者 李爱 杨剑峰 杜文文 史荣芬 张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611-615,共5页
目的 探讨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肌力水平、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06—2022-12在南京市江宁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 目的 探讨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肌力水平、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06—2022-12在南京市江宁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常规运动指导治疗,试验组加用弹力带抗阻训练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肌力水平、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值(AT)、6 min步行距离、步态参数及Barthel指数、平衡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5%,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下肢肌力评分低于对照组[(1.40±0.23)分比(1.98±0.63)分],Fugl Meyer运动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29.87±3.58)分比(24.15±3.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O_(2)peak、AT及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20.42±1.71)m L/(min·kg)、(13.89±1.01)mL/(min·kg)、(140.56±23.78)m,均高于对照组的(18.46±1.23)m L/(min·kg)、(13.02±1.21)mL/(min·kg)、(116.58±29.61)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步长、步速、步频及单支撑相水平分别为(36.87±4.71)cm、(57.78±7.23)cm/s、(69.31±5.41)step/s、(31.05±3.01)%,均高于对照组的(31.52±3.67)cm、(52.84±6.09)cm/s、(63.05±6.08)step/s、(27.21±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arthel指数、平衡功能评分分别为(78.61±5.61)分、(41.15±2.3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7.59±6.13)分、(32.56±5.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弹力带抗阻训练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肌力水平、运动耐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弹力带抗阻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肌力水平 运动耐力
下载PDF
蔡圣朝运用经脏辨证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经验
4
作者 曹云燕 郑燕青 蔡圣朝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8期33-36,共4页
蔡圣朝教授认为中风患者发生运动功能障碍为本虚标实之证,中风早期阳明失调,脑神失充,肌肉痿痹失用而发为弛缓性偏瘫,此期脏腑辨证在胃与大肠,选取阳明经穴位;中风恢复期肝肾不足,筋脉失养,出现筋挛状态,此期脏腑辨证在肝,选取厥阴经穴... 蔡圣朝教授认为中风患者发生运动功能障碍为本虚标实之证,中风早期阳明失调,脑神失充,肌肉痿痹失用而发为弛缓性偏瘫,此期脏腑辨证在胃与大肠,选取阳明经穴位;中风恢复期肝肾不足,筋脉失养,出现筋挛状态,此期脏腑辨证在肝,选取厥阴经穴位;针刺治疗采用巨刺法配以同名经同步行针操作。该文介绍蔡圣朝教授运用经脏辨证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经验,并附验案2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枯 偏风 经脏辨证 痿病 筋病 痉病 运动功能障碍 巨刺法 蔡圣朝
下载PDF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5
作者 赵洪圉 周罗治非 +4 位作者 胡铃 陈茹 董蕾 赵琴 龚丽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7-507,共11页
目的: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缺少脑卒中患者在康复病房、社区以及家庭康复管理的相关证据总结。本研究旨在汇总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和社区医护人员开展康复干预提供参考... 目的: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缺少脑卒中患者在康复病房、社区以及家庭康复管理的相关证据总结。本研究旨在汇总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和社区医护人员开展康复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美国国立指南库、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加拿大医学会、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国防部、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中关于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所有文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推荐实践、系统评价、证据总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11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和8篇系统评价。通过对纳入文献的证据进行提取与整合,从康复管理模式、康复机构、康复团队、康复介入时机、康复评估、康复项目、康复时间和频率、康复强度和康复支持9个领域中汇总45条证据,涵盖了脑卒中患者早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全病程的三级康复管理的相关内容。结论:本研究汇总的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管理的最佳证据较为全面,证据质量较高,对临床和社区医护人员开展康复干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建议应用证据时,综合考虑脑卒中患者当前病情、运动功能受损情况、环境因素和患者的意愿,然后选择最适合的康复方案,并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需求和喜好调整训练的种类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学
下载PDF
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社会疏离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6
作者 吴小佳 柯珂 +3 位作者 张芳 刘春英 刘慧 贺娟凤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5,共5页
目的构建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社会疏离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以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为指导,通过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半结构性访谈及横断面调查,分析影响其社会疏离的促进和阻碍因素及需求,构建中青年脑卒中伴... 目的构建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社会疏离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以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为指导,通过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半结构性访谈及横断面调查,分析影响其社会疏离的促进和阻碍因素及需求,构建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社会疏离干预方案。按住院病区将78例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随访,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疏离干预方案至出院后4周。结果对照组39例、试验组36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后,试验组社会疏离及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感知社会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社会疏离干预方案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感知社会支持水平,降低社会疏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青年 运动功能障碍 社会疏离 焦虑 抑郁 社会支持 康复护理
下载PDF
滋水涵木针法联合头穴透刺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7
作者 周婷 白昕予 +2 位作者 孙甜 巩尊科 朱永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滋水涵木针法联合头穴透刺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2月医院治疗的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头穴透刺疗法)和观察组(47例,滋水涵木针法联合头穴透刺疗法),对... 目的探讨滋水涵木针法联合头穴透刺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2月医院治疗的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头穴透刺疗法)和观察组(47例,滋水涵木针法联合头穴透刺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和沃尔夫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评分、Brunnstrom偏瘫上肢肌力分级及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cortical latency,CL)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值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FMA-UE评分、MBI评分和WMFT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Brunnstrom偏瘫上肢肌力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runnstrom偏瘫上肢肌力分级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CL和CMCT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滋水涵木针法联合头穴透刺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上肢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水涵木针法 头穴透刺 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上肢肌力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采用力反馈感知康复训练后手指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效果评价
8
作者 连雅雯 李莹华 +2 位作者 徐国兴 解希曦 李贞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6-1122,共7页
目的:探讨力反馈感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手指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手指运动功能的影响,为力反馈感知康复训练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86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脱落3例,... 目的:探讨力反馈感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手指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手指运动功能的影响,为力反馈感知康复训练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86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脱落3例,最终8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2组患者在进行40 min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功能训练20 min,试验组患者进行力反馈感知康复训练20 min,每天1次,每周5 d,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握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L)手运动部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价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ARAT评分、握力、MAS分级、TAM、FMA-UL手运动部分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周后2组患者ARAT评分、握力、TAM、FMA-UL手运动部分评分和BI评分均升高(P<0.05),MAS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周后试验组患者ARAT评分中抓评分、握评分和治疗前后ARAT总评分差值升高(P<0.05),治疗后TAM及治疗前后握力差值、TAM差值和FMA-UL手运动部分评分差值升高(P<0.05),但ARAT评分中捏评分、粗大运动评分及MAS分级和治疗前后BI评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力反馈感知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手指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手指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反馈感知 脑卒中 手指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9
作者 杨影 汪富 +5 位作者 贺飞 丁彬 周伟 孙珊 蒋志明 张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666-1670,1735,共6页
目的 探讨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 目的 探讨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三维步态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步态分析参数、改良Asworth肌张力量表评分、徒手肌力评定量表(MMT)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运动学参数、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步速、步频、跨步长、步长、步宽及MMT评分、MBI评分均明显增高,最大髋关节屈曲角度、最大膝关节屈曲角度、最大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角度均明显增大,双侧大脑中动脉最大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均明显加快,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步态周期、双支撑时间、Asworth评分、血管阻力指数(RI)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28/30)比70.0%(21/30),P<0.05]。结论 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能够明显提高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肌张力、肌力及生活能力,并能明显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从而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头针 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 下肢肌张力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10
作者 潘化杰 刘爱贤 +2 位作者 甄巧霞 杨杰 杨傲然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728-733,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住院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住院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IP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两组均在治疗3月后进行效果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凝血-纤溶系统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下肢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IPC可有效改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下肢血液流动速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纠正血液高凝状态,降低DVT发生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脑损伤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超声导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11
作者 刘薇 鲍善娟 +4 位作者 吴梦婷 朱文宗 金永喜 张蒙梦 杨迎民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2期31-36,共6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超声导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与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超声导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与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超声导入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痉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表面肌电信号指标。结果:治疗4周、8周后,2组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改善情况均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因素对FMA、MBI评分的单独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对2组FMA、MBI评分的单独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4周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治疗组FMA、MBI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肉活动时的肌电均方根(RMS)及积分肌电值(iEMG)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上述4项上肢肌电信号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超声导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气虚血瘀证疗效满意,能有效降低上肢肌张力,缓解肌痉挛症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气虚血瘀证 补阳还五汤 超声导入 生活质量 表面肌电信号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
12
作者 李强 杜雪松 张梅 《中国康复》 2024年第7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虚拟现实(VR)技术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rTMS、VR组、联合组,每组各36例。3组均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rTMS组给予低频rTMS,VR组给予V...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虚拟现实(VR)技术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rTMS、VR组、联合组,每组各36例。3组均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rTMS组给予低频rTMS,VR组给予VR技术训练,联合组给予rTMS联合VR技术训练,干预时间均为4周。比较3组干预前后身体压力中心摆动指标(身体摆动长度、摆动面积、平均速度)、稳定极限(LO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患肢身体成分相关指标(浮肿指数、肌肉力量、骨骼肌指数)、脑血流量(CBF)、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里弗米德行为记忆试验评价表(RBMT)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睁眼时、闭眼时身体摆动长度、摆动面积、平均速度较前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VR组,VR组低于rTMS组(均P<0.05);3组LOS结果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VR组,VR组高于rTMS组(均P<0.05);3组FMA、BI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VR组,VR组高于rTMS组(均P<0.05);3组浮肿指数均降低,且联合组、VR组均低于rTMS组(均P<0.05),3组上肢肌肉力量、骨骼肌指数均升高,且联合组、VR组高于rTMS组(均P<0.05);3组CBF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rTMS组,rTMS组高于VR组(均P<0.05);3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rTMS组,rTMS组低于VR组;3组MoCA、RBMT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rTMS组,rTMS组高于VR组(均P<0.05)。结论:rTMS联合VR技术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身体稳定性,恢复神经认知功能及脑血流量,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VR技术训练 脑卒中偏瘫 运动功能障碍 脑血流量
下载PDF
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伴麻木患者三方协同病程管理及护理体会
13
作者 梁丹丹 陈秀丽 +1 位作者 刘利梅 陈佳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1期173-177,共5页
本文总结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伴麻木患者的“护士-家属-患者”三方协同病程管理及护理体会。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医护、家属、患者三方协同合作,根据患者的特点,实施多维度护理干预,包括功能锻炼、情志护理、睡... 本文总结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伴麻木患者的“护士-家属-患者”三方协同病程管理及护理体会。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医护、家属、患者三方协同合作,根据患者的特点,实施多维度护理干预,包括功能锻炼、情志护理、睡眠护理、中医护理等,提高患者康复信心,优化康复治疗过程,加速患者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护理 脑卒中 协同管理 功能锻炼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脑卒中后遗症
下载PDF
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中西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14
作者 詹婕 刘亮 +1 位作者 贾慧 沈卫东 《河北中医》 2024年第7期1224-1228,共5页
目的脑卒中是脑血管意外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疾病发生后常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对家庭及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中西医外治法对该病具有显著疗效,如针刺、艾灸、推拿、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电磁... 目的脑卒中是脑血管意外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疾病发生后常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对家庭及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中西医外治法对该病具有显著疗效,如针刺、艾灸、推拿、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电磁、运动疗法等都可以明显改善该病恢复期的临床症状。因此,本文通过对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中西医外治法进行综述与分析,为临床更有效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外治法 综述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段茜 张林 刘文颖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4期472-476,共5页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近年来,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一种新的无创神经调控治疗技术应用于改善脑卒中下肢步态平衡障碍,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对tDCS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近年来,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一种新的无创神经调控治疗技术应用于改善脑卒中下肢步态平衡障碍,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对tDCS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双侧运动训练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覃朋 区瑞庆 吴锐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双侧运动训练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双侧运动训练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双侧运动训练,观察组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双侧运动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2周、干预4周时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腕伸肌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分级。结果:干预2周、4周,两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均升高,观察组两组上肢FMAS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Ⅲ级、Ⅳ级率均低于对照组,Ⅴ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4周,两组腕伸肌iEMG均升高,观察组腕伸肌iEM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者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双侧运动训练,可进一步提升其上肢运动功能,进而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 双侧 运动 训练
下载PDF
全国名中医李延基于痰瘀理论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经验
17
作者 马斯佳 吴限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74-177,共4页
运动功能障碍是中风后遗症期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久病入络”“怪病多因痰作崇”,李延教授认为中风后肢体活动障碍,多因痰、瘀而出现“不通”的表现。而细究痰、瘀之产生,又有虚、郁之本源,分气虚血少、痰瘀内生及水... 运动功能障碍是中风后遗症期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久病入络”“怪病多因痰作崇”,李延教授认为中风后肢体活动障碍,多因痰、瘀而出现“不通”的表现。而细究痰、瘀之产生,又有虚、郁之本源,分气虚血少、痰瘀内生及水不涵木、气滞痰瘀2种,加之迁延日久,各种病理因素相互影响又易变生他证,呈现痰、瘀、郁、热之象。故治疗多在活血化瘀、理气化痰的基础上或补气、或养阴、或清热、或解郁,再加虫类药疗顽痹。李延教授常采用合方标本兼治,整体调理,效果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现状
18
作者 阮娉娉 叶祥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9期1415-1417,共3页
脑卒中是因患者脑部血管破裂、堵塞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各项机能失调的疾病,其有高死亡率、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1]。该病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躯体感觉异常、吞咽困难、言语含糊、认知障碍等。
关键词 机能失调 吞咽困难 言语含糊 脑部血管 运动功能障碍 高复发率 血液循环障碍 脑卒中
下载PDF
iTBS联合感觉运动整合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佳佳 李华荣 刘萌萌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3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TBS)联合感觉运动整合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许昌市立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6例,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将患者分为整合训练组(47例)... 目的探讨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TBS)联合感觉运动整合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许昌市立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6例,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将患者分为整合训练组(47例)和联合iTBS组(49例)。整合训练组患者采用感觉运动整合训练,联合iTBS组患者采用iTBS联合感觉运动整合训练,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周。在训练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电生理相关指标[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或X2检验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训练后联合iTBS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46.97±5.24)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1.57±5.22)分均高于整合训练组(41.37±5.16)分、(17.31±5.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两组患者BI评分升高,NIHSS评分降低,训练后联合iTBS组患者BI评分(83.34±5.21)分高于整合训练组(76.37±5.43)分,NIHSS评分(16.05±3.37)分低于整合训练组(20.25±3.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MEP、CMCT均降低,联合iTBS组患者MEP(24.38±3.71)ms、CMCT(10.42±3.15)ms低于整合训练组(26.57±3.22)ms、(13.07±3.06)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联合iTBS组(6.12%)和整合训练组(8.51%)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BS联合感觉运动整合训练能够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 感觉运动整合训练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运动康复护理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效果
20
作者 朱燕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51-0154,共4页
研究运动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价值。方法 针对帕金森病患作为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发生运动障碍,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运动康复护理,评价不同护理手段下的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自我感受负担,调查患... 研究运动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价值。方法 针对帕金森病患作为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发生运动障碍,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运动康复护理,评价不同护理手段下的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自我感受负担,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通过运动康复护理模式持续性纠正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病患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护理后各项指标相比对照组有统计学价值(P<0.05)。护理前,各项数据相比无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采取运动康复护理可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减轻患者内心负担,该护理模式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障碍 帕金森 神经功能 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