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频率下全身振动疗法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秋 虞记华 +3 位作者 李卫平 凌运其 王剑雄 胥方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3-359,共7页
目的基于不同频率下全身振动疗法(whole body vibration,WBV)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为后续WBV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或入院6~12岁不随... 目的基于不同频率下全身振动疗法(whole body vibration,WBV)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为后续WBV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或入院6~12岁不随意运动型脑瘫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25±5)Hz组(n=20)及(35±5)Hz组(n=20)。3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5±5)Hz组额外接受振动频率为(25±5)Hz的WBV,(35±5)Hz组接受(35±5)Hz的WBV,3组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对3组患儿使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 to Up and Go Test,TUGT)、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及足印分析法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各项评分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01);其中(35±5)Hz组BBS评分(F=12.502)、TUGT(F=8.211)、GMFM-88的D区、E区评分(F=12.802、8.505)、跨步长(F=12.279)、步宽(F=13.582)及1 min步行距离(F=12.619)均优于(25±5)Hz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25±5)Hz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WBV可提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躯干控制、改善其下肢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且(35±5)Hz的WBV疗效优于(25±5)Hz的W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频率 全身振动疗法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粗大运动 步行功能
下载PDF
Bobath疗法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樊慧萍 刘冬芝 +3 位作者 李昕 万凯 张朝石 尚清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DCP)患儿采用Bobath疗法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3月-2021年09月收治的DCP患儿共计180例,根据随机摸球法分成观察组(n=90)与对照组(n=9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给予Bob... 目的探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DCP)患儿采用Bobath疗法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3月-2021年09月收治的DCP患儿共计180例,根据随机摸球法分成观察组(n=90)与对照组(n=9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给予Bobath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食时间。结果与对照组(86.67%)比较,观察组(96.67%)有着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GMQ、FMQ、TMQ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GMQ(88.26±7.65)、FMQ(89.95±9.39)和TMQ(88.31±9.34)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喂养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obath疗法应用于DCP患儿中,可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短进食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BATH疗法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进食时间
下载PDF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治疗经验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梅 尚清 马彩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6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中医治疗 经验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辉 徐琳 董宝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6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q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及门诊患儿按就诊顺序编号法随机分成两组。常规康复治疗:①运动疗法:Bobath法及Vojta法。②按摩。③作业疗法。④物理疗法:a水疗,b蜡疗,c小儿经... [目的]观察穴位q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及门诊患儿按就诊顺序编号法随机分成两组。常规康复治疗:①运动疗法:Bobath法及Vojta法。②按摩。③作业疗法。④物理疗法:a水疗,b蜡疗,c小儿经络导平治疗仪。对照组30例传统针刺经穴法,取肩髃、曲池、外关、八邪、秩边、居髎、伏兔、足三里,1次/d。治疗组30例穴位埋线,取风池次、天髎次、臑会次、天宗次、承山次和伏兔次,1次/10d。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波动、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粗大运动功能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缓解肌张力波动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能显著提高不随意运动型小儿脑瘫的粗大运动功能,缓解肌张力波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穴位埋线 针刺 BOBATH法 VOJTA法 粗大运动功能 肌张力波动 经筋理论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志红 吴桂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37-238,共2页
目的:观察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30例伴有吞咽障碍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行口部运动治疗,观察吞咽进食的变化。结果:患儿治疗后吞咽障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 目的:观察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30例伴有吞咽障碍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行口部运动治疗,观察吞咽进食的变化。结果:患儿治疗后吞咽障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口部运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吞咽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部运动治疗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吞咽障碍
下载PDF
腹部推拿六法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冯兆才 马融 李瑞仕 《山西中医》 2012年第9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疗效。方法:采用腹部推拿六法结合四肢推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20例,疗程3个月。结果:临床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结论:以腹部推拿六法为主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能够有效改...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疗效。方法:采用腹部推拿六法结合四肢推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20例,疗程3个月。结果:临床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结论:以腹部推拿六法为主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型脑瘫 不随意运动 腹部推拿六法
下载PDF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陆远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第9期44-44,共1页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是由锥体外系受损而引起的,主要是由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和胆红素脑病等因素造成的,基底神经节是其主要病变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治疗及诊断有了更深的认识。不运动型脑...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是由锥体外系受损而引起的,主要是由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和胆红素脑病等因素造成的,基底神经节是其主要病变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治疗及诊断有了更深的认识。不运动型脑瘫作为一种常见的脑瘫类型,占所有脑瘫类型的20%~2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46例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维华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19期39-39,共1页
目的:探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发病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46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的发病因素,采用逐一询问调查问卷并详细记录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发病因素,新生儿期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结果:46例不随意脑瘫患者的... 目的:探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发病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46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的发病因素,采用逐一询问调查问卷并详细记录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发病因素,新生儿期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结果:46例不随意脑瘫患者的主要病因为新生儿重度窒息9例(19.57%),有新生儿黄疸史33例(71.74%),其中确诊为胆红素脑病11例(23.91%)。在新生儿黄疸中ABO溶血5例,G-6-PD缺乏22例。母亲糖尿病1例,母孕期有保胎史1例,病因不明确2例。18例来自县城及县城以上的市。28例来自县城以下的镇﹑乡。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加强基层保健宣传及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普查及监测,对G-6-PD进行早期筛查是防治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防治 病因
下载PDF
捏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张卫丹 郑莉莉 李斯煜 《青岛医药卫生》 2021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捏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本科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小儿捏脊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核心... 目的探讨捏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本科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小儿捏脊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核心肌群肌力、核心肌群表面肌电值、粗大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核心肌群腹直肌、竖脊肌、臀大肌肌力3~5级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立坐位、仰卧起坐位、后伸位两侧腹直肌和竖脊肌表面肌电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核心肌群表面肌电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粗大运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捏脊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增加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核心肌群肌力,改善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捏脊 核心稳定性训练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核心肌群肌力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徐成娥 张蕾 +1 位作者 李文娟 武光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临床效果以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儿选择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20例患儿仅给予常规康复训... 目的探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临床效果以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儿选择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20例患儿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粗大神经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与生活运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GMFM评分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治疗中,在常规康复中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生活运动能力,对于改善脑瘫患儿的临床预后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核心稳定性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经颅超声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效果
11
作者 陈敏 崔燕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7期89-91,共3页
目的:分析经颅超声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34例在此基础上实施经颅超声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平衡功能和步... 目的:分析经颅超声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34例在此基础上实施经颅超声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BS评分为(39.4±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3±4.9)分,P<0.05,组间差异明显。研究组治疗后的步长为(27.8±4.2)cm、步宽为(12.1±2.6)cm、步速为(0.63±0.21)m/s,与对照组的(23.5±3.7)cm、(14.8±3.4)cm和(0.45±0.17)m/s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超声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步行能力和平衡功能,有助于患儿康复,可加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步行能力 经颅超声 平衡功能
下载PDF
超早期干预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康复护理观察
12
作者 刘俊梅 《山西中医》 2018年第9期59-60,共2页
目的:观察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行超早期、系统的康复综合治疗与护理干预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不同年龄段的不随意运动型的脑瘫患儿60例,依据其年龄分为2组,即超早期干预组(<6个月)与早期干预组(≥6个月)。其中... 目的:观察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行超早期、系统的康复综合治疗与护理干预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不同年龄段的不随意运动型的脑瘫患儿60例,依据其年龄分为2组,即超早期干预组(<6个月)与早期干预组(≥6个月)。其中超早期干预组共28例,早期干预组32例。除给予常规康复综合治疗与训练外,将系统的康复护理贯穿于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均治疗6个疗程,每个疗程10天,间隔20天,观察患儿异常姿势有无改善,不随意运动有无减少,肌张力是否趋于稳定,吞咽功能有无改善、Voj-ta反射是否正常等。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早期干预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给予系统的康复综合治疗及整体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康复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不同年龄分级 超早期干预 康复护理
下载PDF
基于Bobath理念的照护模式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丹丹 仇爱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20期2261-2263,226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Bobath理念的照护模式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8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Bobath理念的照护模式... 目的探讨基于Bobath理念的照护模式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8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Bobath理念的照护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并记录2组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食时间、康复情况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进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心理功能、知觉功能和关节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Bobath理念的照护模式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可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短进食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bath理念 照护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艳军 邢文峰 高颖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5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67例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 目的观察并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5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67例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GMFM五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 05);观察组治疗后GMFM五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进一步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核心稳定性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振动疗法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满相 张靖 +4 位作者 黄任秀 朱璇 林菲 蔡娟 石玉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377-380,共4页
目的运用振动疗法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通过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印证振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把63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运动训练,... 目的运用振动疗法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通过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印证振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把63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运动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运动训练的时间内加入振动疗法刺激患儿脊柱及四肢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进行Gesell测试、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在年龄、性别、智力及粗大运动分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GMFM、BB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但Gesell测试大运动改善不明显。结论振动疗法能增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脊柱及四肢关节稳定性,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值得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疗法 本体感觉训练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悬吊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常州 吴怡圆 +4 位作者 朱海南 潘芳芳 杨琪琪 张静 林飞克 《中国康复》 2021年第11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悬吊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常...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悬吊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肌内效贴贴扎下的悬吊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儿童平衡量表(P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Pro-Kin 254平衡测试系统分别评估2组患儿的姿势控制能力。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儿PB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TUGT、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和总偏移指数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P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TUGT、运动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和总偏移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可作为悬吊训练中的补充手段,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进一步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姿势控制能力,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悬吊训练 肌内效贴 姿势控制能力
下载PDF
推拿结合言语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音韵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金容 张峰 +2 位作者 陈福建 廖姣艳 李波 《康复学报》 2017年第2期9-16,21,共9页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言语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音韵障碍的影响。方法:以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作为疗效研究的个案,采用推拿手法结合言语训练的方法,进行A-B-A的单一被试研究,以实时言语测量仪采集言语样本,对2例个案基线期、处...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言语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音韵障碍的影响。方法:以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作为疗效研究的个案,采用推拿手法结合言语训练的方法,进行A-B-A的单一被试研究,以实时言语测量仪采集言语样本,对2例个案基线期、处理期、撤销期样本的构音、语畅、清晰度、口腔轮替运动速率、言语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推拿结合言语训练治疗后,2例个案的构音、语畅、清晰度、口腔轮替运动速率、言语速率等与音韵障碍相关指标明显提高。结论:推拿手法结合言语训练对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音韵障碍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音韵障碍 推拿 言语训练 单一被试
下载PDF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行Bobath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其步行能力、ESCA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辛洁 孟祥珺 +1 位作者 王旭 李文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1期0518-0518,共1页
目的:探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行Bobath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其步行能力、ESC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Bobat... 目的:探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行Bobath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其步行能力、ESC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Bobath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步行能力以及患儿家属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结果:研究组患儿前后步长、步宽、步速、整体步行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ESC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护理过程中行Bobath护理模式可有效提提升患儿整体步行能力,通过干预提升患儿及其家住自我护理能力,确保整体护理效果,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Bobath护理模式 效果 步行能力 ESCA评分
下载PDF
多功能悬吊训练系统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利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2期2048-2050,共3页
目的:观察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应用多功能悬吊训练系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36例,利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成两组,18例参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8例研究组患儿再联合多功能... 目的:观察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应用多功能悬吊训练系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36例,利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成两组,18例参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8例研究组患儿再联合多功能悬吊训练,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平衡功能(BBS)评分、10米步行速度(MWS)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应用多功能悬吊训练系统治疗,能更好地提升患儿的粗大神经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为全面康复奠定基础,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悬吊训练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粗大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平衡功能
下载PDF
中医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芳 《中外医疗》 2016年第6期158-159,168,共3页
目的探析中医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 目的探析中医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医穴位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等。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GMF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MFM评分为(35.05±9.43),对照组GMFM评分为(28.96±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除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外,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穴位埋线 康复疗法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