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运动联合发声训练对运动性失语康复效果观察
1
作者 石珂 宋敬畏 杨芸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联合发声训练对运动性失语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运动性失语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语言康复和头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联合发声训练对运动性失语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运动性失语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语言康复和头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面部口腔运动联合发声训练,共干预8周,观察其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分级,失语商(AQ)评分,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听理解能力、书写能力等语言功能评分,最大数数能力(MCA)和最长声时(MPT)等口腔肌群控制力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BDAE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AQ评分及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听理解能力、书写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MCA和MP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运动联合发声训练可有效降低运动性失语患者失语症状严重程度,提升语言功能恢复,提高口腔肌群控制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面部口腔运动 发声训练 言功能 康复
下载PDF
芒针“循经透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殷红彪 陈幸生 +1 位作者 周婷 王储蓄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芒针“循经透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以芒针透刺联合语言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法+语言康复治疗,每周治疗6 d,... 目的:观察芒针“循经透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以芒针透刺联合语言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法+语言康复治疗,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3周,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法)评价语言功能,中国式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测法(CFCP)评价语言沟通能力,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运动性失语的分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患者认知能力。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语言功能(听理解、谈话、复述和命名)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失语程度和认知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言语沟通能力评分和失语程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优于对照组的75%(2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言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芒针“循经透刺”可促进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降低失语严重程度,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 芒针 透刺
下载PDF
蔡圣朝运用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经验
3
作者 周冰原 李静 +5 位作者 朱才丰 张德东 吴安琪 程乐 陈晓宇 杨坤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4-47,共4页
蔡圣朝认为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病因病机主要与心肾相关,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本,心血瘀阻为发病之标,应辨经论治。蔡圣朝提倡针药杂合以治,运用多种刺灸法联合自拟开窍解语汤口服及自拟解语膏穴位敷贴。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 针药结合 蔡圣朝 开窍解
下载PDF
中老年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病人久坐行为与抑郁的相关性
4
作者 丁珂 于明 +1 位作者 宦迎春 童娟 《全科护理》 2024年第22期4312-4316,共5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病人久坐行为与抑郁的相关性,构建数学预测模型并实施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4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369例中老年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病人的数据实施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 目的:分析中老年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病人久坐行为与抑郁的相关性,构建数学预测模型并实施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4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369例中老年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病人的数据实施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老年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病人出现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其久坐行为时间和脑卒中失语抑郁量表评分的相关性,并对其出现卒中后抑郁进行预测模型构建和预测效能分析。结果:369例病人脑卒中失语抑郁量表得分为[17.00(12.00,38.50)]分,其中有166例病人发生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4.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水平、久坐时间可能与中老年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病人出现卒中后抑郁有关(P<0.05)。中老年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病人久坐行为时间和脑卒中失语抑郁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299,P<0.05)。模型1(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水平)和模型2(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水平、久坐时间)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水平、久坐时间是中老年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病人出现卒中后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所筛选出来的变量分别构建模型1和模型2的列线图风险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分别为0.706,0.774。利用Bootstrap自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重复自抽样1000次,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42,0.033。利用模型1和模型2的预测概率对中老年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病人出现卒中后抑郁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实施分析,约登指数为49.07%、59.00%。结论:中老年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病人久坐时间较长,且有较高的卒中后发生抑郁的危险。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病人久坐时间,防止和减少其卒中后抑郁的发生,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 久坐行为 抑郁 老龄化
下载PDF
论述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诗雪 金弘 《中医学》 2024年第6期1213-1219,共7页
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是指由于大脑语言中枢受损,导致患者丧失或部分丧失说话能力的一种语言障碍。目前西医治疗方法通常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语言康复训练等,除语言康复外,西医其他疗法疗效不显著。祖国医学对于失语的治疗有着巨大优势,... 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是指由于大脑语言中枢受损,导致患者丧失或部分丧失说话能力的一种语言障碍。目前西医治疗方法通常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语言康复训练等,除语言康复外,西医其他疗法疗效不显著。祖国医学对于失语的治疗有着巨大优势,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梳理了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成果,其中许多研究表明针刺疗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及大量的医疗实践,为本病的治疗提供宝贵的经验。未来应进一步深入探索针刺治疗的作用机制,完善治疗方案,为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运动 针刺 机制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娟娟 范乾 +1 位作者 殷宝 赵锦涛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2年8月就诊于庆阳市中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40例气虚血瘀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2年8月就诊于庆阳市中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40例气虚血瘀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灸推拿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单纯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法进行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BC(包括谈话、复述、理解、命名)、BDAE指标评分进行评估及统计分析,并利用治疗前、治疗后的4项语言功能的得分进行疗效判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谈话、复述、理解、命名语言功能及BDA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BC各项评分、BDAE评分提高程度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临床疗效显著,较单纯语言康复训练疗效更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障碍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醒脑开窍 针刺 补阳还五汤 运动
下载PDF
电针法刺激颞前线治疗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孔凡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8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断续波刺激头颞部颞前线治疗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康复医学科2022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各30例。三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只接受... 目的观察电针断续波刺激头颞部颞前线治疗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康复医学科2022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各30例。三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只接受语言康复治疗,试验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头颞部两鬓内的双侧颞前线,试验2组在试验1组基础上加用电针输出断续波。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通过汉语失语症评定量表(ABC)进行康复治疗言语语言功能评定。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试验1组为86.67%(26/30)、试验2组为96.67%(29/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16/30)(P<0.05)。治疗后,两试验组ABC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法刺激头颞部颞前线治疗运动性失语的效果确切,尤其是在表达、听理解和复述方面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恢复其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卒中 运动 电针疗法 头颞部颞前线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基于功能磁共振对运动性失语的发病及恢复机制探讨
8
作者 徐炜 谢志杰 +1 位作者 徐子超 吴建跃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9期1403-1405,共3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交通安全问题导致脑血管疾病和颅脑外伤发病率不断上升。脑血管疾病和颅脑外伤会产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中失语发生率高达2l%~38%[1]。失语症以运动性失语较为多见,运动性失语是一种流利性失语。
关键词 运动 神经系统后遗症 颅脑外伤 脑血管疾病 功能磁共振 交通安全问题 流利
下载PDF
蒙医舌脉放血治疗萨病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
9
作者 萨仁格日乐 哈斯高娃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3期75-77,共3页
萨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的重大疾病之一,萨病后大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而运动性失语是众多后遗症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对日常交流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在临床上,很多医者使用蒙医舌脉放血疗法治疗此症颇有心得,现就目前临床... 萨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的重大疾病之一,萨病后大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而运动性失语是众多后遗症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对日常交流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在临床上,很多医者使用蒙医舌脉放血疗法治疗此症颇有心得,现就目前临床上治疗萨病后运动性失语的方式进行简单的概括并对蒙医舌脉放血疗法治疗此症的临床研究进行简单分析,为以后研究提供些许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病 运动 舌脉放血 蒙医学
下载PDF
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肖娜 王盛春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62-166,共5页
运动性失语是一种以语言表达困难为主的失语症,是中风常见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安全有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文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再灌注损伤、提高脑代谢、促进细胞再生以及促进大脑功... 运动性失语是一种以语言表达困难为主的失语症,是中风常见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安全有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文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再灌注损伤、提高脑代谢、促进细胞再生以及促进大脑功能重组等方面综述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中风 运动 中风后遗症 综述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头皮针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马凯敏 俞坤强 +4 位作者 徐日 唐冬梅 吴李秀 王红梅 周敏亚 《中国康复》 2024年第4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左背外侧前额叶结合头皮针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言语训练及头针治疗,同时给予tDCS伪刺激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左背外侧前额叶结合头皮针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言语训练及头针治疗,同时给予tDCS伪刺激治疗,观察组在给予言语训练及头针治疗的同时联合tDCS治疗,共治疗4周。2组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验(BDAE)评估患者的语言功能,采用采用日常生活交流能力量表(CADL)评定患者语言交流能力,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CRRCAE评分、BDAE等级、CADL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CRRCAE评分、CADL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BDAE等级较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CRRCAE评分、CADL评分、SF-36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BDAE等级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tDCS刺激左背外侧前额叶结合头皮针可以更好的改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症的语言功能、日常交流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针 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运动
下载PDF
解语汤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研究
12
作者 刘爱珍 陈常周 方爱娟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观察解语汤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濮阳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目的观察解语汤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濮阳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解语汤内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0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语言功能[采用汉语标失语成套检测(ABC)]、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FV)、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血清指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及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BC得分为(70.82±16.0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1±14.91)分,NIHSS得分为(6.53±1.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1±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FV及PI分别为(49.79±6.88)cm/s、1.47±0.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1±6.13)cm/s、1.28±0.37,RI为1.27±0.16,低于对照组的1.41±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CGRP为(133.41±32.03)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8.27±29.18)ng/L,ET-1、GFAP分别为(62.29±9.83)ng/L、(3.73±1.16)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31±10.16)ng/L、(4.48±1.20)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便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解语汤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疗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及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指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脑卒中 运动 神经肌肉电刺激 疗效
下载PDF
舌针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相关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赵有强 魏进云 +3 位作者 刘少锋 邹迎莹 汤发仙 刘楠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8期134-137,共4页
运动性失语是脑卒中后常见功能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舌针是通过针刺舌部特定穴位以治疗相应病症的一种特殊针法,研究发现舌针不仅能够恢复舌的运动功能,还能调节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改善脑部功能,促进言... 运动性失语是脑卒中后常见功能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舌针是通过针刺舌部特定穴位以治疗相应病症的一种特殊针法,研究发现舌针不仅能够恢复舌的运动功能,还能调节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改善脑部功能,促进言语功能恢复。临床上发现,舌针单用可以有效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与言语康复训练、头针及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笔者系统总结了舌针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内容,以期为舌针治疗运动性失语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脑卒中 舌针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金钩钓鱼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郑仕中 杨光锐 谢春荣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4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金钩钓鱼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并比较金钩钓鱼针法与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差异。方法:按随机分组方式,将纳入的103例运动性失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予金钩钓鱼针法... 目的:观察金钩钓鱼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并比较金钩钓鱼针法与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差异。方法:按随机分组方式,将纳入的103例运动性失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予金钩钓鱼针法针刺金津穴、玉液穴,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针刺金津穴、玉液穴,每天1次,5天为1个疗程,休息1 d,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在失语程度分级、语言功能评分的对比状况。结果:在总有效率指标上,对照组、治疗组分别是82.69%(43/52)、96.08%(49/5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在阅读、复述与谈话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皆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理解方面,两组未表现出显著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提升患者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语言分级而言,治疗组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金钩钓鱼针法在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阅读、复述与谈话方面,较常规针刺疗法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 金钩钓鱼针法
下载PDF
环枕针法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
15
作者 李文峰 《光明中医》 2024年第6期1169-1171,共3页
目的观察环枕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言语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环枕针法针刺治疗。观察2... 目的观察环枕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言语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环枕针法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环枕针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比常规言语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喑痱 缺血脑卒中 运动 环枕针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付良娇 侯君 +1 位作者 谢睿 刘洁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6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赤壁市蒲纺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运动性失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案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赤壁市蒲纺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运动性失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和中药方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治疗前,两组生理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方案 脑梗死恢复期 运动
下载PDF
强制诱导言语治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马凯敏 俞坤强 +1 位作者 周敏亚 吴李秀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7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 观察强制诱导言语治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强制诱导言语训练结合经颅磁伪刺激治疗,... 目的 观察强制诱导言语治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强制诱导言语训练结合经颅磁伪刺激治疗,观察组予强制诱导言语训练联合高频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评分、日常生活交流能力量表(CADL)评分以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RRCAE、CADL评分高于对照组,BDNF、GDN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制诱导言语治疗联合高频rTMS可以改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言语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DNF和GDNF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强制诱导言治疗 脑卒中 运动
下载PDF
多感官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吴玮 袁垒 樊琼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24-25,共2页
目的 探讨多感官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在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运动性失语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3年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取传统语言康复训练,观察... 目的 探讨多感官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在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运动性失语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3年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取传统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4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多感官刺激联合r TMS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功能、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感官刺激联合r TMS干预可改善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提升,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多感官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 言功能 日常生活言沟通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解语汤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临床研究
19
作者 李春艳 李元婧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9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解语汤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康复训练组各7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在不影响研究结果情况下开展基础性药... 目的:观察解语汤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康复训练组各7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在不影响研究结果情况下开展基础性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组在康复训练中心由专业的语言康复治疗师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解语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神经功能、日常语言沟通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高于康复训练组82.1%(P<0.05)。治疗后,2组汉语失语症成套测试(ABC)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ABC量表各项评分高于康复训练组(P<0.05)。治疗后,2组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量表(CFCP)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CFCP评分、MBI评分高于康复训练组(P<0.05)。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康复训练组,SS-QOL评分高于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解语汤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日常语言沟通能力和语言功能情况,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脑卒中 运动 言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 日常言沟通能力
下载PDF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中的应用及对FMA评分等影响
20
作者 刘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09-0012,共4页
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模式针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FMA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到2023年8月因为运动性失语于同一医院因为脑卒中寻求医疗干预的患者总共77例为对照研究开展所需的样本;以患者是否接受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将患者分为... 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模式针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FMA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到2023年8月因为运动性失语于同一医院因为脑卒中寻求医疗干预的患者总共77例为对照研究开展所需的样本;以患者是否接受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就两组患者干预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运动、语言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模式针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有重要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康复护理 脑卒中 中医 运动 FM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