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结合运动训练对运动学习及运动皮层兴奋性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洁枚 黄键澎 刘健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65-1369,共5页
目的:比较电针、运动训练与电针结合运动训练对健康受试者运动学习及运动皮层兴奋性的影响,探讨电针结合运动训练对突触再可塑性的影响效应。方法:招募12名健康受试者,采用同体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其先后分配至电针组(EA组)、运动训练... 目的:比较电针、运动训练与电针结合运动训练对健康受试者运动学习及运动皮层兴奋性的影响,探讨电针结合运动训练对突触再可塑性的影响效应。方法:招募12名健康受试者,采用同体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其先后分配至电针组(EA组)、运动训练组(MT组)及电针结合运动训练组(EA+MT组),每组间隔至少2周的洗脱期。EA组予电针左手合谷30 min,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0.5~1 mA;MT组进行左手运动训练,时间约30 min;EA+MT组先予电针再进行运动训练。观察EA组及EA+MT组干预前(T0)、干预后(T1)、电针后30 min(T2),MT组T0、T1时间点凹槽钉板测试(GPT)完成时间,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记录受试者运动诱发电位(MEPs)平均波幅、静息运动阈值(rMT)及潜伏期。结果:与本组T0时间点比较,MT组T1时间点及EA组、EA+MT组T2时间点GPT完成时间缩短(P<0.01,P<0.05),3组T1时间点及EA组、EA+MT组T2时间点MEPs平均波幅均升高(P<0.05,P<0.01);与本组T1时间点比较,EA组、EA+MT组T2时间点GPT完成时间缩短(P<0.05,P<0.01),EA组T2时间点MEPs平均波幅均升高(P<0.05);EA+MT组T2时间点GPT完成时间短于EA组(P<0.05)。3组各时间点rMT及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状态下,电针结合运动训练对运动学习具有叠加效应,对大脑运动皮层兴奋性没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运动训练 突触再可塑性 运动学习 运动皮层兴奋性
原文传递
电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大脑皮层运动区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余芳菲 贾新燕 +3 位作者 李雯昕 刘荣 刘春龙 许能贵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848-1852,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训练组各40例。常规训练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坐位、站立及功能恢复等常规康复训练,电针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训练组各40例。常规训练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坐位、站立及功能恢复等常规康复训练,电针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电针刺激治疗,取T8-T10夹脊穴、大椎穴、命门穴(双侧)、阳陵泉穴(双侧)及足三里穴(双侧),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随访4周。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采用ASIA下肢运动评分(LEMS)、改良Ashworth量表(MAS)、10 m步行速度、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评定运动功能,检测胫前肌的静息运动阈值(RMT)、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静息期(CSP)及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评定大脑皮层运动区兴奋性情况,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LEMS、10 m步行速度、WISCIⅡ、CSP均明显升高,RMT、MEP明显降低(P <0. 05),MAS评分及CMAP无明显变化(P> 0. 05);电针组治疗后及随访时LEMS、10 m步行速度、RMT、MEP及CSP改善优于常规训练组(P <0. 05)。Spearman结果显示,患者LEMS及WISCIⅡ与RMT、MEP、CSP呈负相关性(P <0. 05)。结论电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及大脑皮层运动区兴奋性的恢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电针疗法 运动功能 大脑皮层运动兴奋性
原文传递
经颅磁刺激治疗肝气郁滞型卒中后抑郁机制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成 陈祥浩 梁晖 《中外医疗》 2016年第34期175-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大脑运动皮层兴奋性(MCE)理论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肝气郁滞型卒中后抑郁(PSD)的中西医疗效机制,为临床中医脑病的相关机制研究探索一条新研究思路。方法整群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间就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 目的探讨基于大脑运动皮层兴奋性(MCE)理论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肝气郁滞型卒中后抑郁(PSD)的中西医疗效机制,为临床中医脑病的相关机制研究探索一条新研究思路。方法整群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间就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门诊以及住院病人66例,随机分为r TMS加氟西汀治疗组和单纯氟西汀治疗作为对照组各33例,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所有病人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肝气郁滞型证候评分以及运动阈值(MT)的变化以及两组间治疗后左侧MT值变化。结果所有纳入研究的PSD病例左侧MT值治疗前均值(63.56±9.99)%,治疗后(47.84±8.75)%;HAMD评分治疗前(25.67±2.83)分,治疗后(16.56±4.29)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14.72±1.37)分,治疗后(6.59±2.24)分,3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两组MT值:治疗组(44.52±8.09)%;对照组(51.27±8.16)%。治疗后两组左侧MT值下降组间近似概率,P<0.01。显示r TMS治疗组MT值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MT值和患者抑郁状态、中医证候积分之间呈同步下降趋势,提示左侧大脑MCE降低与PSD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高频r TMS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可提高左侧半球MCE,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中医证候,这与中医气机升降和平衡理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卒中后抑郁 肝气郁滞 大脑运动皮层兴奋性
下载PDF
右佐匹克隆联合rTMS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柄佑 李树娟 +2 位作者 王贺健 任晓兰 勾丽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患者睡眠情况的影响及脑功能偏侧化与PSSD的关系。方法将60例PSSD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及联合治疗组,30名健康受试者分为正常组。药物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联合治疗组...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患者睡眠情况的影响及脑功能偏侧化与PSSD的关系。方法将60例PSSD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及联合治疗组,30名健康受试者分为正常组。药物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右佐匹克隆联合rTMS治疗。分析各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及运动阈值(M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SSD患者双侧大脑半球MT值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健康受试者左侧大脑半球MT值显著低于右侧(P<0.05),且健康受试者左侧大脑半球MT值显著低于PSSD患者(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左侧大脑半球MT值显著降低,且左侧大脑半球MT值显著低于右侧(P<0.05);治疗后药物组双侧大脑半球MT值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PSQI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FC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两组FCA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HAMD及HAMA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5),药物组HAMD及HAMA评分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脑半球功能异常偏侧化可能与PSSD患者发病密切相关;右佐匹克隆及右佐匹克隆联合rTMS均能改善PSSD患者睡眠状况,且后者疗效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经颅磁刺激 运动皮层兴奋性
下载PDF
针刺曲池、外关穴调节长时程增强样脑可塑性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孙倩倩 余果 +1 位作者 张惠田 何晓阔 《康复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单侧针刺曲池穴、外关穴的不同针刺状态对健康受试者双侧运动皮层(M1)长时程增强(LTP)样脑可塑性的影响。方法:纳入18名健康受试者,取右侧曲池、外关穴,给予常规普通针刺,进针后行针,得气为度。于针刺前15 min、进针后30 min... 目的:观察单侧针刺曲池穴、外关穴的不同针刺状态对健康受试者双侧运动皮层(M1)长时程增强(LTP)样脑可塑性的影响。方法:纳入18名健康受试者,取右侧曲池、外关穴,给予常规普通针刺,进针后行针,得气为度。于针刺前15 min、进针后30 min及拔针后20 min分别使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检测皮层兴奋性,观察单侧针刺对成对关联刺激(PAS)诱导LTP脑可塑性的影响。操作方法:①TMSMEP的诱导:进行TMS刺激点定位,找到以最小的刺激强度产生最大MEP波幅的位置,即为FDI皮层运动点;并使用TMS外固定架固定线圈、激光定位仪监测。②检测静息运动诱发电位阈值(rMT):基于FDI对应的皮层运动点,寻找给予10次TMS刺激能够产生至少5个MEP波幅≥50μV的刺激强度,记录为rMT。③短潜伏期尺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测定:刺激电极置于FDI肌腹,阴极在近端,刺激电流5~10 mA,刺激强度为食指轻微抽动为宜。④PAS-LTP脑可塑性的诱导:使用电刺激加磁刺激进行诱导,共200对刺激。每位受试者需进行8次检测,每次约80 min。2次检测需间隔1周,以避免针刺后效应影响试验结果。结果:①与针刺前比较,留针时针刺对侧M1区MEP波幅比降低,针刺同侧M1区MEP波幅比升高;拔针后,针刺双侧M1区MEP波幅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AS诱导后,留针时针刺同侧M1区MEP波幅升高;起针后,针刺双侧M1区MEP波幅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单次针刺曲池、外关穴不同针刺状态(留针、拔针后)对双侧LTP脑可塑性的影响不同,可以通过调节皮层兴奋性特异性改变双侧皮层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曲池穴 外关穴 运动皮层兴奋性 长时程增强 脑可塑性
下载PD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probes the excitability of the primary motor cortex:A framework to account for the facilitating effects of acute whole-body exercise on motor processes 被引量:1
6
作者 Karen Davranche John Temesi +1 位作者 Samuel Verges Thierry Hasbroucq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15年第1期24-29,共6页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decision-making performance have been studied using a wide variety of cognitive tasks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s. Although the current literature supports a beneficial influence of acute exe...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decision-making performance have been studied using a wide variety of cognitive tasks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s. Although the current literature supports a beneficial influence of acute exercise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is phenomenon have not yet been elucidated. We review studies that used single-puls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to probe the excitability of motor structures during whole-body exercise and present a framework to account for the facilitating effects of acute exercise on motor processes. Rec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even in the absence of fatigue, the increase in corticospinal excitability classically reported during submaximal and exhausting exercises may be accompanied by a reduction in intracortical inhibition. We propose that reduced intracortical inhibition elicits an adaptive central mechanism that counteracts the progressive reduction in muscle responsiveness caused by peripheral fatigue. Such a reduction would render the motor cortex more sensitive to upstream influences, thus causing increased corticospinal excitability. Furthermore, reduction of intracortical inhibition may account for the more efficient descending drive an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reaction time performance during exercise. The adaptive modulation in intracortical inhibition could be implemented through a general increase in reticular activation that would further account for enhanced sensory sensi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ticospinal excitability Exercise-cognitive function interaction Intracortical inhibition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