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训练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毕胜 纪树荣 +3 位作者 季林红 顾越 王子曦 王广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4,56,共4页
目的为观察机器人辅助训练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上肢痉挛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2例慢性脑卒中和脑外伤患者参加了这项研究,训练前4周,训练开始前1天和结束后1天使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价患侧上肢肘关节屈肌与伸肌的痉挛状态。训... 目的为观察机器人辅助训练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上肢痉挛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2例慢性脑卒中和脑外伤患者参加了这项研究,训练前4周,训练开始前1天和结束后1天使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价患侧上肢肘关节屈肌与伸肌的痉挛状态。训练时间为4周,每周训练5天,每次45min。结果机器人辅助训练后,肘关节屈肌的痉挛评分降低,与基线相比有显著的差异性,而肘关节伸肌的痉挛评分有降低的趋势,但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机器人辅助训练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上肢痉挛有一定的减轻作用,主要通过重复性牵伸和反复运动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 机器人辅助训练 运动神经元损伤 脑卒中 脑外伤
下载PDF
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对大鼠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侍坚 路长林 +2 位作者 曲伸 何小龙 王成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4(NT-4)基因修饰细胞对成年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体外NT-4基因转移方法,制备高表达NT-4的基因修饰细胞。离断大鼠左侧坐骨神经作为外周神经损伤模型...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4(NT-4)基因修饰细胞对成年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体外NT-4基因转移方法,制备高表达NT-4的基因修饰细胞。离断大鼠左侧坐骨神经作为外周神经损伤模型,右侧作为对照,在离断处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观察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尼氏染色和胆碱酯酶染色的变化。结果:在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组和对照组间,尼氏和胆碱酯酶染色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对外周神经损伤所造成的运动神经元的退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素4 运动神经元损伤 基因修饰 大鼠
下载PDF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脊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骨骼肌乙酰胆碱受体的改变 被引量:1
3
作者 应舜伟 吴新民 王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 :研究脊髓横断后在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变化及其mRNA在脊髓的改变 ,以明确CGRP对乙酰胆碱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2 4只 ,麻醉后T8~T10 水平行全脊髓横断术 ,所有大鼠随机分为 1个对照组和 ... 目的 :研究脊髓横断后在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变化及其mRNA在脊髓的改变 ,以明确CGRP对乙酰胆碱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2 4只 ,麻醉后T8~T10 水平行全脊髓横断术 ,所有大鼠随机分为 1个对照组和 3个手术组。对照组于手术时 ,手术组分别于术后 1、4、7天麻醉后将大鼠横断水平以下的脊髓和双下肢腓肠肌取出 ,分别用Karnovsky Roots直接法染色检测骨骼肌乙酰胆碱酯酶、免疫组化法检测CGRP和RT PCR法检测脊髓CGRPmRNA ,Northern杂交法测定骨骼肌中AChRγ、ε亚单位mRNA。结果 :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显示在脊髓横断前后神经肌肉接头在数量、分布及着色上无明显差别 ,但脊髓横断后肌纤维有一定程度萎缩。免疫组化切片显示在脊髓横断前可见神经肌肉接头显示DAB的免疫阳性标记 ,与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所显示的神经肌肉接头分布一致。在脊髓横断后各组大鼠腓肠肌的CGRP含量下降 ,到第 7天降至最低值。脊髓横断后第 1天CGRPmRNA含量即开始下降 ,到第 4天和第 7天降至更低 ,与CGRP变化趋势一致。脊髓横断后乙酰胆碱受体γ亚单位自第 4天起显著增加 ,第 7天达到最高值 ;而ε亚单位增加缓慢且幅度小。结论 :CGRP可能参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靶肌肉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受体的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损伤 脊髓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骨骼肌 乙酰胆碱受体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亚硒酸钠缓解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脊髓运动神经元损伤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显兵 邓明会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1-503,共3页
关键词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脊髓缺血性损伤 亚硒酸钠 运动神经元损伤 短暂性缺血发作 微量素硒 缓解 椎基底动脉系
下载PDF
免疫介导豚鼠脊髓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超微结构及钙稳衡改变
5
作者 李春岩 郭艳苏 +5 位作者 田新英 刘亚玲 许蕾 杨程 吴东霞 吴淑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应用常规透射电镜及草酸盐-焦亚锑酸盐技术原位固定细胞内钙,对豚鼠脊髓前角细胞内的钙分布进行超微定位,探讨钙稳衡改变在免疫介导运动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模型组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可见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嵴... 应用常规透射电镜及草酸盐-焦亚锑酸盐技术原位固定细胞内钙,对豚鼠脊髓前角细胞内的钙分布进行超微定位,探讨钙稳衡改变在免疫介导运动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模型组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可见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等。神经元周围胶质细胞增生。在运动神经元扩张的粗面内质网池和线粒体内室可见数量不等颗粒状电子致密的钙沉积物。线粒体内室内钙沉积颗粒与线粒体肿胀的程度相关。星形胶质细胞内肿胀的线粒体内室及扩张的粗面内质网池内也可见电子致密钙沉积颗粒。因此认为,钙稳衡失调参与了免疫介导的运动神经元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运动神经元损伤 豚鼠
下载PDF
运动神经元损伤致肌萎缩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胜波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560-566,共7页
神经系统控制骨骼肌依赖于运动神经元的电活动和神经末梢释放可溶性因子。一旦神经元受损,则发生快速肌萎缩。近年来研究发现,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萎缩前,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电活动减少,与连接蛋白形成的半通道重新表达有关;一些抑制... 神经系统控制骨骼肌依赖于运动神经元的电活动和神经末梢释放可溶性因子。一旦神经元受损,则发生快速肌萎缩。近年来研究发现,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萎缩前,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电活动减少,与连接蛋白形成的半通道重新表达有关;一些抑制连接蛋白表达的细胞外信号分子参与了抑制肌萎缩的信号通路;肌微循环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参与肌营养作用。为此,本文围绕近来相关文献报道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神经损伤致肌萎缩的机制,为防治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肌萎缩设计合理方案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损伤 肌萎缩 电活动 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胫神经腓肠肌分支乙醇阻滞术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腓肠肌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丽君 党宝齐 +5 位作者 卢洁 陈文莉 袁媛 浦建能 刘敏洁 陆佳伟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观察胫神经腓肠肌分支乙醇阻滞术治疗上运动神经元(UMN)损伤后腓肠肌痉挛的临床结果。方法入选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MN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注射组和对照组各25例,注射组行电刺激引导下胫神经腓肠肌分支乙醇阻滞术,并予康复训练,对照组... 目的观察胫神经腓肠肌分支乙醇阻滞术治疗上运动神经元(UMN)损伤后腓肠肌痉挛的临床结果。方法入选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MN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注射组和对照组各25例,注射组行电刺激引导下胫神经腓肠肌分支乙醇阻滞术,并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行康复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改良Ashworh(MAS)评分、踝阵挛评分(Clonus)、踝背屈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10 m步行测定(10m-WT)、步行中踝背屈最大角度(AROM)及步态功能视觉类比评定(VAS-GF)等测试,并记录注射组注射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周,注射组MAS、Clonus、PROM、10m-WT、VAS-GF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仅PROM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注射组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10m-WT、VAS-GF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Clonus、10m-WT与VAS-GF明显改善。治疗后2组间各时间点MAS、PROM、Clonus与10m-WT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所有病人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胫神经腓肠肌分支乙醇阻滞术治疗UMN损伤后腓肠肌痉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痉挛 神经阻滞 神经腓肠肌分支 运动神经元损伤
下载PDF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骨骼肌AChR的改变及CGRP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庚 吴新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81-683,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 ,骨骼肌乙酰胆碱受体γ亚单位和ε亚单位mRNA的变化以及脊髓前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方法 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 ,戊巴比妥钠麻醉下于下胸段行脊髓横断术 ,术后分别于 0、1、2、4、7和 14d取... 目的 观察大鼠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 ,骨骼肌乙酰胆碱受体γ亚单位和ε亚单位mRNA的变化以及脊髓前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方法 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 ,戊巴比妥钠麻醉下于下胸段行脊髓横断术 ,术后分别于 0、1、2、4、7和 14d取材横断水平以下的脊髓和下肢腓肠肌。应用Northern杂交方法测定肌肉中乙酰胆碱受体γ亚单位和ε亚单位mRNA的含量 ,应用放射性免疫方法测定脊髓前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结果 肌肉中乙酰胆碱受体γ亚单位mRNA自术后第 4d起与正常值比较显著性提高 ,14d时达到最高值 ;而ε亚单位mRNA直至术后 14d才与正常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髓前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术后即减少 ,自术后第 2d起降至正常水平的 5 0 %~ 80 %。结论 上运动神经无损伤后 ,肌肉中乙酰胆碱受体γ和ε亚单位mRNA的含量显著增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γ和ε亚单位的表达可能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ACHR 运动神经元损伤 调控作用 CGRP
原文传递
谷氨酸转运抑制剂诱导脊髓运动神经元选择性损伤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娟 郭艳苏 +5 位作者 吴淑玉 吴东霞 杨程 肖向建 刘卫刚 李春岩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5-177,167,i004,共5页
目的:观察谷氨酸转运体抑制剂苏羟天冬氨酸(THA)对器官型培养的脊髓片的影响。方法:取出生后8d乳鼠的腰段脊髓组织切片做脊髓器官型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THA,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神经元计数,测定培养液中谷氨酸的含量,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 目的:观察谷氨酸转运体抑制剂苏羟天冬氨酸(THA)对器官型培养的脊髓片的影响。方法:取出生后8d乳鼠的腰段脊髓组织切片做脊髓器官型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THA,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神经元计数,测定培养液中谷氨酸的含量,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THA组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谷氨酸含量增高,α运动神经元数目减少,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而脊髓背角的中间神经元的数目无显著变化,超微结构损伤相对较轻。结论:谷氨酸转运异常可以诱导选择性运动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运动神经 抑制剂 运动神经元损伤 器官型培养 谷氨酸转运体 免疫组化染色 超微结构改变 结构损伤 神经计数 神经数目 中间神经 天冬氨酸 组织切片 腰段脊髓 电镜观察 培养时间 脊髓背角 THA 培养液 脊髓片
下载PDF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庚 吴新民 +1 位作者 赵国立 刘钢 《中华麻醉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 观察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方法 选用 36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 ,于下胸段行脊髓横断术 ,分别于术后 0、1、2、4、7、14d取出腰段脊髓并分为腹侧和背侧 ,用放免方法测定腹侧... 目的 观察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方法 选用 36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 ,于下胸段行脊髓横断术 ,分别于术后 0、1、2、4、7、14d取出腰段脊髓并分为腹侧和背侧 ,用放免方法测定腹侧脊髓中CGRP的含量。结果 大鼠脊髓前角CGRP的含量自术后第 2天开始显著降低 ,最低值出现在术后第 2天 ,此后维持在这一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运运神经 运动神经元损伤
原文传递
GDNF及BDNF对受损运动神经元的长期修复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另朝 邱蓉 +3 位作者 张瑛 邓巍 李金照 陈燕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89-494,共6页
为了研究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 及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 对切断轴突的新生运动神经元的长期维持存活及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我们选用出生时单侧切断坐骨神经的雏鸡模型, 用裸DNA 转染方法, 在损伤神经附近... 为了研究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 及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 对切断轴突的新生运动神经元的长期维持存活及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我们选用出生时单侧切断坐骨神经的雏鸡模型, 用裸DNA 转染方法, 在损伤神经附近的肌肉中转染GDNF cDNA 和BDNF cDNA 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在体表达的神经营养因子对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在体表达的GDNF 在8 周内能使切断坐骨神经的腰脊髓运动神经元近90 % 维持存活。切断的坐骨神经从断端向远体端再生,最长再生达9 .5m m 。表达两个因子比单独表达GDNF 对运动神经元的存活无显著性差异。而两个因子协同作用对坐骨神经的再生更为有效,坐骨神经再生最长的可达15 .4m 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NF BDNF 神经营养因子 运动神经元损伤 修复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鑫 王芙蓉 姜亚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566-568,共3页
关键词 运动神经 干细胞治疗 肌萎缩侧索硬化 进行性脊肌萎缩 原发性侧索硬化 运动神经元损伤 NEURON 进行性肌无力
下载PDF
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大鼠运动终板的氯化金染色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平国 刘德明 杨宝林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6年第3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终板 横断损伤 染色研究 大鼠 氯化金 运动神经元损伤 退变机制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秋丽 张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8-673,共6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类累及运动系统及运动系统外脑区的多系统退变疾病。复杂的临床表型以及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客观标记物的缺乏是导致ALS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同时,非运动系统损伤的极大异质性以及...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类累及运动系统及运动系统外脑区的多系统退变疾病。复杂的临床表型以及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客观标记物的缺乏是导致ALS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同时,非运动系统损伤的极大异质性以及药物疗效的争议,增加了疾病管理及治疗的困难。多参数功能磁共振技术为全面探索ALS诊断、疾病管理及疗效评价机制提供了客观证据。本文阐述了功能磁共振在ALS运动系统、非运动系统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疾病分期及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的潜在价值。以疾病复杂表现为核心,联合大脑脊髓成像,为疾病诊疗提供直接证据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运动神经元损伤 认知障碍 行为异常 神经影像
下载PDF
胸_(1)脊神经根切断治疗手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观察
15
作者 杨辰 李文军 +3 位作者 李峰 栗鹏程 薛云皓 王树锋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胸_(1)脊神经根切断治疗手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胸_(1)脊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的7例手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脑外伤5例,脑瘫2例;从脑外伤或脑瘫发... 目的探讨胸_(1)脊神经根切断治疗手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胸_(1)脊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的7例手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脑外伤5例,脑瘫2例;从脑外伤或脑瘫发病到手术的时间为1~18年,平均(6.7±5.9)年。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肢体受累,屈指肌肌张力3级6例、2级1例,屈指肌肌力4级4例、3级3例。观察术后患者屈指肌肌张力和肌力的恢复情况,以及手功能改良House上肢功能分级(House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HFC)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4±10.3)个月。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屈指肌肌张力均较术前降低2个等级且肌力无减弱,疗效评定均为优。术后早期屈指肌肌力均有明显降低,至末次随访时均恢复到术前水平。3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手功能改良HFC分级由术前的2级增至5级或以上,恢复了手的主动抓握及日常使用功能。7例患者最终的手功能改良HFC分级由术前的(1.6±0.8)级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4.0±1.7)级。术后第1天7例患者均有小指及前臂内侧感觉麻木,至末次随访时均恢复正常。结论胸_(1)脊神经根切断术治疗手屈指痉挛性瘫痪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损伤 手痉挛性瘫痪 屈曲挛缩 胸1脊神经根切断
下载PDF
肌肉结构参数模型在中枢神经系统所致肌张力异常评价中的作用和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京 肖娟 杨远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8-411,共4页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产生的肌张力异常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和康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肌张力异常不仅造成患者运动模式的异常,也造成独立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在肌张力的评定方法中,国内外常应用改良Ashwo...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产生的肌张力异常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和康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肌张力异常不仅造成患者运动模式的异常,也造成独立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在肌张力的评定方法中,国内外常应用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等评定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应用简便快捷,但存在着受主观因素影响大、量化精度不足等缺点,不能够完全准确地对肌张力的异常做出识别和诊断。本文从临床肌肉超声检查入手,利用肌纤维结构参数模型的分析对肌张力的测量进行探讨,并进一步讨论肌结构参数在肌张力评价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肌张力异常 参数模型 肌肉结构 运动神经元损伤 社会适应能力 肌纤维结构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运动疗法在脑血管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永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22-1124,共3页
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常因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而致肢体瘫痪。目前,运动疗法是脑血管疾病康复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它是借助以运动为形式所产生的“力”这一物理因子,根据脑可塑性、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常因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而致肢体瘫痪。目前,运动疗法是脑血管疾病康复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它是借助以运动为形式所产生的“力”这一物理因子,根据脑可塑性、操作性条件反射论、进化论等理论基础,使患者恢复和重新获得功能,以及防止继发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运动干预与脑血管疾病康复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到进一步阐明,同时新的运动干预形式层出不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疾病康复 运动疗法 运动神经元损伤 操作性条件反射 继发性功能障碍 治疗方法 运动干预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与踝足矫形器对改善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伦亿禧 王强 张永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5-577,共3页
脑卒中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常见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尤以下肢的运动功能障碍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最为显著.卒中患者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运动系统失去了高位神经中枢的控制,患侧下... 脑卒中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常见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尤以下肢的运动功能障碍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最为显著.卒中患者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运动系统失去了高位神经中枢的控制,患侧下肢出现伸肌共同运动模式,导致足下垂等异常步态,严重影响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独立转移能力,并且行走过程中容易造成关节扭伤,影响康复效果.因此,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治疗对于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尤为重要,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与踝足矫形器(ankle-foot orthosis,AFO)常被用于纠正与预防卒中后患者的异常步态.已有临床研究证实,作为改善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两种常用方法,两者均有明确疗效,但对FES与AFO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的临床研究目前尚未进行.本研究通过评估患者患侧下肢的FMA、踝背屈肌肌力、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分,比较FES与AFO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运动功能 功能性电刺激 踝足矫形器 偏瘫患者 治疗效果 BRUNNSTROM 运动神经元损伤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痉挛性脑瘫行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26例预见性护理
19
作者 刘培菊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第20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小儿痉挛性脑瘫 预见性护理 神经根切断术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运动神经元损伤 痉挛性瘫痪 精心护理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一些改进
20
作者 刘鸣 张庆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1997年第2期117-118,共2页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 PosteriorRhizotomy,SPR)是目前治疗痉挛性脑瘫较新的方法,国内自徐林首次报告后现已广泛开展,我们自1993年以来,采用SPR手术治疗了30例病人,其中18例在椎板切除方法和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外上做了一点...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 PosteriorRhizotomy,SPR)是目前治疗痉挛性脑瘫较新的方法,国内自徐林首次报告后现已广泛开展,我们自1993年以来,采用SPR手术治疗了30例病人,其中18例在椎板切除方法和脊神经后根切断比例外上做了一点改进,均收到了明显疗效,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后根 切断术 痉挛性脑瘫 选择性脊神经 肌肉痉挛 行走功能 手术治疗 膝关节 神经后根切断 运动神经元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